科研成果知识管理构建

科研成果知识管理构建

摘要:

高职院校由于对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和知识共享平台缺乏等原因,使大量的科研成果没有实现集中开发和成果转化,知识浪费现象严重。以杭州市属高职院校为例,提出确立知识管理策略和目标,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数据库建设,建立科研成果知识管理平台和知识库,搭建科研成果知识共享平台,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模式,以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效率,促进成果知识的利用和转化创新。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知识管理

高职院校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进入内涵建设阶段,科研能力随之不断提高,在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应用型研究,科研活动中形成的科研成果不断增长。然而,大部分的科研成果并没有实现集中开发和成果转化,科研成果中蕴含的宝贵知识被束之高阁,知识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水平,促进成果利用和转化,是高职科研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现状

随着科研成果的逐年增长,高职院校开始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以杭州市四所市属高职院校为例。从调查情况来看,四所院校已经开始对科研成果进行定期的登记和统计,科研能力较强的学校已经开始定期跟踪、分析成果产出情况,以便推进科研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但从科研成果管理总体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成果管理大多还是停留在对科研成果进行定期登记、归档、统计和科研信息层面,组织制度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成果知识管理和转化等问题尚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二)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果相关资料保存不完整

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认识到科研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了对科研的资金投入,科研成果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成果资料保存不够完整,直接影响了成果的利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成果的形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介质,新增加了电子介质、磁介质等多种介质,但从科研成果资料保存情况来看,科研成果登记不够及时,纸介质成果材料归档不全,其他介质材料登记保存的更少。2015年本课题组对四所杭州市属高职院校进行了科研成果管理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科研成果登记的周期四所院校均为一年一次,并只保存纸介质成果材料,没有一所院校保存过电子介质、磁介质等其他科研成果,这不但直接造成科研成果保存不全,还影响到科研成果的后期开发和利用。

2.成果整理和鉴别归类工作不到位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往往在项目结题之后,把科研成果直接归档或者把部分研究成果上网宣传下就算管理工作结束了,科研成果没有及时进行整理、鉴别,也没把成果中的核心知识进行提取,形成方便各部门和科研人员使用的科研成果管理数据库,及时把成果知识传递给需要的部门和科研人员。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成果整理和鉴别工作不到位,不但阻碍了成果的快速转化,还会造成成果中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其原有的价值。科研成果利用者也很难查找和获取到所需的成果信息,无法获得高效的知识服务。

3.成果宣传推广、分析研究工作不够,成果转化率低

高职院校对成果的宣传推广、成果转化的分析研究重视程度不够,相当一部分科研成果仅简单地予以登记、归档了事,并未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这对成果的转化推广和知识的再生产是非常不利的。调查显示四所院校都有科研成果的管理制度,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但没有一所院校制定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仅两所院校对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定期的统计分析,其他院校仅定期统计,但不分析。成果统计分析不足,使科研成果基本都处于休眠状态,造成成果中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其原有的价值,阻碍了成果的快速转化,四所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都在5%以下,造成极大的知识浪费。

二、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对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对科研成果管理存在一个误区,即项目结束后主要的管理工作就结束了,成果管理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因此对科研成果后期管理的人员、资金等投入明显不足。调查显示,科研成果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四所高职院校都没有专门的科研成果管理部门,管理者也都是兼职人员。在经费投入方面,也仅有一所院校有成果管理的专项经费。兼职管理者处理科研管理部门大量的日常工作任务已经十分繁重,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加强科研成果后期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也严重影响了成果知识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二)科研成果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数量快速增长,成果管理的难度大幅度提高,成果开发利用的需求迅速膨胀,以往的纯手工管理或低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已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目前,虽然高职院校均已建立校园网,有科研专栏或科研网,但对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建设却还是比较滞后,调查显示,四所杭州市属高职院校,仅一所院校开始使用科研管理系统,但都没有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更不用说实现对科研成果的网络化管理了。信息化程度不高,影响了科研成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使得成果转化和知识共享困难重重。

(三)未建立知识共享平台,阻碍了知识利用与创新

科研成果中的知识通过共享、交流、学习和交互使用,可以形成有价值的新成果,再次利用。但高职院校对科研成果进行深度挖掘、二次开发的能力比较欠缺,合作开发、协同创新的项目少,产生的成果基本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共享平台把成果中的知识及时传递给需要的部门和科研工作者。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6月,四所院校还都没有建立专门的对外成果展示和推介中心,也没有在学校内部建立起交流共享的机制。这使得成果中的知识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得到很好地深度挖掘和再利用,产生新的价值,或者说这些知识被固化了,没有促进新知识、新成果的生产。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模式构建

(一)科研成果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M,KnowledgeManagement)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而兴起的管理思潮与方法,1986年卡尔•维格(Karl.Wiig)在国际劳工组织会议上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对“知识管理”较为典型的解释是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CQ)对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1]目前,知识管理已在企业广泛使用,在学校知识管理方面主要应用于图书馆、档案馆建设、智慧校园及教师知识管理。在学校的科研管理中,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对科研项目、科研团队、科研档案等进行知识管理的研究。科研成果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学校科研成果知识管理,就是根据学校需求制定科研成果知识管理策略,利用信息技术、Wed2.0和云计算等技术重组科研成果管理的流程,把成果中的知识进行提取、存储、整合开发、共享、转化和再创新,以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效率,促进科研成果利用和转化效率。

(二)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科研成果管理模式的路径方法

1.确定科研成果知识管理策略目标,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科研成果要进行知识管理,首先在决策层要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知识管理策略,制定知识管理目标。对高职院校而言,比较适合编辑策略为主,人格化策略为辅的知识管理策略。即把大部分科研成果中蕴含的知识,通过信息化处理提取出来,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供相关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反复使用。而对于无法以实体形式具体呈现出来的隐性知识,如科研人员成果研发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成果价值的思路等,这些主要通过相关人员面对面的沟通,如研讨会、学术论坛等,或者利用电话、互联网会议、视频讨论等形式进行知识的交互和传递,实现知识的共享。确定知识管理策略后,学校可根据科研成果数量、质量、科研发展趋势、科研人员情况等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目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管理技术,实现成果知识的有效传递和共享,促进成果知识的转化创新,提升学校的科研管理水平。依据学校制定的成果知识管理策略和目标,组建科研成果管理专兼职队伍,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成果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确保成果知识管理的有序开展。

2.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信息化建设,建立科研

成果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据库为使成果知识及时、完整保存,有效实施成果知识管理,提高学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关键。高职院校应首先建立规范、安全、交互性强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对科研成果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并实现成果数据的共享和综合利用。要利用科研管理系统,及时把不同介质的科研成果进行登记并进行数字化处理,把成果转化为数字资源,存储于数据资源库中,最大程度地防止科研成果的丢失。科研成果管理人员要分析科研成果的特征,按照成果的知识类型,对科研成果进行分类,诸如:教育科研、人文社科、科学技术、校企合作、社会服务、专利成果等,以便于利用者检索使用。依托数字化校园和移动互联网,加强与科研人员的沟通和联系,尽可能地广泛收集、掌握成果知识形成和变动情况,定期对资源库进行更新和维护,对已无价值的成果资源和已变更的成果信息要及时予以处理,实现对成果信息的动态管理,不断完善科研成果数据库。

3.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加强科研成果知识管理平台建设,建立成果知识库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而不是简单的科研成果数字化后的基础数据。因此,在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的基础上,科研管理人员要根据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新知识发展趋势,对知识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通过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把成果中所蕴含的知识提取出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和归类,并运用知识目录体系,逐步建立一个功能强大、使用便利的知识库,为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提供高效服务。要建立成果知识库,必须要对相关成果知识进行鉴别,首先,要建立专家库,定期对科研成果核心知识进行提取。考虑到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和实效性,专家组成可以以校内专家为主,校外专家为辅的形式来组建。校内的专家要按他们的研究专长和所属领域分类进行选择,所涉及的领域要比较全面,便于及时分析提取成果知识。校外专家则主要选取各领域比较权威,和学校联系密切、相对稳定的专家作为补充,提高知识鉴别、提取的准确性。其次,各类科研成果经过数字化处理,录入信息资源库后,科研管理人员要把相关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剔除无效信息,把成果信息按所属领域,分类发送给各领域专家,专家对成果信息进行鉴定,形成成果核心知识,发回管理员。如果涉及交叉领域,则由多个专家联合进行鉴定。管理人员把各专家鉴定形成的知识进行汇总整理,录入成果知识库。这个成果知识库要具备强大的检索查询功能,便于科研人员使用。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本校科研成果数据库和研究人员情况,构建科研成果知识地图,通过成果知识地图,让知识库的使用者能准确、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管理者需定期清除冗余知识,更新修正知识库,确保知识库中知识的有效性。

4.搭建科研成果知识共享平台,提高成果知识利用率,促进知识转化和创新

科研成果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高效利用成果知识,促进成果转化创新。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搭建校内、校外两个互相补充的成果知识共享平台,来促进成果知识的利用和再生产。校内成果知识平台搭建,主要依靠数字化校园来实现。科研成果管理者要把成果知识库和数字化校园进行对接,在校园网上建立成果知识学习中心、成果知识交流论坛。成果学习中心,主要是把知识库中的成果知识推送至成果学习平台,运用知识地图技术,设计搜索便捷、可视性强的学习界面,供科研人员和各相关部门学习使用。管理者还需要把通过对成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的报表、统计报告等定期放入学习中心,使学习者对学校的成果知识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成果知识交流中心,则主要是组织科研人员开展网上研讨、科研经验交流、相互答疑解惑等的网上论坛,必要时学校可以召开网络会议,组织专家共同参与讨论。通过成果知识交流中心,可以把科研人员研发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经验等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形成新的知识,成果管理者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后,重新录入知识库,供学习者使用。校外成果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则需要密切加强学校和政府、企业、各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搭建成果知识展示中心、成果知识推介中心。高职院校目前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积累还不是很丰富,影响力不强,如果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很难完成对外成果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因此,可以签订科研成果校际合作协议,联合杭州市属各高职院校的力量,把各校的成果知识纳入到统一的网上平台,共同搭建成果知识展示中心、成果知识推介中心,进行对外成果知识的展示和共享交流,并借助政府的力量,推动平台和企业的对接,以促进成果知识的转化和再生产。成果知识的校内、校外共享平台,不是孤立的,而是两者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校外共享平台的反馈结果可以推送至校内平台,促进研发人员调整、修订研究计划,改进研究工作;校内共享平台的最新成果知识也可及时推送到成果展示和推介中心,及时推广宣传。科研成果知识共享管理平台,鼓励科研人员共享自己的科研成果知识资源,加强知识资源的交流和交互使用,促进各类知识之间的融合和转化,形成有价值的新知识,实现知识资源的再生产。

四、科研成果知识管理的实施建议

(一)加强基础建设,推进科研成果知识管理信息化

高职院校要尽快引进科研管理系统,完成科研成果的数字化处理。学校要加大对校园信息化工作的投入,把科研成果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统筹安排,为科研人员和成果管理者提供一个开放、协同、高效的数字化环境,为知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制定相应制度,明确科研成果管理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加大奖励力度和投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知识管理,提高知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护科研人员的权益,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政府引导,搭建科研成果管理共享新平台

科研成果共享平台搭建涉及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单靠某一所高职院校很难独立完成。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信息搭桥等方式加强各界的联合,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共享平台搭建,实现成果知识的开放型合作。2014年4月,杭州市政府出台《杭州市属高校产学对接工作实施意见》,2015年11月,在杭州市教育局的推动下杭州市属高校首届科技成果推介会成功举办,共推出116项市属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其中7项科技成果、3个科技合作平台转让签约成功,杭州市属高校产学对接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也开始上线运行。[2]这种政府推动,各方协同共建“一个平台+N个组织”的机制,是个有益的尝试,将极大地推进产学对接和协同创新,实现成果知识的转化和应用。

(三)加强培训指导,提升科研成果管理人员素质

科研成果的知识管理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既要熟悉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要掌握信息化手段,才能较好地完成管理任务。因此,各级科研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各级管理者开展知识管理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的培训,提升科研成果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业务能力。2015年4月,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教育厅联合举办高校科技经纪人培训,这是政府为了推进高校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成果交易,向高校科技管理者、科技人员提供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服务。建议科技管理部门要根据科研成果知识管理的新形势举办诸如“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管理”、“专利推介流程”等培训班。对研发人员,也要做好培训和咨询服务工作,使他们熟悉管理流程,熟练掌握各系统和平台操作,确保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能顺畅、有序、高效地开展。

作者:肖芳 吴建设 任红民 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知识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之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24.

[2]亦丰.市属高校产学对接的“杭州实践”[EB/OL].(2015-12-25)[2016-07-05].

[3]顾健.浅析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后程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1(4):101-103.

[4]岳高峰,朱虹,张艳琦,等.知识管理良好实践指南———GB/T23703知识管理国家标准解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5]罗岭,王娟茹.基于知识管理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J].情报科学,2015(7):21-25,34.

[6]孙晓宁,赵宇翔,朱庆华.知识管理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第7届KMO国际会议论文述评[J].情报资料工作,2014(5):5-13.

[7]刘芳莉.科研成果管理中知识地图集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8](美)《哈佛管理前沿》《哈佛管理通讯》编辑组.知识管理———推动企业成长的加油站[M].陈儒,程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