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思考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思考

一、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基本情况介绍

中州大学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成立于2007年,占地320平方,投资180万。2013年改建,面积扩展到600余平方,追加投资近200万元。目前,中心包括两个区域,一个是教学实验区,由48台电脑构成,每台电脑配置有3D码头模拟实验软件、3D仓储模拟实验软件和3D码头配送模拟实验软件;另一个是综合实验区,包括零售商(POS机、超市货架、超市后台操作系统、RFID读写器、未来超市等设备)、生产商(包括生产流水线、全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子标签仓库、重力仓库、AGV小车、机械手、叉车以及齐鑫公司配套的物流软件等设备)、供应商(储备之窗软件及电脑、打印设备)三个部分。整个物流实训中心最先进的物流技术,实现了信息流与实物流的统一。

二、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州大学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虽然建立较早,但使用率一直较低,且大多数完成的只是单项实训,综合型实训几乎为零。目前实训课程的教学主要由授课教师制定,上哪门课就做相应的单项实训,比如仓储管理,就做入库、出库作业,装卸搬运,就练习叉车与堆码作业。各个实训模块之间独立分散,未形成连贯的整体。且此类实训多为理解型实训和技能型实训,距离以工作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实训较远。此类实训难以形成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2.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依然存在

教师“实践教学”意识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因,即我校以前从制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把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按照0.8:1的形式制定,导致教师不愿开展实践教学;二是内因,即我校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之后直接到校任教,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甚少或者为零,加上我国研究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导致教师更愿意上驾轻就熟的理论课,而非从头学起的实践课。目前我校实训课时比例虽然在教学计划中提到近乎50%的高度,但除个别课程外,大部分课程实训课实际开课比例不足30%。

3.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重复率较高

我校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先后购买了多套物流教学软件,如:诺斯供应链管理软件、诺斯第三方物流软件,3D仓储管理软件、3D集装箱码头模拟软件、3D配送管理软件、以及齐鑫储备之窗、未来超市、手持终端软件等等。这些软件虽然界面不同,但功能上确有很多重合之处,一则浪费资源,二则导致教师授课内容重复率较高,致使学生产生厌学心里,降低学生实践学习兴趣。

4.实训课程操作不规范,缺少一套系统的实训操作指导书

目前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的实践教学,包括两大块:一是根据实验设备或软件的开发者提供的实验指导书来进行实践教学,此类指导书最大的特点是无法和教师课堂内容融入一块,每个实训项目内容过多且过于复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3D仓储管理为例,一个个人仿真模拟实训需要4个学时才能完成,由于软件设计和实训操作指导书的复杂性,学生往往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变得索然无味,直接影响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二是,根据任课教师自己编制的实训指导书进行实验指导,此类指导书主要为单项实训,比如,仓储管理课程中,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入库和出库作业就是一次单项实训,这类实训指导书又过于简单。通过教师与学生对实训课的反馈发现,这两种教学模式效果都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校实训课程设计不合理,未形成一套按实训难度的不同而进行的分年级分阶段的系统的实训操作指导书。

5.按班级上课,实验实训效果不佳

目前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每班学生少则40几人,多则50多人,从理论教学角度来讲,班级人数对于课程的授课质量毫无影响,但到实训课上,由于实训场地较大,涉及设备较多,一名教师带领一个班级学生上实训课效果不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整个实训课基本停留于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状态。

三、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提高实验教学的思考

1.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制定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构建一套集单项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以及实训评价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单项实训主要通过各专业核心课,由任课教师按照实训指导书,随堂开展实训项目。校内综合实训是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包括供应商物流、生产商物流、零售商物流三个环节,通过齐鑫物流的“储备之窗”软件和未来超市软件、RFID读写卡软件以及全自动立体仓库、电子标签仓库、叉车、推车、AGV小车、手持终端等设施设备将三个环节串联起来,完成综合性实训。综合实训以企业资料为实训背景,按照企业或部门不同业务流程和不同信息需求进行适当组合,从而制定出多个综合实训项目。比如:完成一个零售商向生产商采购的物流实训项目。第一步,把学生分成8个人的小组,其中零售企业3人,1人负责采购,称为A;1人负责物流,称为B;1人作为前台销售,称为C。生产企业4人,1人制作RFID卡,称为D;1个业务人员,负责接单下单,称为E;1名生产人员,负责打包,称为F;1名仓储人员,称为G。第三方物流公司1人。第二步,零售企业B向A发送补货请求,A在超市后台软件上下采购订单,生产企业E接收订单,并查询仓储情况,库存满足直接下单出库,如果不够,则下单生产人员F;第三步,F生产完成后由D为每件商品制作RFID卡,并由G来包装、入库。第四步,生产企业E查看库存满足后重新下单,G出库。第五步,第三方物流公司H负责配送。第六步,零售企业C接货并验收。校外顶岗实习是在校内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基础上,让学生到与校方合作的物流企业中,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从而使学生对物流企业各个岗位工作内容有个深入的了解,为其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外,三个环节均需构建一套实验实训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际实训情况进行考评,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提高实验实训效果。

2.结合现代物流实训中心,与企业联合开发实训教材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物流中心软硬件条件与企业共同开发物流管理专业单项实训教材和校内综合性实训教材,教材内容应取材于真实物流企业的具体物流活动,按照分年级分阶段,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的方式逐一开发实训教材,形成一套符合教学规律又适应就业环境的系统性实训教材。

3.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意识

首先,学校关于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应调整为1:1,并鼓励教师开展实验实训课程。第二,对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教师,通过组织其到一线物流公司参观、调研、实习的方式加强教师对物流公司运作模式及行业发展前沿的认识。第三,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物流相关培训和学术活动,并加强学校间的交流和学习,开拓教师视野,把握市场最新动态,有效促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第四,聘请企业骨干或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实施分小组、分阶段实践教学模式

校内实训课采取分小组、分阶段的授课形式,每个小组固定15人左右,从大一专业基础课开始一直延续到大三毕业,按照从单项实训到校内综合实训到校外顶岗实习的顺序完成实践教学。首先,在单项实训环节,通过小组型上课,教师能够与每一位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做到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实训中,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实训学习效果;第二,在完成所有单项实训课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一套以角色模拟为主导的综合性实验实训,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及岗位之间联动的认识;最后,在顶岗实习环节,加强学生对某一工作岗位的进一步认识,并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5.团队化教学模式打破单人教学模式

按照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结合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现有软硬件条件,组织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授课教师形成一个实践教学团队,定期召开实践教学研讨会,做到有序、合理的开展实验实训教学,以此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

作者:贾晓燕 单位: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