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教育性弱化

学校管理教育性弱化

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弱化这一不良现象说明了学校管理核心价值弱化,教育意义走向了歧途,教育管理成了学校的核心而凌驾于教育之上。本来,学校的正常运转需要教育管理,教育性是学校的核心性质,而管理应该也有教育性,学校管理教育性要建立在学生的可塑性之上,要易于管理,所以为了学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管理的教育性,使教育变为培养人才的真正场所。

一、学校管理实践中教育性的弱化

1.学校管理目标的功利化

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目标是什么,目标又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对学校教育工作产生实践活动的影响,但是,学校很多时候把目标定位时带上一些功利化色彩,这种功利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现象:第一,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学校经常会有物质奖惩机制,教学成绩是通过经济利益体现出来。老师们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时就会以损坏学生发展为前提,老师对物质欲望不断膨胀。第二,只看重升学率。很多学校评价老师的教学好坏,是简单地用升学率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情况,所以学校教育的重点就是看中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老师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大,学生没有在教育中得到身心的会面发展,导致教育的片面性。老师不懂礼貌、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在学校中感受不到快乐。

2.学校管理机构的科层化

学校的组织管理机制为校长负责,下设中层领导,再下设普通老师,上级具有权威性,下级需无条件服从上级。这种管理组织会产生严重的官僚主义,上下级容易产生矛盾,老师们没有主人翁的感觉,没有独立意识,使教学工作成了一种压力下的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没有创新,没有主动性,缺乏合作,严重限制学校的发展。

3.学校管理过程的程序化

这种程序化的管理办事效率非常低,一件很简单的事需要一层一层地上传下达,走的程序过多。很显然,这种管理不是以维持秩序为根本目的的。学生的自主性被忽视,教育过程教育性意义必然会被弱化。

二、学校管理教育性弱化的成因

1.内部原因

学校管理与教学之间的对立思维方式把学校管理教育性弱化了,甚至被忽视,特别是在当前其他外部因素的进一步影响作用条件下,加剧了教育性被弱化的程度。

2.外部原因

学校管理教育性弱化除了学校内部的因素外,还受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外部因素影响。首先,政治制度对教育的方向起到决定作用。第二,经济是学校发展的物质保证,是教育的前提条件,教育与经济相互依存。第三,教育受文化的影响,因为教育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教育要以传承文化,文化又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落后的文化就制约着教育性的弱化。

三、学校管理教育性弱化的对策

1.合理定位学校管理教育性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定位不变。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在具体学校管理实践中,当学校利益与学生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地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2.设计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教育性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能规范学校的教育秩序,我们应该着重建构合理的教育性制度,学校管理制度设计全面审视原有的管理制度是否具有教育性,不合理的地方要加以整理。管理制度要体现出教育性,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心是教育教学工作,保持正确的教育性方向。教育制度要服务于教育,要求端正老师的教育态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选择合理的学校管理教育性的途径

第一,突出教育的集体性。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强调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集体教育,这是一项永不改变的原则。在执行管理制度时突出集体性的教育。教育家魏书生是我国教育界班主任的典范,他有着自己的管理研究与管理方式,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与反思寻找到一套独特的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以班集体建设为基础,采用多表扬、多启发、多引导等方法进行正面教育。第二,在集体教育中进行个体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管理。自我管理的方式成本最低,是众多管理方法中效果最明显的方法,而且非常便捷。但是学生要学会自我服务,因为自我服务是自我管理的前提条件。第三,通过自我教育形成学生的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找出原因并解决。

总之,学校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急功近利的情况,科层制度严密化与教育的程序化,使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出现了弱化现象,导致了教育走向偏差,使教育的意义误入迷失状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育与管理不同步或者割裂开来。学校管理教育性的弱化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对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哪里出现问题从哪里纠正,从目标定位、制度设计和路径选择等多角度进行思考,使教育性在学校管理中生根发芽。

作者:毛晓锋 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