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探析(5篇)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探析(5篇)

第一篇: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与创新分析

摘要:

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师、学生以及读者服务,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配置的高效利用。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并且提出了应对管理现状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管理创新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应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与时俱进。管理的创新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对于资源配置的高效实用,构建和谐的工作与阅读环境,增加读者的满意度,使高校图书馆能够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一)馆藏比重失衡,部分书刊陈旧。

在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中,理工科的专业书籍比重较大,但是对于一些人文社会的书籍的侧重率较小。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出现馆藏书目侧重不均衡,构建的阅读环境失衡,不能满足一些文科学生的需求。其次,很多书籍存在破旧,缺页等现象,这也会导致一些读者不能及时获得所需的信息,使得读者满意度下降,从而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存在质疑。

(二)馆藏书籍借阅比重失衡问题。

在当代高校图书馆中,管理者往往不征求大量读者建议的前提下,就盲目的购买了一些不必要的书籍,这使得很多书籍从购买上架之后就很少被读者借阅,使用率极低。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在运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融合网络。读者对于一些书籍的需求量过大,但是很多高校有两个或者多个校区,校区距离相隔较远,对于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不够均衡,读者预约的图书在一个图书馆已被借阅完毕,在另一个校区的图书馆有馆藏的情况下,运输不够及时,从而导致书籍不能有效及时的到达读者手中。这就出现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一方面需求量过高,另一方面闲置,无人问津,书籍流通效率低的问题。高校图书馆管理引起了馆员工作效率低下,读者满意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三)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科技的发展,大部分人都拥有个人电脑,而且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设备陈旧,数量少,管理者对于数字资源的整合、开发以及传递能力不足,这些都使得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的情况,而且一些学生对于文献检索能力的缺乏也限制了对于数字资源以及数据库的使用[1]。

(四)高校图书馆复合型人才的欠缺。

高校图书馆所需的人才不仅仅是以图书管理为专业的人才,也应是知识面较广,并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现象说明,在高校图书馆中,管理者大多都是对于之前的经验传承的较多,创新的较少,工作技术含量相对较低[2]。而且多数管理者不是图书管理专业出身,对于图书馆藏的购买分析能力较低,从而出现了一些闲置书目的问题。其次管理者自身的能力,服务态度以及个人素养,对于图书馆的发展都起着一定的影响。

二、高校图书馆创新性管理

(一)了解图书馆从新生入馆培训开始。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都有入馆培训教育,可以在每年新生入馆教育时,制定《读者守则》小册子,这对于新读者是一个较好的学习途径。新读者可以通过这本小册子知道关于图书馆的各种细节,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和分布以及图书馆提供的其他数字资源。培训之后,管理者还应当不定期的对读者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找出图书馆现存的不足,这样才能让读者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查阅资料和学习。

(二)制定合理聘用制度与分配制度。

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在聘用人员时,积极采取聘用制,择优录取,这样才能实现岗位竞争化。在平日中,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才能带动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馆员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现有的工资以职称来划定的分配形式不应成为单一的分配方式,还应着重考虑将工资和岗位津贴与工作效益相结合,提倡以业绩和个人贡献来分配资源,从而提高员工的能动性,激励员工拥有创新头脑,实现自我价值。

(三)创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数字资源在当代高校图书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图书馆需要专业人员,在网站上建立虚拟图书馆,根据高校自身特色专业构建相应的数字博物馆。读者可以迅速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电子书籍不需要消耗纸张,传递信息时间快,这样可以有效的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助力。

(四)利用现代化信息,提高馆藏书籍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管理者要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的模式,充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到图书馆服务设施中,使学校师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所需的书籍、学术资料、杂志等。对于一些热门图书或者版本稀缺图书,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可以制定成电子图书,方便读者阅览,为读者提供高品质服务。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这取决于管理者带来先进、科学以及创新型的管理理念,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管理员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质量,也需要读者依据自身需求积极地向图书馆管理者建言献策,让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杨琳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宁晓宏.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策略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3,(02).

[2]李幼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原因和对策[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02)

第二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各种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亟待进行创新。文章在这种背景下,首先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继而描述了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也就是高校图书馆需要谋求的创新方向,最后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方法与措施,希望能够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网络;高校图书馆;机遇;挑战;创新方法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代媒体”以及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第五代媒体”日渐成熟,网络已无处不在,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在这种背景下,促使高校图书馆转变成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互结合的模式,这就给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及发展机遇,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膨胀促使高校图书馆对管理进行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存储巨大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有用的资源,也就是学生的资源服务中心。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数量越来越大,呈现出信息膨胀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能够很容易地获得需要的信息,使得高校图书馆的作用逐渐变小,地位逐渐变低。网络环境下,网络技术的革新迅猛发展,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大量信息的存储,因此在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料存储以及提供信息资源的方式上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目前,大量的文献期刊等都采用了数字化及电子化资源来存储,与以前纸质文献存储方式相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更加高效快捷,为校园的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网络阅读平台,这凸显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二)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管理进行创新能够节省资源,创造效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信息资源的传递也更加快捷[2]。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模式需要有所改进。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非常烦琐并且复杂,图书管理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整理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对其进行整理与分类,从而使得读者便于查阅。这种对信息进行传递的模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信息传递速度相当缓慢。因此,我们需要应用全新的信息传递模式,有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加强管理模块之间的整体联系,形成比较综合的、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并且加强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共同构成强大的网络信息系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

(三)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管理进行创新能够促使高校教学与科研事业更好地发展

高校具有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能,不仅能够培养人才,很多科研成果都来自于高校的科研人员[3]。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库,能够为教学与科研工作者提供大连的文献资源,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担当强大的信息支撑,促进其顺利高效地进行相关工作。高效图书馆聚集着丰富的文献资源,能够充分促进高校教育事业以及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应该具有一个更加完善的体制,对其进行创新,才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促进教学与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网络环境势必会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机遇

1.网络环境能够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服务层次。

网络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资源的获得、存储、传播以及查阅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服务平台不断出现,这些都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将高校图书馆发展成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能够极大丰富图书馆的资源,还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采用传统借阅形式与利用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开展的服务相结合的服务,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2.网络环境能够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效能。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数量庞大。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尤其是能够改变传统的通过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的管理模式[4]。由于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转变为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这使得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项管理工作,把高校图书管建设成为信息的“集散地”与“服务链”,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以及特色化的服务,这种模式可以使高校图书馆跨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来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加强自身管理效能。

(二)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

1.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在努力朝着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方向转变,然而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体系以及服务方式并不适应网络化的要求,并没有改变简单检索、传统借阅的模式,在信息处理、虚拟参考、移动服务以及云数据管理等方面依然没有获得重大突破。在云计算、大数据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管理模式,否则将会被淘汰。

2.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的安全性带来了挑战。

众所周知,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向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转变的过程中,必定会面临到各种安全问题,例如,高校图书馆在云计算技术应用方面必须要面对长期的调查支持、数据隔离、可审查性、数据恢复以及特权用户的接入等多方面的安全性挑战,与此同时,也会面临计费标准、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管理风险挑战,诸如此类情况都需要高校图书馆高度重视图书馆安全管理问题。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方向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需要将资源建设作为依托、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信息服务作为支撑、用户需要作为动力。基于这几点要求,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信息管理的创新

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赖以依托的重要基础,也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基本保障。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优化资源结构。优化资源结构需要以本校的学科专业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基本,合理配置纸质网络以及电子资源的馆藏比例,并且对其合理的整合;其次,应该完善信息内容,使信息类别齐全、使用频率高并且专业性强。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密切关注最新前沿信息资源,保证资源的最新性。同时加强全文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例如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最后,加强资源的整合。高校图书馆应该收集信息资源使用频率与用户信息使用的反馈等,对视频、图像、文本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合,呈现出内容明确、针对性强、开放性的导航分类信息,并且操作简单,易于理解。

(二)管理机制的创新

管理机制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日常活动的基础与保障,其不仅能够在整体上提升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也可以促使管理创新顺利进行,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运行机制,首先需要明确网络环境带来的影响、图书馆创新积极性以及评估基础等机制的制约因素,进而对决策机制进行创新,从而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动力机制,这方面需要将以网络为参考与平台来进行创新管理,以适应网络环境以及用户需求作为管理与发展的动力,并且将其作为重要依据来进行准确合理的自我定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需要把个人需求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不同的并且有创意的激励手段,使其真正能够发挥效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激励的程度与范围、奖惩的平衡与方式需要正确拿捏。

(三)服务管理的创新

服务的理念、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点[5]。想要做到这点,需要充分地认识到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重要影响,以便能够树立和加强个性化、主动性以及创新性的服务理念。在这些基础上,着重构建安全性强并且功能完善与强大的信息服务系统,充分发挥其优势,将查阅者、文献资源建设者以及读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例如,可以设置文献检索等模块,帮助用户熟悉信息检索的方法、使用流程以及操作技能等,方便用户查询与获取信息;此外,还可以设置专门负责的导读员,通过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留言板等方式为用户提供虚拟咨询,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与效率。

作者:寇宏 单位:泰山医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汤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2):13-17.

[2]张晓敬.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和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3):170-171.

[3]周浩波.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4.

[4]贾建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0,(18):21-23.

[5]魏宇平.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9):160-161.

第三篇: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社会已然步入了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呈现出落后之态,满足不了当下读者对信息知识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管理进行全面的创新成为高校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管理观念、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管理服务、业务流程和馆藏建设等方面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环境;图书馆管理;高校;管理创新

1.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也在朝着智能化与多样化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电子书籍藏书量也显著增多。在网络环境下,为使高校图书馆满足用户越来越个性化与多样化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创新是必然之势。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时要注意以下三点要求。第一,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要打破传统图书馆单一、封闭的管理模式,加强各个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设开放型的图书馆。第二,要与互联网环境为基础,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作为创新的重点。第三,要满足高校教职员工对信息的需求,要提供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信息与服务。

2.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方法

2.1创新图书馆管理观念

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进步是促使社会发生变革的先导,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创新也要首先从创新管理观念开始,它是管理创新取得成功的保证。因此要彻底改变旧观念、解放思想,跟上知识经济时展的脚步,树立牢固的新思想、新观念。对于图书馆管理而言,要将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价值走向与中心环节,将创新作为图书馆的管理目标,致力于图书馆管理的社会化、网络化、知识化,树立现代管理意识,坚持读者第一、用户至上以及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通过创新理念开辟图书馆管理发展的新道路。

2.2创新图书馆管理机制

现行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存在主动服务意识淡薄、缺乏激励机制、人员进出渠道不畅、投资效益不高、自主经营意识不强、内部机制不灵活、定位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发展,也使得读者对文化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对管理机制进行健全与创新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的管理效率,还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读者提供更具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服务。创新图书馆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激励机制。要结合用户的实际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建立并健全激励机制,但同时要注意在奖惩的方式、激励的范围、力度等方面要讲究适度原则。要引入人文精神,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寻求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实现人的价值,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人文关怀的激励机制要比仅重视物质奖励的静态激励机制要有效的多。第二,运行机制。要弄清楚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所带来的影响,对改革创新的技术、制度、环境、理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评,考虑图书馆创新过程中的协调沟通、方案落实、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落实机制,并为保障制定决策的可行性、高效性、科学性,对决策机制也进行创新,从而保证管理创新的持续发展,并增强管理创新的效益性和合理性。第三,动力机制。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发展动力在于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及互联网环境,要将二者作为参考进行精准的定位,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管理创新。另外,还要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对图书馆内部的奖惩措施、工作流程、行为准则、目标任务、岗位职责、岗位设置以及机构设置等都要做到有章可询、有制可约。要用精细式规范性管理代替粗放式随意性管理,将图书馆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中来。

2.3创新图书馆管理手段

当前,图书馆依然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是科学系统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要提供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服务,对跟踪性与即时性的动态信息资源和人力长期积累起来的静态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收集与开发。作为信息与知识搜集、整理、传播、存储的重要基地,对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建数字图书馆能够实现检索的智能化与信息资源的虚拟化,能够为用户提供超时间、跨地域、跨学科的信息服务。网络图书馆的馆藏包括本馆以外的各种有价值的虚拟馆藏和本馆以内的现实馆藏。在图书馆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通过网络图书馆的计算机进行远程阅读,能够利用电子通讯方式对网络中其他节点的数据信息进行收藏与存取。计算机检索新增了许多功能,不必再像传统的文献检索一样依靠检索工具实现所需信息的检索,但是在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等方面还是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的。网络环境下,为实现图书馆灵活便捷的信息检索功能,十分有必要建立面向全体用户的智能化检索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基于内容分析的多媒体数据的自适应传送和浏览,实现基于形状、纹理、颜色等多特征的图像检索,并为盲人设置盲人专用鼠标或语音导航器等让盲人也能够在现代图书馆中查找和阅览自己所需的信息与知识。

2.4创新图书馆管理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方式、手段、内容、主客体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创新图书馆管理服务主要包括服务功能自动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组织网络化以及服务范围社会化等等。在网络社会中,知识信息极广,读者需要图书馆为其进行有序科学的整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利用桌面视频会议、网络聊天室、网络寻呼机、电子公告板、电子邮件等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例如通过桌面视频会议邀请专家血症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实施讲座。通过电子公告板论坛论坛组织问题讨论,加强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交流等。图书馆子作为一个地区信息收集与传播的中心,要更加注重信息的质量,要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过滤、组织和鉴定,要有针对性的对信息进行提炼,要为读者提供专业化、权威性的信息,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

2.5创新图书馆业务流程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的馆藏,创新业务工作程序,改变原有的业务工作框架,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用以点带面的服务模式代替以往以文献流程组织的线性服务体现,建立虚拟图书馆,实现馆藏内容的数字化。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机油通过网上收集整理的网络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数字资源又有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对图书馆馆藏的审视,根据本馆的规模与服务能力,再造业务流程。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深入开发用户需求与文献资源,建立一个以读者需求为主导的,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化组织结构。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2.6创新图书馆馆藏建设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与运用指引库,即按照便于用户检索的原则,将网络上与某一主题相关的节点集中起来,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而指引库中不存储具体的信息资源。另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建立自己的文献信息数据库,要涵盖报刊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数目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电子读物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要尽可能的将纸质文献转化为电子版以供读者通过阅读器进行浏览阅读。同时要依据图书分类和编目技术,对所选择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形成较为详细的文摘等。

3.小结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意识到网络环境下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将管理创新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黄文娟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龚军慧.数字图书馆管理创新问题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05).

[2]傅湘玲,臧强,岑咏华.网络环境下传统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1(05).

[3]方宝花.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11(02).

[4]幸玉亮.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业务重组与管理体制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5(S1).

[5]王学芬,刘亚君.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

第四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大学生勤工俭学思考

摘要:

随着当前高校的逐步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图书馆借阅量飞速提升,学生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图书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加入到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中,可有效减轻图书馆员的工作压力,提升服务质量。但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勤工俭学方面的管理依旧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高校图书馆引入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必要性以及现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俭学

一、高校图书馆引入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必要性

1.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生产及劳动紧密相连。邓小平曾经提出,要将生产和教育结合在一起,教育应当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否则,学生走向社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引入大学生勤工俭学正是将学习和生活以及生产进行结合的体现,真正做到劳教结合。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更好地与他人打交道,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也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实践。

2.我国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要求

我国高校门槛越来越低,大学在不断扩招,高校的学生数量逐步增多,但高校图书馆员的人数却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很多图书馆员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而跳槽,使得高校图书馆员自身的工作量和人数严重不匹配,继而也就使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很难或者是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自身的闲暇时间较多,工作态度比较认真,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引入大学生勤工俭学机制是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一大关键性手段。

3.能有效缓解高校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高校的勤工俭学是针对那些经济上有较大压力的学生而言的,引导学生在不影响自身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继而有效改善自己在学习及生活上的质量。所以说,对大学生而言,尤其是那些贫困的大学生来说,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能有效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及心理压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立能力。到高校图书馆兼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经济上比较贫困的学生,为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学校在很多部门都设置了兼职岗位,依据学生自身的时间,提供相应的劳动报酬,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激励,通过自身的劳动完成自己的学业,减轻家庭负担。

二、图书馆管理大学生勤工俭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图书馆工作认识不到位

当前,很多图书馆的助学岗位都停留在体力劳动方面,比如说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或者是对图书进行收集及修补等,这样的劳动往往是机械的,很难真正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很多学生对自己参与到图书馆工作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自己的勤工俭学工作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不能珍惜自己在图书馆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应有的责任感,感觉只要将书收集整理好了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自身素质较差,没有责任意识,经常不按时到岗,在业务能力上也存在严重的、明显的偏差,一样的工作不一样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有的学生效率高,有的学生效率就会很低,继而对整个图书馆的工作和服务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2.缺乏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

当前,很多高校的勤工俭学岗位的待遇比较低,与学生自身的付出不成正比。同时,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学生做得好、差、多、少,所拿到的都是同等的待遇,难以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同时也有违劳动分配原则,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就会出现懈怠的情况,影响图书馆的工作质量。

3.勤工俭学者的工作时间随机性太强

一方面,大学生往往都是依据自身的课程安排勤工俭学的时间,同时,受到自己课时的限制,很多工作往往无法做到随叫随到,有时已安排好的工作也会因为临时的课程变动而有所变化,这样就会使图书馆工作时间无法得到保障,正常秩序被打乱。另外,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往往缺少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有的学生刚到工作岗位上热情高涨,感觉工作会比较轻松,可以多看看书,但实际的工作往往比较机械、枯燥,如果学生找到另外一份待遇相对较高、又有乐趣,同时还比较轻松的工作,就会离职,致使图书馆工作被打乱,加大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关于加强图书馆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管理的思考

1.图书馆员应当做好“传帮带”工作

对人的发展与学习来说,榜样往往会有无穷的力量,图书馆员自身的工作态度及工作方法往往会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图书馆员自身的素质应当逐步提升,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都应当做到以身作则;同时,还应以优秀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等影响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在岗位工作的同时提升自我。另外,图书馆员自身和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并不是雇佣劳动者的简单关系,图书馆员应当对学生多加关爱,要多和勤工俭学的学生交流、沟通,找到学生自身的实际困难,了解学生所需,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爱,继而产生一种归属感,将图书馆作为自己的家看待,这样才会使勤工俭学的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提升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水平。另外,图书馆员还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了解图书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引导学生克服好吃懒做的心理。

2.完善激励机制,明确岗位职责

对图书馆来说,在管理工作上,应当构建并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尤其是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岗位,更应当构建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图书馆的各个部门应当依据部门自身的岗位需求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职责要求,同时还应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勤工俭学者进行管理,要将工作落实到位,要求大学生依据规范和要求收集和分类图书。同时,图书馆管理工作者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和监督,依据既定的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要将这样的考核成绩和学生的待遇挂钩,使学生更加珍惜、热爱自己的工作,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另外,还应当对大学生自身的工作考勤制度进行完善,做好相应的考勤记录,要求大学生对工作中的纪律和守则做到严格遵守,如果有事无法按时工作,必须要请假,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旷工、不玩忽职守等。

3.要对勤工俭学者进行岗位培训

因为图书馆工作有自身的特殊性,比如说繁琐性,但很多学生自身对这样的业务不是很了解,没有完全掌握图书馆工作的流程,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的工作,更好地进入到工作的状态中,学校或图书馆相关部门应当对这些勤工俭学者进行岗前培训,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岗前培训工作,使学生能对图书馆业务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自身的团队精神得到提升,真正将勤工俭学的意义和作用落到实处。这样的岗位培训应当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要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进行培养,因为大学生,尤其是刚进校门的大学生,自身的服务意识较弱,通过培训,能使这些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及应有的态度有所了解和掌握。另外,对工作使用到的技能及业务知识进行培训,要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自身的基本状况,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了解图书的基础知识,以及分类排架的凡是等,此过程中应当有教师的引导和配合,使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能熟练使用一些技能,继而能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结语

当前图书馆工作所遇到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提升图书馆工作质量,应当充分利用大学生勤工俭学,这对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减少学生的经济压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激励机制,很多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没有得到激发,学生工作的时间过于随机,难以保障图书馆工作质量等,应当从多方入手,多部门配合加以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者:韩星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黄秋琴.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管理之我见[J].统计与管理,2013(33).

[2]王继征.浅谈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科学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3).

[3]李迎春.高校图书馆引进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意义[J].管理学家,2010(11).

第五篇: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本文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手段和策略。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变革

前言

我国目前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信息传递速度大幅提高。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教育资源机构,需在其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更好为学生和教育事业提供支持,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多数偏低。在我国现今高校中,高素质图书馆管理人员稀缺。图书馆文献资料灵活性和针对性都很强,我国高校图书馆却出现资料陈旧过时现象。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匮乏,为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带来一定阻碍,图书馆资料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状况。图书多数分类存放,不同类别的图书存放不同类别的阅览室。书籍的分类存放方式降低了资源共享效率,阻碍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进程。加强各部门联系,将图书馆文献资料进行更好利用[2]。

(三)管理观念陈旧不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查阅需求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比较陈旧。高等院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和其他机构的管理基本类似,都须实时更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中,高校图书馆须更多的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同时应注重人力,不能全面依赖信息化技术,忽视人为参与因素。让图书馆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图书馆的科学合理化管理体制。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信息化确认学生身份

区别于传统管理方式,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对于学生身份的确认工作更为高效和简化,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在学生进入图书馆之后,图书馆管理人员需对学生证件进行确认,由于人工检查方式效率低且失误率大,加重了图书馆管理的人力资源负担[1]。信息技术加入图书馆管理,就可以解放这部分管理成本,承担起确认学生身份的工作,自动检测设备科搜检学生证件,并由信息系统自动进行学生信息识别,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信息识别速度,降低管理人力资源使用,使图书馆管理更加的高效。

(二)提高资料查阅速度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图书馆藏书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同类书籍资料非常繁多,因此传统的查找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精力,也不能保证充分有效的查找到需要的书籍资料。同时这种查找方式在资料搜集完整性上也存在巨大缺陷,经常发生无法查到有用的书籍资料,而查找到的书籍资料无法充分的使用。因此,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可有效的改变此类现象的发生。信息技术应用在图书查找时,图书馆管理人员可将图书编号录入到数据库中,学生根据学习需要,使用多媒体网络终端设备来进行书籍资料的查找活动,可有效降低查找资料所用的时间,同时还能很大程度上保证资料搜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使图书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

(三)增加图书馆管理效率

在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最为主要和繁琐的工作就是将书籍编目归类上架,处理借书手续和还书手续。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此类工作程序。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实体书籍的出借和归还均需要身份登记和书籍信息登记等繁琐工作,使图书馆管理效率受到极大程度的限制。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借还书工作中,主要通过对学生证进行扫描,从而获取学生信息实施信息录入,再扫描书籍条形码来进行书籍的入档工作,简化借还书程序,实现借书和还书效率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策略

(一)使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机制

建设信息化下图书馆,需建立起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信息资源共享体制是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扩大资源共享机制的规模,形成完整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二)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和读者之间的联系

加强图书馆查阅方法的普及,不定期举行图书馆相关文化宣传活动,实现电子资源的宣传和共享,让学生能够采取更加高效的方式来进行查阅使用,提高学习效率,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采用讲座等方式方法对整个图书馆的信息进行大体的解说,如新生入学后开展统一的讲座,使学生更加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信息化下图书馆管理革新还应实现读者和管理员互动。可在电子阅览室设立咨询服务台,当读者在查阅中遇到问题,可及时咨询,加强图书馆管理规范化[3]。

(三)改变传统理念实行管理创新

改变高等院校的传统管理理念,运用最新管理思想建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在信息化进入图书管理情况下,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改进陈旧的管理手段,建立全新服务理念,探索更好的管理方法,跟随信息化的更新,积极推行管理的改革。促进各部门之间沟通,实现信息化管理理念。

四、结论

在图书馆管理中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转变陈旧的传统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将信息技术切实应用到图书馆管理当中,强化信息资源共享,促进高校图书馆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作者:李张春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张晓东.浅析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5(4):104-105.

[2]文淑君.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3(6):225.

[3]莫足妤.基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几点思考[J].电子制作,2015,05(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