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改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注册制改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摘要:

在推行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IPO正在迈向注册制,这必将缩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但上市公司利用目前制度的不完善和政策的可选择性,可能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实施分层识别,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注册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识别;防范

注册制改革是经济较发达国家促进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我国来看,IPO上市制度大致经历了审批制--额度制、审批制--指标制、核准制--通道制和核准制--保荐制四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地位的提高,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推行注册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注册制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盈余管理作为上市公司常用来操纵财务信息的方法,会对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和会计制度,着力研判上市公司的信息指标及其应对盈余管理的方法,逐步建立多个会计模型,分层管理,以缩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提高信息质量,维持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在严苛的法律保护制度和高质量的审计师防范下,促进盈余管理的程度和动机下降,但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逐渐倾向于从应计盈余管理到真实盈余管理的转变,变得更为隐蔽,难以发现。其手段分为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大方面。真实的盈余管理以构造交易活动或控制交易活动的发生时间为手段,从而改变报表的对外披露情况。包括销售、费用和生产三个方面。在销售操控方面,管理层通过提供销售折扣和更加宽松的信用政策来临时性地增加销售额,这样便产生了较低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和较高的生产成本;在费用操控方面,公司通过将操纵性费用,如广告费用资本化来减少当期费用,增加盈余;在生产操控方面,管理层通过过量生产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进而带来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经营现金流。应计盈余管理是在法律和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改变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来实现盈余管理。具体的手段有通过调节研发阶段中研究与开发的划分时点来调节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金额,进而调节当期的损益;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其转回来调整各期损益;通过扩大可予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范围,拖延办理在建工程的竣工结算时间等。

二、注册制改革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

从“违背职业道德或法律的程度”和“可控性”两个维度,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分作以下四个层次,便于识别:第一、二层次的盈余管理行为后果较为严重,会计信息具有管理层操纵成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损害了公众利益。第一层次的盈余管理多为真实盈余管理。借助Roychowdhury模型对上市公司通过操纵销货导致的异常现金流进行分析、研究报表明细及库存商品期初期末的增加变化来识别;第二层次的盈余管理多见于应计盈余管理。借助ModifiedJonesModel对上市公司报表数据进行研究来识别;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低,手段也在公众尚且能够接受的范畴,例如通过对会计要素的计量方法的改变来提高短期盈余。这两个层次的盈余管理不需要在政策方面做出明确的改变,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提高防范意识,运用经验识别法予以适当应对。在我国IPO迈向注册制的过程中,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和法律保护水平的上升使得应计盈余管理的风险加大,注册制下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会从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趋向更高的隐蔽性。因此,第一、二层次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关注度的重点。在缺少证监会实质审核的注册制下,必须通过研究对盈余管理做出明确辨识,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从多角度缩小盈余管理空间,提高信息质量,促进IPO注册制的优化发展。

三、注册制改革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

在识别并明确了各层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其严重程度和危害性的基础上,本人从会计制度、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三方面提出建议,规范上市盈余信息披露,防范盈余管理的发生。

(一)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减小盈余管理动机

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完善,给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提供了机会。企业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帐准备计提、短期投资减值准备等会计核算方法上给予企业了很大的选择空间,而这些都可以用来操纵利润。因此,我国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委托第三方审计、强化内部审计等来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任意操纵,减少盈余管理动机。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行力度

尽管盈余管理是在法律和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但缺少明确的惩罚措施导致了相当数量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所以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应该对这一行为做出一定程度的规范,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防范盈余管理。

(三)完善监管制度,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IPO注册制后,要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培育和发展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继续推进上市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尽快将准市场化的核准制转变为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同时,还需要探寻最佳的退市标准,来完善注册制退市制度。我国只要结合实际,做好注册制改革配套规则制定,通过会计、法律、监管三个方面来完善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注册制改革,缩小盈余管理空间,证券市场将会更加规范。

作者:张肖涵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蓓蓓.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控制研究[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包涵.证监会注册制改革三步走[N].华夏时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