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就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办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状

伴随着物流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行业人才紧缺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除了专业化、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外,高素质、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也大量需求。基于上述情况,给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自身实力的欠缺在面对众多问题时更要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来迎合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根据现代物流报编写的《2015年中国物流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内容来看,近十五年来,全国有将近八百所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其中民办院校占据了半壁江山,但从近几年招生情况来看,截止到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是在减少的,这无疑给本身就实力相对较弱的民办高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从X省省内民办高校各物流专业来看,以XX职业学院为例,2009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数为100人,2010年学生人数为89人,2011年为60人,2012、2013年人数都为50人,近两年该专业人数稳定在50人左右。对比省内同等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招生人数都成下降趋势。

二、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师资队伍整体偏弱

民办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和公立高职院校相比较,自身师资队伍力量就薄弱,而物流管理专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教师队伍既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又拥有极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但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并不具备此条件。一方面是薪资待遇无法满足具备上述条件的教师来任教,另一方面,学校自身由于各方面原因也无法满足对岗位教师进行长期和多层次的培训和组织学习。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的物流教师都是从走出校门又跨进校门,无法满足双师型的要求。

(二)校企联动就差,缺乏“务实”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并不成熟,一方面受限于资金的投入,实训教学场地和设备无法满足企业与行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自身实力问题,无法与大型的物流企业实现校企联动,很多民办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只能与快递公司等一些单一型物流企业校企合作,学生往往也只是从事一些分拣、客服等工作,并没有多方面的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我国物流行业经过初期的发展,已经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过渡阶段,物流行业的细分领域越来越明显,采购、速递业、电商物流、服务型物流等多种细分领域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民办高校都无法跟进行业发展的步伐,很多高校还是十年如一日的执行陈旧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的定位比较笼统、模糊,并没有根据行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培养目标的细分,课程、教学大纲、师资相对滞后。

(四)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落后,教法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趣。再加上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使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提起对其学习的兴趣,更别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了。虽然许多院校也在改善此类问题,加入了软件实训模拟,让学生更直观的去了解物流作业流程,并由此巩固理论知识,但大部分的实训软件无法等同于企业实际运作,再加上软件资源更新的滞后性,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基于上述许多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进而帮助专业招生提升,改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好的促进就业就刻不容缓。

三、民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师资待遇,注重教师培养

虽然国内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实力无法与公立院校相比较,但在师资的投入上必须有所加强,提高民办教师的待遇。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提高对民办院校教师待遇关注,给予更多的社会地位,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民办高校。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立足发展的重要因素,师资投入不足必然会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

(二)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逐渐改变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现有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典型案例,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课程计划与课程大纲,例如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课程设置,就是由企业主要制定相应教学大纲与计划,课程体系包括企业课和学校课组成,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学习和岗位需求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满足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这也要求国内的民办高校要进一步努力寻找有实力、有需求的企业来进行校企合作,并拓宽合作内容,不只是局限于企业挂牌,学生毕业实习这样简单层次的合作内容,而是真正的校企联动,既满足了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又实现了学校对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共赢。

(三)以市场、行业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教育是以重实用、专业化、职业强为培养目标的,市场、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民办高职院校在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时应紧贴市场办学,从企业需求出发,根据物流行业市场细分化加剧的趋势来针对性的设置专业方向与特色课程,例如目前电子商务的兴起,航空快递业的快速发展,那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向就可以偏向电商物流、航空、港口物流,进而满足企业不同的需求,也是提高自身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四)改变教学模式,采用新式教法

改变传统的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物流专业课程本就枯燥无味,如果还以传统的老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不利用知识的传授。现代物流管理的教学课堂,应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四、结语由于自身条件的受限,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规避劣势,创新改革,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教职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有所帮助。

作者:吕贵鑫 冯卉苒 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