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难题是高能力素养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对此,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同时介绍了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最后总结出一系列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重要性;措施

0前言

最近几年,“互联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即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改变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发展形态。21世纪以来,““互联网+”已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主的网络通信技术逐渐转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1-2]。事实上,互联网电子商务受目前我国物流发展的限制,特别是物流配送方面和物流后续发展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国内物流人才的稀缺。然而物流人才稀缺的源头是国内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不成熟,其中主要的影响元素是物流专业课程设计[3]。对此,本文从物流人才需求到明确人才培养目的、从我国物流专业课程设计到国外物流专业设计等方面来思考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寻求最合适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并给出一系列的总结和建议。

1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自21世纪以来,互联网支持下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导致物流行业在技术需求、服务人性化等方面和传统物流业大相径庭[5]。基于以上的变化和发展,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已是必然趋势。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1)符合物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目标,推动物流业的未来发展。目前,国内物流业人才稀缺现象严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将培养出更高能力素质的人才来适应其发展节奏,从而推动国内物流业的发展[6];(2)符合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创新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没有创新的改革就不是真正的改革,由此可见,物流教育改革应朝着创新型教学模式转变的方向发展。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充实自我,发展自我;(3)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要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据有关物流岗位招聘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物流岗位往往偏向于招聘有经验的人,某种程度增加了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的压力。针对这一现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2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的和培养方式

2.1培养目的

一般而言,可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包括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院校等。普通高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偏向于理论型,职业技术学校则偏向于技术型,高职院校则偏向于应用型[8]。就以上三种院校来讲,人才培养目的各不相同,学生的理论架构、能力素养等方面也有所区别。针对这一点,我们以最近几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其培养目的是培养出面向社会、面向全球,基于物流管理学科,经济、政治等学科交互的,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性的高素质物流人才[9]。这就需要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之外,还要能将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践之中,具备一定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物流系统优化能力等。

2.2课程设置

纵观国内物流发展历程,我国的物流发展启蒙于1980年代西方国家的“实体分配”营销理念和日本的物流涵义[10]。和其他国家相比,国内物流管理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北京物资学院于2000年由教育部批准增设物流管理专业,之后每年都有高校增设物流专业,至2014年末,已有近500所高校增设了物流工程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就国内物流教育体系而言,大多以高等教育为主,包括物流工程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两种。其中,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物流信息系统的研发、物流设备的设计和物流工程技术等,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则针对如何运用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来有效安排、控制、管理物流系统[11]。当前,国内开设了物流专业的高校因培养目的和宗旨的差异,其课程设置也有所区别,比如:(1)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其课程设置多以工科类为主,比如北京科技大学构建了一所物流教育的学术研究机构,为一些企业、政府机关等诊断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方案等;清华大学则选择国际合作和全球一些著名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外文教材;(2)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其课程设置多以管理类为主,比如北京物资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等,这些高等院校偏向于企业物流管理,主要学习物流管理基本理论、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13];(3)一些特殊高校,其课程设置倾向于港口物流学习,比如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学生在学习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等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有关港口运输的知识。

3国外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体系

和中国物流发展相比,国外物流发展较早,美国企业于1980年代就已全面进入物流发展时代,之后10年步入供应链管理阶段,至今为止,国外的物流教育体系已比较完善,大致由高等院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部分构成[14]。

3.1高等院校教育

一般而言,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可分成商学院下的物流管理和土木工程下的物流管理。前者偏向于物流供应链管理学习,后者偏向于交通运输、港口物流等理论的学习。国外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侧重于运输和配送,即从货物装车到送达客户的过程和方式,结合学校特色和宗旨进行专业设计。因此,各大高校的物流专业侧重点都各不相同,适合不同的物流领域。

3.2职业教育

和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相比,国外物流教育有两点特别之处:第一,比较完善的职业教学体系,比如英国的ILT认证体系是以各级别物流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为基础而设计的,除了理论知识的考核之外,还有实际物流技术能力的评价;第二,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的结合,比如德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双元制”,也就是要求学员经过两方面的物流培训,其中一元是职业院校,另外一元是企业或政府机关等社会实习场所,要求学生养成严格的规范操作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4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4.1加强国内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专项性

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特色和专项性,而国外高校物流专业的侧重点明显,比如日本东京大学倾向于物流业务方向、大阪市立大学则倾向于csl流通方向。和我国复合型物流人才相比,其在物流细分行业更具竞争力。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和电子商务联系更紧密,还要重视电子商务方面课程的设置,切忌脱离实践,单纯地搞学术研究。

4.2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学习

我国各大高校因为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紧迫性,其执教的教师基本是经济管理专业的,这就导致其授课时理论讲解的局限性和实践性的缺乏[15]。同时我国的实践课程大多是表面功夫,学生未对物流行业有充分的认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对此,要强化学生和教师的实践学习工作,多多开展校企合作,增加师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3完善国内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尽管我国有相应的物流师资格认证考试,然而其在社会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实质性较差,对学生就业意义不明显。物流教育目的和宗旨仍然停留在学生的理论学习方面和实践经验积累方面,未充分认识到物流人才深造的意义,导致物流专业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5结语

如今,伴随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成熟,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苛,要求物流专业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有效的操作技能,毕业之后能迅速融入物流行业之中。由此可见,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改革,要立足于现代物流教育理念,从课程设置出发,稳扎稳打,突出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和知识拓展方式,从而培养出能在物流企业、电商企业等有所贡献的高能力素养人才。只要保证物流管理专业的成功改革,才能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从而使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更具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03):16-17.

[2]孟贤军,翟振东.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技术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2014,(12):95-96.

[3]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104-105.

[4]刘庆君,朱文奇,吴云勇.基于专业实践课程外包视角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以沈阳工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3,(37):64-65.

[5]段力宇.突出专业特色,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学术界.2013,(S1):214-215.

[6]罗先锋.课程“外包”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01):37-39.

[7]郑晓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05):41-42.

[8]胡愈,徐兆铭,黄含其.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09,(06):127-128.

[9]苗雨君,邵明丽.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6,(09):91-92.

[10]刘宗喜.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中的法律问题探讨———以威海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物流专业为例[J].科技展望.2016,(25):94-95.

[11]王鹏飞.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路径探析———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物流科技.2016,(09):231-232.

作者:潘灿辉 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物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