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范例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范文1

(一)财政监管的定义

所谓财政监管,是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监督检查活动财政监管寓于管理活动当中,体现财政管理的本质属性,与资金运动同步进行,其主要作用就是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保证财政分配的科学正确和有效。

(二)财政监管的范围

由于财政分配活动所覆盖的范围决定了财政监督的内容,而财政监督的内容也因经济体制、财政模式及政府职能的演变而表现出一定的区别,从一般意义上来分析,财政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预算管理监督。主要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及决算等预算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实施监督。

2、财政收入监督。这是财政部门对税收收入征收机关和财政性资金征缴部门征管质量的监督,包括行政性收费税收、收入征管质量的监督和基金收缴执行情况的监督以及其他财政收入缴纳情况的监督。

3、财政支出监督。是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为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而对财政支出的范围、规模、结构和效益进行监督。行政管理费支出监督,教育、文化、科学、农业等事业性支出的监督,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监督、基本建设支出监督、各级转移支付资金监督等都是其中的内容。

4、国有权益监督是指为了保障合理、依法、有效使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而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和经营者的监督。

5、会计监督是指财政机关依照《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各项财务会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对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

6、财政内部监督。财政部门专职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对财政部门其他业务机构的财政收支管理、内部制约制度、预算编制执行以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政府采购等方面实施监督。

(三)加强财政监管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模式向公共财政模式转换,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第一,企业逐步成为独立的商品经营者,政府不再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者,从而财政主体中包含的“生产经营组织者”身份加以否定。第二,企业在市场中平等竞争和市场失效的存在,就要求政府必须以全社会和所有企业为对象提供公共服务,并且只能由处于政治权力行使者身份上的政府来提供。第三,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大多数国有企业具有市场赢利能力,这就形成了国有企业与作为全民生产资料所有者代表的政府之间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资关系。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必须由以处于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的政府来进行。可见,市场取向的改革还要求和决定着财政主体的政治权力行使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双重身份的分开。必须强调的是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管理过程就是一个重要的监督过程。财政监督机构的各项具体监督检查活动,本身也是对财政收支的管理活动。财政管理在公共财政制度条件下必须充分体现财政的公共服务性质,这客观上要求财政监督工作必须彻底改变只重收缴、不重堵漏,只重检查、不重管理,监督检查和管理相脱离的片面做法,要从监督检查型转变为监督管理型,必须善于在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财政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在实践中,财政监督除了服务于财政管理的角度来实施检查,还要将监督检查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检查、分析,发现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实现将财政监督寓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二、财政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收支管理问题

在财政收入方面,一些税务部门在完成税收计划的情况下,对税收进度进行人为的调节,出现应当有税收的地方不征税或是违反规定减慢税收的速度、拖延税收征缴的时限等现象,甚至还出现了不按规定进行退库操作、利用税款过渡户对收入进行人为调节、所收的税金应当登记入财政收入却没有依法进行登记等现象,存在预算收入入库不及时的问题。时常还会出现税收部门在对个别的单位进行税收征管时不及时、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预算收入的一般完整性。导致这些预算收支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我国财政监管税收部门的税收制度不够完善,财政监管程度不强。

(二)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资产为什么会流失严重呢?这是因为很多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进行自行处置,出现评估不到位的现象,如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擅自决定将单位的房屋、小汽车等出售,国资部门没有发挥其真正的财政监管作用。除了大宗物品的处置外,小宗物品就随意处置,国有资产损失、浪费都比较严重,减弱了财政监管的强度,降低了财政监管的质量。

(三)个别单位仍然存在“小金库”

近年来,对于我国在预算以外的资金,国家加强了其管理力度,并明令禁止设置“小金库”。但是,依旧有个别单位在其单位或部门利益的驱动下,顶风违反法律法规,私设形式各种各样的“小金库”,方式、手段也各不相同。导致“小金库”出现的原因,就是我国的预算外资金所涉及的范围很广、量很大、收入多元化,形式也各种各样;再加上个别单位擅自加大某些收费的标准或扩大收费的征收范围等。因而,稍有不慎财政监管就为其设置“小金库”提供了某些方便,造成财政性资金体外循环,逃避财政监管。

(四)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当下,我国财政监管体系的在职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从而专业素质也偏低,就造成在财政监管过程中出现一些操作失误等情况,影响了财政监管的质量。

三、加强财政监管的途径

(一)提高财政监管思想认识

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一项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它是保证公正执法、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强财政管理、整顿财经秩序、从深层次上解决腐败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对财政监管的思想认识;引领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财政监管的大局意识;进一步强化认识财政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肃认真的对待审计检查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加大工作整改力度,完善预算收支管理制度,从根源上防止发生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

(二)建立健全财政监管体系

作为我国经济监管体系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财政监管体系应当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而进行持续的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模式已初具规模,作为财政内部的一个子系统,财政监管法律体系健全的重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规范和完善制约财税、财务会计活动的法规制度;二是建立和健全财政监管自身的法律体系。纵观世界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的财政监管,没有例外的都把法制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我国的财政监管体系也必须围绕着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来展开。因此,财政监管工作亟需制定、出台一部专门指导调整其行为规范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财政监管的法律依据,解决财政监管工作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问题,使财政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三)完善财政监管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财政监管的有效协调机制

随着不断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财政监管、税务监管、审计监管、社会监管为主体的经济监管体系,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都负有政府经济监管的职责,它们三者的监管目的是一致的。但是,监管检查的内容和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建立和完善财政监管对社会监管的再监管机制,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管的再监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经济监管部门间的协作,建立健全有效协调机制,逐步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促进、密切配合,最终提高财政监管的质量、效率。

2、建立健全财政监管的严格执法机制

要严格实现“依法治国”,就要在客观上实现依法理财,从根本上治理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从而维护财经法纪的权威。严格执法是财政监管工作的生命线,加强严格执法关系到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全面发展财政监管工作、建设财政的立法执法体系、推进财经秩序的好转和开展反腐败工作等。因此,对于严重违法违纪责任人员的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要坚持很好的结合处理事与处理人,与有关部门联合建立办案制度,健全个人责任移送制度,标本兼治,运用舆论、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财经法纪的威慑作用和教育作用,促进提高全社会人民的遵纪守法意识。

(四)创新财政监管工作方法

1、创新财政监管的管理手段

在公共财政的框架范围内,财政监管工作不应该只局限于将对外监管作为其主体,而应该逐步转变成内外并重监管。财政监管的工作重点应该转变为对财政预算的编制、修改和执行上,以及对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上,还有对政府采购、财税政策以及转移支付的执行情况和财政运行状态的反馈、监管上,使财政监管的全过程实现转变,从事前、事中、事后彻底发生变化,以财政资金的监管为主线,实行全程跟踪,真正实现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2、加强财政监管的协调配合

以前,财政监管部门跟预算管理部门之间没能进行有效的横向沟通,两部门之间的联系也不够密切,造成监管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新形势下,财政监管部门跟财政内部职能部门之间可以依法建立规章法规,规范顺畅的沟通方式和制度,使财政监管机构能够随时随地的准确掌握财政资金的走向,强化监管工作的准确性、权威性,高度融合财政监管检查及日常管理工作,切实发挥财政监管在改进财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实现财政监管的资源共享

为实现资源共享,财政监管部门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借助“金财工程”,与国库、财政业务、银行等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重点突出财政监管的过程性、同步性,全面强化财政监管的程序化、规范化,让财政监管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五)加强财政监管人才培养

要切实搞好财政监管工作,就必需要具备高素质的财政监管人员。这些财政监管人员不但要业务精湛,还要政治素质强。经验表明,要提高财政监管人员的素质,进行职前和在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严格把好财政监管人员的入口关,尽量招聘一些财政专业和审计、财务、会计、税务专业等高校毕业生,充实财政监管的管理干部队伍,提高财政监管干部队伍的整体专业文化水准,尊重创新精神,提倡勤奋敬业,并通过一定时间进行职前见习训练,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第二,重视经常训练在职人员的专业技能,将在职人员分批,轮流送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或举办短期的培训班,定期安排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不断提高财政监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在职人员做到精通本职岗位业务,熟悉其他岗位业务工作流程,能够快速适应各岗位的轮换、变动;第三,要注重提高财政监管人员的道德思想素质,熟悉财政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条例,加强锻炼在职人员的党性,提升其修养。致力于做到言行一致、遵纪守法、光明磊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日常监管工作上下功夫。掌握基础情况,把握政策界限,完善工作操作行为,善于分析总结,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质量管理论文范文2

一、服务生态系统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适用于不同的商业环境,应用于服务业时称之为服务生态系统。核心服务企业在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环境因素约束下,与顾客、供应商、经销商、金融机构、法律顾问、政府组织和其它获益者组成一个基于共同价值理念的自我演进系统。高度依存的服务生态系统打破了个体的管理边界,使个体成为价值网络中相互连接的节点,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整合和利用资源,从而实现了单个个体无法实现的价值创造。核心服务企业,起着价值领导者而不是物资主宰者的作用,制约着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但其成功必须依靠生态系统的整体努力。IBM的发展实例,证明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在上世纪80年代,顾客希望有一种同时解决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小型综合电子设备。IBM根据顾客期望,整合众多厂家现成的关键技术,在一年内推出IBM个人电脑,形成IBM主导的“IBM—英特尔—微软”生态系统,成功占领了当时美国80%的个人电脑市场,而同时期单打独斗的DEC个人电脑却失败了。但随后IBM只关注自身的发展,忽视了与其他厂家的协同合作,在1990年被“微软—英特尔—康柏”生态系统所替代。当时的微软领导总数多达38233个相关业务公司组成强大的生态系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公司。辉煌的业绩创造不在于公司本身,而在于它的生态系统的成功。服务生态系统是通过自适应、自组织、价值共创和协同演进等系统特性对企业成功产生积极作用,这些特性对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一)稳定作用。生态系统的复杂网络特点,使每个个体都与很多相邻个体保持连接,系统不会因为单个个体的消亡而崩溃。并且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个体在系统内部保持相对稳定谋求共同发展,而对外部的竞争者和模仿者却形成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为服务质量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二)约束作用。生态系统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个体的活动和行为受到系统约束。因而,企业会保护自然环境,尊重文化习俗,遵守商业和社会法则,通过良性互动的方式与外界进行交流。并且受约束的个体,会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会迷失于各种诱惑。

(三)集成作用。生态系统通过系统内部个体间的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实现单个个体无法实现的目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个体加入价值共创的行列,并会自组织、自适应地朝系统集成化发展。集成化程度直接影响系统水平的高低,而且系统集成会对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产生放大作用。

(四)创新作用。因发展需要,生态系统内个体在不停地学习和改进,会产生多样性的新思想。这种迅速增长的多样性,提高了个体演变的可能性。当某个个体发生战略性的演变,其他个体受其影响会迅速做出反应,导致系统整体演进,产生服务创新。创新源于个体的价值追求,可提高系统及个体的价值,是服务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二、基于服务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型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我们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索服务质量管理:关注系统的整体质量,把服务生态系统整体视为管理对象;在价值共创共享理念的引导下,打破个体的管理边界集成系统资源和能力;运用服务价值创新方法———流创新和源创新,从价值层面提高服务质量(模型如图1所示)。

(一)系统整体视角的管理对象

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复杂化的业务组合,使服务企业从诞生之时起,就被现代社会纳入到不同的组合系统,并且和系统之间产生了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依存关系。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不管其个体有多强大,最终将与整个系统共命运。表面上,顾客购买的服务是由某一企业提供,但这一企业背后却有众多的供应商和合作者组成服务配套体系。服务体现了生态系统网络节点的组合能力,而非某一企业单一能力的作用结果。因此,服务的质量取决于服务生态系统的整体状态,系统节点的任何弱点,都可能会破坏系统的整体性能,从而影响服务质量。系统成员,尤其是核心企业,必须识别出生态系统的质量缺陷,带动或帮助其它系统成员弥补系统缺陷,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健康、稳定的服务生态系统才能提供优异的服务质量,并且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服务质量管理是服务生态系统在演进过程中所有个体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现代服务企业不能只关注个体企业狭义的服务质量,而要从系统角度审视服务质量管理。

(二)价值共创共享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服务质量管理理念重视服务的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Rad,2006)。但“顾客满意悖论”表明顾客在意的不是服务的外在质量,而是内在价值,不然会出现“满意顾客流失现象”(ReichheldandSchefter,2000)。价值才是顾客和企业追求的核心。服务企业应从被动地提高顾客满意度,转变为主动地与其他系统成员共同创造价值和分享价值。价值共创共享理念,使服务活动的参与者出于价值共创的需要,积极加入服务质量管理;获益者也会因为价值共享,支持服务质量管理。不同于制造品的生产,服务价值产生于企业和顾客的接触过程,顾客不再是服务生产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而会参与到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将自己的喜好、个性赋予服务。因此,顾客也是价值共创的一部分,并且很多价值创造方法都源于顾客的价值期望。价值共享是价值共创的发展产物。服务生态系统是由个体组成的复杂网络,网络效应突破了个体约束,集成系统资源和能力创造价值。这样,创造的且只有个体的价值诉求得到满足,才有继续创造价值的动力。价值共创共享理念,已被一些服务创新型企业采用。如Sellaband网站为音乐人与乐迷之间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音乐人可在网站上曝光作品信息,而乐迷以认股的方式投资音乐人,筹集的资金被用于专业的唱片公司协助音乐人出版唱片。唱片发行后,投资的乐迷不仅能获得那些专辑,还可以享受专辑销售带来的回报。因此,音乐人解决了起步阶段的资源困难,同时又吸引更多的支持者,扩大影响力;乐迷不止为音乐人贡献了资金,还提供了创作灵感,也从中收获参与的乐趣与经济回报。

(三)服务价值创新的管理方法

实现价值共创共享,创新不可或缺。创新是服务生态系统的内在特性,也是实现服务价值的有效方法。然而,科技创新不一定产生实际效益,服务质量管理领域需要成功的服务价值创新。基于价值创造的不同方式,本文引入流创新和源创新概念(谢德荪,2012)作为服务企业强化现有能力和探索未来可能性的创新方法。流创新可以理解为强化现有能力的渐进式创新,即传统意义上的质量改进,是服务生态系统未实现突破性创新前,维护系统稳定和繁荣的有效管理方法。这种创新方法为目前的管理者所擅长,通过降低网络成本、增加供应效益、提高源产品质量、精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法,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服务质量;但也存在着创造的价值有限、采用的方法易被模仿、形成的竞争优势不能持久等缺点。源创新是探索未来可能性的突破性创新。服务企业以自身能力引导系统成员,共同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方法或技术等。服务质量管理中的源创新,主要依赖于理念创新和价值融合,降低了创新的科学技术要求,但它的难处在于要最大限度地重组系统资源突破原价值理念。新的价值理念形成需要系统成员自我否定式的突破,如同生物生态系统的进化,还可能会伴随着局部的牺牲,但其创造的价值却是流创新无法比拟的。在价值共创共享理念的引导下,服务企业运用流创新或源创新方法创造价值,符合生态系统的演进趋势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哲学———从价值层面提升服务质量。并且,因服务生态系统受到环境因素约束,系统成员在管理实施过程中,会遵守经济、社会与环境的“三重底线”,因为违背生态系统环境因素的价值追求最终会遭到失败。

三、实例与结语

基于服务生态系统的服务质量管理比传统管理方法更易获得成功,因为考虑了所有系统成员的价值诉求,激发了个体的价值创造热情,并运用了源创新方法。当前,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很多小微企业遇到资金周转的困难。面对这种困局,部分银行对企业采取抽资停贷的管理方法维持自身的资本服务质量和利润,却为经济运行和自身发展埋下潜在风险。而倡导服务生态系统管理观念的阿里巴巴集团———网购服务生态系统的价值领导者,在发现部分注册卖家因资金困难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后,集成系统成员的网络监控、数据挖掘、信用分析、网络金融等技术能力,快速地为注册卖家推出信贷业务,帮助解决资本难题。该方法在弥补生态系统的质量缺陷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服务价值———信贷业务的资金回报,使所有系统成员受益,提高了系统整体的服务质量。在这个实例中,可以发现服务生态系统为阿里集团服务质量管理的成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提供管理实施的稳定环境,打破个体的传统边界,有效集成系统资源和能力,运用源创新方法快速推动价值创造,并培育个体商业道德。可见,融入生态系统理论的服务质量管理更加适应复杂环境的动态变化,还有助于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随着顾客对服务的要求从长期的耐用消费品转向时尚的快速消费品,服务企业不能过于强调狭义的质量控制,否则会对价值创造产生消极的影响,最终把自己变成了“高水平的平庸公司”。服务质量管理更需要创造性的设想和开拓性的工作。本文提出的服务质量管理模型、理念和方法是基于系统性、复杂性和创新性的综合考虑,期望对企业的管理实践有实际价值。

作者:陈知然 于丽英 单位: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二)

一、高校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期,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在学校管理中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一场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开始了。在美国,1985年有2所学院首次尝试,到了1993年,人们已找不到一所不实施TQM的高校。然而,2000年Vazzana等学者对美国400所商业学院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没有学院使用TQM去管理核心学习过程。可见,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全面质量管理已从兴盛走向衰落。英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始使用TQM比美国晚,但是英国最先使用质量标准认证,而且据资料分析,真正引进认证的都是一些学术性比较弱而市场性强的教学领域。我国教育界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关注全面质量管理,原国家教委从“八五”期间开始立项对高等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专题研究,之后有部分学校不断尝试引入ISO9000认证体系。过去10年里,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了国际质量认证这块牌子的含金量,参与认证的高校数量仍在增加。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含混,造成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无法清晰界定;

(2)产品质量管理与高校学术文化的冲突,导致全面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核心领域中实施困难;

(3)引用者的过度狂热和盲目,导致全面质量管理在教育界的引用处于非理性状态。

这样的结果虽然违背人们的期望,但也不能由此就全盘否定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及价值,它的相关理念和技术方法还是很值得参考与借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管理理念,即“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带给高校教学管理很多的启发与借鉴;

(2)全面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方法,即采用戴明博士PDCA循环方法,保证教学管理各个环节持续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3)考虑到高等教育与工商管理的差异性,应灵活处理,借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先进思想来构建适应高校教学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中医院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上述考量,我们尝试在中医院校实验教学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构建中医院校实验教学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以管理保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加强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改善弱势环节,确保教学质量螺旋上升。

(一)确立中医院校医学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实验教学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上加以统筹规划,树立起全面的、长期的、经常的质量意识,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在实验教学前期、中期和后期推行实验教学检查制度,同时,实行专门的实验教学听课制度和实验教学评教制度,让实验教学代课教师、准备人员以及参加实验的学生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检测,及时发现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并即刻进行反馈和纠正,彻底打破了以往仅仅依靠少数行政职能部门对教学质量把关的传统管理理念。

(二)构建中医院校医学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管理,学校在原有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团、教学评价中心的基础上,于2009年专门设置了“实验教学管理科”和“学生实验教学评教会”;各二级学院在教学中心的基础上也专门成立了实验教学督导和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校、院二级监控和评价体系。

(三)建立中医院校医学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指导,认真领会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初步创立了中医学院医学实验教学“三全一循环持续式”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三全”即“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全员参与管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各位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管理;“一循环”即在实验教学各个环节过程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保实验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改进;“持续式”即通过以上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实施PDCA循环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三、结语

本人自2006年开始初步探索中医院校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历经五年的完善和发展,初步确立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构建了全面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完善了全面质量评价制度,探索出了“三全一循环持续式”符合中医院校医学实验教学实际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这项研究还将继续推进,结合我校实践情况,敢于正视问题查找原因,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广大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作者:朱艳琴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三)

一、陶瓷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形成过程和其特点

1.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形成过程

随着我国陶瓷企业供应链大环境的形成,有效的将很多跟陶瓷相关的企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各个企业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团结一致才能实现最终的共赢,比如陶瓷产品在其制作、运输、销售以及服务等方面,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陶瓷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之不同,陶瓷产品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承载了社会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在陶瓷企业供应链的环节中特别是“服务”方面,包括让公众了解陶瓷生产、培养社会公众对陶瓷的兴趣、加强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的推广。这些都需要这个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员工相互合作、协调好各个环节,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尽管产品质量总的来说是需要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所有员工共同努力保证完成和实现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质量在形成和实现这两个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已经分布在所有供应链的范围内,在这里供应链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将分布在整个供应链上的产品质量无论是在其生产、形成还是在实现过程中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供应链环境下的产品质量能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障,因此,在现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如果能够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的供应链质量保证体系,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供应链能够得到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产品质量也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还能够迅速的将客户和市场情况反映出来,从而能够快速的提供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2.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特点

每个单位企业都有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供应链环境下的质量管理跟它有着巨大的差距,供应链环境下质量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陶瓷企业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高度是非常高的,它是站在整个供应链的高度上进行管理的,以及对质量管理和质量形成和保证,都必须是在供应链质量的高度上来考虑的,“供应链上质量活动质量信息的集成”这是对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重点研究内容;

(2)陶瓷企业的供应链需要有一个核心企业来作为组织者和发起者,并且这个核心企业就是整个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的中心企业,我们常说的“供应链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核心企业组织和构建供应链的过程;

(3)陶瓷企业的供应链环境下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但是每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是针对本企业的,因此,随着产品的不同他们在供应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也是不同的,同时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

(4)陶瓷企业的供应链大环境下的每个企业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企业,不同企业之间没有相互管理的关系,他们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

(5)由于陶瓷企业的供应链是很多企业相互组成的,各供应链成员的生产方式多是手工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程度底,信息流通不畅。从效率上说管理质量不高,放大到整个供应链组织上更上如此。具体体现为,企业与企业信息滞后,管理效率低。因此,供应链下面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因此,对供应链下面的各个企业成员的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6)在陶瓷企业的供应链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企业就是运输企业,陶瓷属于易碎品,在国内市场上运输过程中简单的安全包装并不能使产品安全运达。在规范产品包装和物流的操作规范是供应链中的决定物流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物流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供应链中企业优化质量管理的研究

1.供应链组织成员协同研发将所有的供应商都邀请过来共同参与陶瓷的研发过程就是协同研究,该过程非常有利于促进制造企业的创新活动的进行,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陶瓷质量的优化,除此之外,供应商还可以通过制造商的帮助对陶瓷制作的原材料和陶瓷的包装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进,因此,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促使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合格,这种合作可以是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竞争对手之间的相互合作,尤其是第二种合作方式,是现代社会上比较推崇的合作方式。

2.陶瓷生产商与原料供应商之间关系的重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产品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以服务为中心的供求关系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供求关系,众所周知,陶瓷产品质量的保证是供应链企业的最终目的,因此,为了不断优化陶瓷质量保证,要求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陶瓷服务水平,提供出更高、更优质的服务,而不仅仅是陶瓷本身。

3.加强对供应链顾客需求的调研和分析众所周知,顾客就是上帝,因此,加强对顾客需求的研究在现代经济大环境下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顾客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目前我国供应链质量管理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因此,要求不断的搜集市场上顾客对陶瓷最新的需求信息,这也是使顾客满意的最佳选择,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使顾客之间的“质量差距”得到缩小。4.对陶瓷分销商进行质量管理陶瓷分销商(distributor)是指那些专门从事将陶瓷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活动的机构和人员,当这些分销商的活动产业化以后,分销业也就形成了。其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陶瓷渠道运作和销售水平的协议规定需要及时获取和维持;

(2)维持陶瓷的库存;

(3)储存陶瓷设备的提供;

(4)操作和监督陶瓷的货运和支付;

(5)更改陶瓷包装的操作;

(6)及时将市场上的陶瓷信息获取以及提供各种优质的售后服务等。因此,制造商可以根据以上几项内容对分销商进行相应的考核,从而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意见。

(1)将分销商同关键供应商建立产销联盟将陶瓷的分销商同关键供应商建立产销联盟,该过程非常有利于在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供应商制定出详细而又周密的陶瓷生产和销售计划,和根据顾客的需求制定出满足顾客要求的陶瓷,以及能够将物流成本降到最低的有利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加强物流企业和商品市场企业以及分销商之间的紧密联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输的费用,从而将生产到消费的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可以说产销联盟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非常有利于联合预测将来的发展需求;二是,非常有利于新产品的发现和创造更好地营销方式;三是,能够快速的将消费者的意见和需求反映出来。因此,随着分销商同关键供应商建立产销联盟的建立,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供应链各成员之间信息的共享,这样一方面将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出更好地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促使各个成员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建立进货时间表,提高物流效率随着供应链的不断发展,陶瓷分销商得到的陶瓷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为了能够将“后门挤塞”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求陶瓷分销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陶瓷进货的时间表,这样就可以将供应商每天的送货时间能够非常清晰地分配在各个时间段,这样久了方便分销商进行管理,同时还能够将供应商的送货系统得到充分利用,将物流效率大大提高。

(3)为分销商提供技术支持陶瓷分销商作为跟顾客直接打交道的企业,他们对顾客的了解是非常及时的而又重要的,因此,分销商可以将顾客的第一信息资料传递给供应链中所有成员之间,为他们提供出详细、有效的信息,因此,现在有些核心企业为了加强跟分销商之间的相互合作,跟分销商建立营业厅,并且对这些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非常高,定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服务质量,从各个方面得到顾客的满意。5.持续改善供应链上的组织和人员素质供应链质量关系体系中无论是组织还是人员都是来自不同企业的,因此,要想能够成功的将质量管理工作做到位、做好,就必须协调好各单位、各组织、各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整个供应链各成员的综合素质,就目前而言,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基础就是人际关系,甚至有人说有效的人际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质量责任感,甚至是激发员工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随着最新制造模式的出现与应用,怎样将下游企业的组织结构很好的适应以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将是留给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重点研究方向。6.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处理流程核心企业对陶瓷的各级供应商的质量标准进行确定,最终将这些质量标准输入到质量计划的管理模块中,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陶瓷的各级供应商在该模块上将陶瓷的质量标准进行详细的查阅,同时对上游企业的陶瓷质量验收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以后的工作就会显得更加方便,因此,下游的企业一旦知道上游企业对陶瓷产品的验收标准是什么后,就可以提前将自己的陶瓷根据核心企业的陶瓷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将检验出不合格的陶瓷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对这些不合格的陶瓷产品进行相应的管理,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这些不合格的陶瓷产品就能够享受到质量改进管理模块和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模块,这样就可以使各级供应商上网查找各个质量改进模块就可以将传递到下游企业那些陶瓷是不合格的详细信息,方便他们对这些不合格的陶瓷产品做出快速的反应。

三、供应链中企业优化质量管理的展望

供应链能够将多个跟陶瓷有关的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公司的成本(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以及企业整体“流程品质”最优化(错误成本去除,异常事件消弭)的实现,因此,它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再加上陶瓷是我国的传统强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陶瓷企业才能有着更好的发展。

四、结论

质量管理论文范文3

1.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拟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在企业付出最小成本的情况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服务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时,应该把“过程”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过程方法就是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1.2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我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炸药生产的企业,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民爆企业集团。拥有科研、生产、销售、爆破服务完整产业链。我公司拥有独立的技术研发中心,“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给公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科研环境。公司于2010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成为提高企业基础管理的最有效的工具和举措。虚线方框中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流程,客户的要求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企业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明确管理责任,按照客户要求组织完成产品并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从而实现客户要求,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文件和过程都是可控和有记录,这就实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科学管理模式。

2质量管理体系对民爆企业的促进作用

2.1促进企业业绩提升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运行,直接促使产品质量、顾客和员工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和产品基础。在产品的产销量和营业额方面,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顺畅运行,各方面指标均在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速度也在不断加强,产品研发项目在逐步增加,企业净利润逐年升。2013年,实施了一项2.2万吨乳化炸药生产线技术改造工作,申请了3项专利,客户满意度达95.6%,比2012年提高了2.56%,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9.95%,比2012年提高了0.65%。

2.2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逐步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到作业指导书,责任明确,流程清晰,层次分明,使各项管理、经营、生产等活动有章可循。尤其是对生产车间的管理,有了更为标准化的操作指导文件,充分的保证了现场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管理作风,确保各项工作从落实、检查到考核都能够按照指导文件标准执行,使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3提升过程控制的力度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要求对作业指导书和工艺规程的执行情况加大检查力度,实行指标分级考核,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在理化实验和计量分析方面,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同时加大了对计量器具和理化分析标准执行检查的力度。通过对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再确认,加强过程控制的细节管理。2013年公司炸药类产品过程中各类半成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96%。

2.4研发工作的规范管理

民爆企业属于高危的特殊行业,因此研发工作也有其特殊性。在研发的过程中,若无标准可依,防护措施不当,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或破坏建筑物。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为产品研发提供了规范的执行标准和防范标准,大大增强了研发的安全系数。同时要求产品研发要与客户需求、市场需求以及生产水平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得各项质量管理环节形成良性的循环,也使得研发工作更具目标性,研发成果更适合企业的需求,降低研发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其他负面影响。

2.5增强社会效益

通过内外宣传报道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地位,顾客投诉率降低、人身伤害、火灾事故发生率为零,重伤事故为零,降低了安全风险,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质量管理论文范文4

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用于录井技术的机器(此处列举型号)。

美国KMS技术公司和加拿大NMRPlus公司联合开发的MR-ML^TM技术,此项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主要运用在钻井现场的取样,分析岩心、岩屑和井壁取心的物性参数,然后再分析出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Swi)、自由流体指数(Ii)、砂岩润湿性和原油粘度等多项参数,对于一直是探测难题的碳酸盐岩分析就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红外气测录井就是一种运用了化学和应用物理的光谱检测仪器,它是以电调制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为核心,利用红外光作为光源,结合烷烃类气体具有吸收红外光的特性,对从钻井液中脱出的样品气进行烷烃浓度实时检测,录井成果直观而准确。此仪器突破了常规的色谱测量,在钻时录井、岩屑录井等传统录井资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气测录井资料,能帮助现场地质录井技术人员快速发现和判断油气异常显示,增加了高录井成果的可靠性。这种仪器集成在一个标准机箱内,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又由于改变了气体检测分析模式,使得仪器省去了空气压缩机、氢气发生器等辅助性设备,设备进一步简化;在现场作业上,可以消除对于钻时录井曲线相对变化幅度降低,岩屑颗粒直径变小等影响钻时录井、岩屑录井的问题等地质录井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解决钻井新技术应用给录井工作带来的岩屑样品颗粒细小,难以判别含油岩屑问题:如在WWW-14井录井过程中综合地质变化情况,预计井深3430米上下应有一层异常显示,但是通过取样岩屑分析,3428米的样品与3412米难以分辨,而红外录井数据分别在井深3428米时全烃含量从0.3%上升到1.2%,其上升幅度超过乐全烃数据基值的4倍,从而判断出该层的气测异常显示,后来的钻探结果验证了分析预测。一般PDC钻头加螺杆等复合钻井作业的曲线不明显,以XXX-89井录井为例:在井的1980~2060米井段,钻时数据大部分在3min左右,难以判断该段井深中是否异常,但是利用了红外光气测录井之后清晰地显示:

1、井段1995~1998米,钻时3.1↓2.5min、红外光气测0.08%↑19.3%,判断该层为异常显示;

2、井段2011~2015米,钻时2.9↓2.7min、红外光气测0.12%↑1.04%,判断该层为异常显示;

3、井段2040~2044米,钻时3.2↓2.7min、红外光气测0.12%↑1.54%,判断该层为异常显示;

中国的油气资源分布地域广,有很多薄层油气在探测作业中,在曲线上难以体现出变化趋势,在岩屑上由于量少也难于发现分析出油气异常,而红外光气测录井技术可以有效的跟踪全烃曲线的变化趋势而分析到薄层异常:如在W77-7井录井作业时,在井深2680~2750米段位,钻时数据处于18~21min之间,难以真正划分地层,而依靠红外光气测录井曲线,能清楚地发现四个油层面(每层1米左右),在全烃追踪曲线上有变化明显。在大斜度、大位移井以及水平井的录井中,经常会有钻井泥浆中混入原油的情况。原油随着泥浆浸满返到到地面的岩屑样品,尽管经过捞砂工仔细清洗,仍难以洗净岩屑表层,使得异常的岩屑样品与正常的岩屑样品混淆难辨。而红外光气测即便在泥浆混入原油后,录井数据上升很快,并在泥浆循环均匀后,录井曲线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基值,但是一旦出现异常显示,气测曲线的变化就十分明显,能够快速帮助现场录井技术人员确定异常显示层的井深位置:如P3-467井录井作业时,钻井队在2200米井深时混入了原油,经过岩屑和原油循环均匀后,红外光气测录井基值上升到12%,随着进一步深入,红外光气测曲线比较平稳的向低值方向偏移,到井深超过2335米后,红外光气测曲线曲线基值基本稳定在3%左右,深入到在2355~2390米井段,尽管基值仍然显示下降趋势,但是红外光气测曲线仍有上升的现象,因此地质技术人员判断该井段共有六段异常井段,又根据基值的大小,判断出其中有荧光两层、油迹四层。在油气的开发中,我们的整体开发工作做到保护油气层,保障钻井施工的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尤其是在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中钻进时,尽可能的做到平衡钻进;为了保证钻井施工的安全,要根据钻井液的密度和油气上喷的密度、压强等进行合理调整,以保障对油气能源压而不死,活而不涌。常规地质录井与红外光气测录井技术的结合,不受天气和人工经验的影响,科学、直观的通过录井仪器提供准确的材料分析。

二、中国和西方国家表现在录井技术服务上的差别

1、机器的差别

我国的录井技术理论水平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在机器的研发和录井技术服务的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着不短的距离。目前最先进的机器还是依赖于法国和美国。法国Geoservice公司研制的ALS-2型高级录井仪和美国Halliburton公司最近推出的SDL—9000地面数据录井系统操作已经全部运用微机计算,已经达到了完全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能对录井作业时钻井液中的气体作初步的定量分析;钻井液气体分析仪器不超越了色谱检验,还利用连续光谱来检测泥浆内的气体,如斯伦贝谢公司利用红外线来检测C1~C5各烃组成成分,美国的Rogaland研究所利用声波干扰仪在井壁间产生的声波来检测钻井液中的气体浓度等;随钻测量(MWD)技术的发展更为综合录井向着高科技和综合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研制出的机械效率录井和卡钻指示器的解释方法,成功的用于监控钻头状态和钻柱的磨损情况;将录井、地震、测井、地层测试融为一体FEMWD随钻录井则预示着各个学科的融合以及工程技术的综合之路会越走越宽。。而我国除了胜利油田有自主研发的“胜利探索者综合录井仪Ⅱ型”(SL-EXPLOREZH-2)运用于录井作业,还有各个研究机构的研发:88年上海石油仪器厂于年推出的SDL-1地质录井仪、SQC882气测录井仪;91年新乡二十二所于推出的SLZ-1综合录井仪;近几年新乡二十二所生产的SLZ-2A型综合录井仪、上海神开生产的SK2000型综合录井仪就已经相当于国外生产的第四代综合录井仪水平,但是西方比不上国家再次推出的第四代无二次仪表以及近几年发展的MWD、LWD及快速色谱技术。

2、录井服务队的差别

在国外有着成规模的综合录井队,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存储以及处理,为用户的作业决策提供完备翔实的资料和强大的系统支持。可以从钻井、测井、录井、随钻测量、中途测试、完井等进行完整的井场作业,可以对井场废料进行处理以及对各种作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服务完备而且操作简单。而在国内几乎每一个油田上都活跃着大大小小的录井服务队,队伍多而杂,各有侧重点,这就容易造成陷入一种技术上的停滞和价格的恶性竞争。

质量管理论文范文5

1.1检验科要有合理科学的布局

检验科的设置要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要集中设置、统一管理,布局要科学合理。

1.2检验科的人员配备要合理规范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科人员在取得检验资格证的前提下,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科室管理者要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继续再教育,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工作人员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做到不浪费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保证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运行有条不紊,保证检验质量。

1.3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和仪器设备

检验医学是为临床服务的,检验科检验项目的设置和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影响到临床诊疗质量。所以医学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必须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同时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对于本院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科有责任送到上级检验单位检查,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并必须与上一级检验单位签订检验委托协议书。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精密的检验设备相继进入检验科,这就要求检验科的仪器设备、试剂必须有据可查,仪器必须要有厂方提供的仪器校准报告,试剂要有供货方提供的量值溯源资料。

1.4医学检验科的管理制度

一个合格、标准化的医学检验科,除了精密的检验仪器和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检验人才外,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为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有力保障。

1.4.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申报科研课题,不断开展新项目,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密切与临床联系,听取意见,改进工作。

1.4.2建立标本接收制度,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

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拒绝接受,并通知临床科室重新采集;对无法重新采集又非做不可的标本,报告单必须加以批注、写明,以便于临床医师判断结果时参考。

1.4.3建立报告单的审核、发放制度

报告单的审核应考虑标本采集是否合理,检验过程中质量的评估,检验结果可否发出的标准(质控在控或失控),异常结果是否复查,检验报告单的填写是否完整、正确,有无漏项、有无涂改,报告单是否按规定双签字。

1.4.4急诊报告制度

医学检验科必须能提供24h急诊检验项目,明确急诊报告时间、急诊标本接收时间,临检项目30min内发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h内发出报告。

1.4.5“危急值”报告制度

为了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有效采取处置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应制定“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

1.4.6医学检验信息反馈及回访制度

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保证临床与医学检验科的信息畅通,应建立信息反馈回访制度,并记录保留。

1.4.7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检验科要建立安全仪器设备管理负责人制度,检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制度。

1.4.8医学检验科的安全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管理制度;水、电安全及防火、防盗的安全管理制度,科主任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登记情况。

1.4.9医学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尤为重要,医院几乎所有检验患者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分泌物都集中在检验科,检验科是重要的传染源集中地,所以必须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防止疾病传播。

2医学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随着检验医学工作的不断细化,检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进行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各种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建立,仪器的管理与检验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选择,质控物、校准品的选择;实验室环境必须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检验标本的采集是否符合要求。

2.2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质控物的选择:三级医院至少选择2个浓度质控品,以保证高的误差检出率与低的假失控概率;正确分析质控结果,以确定质控是否为系统性误差,随机误差或假失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日常室内质控必须有记录,要认真填写失控报告单,分析失控原因,如何处理,月终做出全月小结,必要时提出修改意见,如修改质控靶值,更换质控品、试剂,重新校准等。

2.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检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工作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关键一环,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必须由临床检验医师或临床经验丰富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检验医师执行,并且严格遵循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发放制度。检验科主任每月要主持讨论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确认质量分析报告和质量改进措施。

3结论

质量管理论文范文6

矿山测量中具有众多特点,主要包括:矿山测量是设计把关工作,应该严格审核校对设计图纸以及数据,在确认正确后才可以予以应用;矿山测量是艰苦的工作,因为矿山测量的工作环境较差,而且使用的工具、仪器较为笨重,难以携带;矿山测量是非常细致的工作,在矿山测量中“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对精确度有很高的要求;矿山测量是具有较强连贯性的工作,矿井从上到下以及从远到近,都属于一整个矿山系统;矿山测量工具具有较广的点面,包括井田范围中的构筑物、电杆、村庄以及井下的巷道等等;矿井测量是反复检查与测量的工作;矿山测量是众人参与,团体人员一同完成的一项工作;矿山测量的质量受到众多因素的而影响,如:工作人员、工具、仪器、环境、测量方法等。

2矿山测量技术发展的现状

(1)测量仪器的应用。

现在,岩层移动变形检测仪器、全站型仪器、卫星定位技术以及电子经纬仪等,不仅仅应用于测量地面与数据收集上,而且还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使得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环境不断改善。为能够更好的开发与保护土地与矿产资源等,更好的保护矿区的环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测量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卫星空间定位技术等,不单单是整个测绘学科的核心,而且还是整个矿山测量中的重要核心技术,同时这些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也得以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当前矿山测量中遥感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卫星定位技术、机助制图、电子速测仪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矿山测量的工作者已经了解到了外业仪器设备智能化、数字化以及自动化的优越性,而对内业数据的处理、输出的一体化、形象化使得信息得以加工与处理,所以对认识资源与改造自然会不断深入,使得现代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开发的潜力与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3)变形观测的应用。

在矿山测量技术学科之中“三下”采矿研究、地表移动规律以及检测是其重要领域,这些研究具备重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在,我国在这上面的研究越来越朝着质复杂、地形复杂条件下发展,因此,对于多技术与多手段的三维空间开展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以及非线性理论等方法研究都予以极大的重视,而且效果显著。

3全面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3.1全员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3.1.1做好测量人员的思想工作

对矿山测量工作人员开展警示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座谈会,对测量事故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测量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思想,质量意识大大提高。

3.1.2测量技术与技术培训

与矿山测量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有计划的组织所有测量工作者学习测量技术,并且交流技术经验,从而使得测量人员的操作技术、业务素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3.2全过程质量管理

3.2.1加强外业测量工作

在开展矿山测量工作之前一定要认真的对工具、仪器进行检查与校正,使得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得以确保。熟悉并检查施工设计图纸,查阅测量资料,在对测量方案开展共同研究之后,施工人员开始下井施测,对工序的各环节进行测量,严格根据《矿山测量规程》的相关规定标准方法进行测量,在测量现场,应该将测量数据记录清楚,不能够存在涂改现象,在测量结束之后,应该对现场记录和计算推导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在保证其正确后才能够离开。

3.2.2加强测量内业计算工作

认真的检查与复算原始的记录数据,在矿山观测工作结束之后,应该对外业观测手薄里的计算正确与否进行及时的整理与检查,对检查结果是否符合各项限差要求进行观测,在确定观测结果都与要求相符后,才可以开展计算。要仔细的开展复测复算。在矿山测量工作中,要求绘图人员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开展绘图时,一定要根据“对算薄”的最终结果,并且“对算薄”一定要经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之后才可以使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资料错误展开绘图而致使绘图出错问题的出现。

3.3全方位质量管理

矿山测量人员因为分工不同、管理层次不同、负责区段与范围不同,因此个作业小组应该增强组织协调,将测量工作做好,还应该把现场工作的质量保证,推广到测量工作与服务工作之中。在矿山测量工作中,都应该对之前测量成果的精确性、可靠性进行检查,根据《矿山测量规程》相关规定决定限差;对工具、仪器定期的进行检核,使得这些器具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有问题的工具、仪器,杜绝使用;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检查,在确保其准确无误后,才可以通过对算之后准备测量资料,在对测量方案进行研究之后,施工人员才可以下井施测。测量工序之中的各环节,都应该严格根据《矿山测量规程》中的标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进行严格把关,及时的对超限资料进行补测及重测。

4结束语

质量管理论文范文7

在只要企业中,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很多学者对质量都进行了论述,而对质量管理影响重大的关于质量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分别是:服务的特性符合给定的规格要求,而这其中的规格要求通常都是定量的;另外一种是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期望。而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即指的是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所进行的具有管理性质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包括了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这几项活动。质量管理是生产和可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管理学的一项重要体现。同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下,广大消费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买到质量可靠、价廉物美的产品,成立了各种消费者组织,最终迫使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而企业为了能够提供各种可靠、安全、经济的产品就必须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从质量管理学的理论来说,质量目标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质量目标就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但它又借助系统理论向前发展。质量方针指的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质量策划的定义是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质量控制指的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保证的定义是为使物项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提供足够的置信度所必须进行的一切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质量改进是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质量改进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性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二、影响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何桢、赵玉忠两位学者将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分为:质量领导、质量体系、质量文化、质量保证、过程控制、质量信息系统、质量理念、质量设计、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和员工参与等因素。在这些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中质量体系、质量保证、质量理念、过程控制、质量设计、质量信息系统和技术研发可以称为“硬质量因素”,而质量领导、质量文化、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则可以称为“软质量因素”。这两位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顾客满意度和质量领导以及产品质量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质量领导、质量文化、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对产品的质量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质量管理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在企业的范围内加强相关的质量制度的建设,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质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让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中。企业在加强相关质量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建立其一套高效的质量信息系统。企业在加强自身质量管理建设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引进高质量的质量管理人才,推进先进的质量理念和管理体系,并通过合适的激励手段,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三、对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

(一)产品生产前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产品生产前需要进行严格的产品策划。当企业和用户签订合同之后,企业下属的相关产品设计部门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相关的、设计图样、技术规格书等资料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策划,策划的内容包括了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策划后的结果必须形成相应的文件,其中包括了过程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各种规程等。如果需要还必须具备审批表,如过程确认表、代用器材审批表等。进行样的生产条件准备。人员上必须要求操作人员对本岗位的工作十分熟悉,同时还要求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能够过关,在上岗前必须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测试,测试合格之后才能够上岗,如不合格则进行必要的培训。设备上要求必须配备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需的、能满足工艺要求的设备、工具、模具和检测器工具,同时还必须随时应对各种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各种危急情况。对于生产材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采购,所采购的材料必须要符合定货技术条件或其他采购文件中的采购要求,如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相关的材料采用其他的材料进行代用时,必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生产过程中必须准备好有效、充分、合适的各种文件。而最后的生产环境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各项条件准备完成后是进行相关的状态检查。而状态检查一般都是在人员、设备和环境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时设备处于不连续运行并且间隔时间超过一年时。检查时必须对人员、设备、材料、法规、环境都进行检查。检查的过程中还必须邀请用户参加,只有才检查合格之后才能继续产品的生产。

(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之前,生产人员都必须对相关的各种条件进行检查,看这些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在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生产,如果出现及检验、试验或未收到必要的报告而需要例外放行时,则必须进行紧急放行审批,并征得用户同意,将审批结果抄送技术质量处。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对于特殊过程和交付后才显示出问题的过程进行确认。涂改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工艺、设备、人员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时,或者是连续出现质量问题或者质量事故时都必须对过程进行再次确认。对于各种进行关键过程作业的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避免人员出现较大的改动。同时还必须对关键过程设置控制点,并对关键参数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如果出现了不合格产品,则必须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与隔离,同时在不合格品报告中对不合格情况进行描述,由作业科室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质量管理论文范文8

人员资质是项目建造质量保证的重要关口。为保证项目质量,必须要求建造方从施工人员到检验人员,必须按项目要求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及资质水平。

1.1焊工资质

导管架陆地建造项目主体结构的建造采用AWSD1.1标准,管线系统采用ASMEIX标准,立管采用DNV-OS-F101标准,所有焊工及焊接操作者必须持有按照相关标准、级别取得的焊工资质。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所有焊工及焊接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现场QC,业主及第三方日常巡检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查,以确保焊工资质有效性。

1.2检验人员资质水平

建造方上报至项目中的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检验经历或经验,熟悉各个工序的检验程序、检验标准、焊接工艺规程和具体的结构图,并严格贯彻所有焊接检验规章制度,有效进行项目的检验工作。

2焊接质量监控

2.1材料检验及跟踪控制

导管架陆地建造项目主体结构涉及的板材、管材及型材,均需按照规格书要求的检验标准进行材料验收工作。对于项目中使用的钢板,在经由厂方检验合格后,需提供第三方确认的材质证书。为确保钢材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尽量安排材料工程师进行不定期驻厂,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有效地控制钢板质量,及时了解钢板的生产情况。

2.2焊缝检验及质量控制

焊接质量控制是整个导管架建造中的核心。项目开工前,建造方焊接工程师根据项目材质、壁厚、管径以及焊接位置等要求,编制焊接工艺规程(WPS)。经业主及第三方审核合格,并签字确认后投入项目使用。

3涂装质量监控

涂装质量监控主要从表面处理、涂料准备、外观检验、附着力检验、漏点检验以及干膜厚度检验几个方面进行。建造方需严格执行规格书及批准的涂装程序,对现场涂装工作加以控制,涂装完成后的检验工作需业主及第三方见证,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4尺寸质量控制

尺寸质量监控主要从导管腿及拉筋长度控制、被交位置控制、井口同心度控制,整体空间控制等。导管架陆地建造项目中重要节点尺寸的测量工作需要业主及第三方进行见证,以便得到准确的尺寸信息,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和纠正。

5项目中质量管理工作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控制导管架陆地项目的焊接质量,各项合格率以周状态在周报中体现,见下表。如统计中合格率低于项目质量要求,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关措施加以控制,避免在项目后续建造工作中再次出现。同时,为了使项目质量处于持续可控状态。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将发现的质量问题予以分类:A表示非常重要,严重影响生产,必须立即解决;B表示重要,影响生产及维修,可以稍后解决但必须投产前解决;C表示一般,可以投产后解决。同时进行汇总和记录工作,以周/月为单位进行问题统计与分析,对频繁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解决。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