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探究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探究

摘要: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借助盈余管理使得非经常损益在公司的利润中占据很大一部分,针对这一国际证券市场现象,国家财务部、证券监督委员会等多次变更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并相继了一系列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规范来解决这一资本市场的国际性问题。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

一、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一)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界定及动因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是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收支;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支。于1999年间,国家证券监督委员第一次界定了非经常性损益的经济理念及其对外披示显露应遵循的相关准则。相继2008年中国财政部、证监会更新了会计损益的对外展现的相关界定。自证监会首先在1999年以来,已进行了七次修订但仍需据市场发展进一步勘查、修正、完善。

(二)上市公司经济活动形成的非经常性损益

1、商品经营活动。主要是指在商品经营活动中明显不公平的相关买卖交易的利润和损失。许多企业在关联交易中通常使用不符合规定、有失公允的定价方法来提高利润率、营造利润额度。2、投资活动:(1)公司基于战略发展转让的长期投资;(2)公司向其他企业拆出资金或委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产生的高于或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形成的差额。3、筹资活动:(1)公司由于承接项目工程,国家给予的扶持补助除去本公司由此形成的成本、费用,而当中由于贴息时间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2)公司与相互联系的其他企业发生拆借资金,同时该企业的支付率不等同于相同时期银行贷款利率,那么其间两种利率的差额所形成的额度部分。

(三)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及动因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学术领域在遵循相关政策制度准则的前提下,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市场上各个层次的经济体为创造企业业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捏造财会信息就是企业的盈余管理。多数公司为满足上市申请要求、掩盖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混乱而假借盈余管理篡改财会信息,这一行为将严重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国家经济受阻,这也仅当一国之论,弥散开来,整个国际市场也为之震荡。公司个体行为不应以整体社会的利益来承担,为此,我们要深刻剖析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四)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及不规范项目

针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理论,要求保证公司以及外在监管审核机构所出具的财会信息绝对真实可靠。以下是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常涉的不规范项目:(1)政府补助。企业的运营业绩往往代表着该公司所驻地方政府的政治功绩,政府会利用相关政策对所属上市公司予以鼓励、扶持。(2)债务重组损益。企业由经管不力导致的收不抵支、债台高筑的财务窘境,需要进行重组结算,经由协商抑或仲裁予以调减本息等鼓励政策。(3)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诸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的收支实现过程漫长复杂,难免出现不合理的价格交易。(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该交易市场并不完善且其价值测算主要通过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但专业水平与真实的案例之间存有差异。

二、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一)DFC公司的背景介绍

坐落于煤炭资源富集之乡的DFC公司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运输为一体的上市公司到底出于怎样的原因让其仅因一时的运营资金不足产销链就“意外”断裂,经调查,可知该公司拥有一套看似完美的“盈余管理制度”实则是公司结构层次严重的舞弊行为。

(二)DFC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的非经常性损失

上市公司面对间断性、突发性特性显著的非经常性损益,无法在营运期间内对其做出明朗的核算,对其投资将存在不可估量的投资决算风险。非经常性损失是一个非常容易被财会信息的使用者忽略的概念。由表可得,DFC公司于2015年开始转亏为盈,由此可见,显然DFC上市公司由于表中出具的庞大的非经常性损益在接连亏损中最终步入了经济上升的轨道。由转亏为盈,该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几乎可以完全避免证券市场对其证券交易的特别处理,该公司便可以通过虚假的利润夸大公司运营筹码从而实现循环融资,但其当前财富毕竟是像泡沫一般存在,等同于公司隐藏着一颗随时爆发的炸弹、一切随时会化为乌有。

三、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应对策略

(一)修订《公司法》的规定

首先,对外出具的报告必须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其次,细化亏损数目以及对应的会计期间以感知亏损;最后,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市场的垄断、可操作性也与日俱增,要提高眼界、敏锐感知大环境的驱动与驶向。

(二)加大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透明度

第一,建立实时的即位权责制度,在其位谋其政、岗无空缺人无越职;第二,强化公司结构,做到将疏漏明确到具体的责任人、岗;第三,高素质的作战团队势必会加强作战能力、很可能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非经常性损益还原公允价值本质

美国资本市场当初最先引入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法,并在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作用下被过度开发、利用、发展,致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为此,做大资本市场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反思,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防御能力。

四、结论

通过对DFC公司的详细分析,发现类似企业,因运营过程中疏于管理公司的结构层次存有严重的舞弊行为,避开其他挽救方法借助非经常性收支虚拟公司业绩而虚假的业绩势必会败露难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以企业自身的惨败告结,市场上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吗,绝非如此,我们都清楚一个企业牵扯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是个人失业、家庭拮据、消费降低、地方税收减少、地方业绩下降等,而放大了来说,这些都牵连着国家的经济脉络。为此,寄希望于各企业的致力躬行,要清楚,只有大环境的给养才能走出更多活路。

作者:王成 范杰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