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自媒体具有传播主体节点化和自主性、传播方式交互化和高速性、传播内容碎片化和多样性等特点,对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推陈自媒体下心理危机管理观念、打造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监控系统、创建学生心理危机精准研判模式、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立高校心理危机工作反馈机制等举措创新心理危机管理模式,有效地适应新媒体时代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自媒体;心理危机;心理健康

根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手机网民达6.56亿,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25.1%。随着互联网行业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量普及,自媒体已经深入并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高校大学生是自媒体的主要活跃者和参与者,越来越热衷和依赖于通过微信、微博和博客等自媒体社交平台与外界交流。在此过程中,大学生既可以通过自媒体途径心理状况进行情绪宣泄或寻求援助,促使自身心理危机得以解决,也可能受到自媒体环境下不良信息的影响引发心理危机。就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而言,如何应对自媒体给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探索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心理危机监控与干预策略,是目前高校正在面对也亟需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一、自媒体的内涵

自媒体(WeMedia)最早由DanGillmor于2002提出,并认为新闻媒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旧媒体(OldMedia)、新媒体(NewMedia)、自媒体(WeMedia)。美国新闻协会媒体中心ShayneBowman和ChrisWillis把自媒体定义为大众通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1]。随着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和移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加剧了不同形式的自媒体信息载体应运而生。在我国自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博客、微博、论坛、贴吧、微信、QQ、直播和其他软件客户端等平台。自媒体相比于旧媒体和新媒体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传播主体节点化和自主性

即大众都是信息传播的节点,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传播训练,处于平等的地位,可以自由编辑、和接受信息,其观点和行为更多体现的是个体的自主性特征,而不是从属于某组织机构,异于旧媒体和新媒体环境中主流媒体信息传播的中心化、专业化和组织化。

(二)传播方式交互化和高速性

即由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一对多的单一扇形模式向多对多的网状交互性模式转化,自媒体下的个体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又是信息交换的参与者和共享者;大众在新媒体平台上信息不同于传统媒体新闻具有严格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可以随时随地、即时制作,可以高速传播。

(三)传播内容碎片化和多样性

自媒体环境下个体传播的信息内容往往篇幅有限,大多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等灵活快捷的碎片化信息表达认知、情绪和行为;自媒体主体往往没有特定的受众群体,因此的信息涉及领域广泛、包罗万象,既可能是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所感所想,也可能是对他人观点转载和评述[2,3]。

二、自媒体对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挑战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无法有效应对危机事件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时,其内心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混乱和不安[4]。自然灾害、生活事件和身体疾病等危机事件均可能促使个体的内心失衡,引发适应不良、行为退缩、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网络成瘾、焦虑、抑郁和自杀等心理危机。自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使个体可以在信息传播中平等对话、信息共享,并快速地、多方位地获取或传播信息。在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借助博客、微博、论坛、贴吧、微信、QQ和其他软件客户端等平台,可以更加自主性地、不受时空限制地、自由随性地与外界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在此过程中,高校大学生作为自媒体环境中信息编辑、获取和传播的主要参与者,时刻受到来源于自媒体的身心影响,既可能因自媒体环境下的不良信息引发心理危机,也可能因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共享或传播化解心理危机。正因如此,自媒体对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媒体改变了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旧理念

相比之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编辑和由特定机构严格把关和,在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自身就是网络信息的编辑者、传播者和获取者,更具有开放自由性和极强的互动性。高校管理者若想通过传递特定的具有导向性的信息以改变学生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这样的环境下,将更难掌控话语权。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具有复杂性、互动性,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高校大学生既可以从中受益,也可能引发心理危机,例如因社交网恋失败、缺乏虚假网络信息甄别能力、社交软件互动受骗导致的心理危机等。因此,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应关注自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及时改变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旧理念。

(二)自媒体要求心理危机管理团队具备高素质

在自媒体时间,高校大学生倾向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及时在网络平台,也善于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了解周围发生的新闻事件、乐于通过网络方式发泄或消遣。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团队若想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学生通过自媒体平台透露出的心理危机信号或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可能造成心理威胁,就需要心理危机管理团队更新自身的意识、技能和素质,学会利用、懂得利用、能够用好心理危机管理的自媒体平台,以适应自媒体时代所提出的管理水平要求。

(三)自媒体促使转变高校心理危机教育方式

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迅速,内容良莠不齐,高校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心理危机,这就需要迫使高校心理危机应急更具高效。但也正是因为传播速度快这个特点,高校在心理危机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上,可以借助自媒体平台辅助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可以快速、跨时空的进行教育,对一些心理危机事件不实情况进行澄清、教育和引导。因此,高校应转变心理危机教育方式,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整合各种资源,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与时俱进:推陈自媒体下心理危机管理观念

首先,提高认识,加快自媒体时代心理危机管理思想转变。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为了适应自媒体时代实践背景的变化,必须提高认识,加快自媒体时代心理危机管理思想转变,以便更好指导实践。因此,作为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相关人员要自觉、主动地树立自媒体时代心理危机管理思想理念,积极地开展自媒体时代心理危机管理相关研究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理论高度,并服务于实践工作,在实践工作中检验。其次,积极行动,应对自媒体对心理危机管理产生的影响。自媒体平台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不合理会使高校学生引发心理危机,善于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则可以有效转化学生心理危机,起到正向教育和引导作用。积极行动,成立由学生工作处、宣传部、信息网络中心、学生心理服务中心和保卫处五个部门组成的人员分配合理、专业技术够硬、行动高效可靠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团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自媒体在心理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最后,整合资源,开启自媒体时代心理危机管理创新模式。要适应自媒体时代特点,就需要高校整合资源,开启心理危机管理创新模式。一方面,在管理团队上,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快速性,需要组建由不同部门、不同专业背景的管理团队,以应对团队中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和学生管理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心理危机管理具体工作上要打造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监控系统、创建学生心理危机精准研判模式、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立高校心理危机工作反馈机制,使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可以实时追踪、快速锁定、有效处置。

(二)实时追踪:打造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监控系统

预防是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把心理危机事件扼杀于萌芽的襁褓中,是最有效、最经济和最理想的方式。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实时追踪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和技术,就需打造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监控系统。

1.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高校可以通过开发或购买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系统软件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为更好地监控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特点,心理测试的实施时间分布在每一个学年,心理测试的目标群体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心理测试主题依据高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确定,一般是进行使用SCL-90量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测试;学生具有明显的异常心理,此时可以追加相应量表的心理测试以考察其心理障碍类型及程度,如针对具有自杀倾向的学生,需要增加大学生自杀倾向测试,掌握异常心理程度。大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家长信息、年级、班级和每年的心理健康测试记录等。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高校心理危机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实时、精准地掌握每一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在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事件时,进行原因分析、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

2.构建新媒体心理危机监控网络。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经常使用微博、微信、QQ、贴吧、直播和博客等网络平台,种类繁多、复杂性大、互动性强等特点,要做全方位、高效率监控学生心理危机,高校需构建四级联动心理危机监控网络。第一级是宿舍舆情信息员,由本宿舍一名学生担任,负责关注、收集和上报宿舍的潜在危机信息;第二级是班级舆情信息员,由本班级一名学生担任,负责归纳总结来自第一级即宿舍舆情信息员的反馈的信息,同时关注和收集班级微信群等公众平台;第三级是院系舆情信息员,由本院系一名教师担任,收集和监管本院系学生公众的贴吧和社交群等信息,同时及时收集和应对处理班级舆情信息员的反馈信息,其中心理危机程度较严重和处理能力有限时,需及时反馈到第四级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团队,分工合作,及时应对。宿舍舆情信息员、班级舆情信息员执行每周向上一级常规汇报一次危机信息情况,遇到紧急事件及时汇报的信息反馈制度;院系舆情信息员执行每月向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团队汇报一次,紧急事件及时汇报的信息反馈制度。

3.创设异常心理学生预警信息库。针对新媒体心理危机监控网络收集到的学生异常心理危机信息,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团队需创设异常心理学生预警信息库,进行重点关注,实时监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准确地监控,依据学生异常心理的性质、程度与影响特点,将异常心理分为三种预警状态:一是蓝色预警,目标群体主要是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常见的有适应问题、人际问题、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等导致的心理异常;二是黄色预警,目标群体一般是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比如具有强迫症、恐怖症和焦虑症等神经症性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异常心理;三是红色预警,目标群体主要是具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学生,比如具有抑郁症、自杀倾向、重暴力倾向、人格分裂症等精神病。对处于蓝色预警的学生进行积极关注,处于黄色预警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处于红色预警的学生进行特别关注。三种级别的预警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而是动态的分级,即一个处于蓝色预警的学生可能会发展到红色预警,处于红色预警的学生也可能降到蓝色预警,这就要求心理危机管理人员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监控和预警。

(三)有的放矢: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高校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目的在于当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监控系统监控和预警到心理危机事件时,可以快速锁定并对心理危机事件作出精准研判,借助开发心理危机求助网络平台、心理危机全方位联合应急机制、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等新媒体学生心理危机应急模式,做到有的放矢、积极应急处理。

1.创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精准研判模式。心理危机的研判是对心理危机事件属性、性质和严重程度作出研究和判断,以便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创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精准研判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高校应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反应敏锐的心理危机研判团队,由心理中心、校医院、学工处和思政工作者组成。其次,立足于危机信号和心理测验,规范心理危机的研判标准。由研究者认为,心理危机研判可以从工作经验和临床心理测验两方面入手,心理危机信号通过学习与生活层面、心理与身体层面、行为与情绪层面等方面异常来识别;针对心理危机事件的潜在威胁和严重程度,则可以通过学生当事人是否存在生命危险和是否已丧失原有的社会角色功能等方面来评定[5]。最后,结合监控数据及其实际情况,确定事件属性与严重程度,同时认真研究和分析常见典型心理危机案例,对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案例实践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做好典型心理危机案例做好总结提炼,制定详细判断标准、研判方案,有备无患。

2.搭建新媒体学生心理危机应急模式。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层出不穷,主要有人人网平台、QQ群、微信、贴吧、微博和其他社交软件等网络平台。高校合理利用这些平台可以及时获取求助信息、发现心理危机信号、屏蔽心理危机不良信息、澄清心理危机信息、消除危机信息负面影响,最终有效应对心理危机。首先,开发心理危机求助网络平台,学生遇到心理危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预约、网络咨询和求助,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高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全方位联合应急机制。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往往是复杂的、多变的,高校需要家长和医院的建立全方位的联合机制,形成具体应急方案,当学生遇到心理危机时,高校可以及时反馈信息于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应对危机事件。同时,高校还应与医院建立联合,当学生心理危机超出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能力范围时,可以迅速地得到转介、帮助和治疗。最后,创设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借助自媒体手段开展心理健康网络教育,使学生掌握心理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电子期刊推送等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危机典型案例的宣传,达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3.建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反馈机制。面对自媒体时代网络平台的日益发展,大学生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加之不同时期学生自身特点的差异,高校应与时俱进、建立高校心理危机工作反馈机制,以适应心理危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的要求。首先,高校应建章立制,规范危机管理工作的评价和反馈机制,确立评价和反馈的具体形式、内容、途径和措施,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危机管理工作团队应定期总结和反思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利与弊,扬长避短;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定期地积极获取来自心理危机工作人员和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信息,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再次,高校应提高对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反馈结果的执行力,不仅仅要收集和掌握心理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更应结合反馈结果反思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做到扬长补短,重视反馈结果的执行,而不是束之高阁。最后,高校需不断创新,加强心理危机管理科学研究,在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再服务于实践,形成良性循环。高校心理危机工作方法和策略不是一层不变的,需要根据环境和对象的变化不断改进,才能保持活力、高效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新闻界,2011(4):20-22.

[2]丁凯,宋林泽.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宣传教育网络建设[J].教育研究,2015(4):49-56.

[3]宋全成.论自媒体的特征、挑战及其综合管制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5(3):112-120.

[4]伍新春,林崇德,臧伟伟,等.试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6-50.

[5]马喜亭,李卫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判与干预模型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04-107.

作者:陈功兴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