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思想与模式变革探究

图书馆管理思想与模式变革探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阅读,图书馆逐渐被电子书所取代。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图书馆应该改进其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手段,使得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图书馆来获取知识以及信息。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服务;变革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简单便捷,现在的人们更愿意通过网络途径来获取知识,传统的以纸质文献为主要传播知识途径的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代的变化要求图书馆进行变革。与此同时,图书馆作为历史传承的主要载体,有着非同凡响的文化与社会影响力,其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综上所述,图书馆应从管理思想与模式上进行变革,不断改进其管理模式,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为读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以满足他们获取信息、丰富其阅读面的要求。

1图书馆管理现存问题

1.1管理思想落后

图书馆管理思想落后主要有两点。①图书馆还停留在以纸质文献为主要传播文化与知识的媒介的阶段,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纸质文献的传阅度没有电子文献广泛。并且纸质文献管理麻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打理,购置纸质文献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②图书馆在引入文献时存在局限性,没有与读者沟通并了解读者的需求,忽略了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多面性,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1.2基础设施落后

传统图书馆的借阅体系通常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完成的,只有少量的图书馆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图书的自助借阅工作。传统的借阅图书的方式需要寻找图书所在书位,借阅图书需要大量手续,还书后工作人员还要将图书放回书位,工作效率低下。

1.3缺乏科学的人员聘用制度

①传统的图书馆在聘用工作人员时,缺少对专业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聘用,非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无法完成对馆内图书的购置、保养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其工作懒散,工作态度不端正;②图书馆倾向于聘用年龄较大的人来完成图书管理工作,但是,年龄长者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对于新文化和新技术的重视不足,这就导致图书馆整体管理思想设施的落后。

2图书馆管理思想与模式变革的具体措施

2.1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

图书馆要想改变陈旧的管理思想,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引入年轻的管理者,带入新鲜的血液,他们会为图书馆的管理带来新的思想。同时,因为同年龄段的人最为了解该年龄段该层次的读者最想要获取的信息,因此,各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者进行管理工作。图书馆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创新精神,学习国外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思想与模式,在综合考虑我国情况的条件下,去其糟粕,用其精华,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图书馆管理理念。

2.2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新设备

如今,我国大多数图书馆的设施较为陈旧,缺乏现代化、信息化的设施设备,这不仅会造成我国图书馆工作效率低下,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及资金浪费等问题。为此,我国的图书馆应该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并引入现代化的设施及信息化的网络图书馆。①考虑到纸质文献的易燃性,应该将图书馆内部的书架换为铁质书架,并做好防护罩和火灾预警设施;②应该改善图书管理的设施,运用计算机来完成图书的检索、管理等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③应该建立网络图书馆,将所有图书扫描后存入网络图书馆,不仅方便多名读者同时进行阅览,也节省了存放图书的空间,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3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变革人员结构

在图书馆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图书馆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便不需要过多的人工管理,图书馆可以适当的精简馆内工作人员结构,方便管理。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来聘用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将职责明确到人,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注意图书馆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分布,尽量多聘用年轻的工作人员,他们对新技术、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强,有助于图书馆管理思想与模式的变革。

3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图书馆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从管理思想、基础设施及管理人员3个方面进行变革,以满足新时代读者对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作者:刘苏莉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吕亚娟.国外图书馆管理思想与我国现代图书馆管理变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7).

[2]曾文红.面向知识经济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变革[J].经济管理者,2011,(9).

[3]娜日苏.图书馆管理思想与模式的变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4]莫亚之,张佳佳.论我国社会转型对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影响[J].图书馆,2010,(2).

[5]张凌云.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6).

[6]张静.试论图书馆管理的变迁、发展与创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