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探究(4篇)

高校图书馆管理探究(4篇)

第一篇:高校图书馆管理柔性化发展建议

1引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中师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应引起高校重视,在其管理上,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要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上作出改进,营造一种轻松的图书馆氛围,师生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柔性化管理发展显得更加重要。柔性化管理方法是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和刚性管理相对,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要重视高校图书馆的柔性化管理。

2柔性化管理的内含以及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意义

2.1柔性化管理方法的含义

柔性化管理方法是当今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它以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规范为基础,从潜意识里说服人们,而不是强制性的管理。这一管理方式的特点是非强制性,以人们的兴趣、爱好为起点,坚持“尊重人们、理解人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柔性化管理方法的“柔”正是当今社会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所需要的。柔性化管理方法的实施,不受固定的规章制度约束,更多的重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它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灵活的管理方式。它和刚性化管理方法之间有着互补作用,克服了刚性管理方法的呆板、固定等缺点。

2.2我国高校图书馆柔性化管理方法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中的柔性化管理,是在深入研究图书馆工作人员和使用人员的自身性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管理方法,不仅存在于图书馆的管理中,同时也存在于服务之中,它通过对潜意识的说服促进图书馆工作人员和使用者自觉的行动,最大程度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柔性化管理方式有着善变性,它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满足新的社会形势下的各种需求。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使用柔性化管理方式,不需要强硬的制度约束,更加重视人的情感,使高校图书馆管理形成了一种自觉的、美好的氛围,对高校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有极大的帮助。

3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柔性化发展的几点意见

柔性化管理方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要重视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柔性化管理方法的应用,在其应用过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3.1高校图书馆内部的柔性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内部的管理主要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柔性化管理方法的基础,因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任用上,应该选择一些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并定期对这些人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工作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图书馆内部的管理体系,确定以人为中心,说服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工作、服务。还要构建民主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高校图书馆对外的柔性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对外的管理主要包括其格局的布置,应设计一种安静、祥和的环境氛围,才能让使用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其学习、工作效率。在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设置上,应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根据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习惯设置时间。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上,应热情对待每一位使用者,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采用微笑服务,让使用者在图书馆中感受到轻松、和谐、愉悦。

3.3高校图书馆柔性化管理的目标

柔性化管理方法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的智慧,让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平等和自由。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开始,柔性化管理方法可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被尊重的乐趣;就图书馆的使用者来说,他们在柔性的服务态度下可更加轻松地完成学习、交流等各种工作。高校图书馆柔性化管理方法可以使图书馆的业绩得到飞速的提高,使人们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4结语

总的说来,在当今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形势之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应不断创新。柔性化的管理方法应得到重视,高校图书馆的柔性化管理方法是需要通过工作人员和使用者长时间的努力。在柔性化管理方法的应用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会越来越顺利。

作者:张洪? 单位:白城市行政学院

第二篇:高校图书馆管理问题和对策

一、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的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最初的初建期大都步入了成熟期,这种大形势下要求高校图书馆也要相应的提高。但是各大高校在自身发展壮大中,往往都是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对图书馆的投入少之甚少。从整个社会来说,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速度严重落后于高校规模的发展速度,这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面积、书籍总容量、接纳读者的容量和藏书量都不能更为充分的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一方面,高校的图书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每个阶段的评估,对图书馆的建设面积、藏书量、馆员水平等等都有相应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这些硬性的要求,会严重影响到高校教学的正常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内部资源结构

随着高校的不断壮大,各项评估工作也要求越来越高。部分高校为了达到国家的有关评估标准,大量购买书籍,但是图书馆的实际使用面积却没有得到改变。图书馆的馆内容量、学生阅读自习室的面积和馆内图书馆的总数量都没有有效的改善。这样以来,图书馆书架就会显得杂乱,使有些新书不能上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许多信息都可以上网查到,可是一些年代久远的藏书如统计类的在网上不容易找到,大多读者都必须在图书馆才能查找到这类图书。但是高校图书馆对这些图书下架后的管理相对欠缺,以至于找不到这些下架的图书,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

2.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强调“读者第一,读者至上”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和管理中,由于自身条件和各种制度的限制,使图书馆不能更加有效的满足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从而引发学生对图书馆服务不满,比如开放时间短、书籍丢失赔偿不合理、禁止馆外资料带入图书馆等其他制度的不满,这些都会造成图书馆馆员在工作中的矛盾。

3.辅助教学的角色

在以往的各个高校探讨会中,我们总是强调图书馆在各大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图书馆配合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配合公民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在教学中的比重多大,却始终无法改变一个辅助者的角色。这是各大高校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遗憾。

4.实施教育的空间有限

就目前社会现状,无论怎样强调图书馆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它自身工作性质的原因,使其无法走出自己服务的狭小范围。另外,各大高校的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与社会各类图书馆进行互联,馆际互借还只是个口号。尽管目前各大高校图书馆都配备了电脑宽带,但是各个网络间并没有做到互联,基本是互相隔绝、互不沟通。这一问题的存在,就需要各大高校甚至全社会共同努力,使高校之间的图书馆、社会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馆际互借,真正形成资源共享的大图书馆格局。

三、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措施

1.优化内部管理

从环境方面,营造舒适的环境,优化读者的阅读环境。不断加强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建设,通过人性化设计体现高校图书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开放式管理,对馆中藏、借、阅的管理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形成便利、取用自如的格局。充分利用图书馆内部空间,比如在各个楼层安设桌椅供读者休息,装配饮水机供读者饮用水。从文献资源方面,丰富文献资源,更充分的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重要的物质基础,优化高校图书馆内部管理应不断丰富馆藏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当中,全面收集读者对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议,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选购高质量的文献资源,保证馆藏资源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保证其主题、类型的前瞻性和多样性。

2.人性化管理

首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高校要重视馆员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加强情感投资,公平合理的选用人才,以此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另外,可以让馆员加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加强其主人翁意识。其次,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开展对馆员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帮助馆员掌握新技能,同时对人员层次和学科结构加以改善,培养馆员尽快成为复合型人才。

3.民主办馆,搭建图书馆与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为了准确掌握读者需求,图书馆可以成立图书馆咨询委员会、读者之友协会、服务发展工作小组,搭建与师生沟通的桥梁,畅通意见建议的流动渠道。

4.现代化办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首先,要从观念上、组织布局上、服务上加大开放的步伐,全方位的服务读者。引进一些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技术和新理念,把图书馆建成一个舒适、便捷、现代化的学习和工作的场所,充分考虑广大师生需求,参考一些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和布局。例如,吸音地板为学生提供安静的阅读场所:大量多媒体阅读设备为广大师生阅读和搜索提供便利;多举办“读书会”,为其开辟一个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便于会员之间交流。其次,加强高校图书馆互相借阅及与社会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这样既拓宽了读者的借阅范围和阅读视野,又提高了高校教学和科研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要。最后,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为方便的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各个高校应当对目前的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的完善,不断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为了方便信息的查阅、资源管理,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应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更完善的整合和重组。

四、总结

总体而言,我们高校图书馆要跟着时代的步伐,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图书馆与广大师生及社会搭建多向、交互、融合的沟通模式,构建立体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形态,更为全面贴心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作者:周妮妮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图书馆

第三篇: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探究

一、前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创新和改革管理模式,跟随时展步伐,迎合信息时代的阅读需求。但在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高校的管理模式存在落后和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二、管理理念创新

创新管理理念的基础是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中,由于重书轻人、重藏轻用的理念影响和制约着图书馆管理的发展和创新。先进的思想观念对于工作的开展具有引导作用,因此,想要创新高校图书的管理模式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冲破传统意识,形成积极创新的理念。在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时,要求其发展符合社会和高校的需求来制定管理理念,摒弃传统管理概念中不符合时展的理念。在进行理念创新中,应当体现以下几点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将图书管理的工作作为相互补充和关联的一个整体,将现阶段的管理过程看作向管理目标前进的过程,通过协调和统一构成图书馆的各项因素,从而有效发挥图书管理工作的最大成效。

(二)发展性原则。

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当前图书管理工作的模式创新应当随着社会需求和时展而变化着,图书管理创新只有顺应时展,摒弃落后观念,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形成适应时代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三)信息原则。

要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来丰富其思想管理模式,才能与时俱进,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效益型原则。

现阶段的图书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应当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的实现,意识到当前创新管理模式是为了推动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工作效率提升。

(五)竞争性原则。

当前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要求工作人员重视对于图书馆竞争力的提升,并将其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来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组织机制创新

在对高校的图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中,对于组织机制的创新应当从建立有特点的组织机构和同高校建立联系合作两方面来进行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建立扁平化特点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创新是当图书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图书馆的管理功能及其需求依据进行合理分工,在重新划分功能部门时,应当将工作内容相近、联系较紧密的管理部门合并。同时,如果存在别的需求,还应当根据具体要求建立新的部门。应当重视权限和授权工作的顺利解决,建立工作人员相互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渠道。在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从横向上进行职能部门的业务整合,从纵向上的工作任务作为项目组的工作依据。也可以在特殊任务出现时设立临时项目组,图书馆馆长挑选项目组的临时负责人来负责整个项目。

(二)建立高校间的合作关系。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无论哪个高校,都很难做到将资源全部收集,因此为了实现图书资源的丰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校之间应当形成良好的合作,从而实现高校的图书资源共享互鉴。高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能够有效综合各高校优势,减少风险,降低成本且优化图书馆的价值结构。在奠定了合作基础之后,高校图书馆联盟能够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决策,根据高校不同的特点进行采购安排,避免重复投入、浪费资源。数字资源共享可以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实现,在最大程度上节约建设费用,同时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管理文化创新

当前对于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还处于探索改革之中。现阶段的知识环境变化和网络发展对于图书馆管理具有全面性,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中的工作方式、馆藏发展、人员角色、服务方式、组织形态及运作方式等都作出调整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对团队文化的建设。团队文化是管理工作的中心,在过去的图书馆管理中,各部门只是做好本职工作,缺乏团队精神,使得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积极创造性,制约了图书馆模式的发展。因此,要求管理团队中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相互尊重、及时沟通,形成良好的氛围。团队文化建立在全体管理人员的不断努力、共同进步的基础之上。高校图书馆在进行以人为本的文化培养中,应当在满足用户阅览需求的基础之上重视起工作人员自身的价值和发展。这就要求在管理中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应当在读者阅览、搜索图书资源的过程中提供人性化设计平台,并创新服务方式以达到更高质量的服务。从借阅方式、阅读环境、信息资源开发等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管理模式创新,使得图书馆工作模式更加人性化。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工作人员实现自身价值。

五、结语

在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于现今科学文明的向往。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满足学生对于信息知识的需求,体现其社会价值。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适应人们与时俱进的阅读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传播,推动人类文明和科学知识创新。

作者:宋敏 单位:安徽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第四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本化分析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内涵

“人本化”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内涵,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既包括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管理,也包括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管理。高校图书馆在对读者进行管理时,主要是提供优质、快捷、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而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这两项管理工作中,秉承“人本化”的管理方式,就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价值。

1.高校图书馆管理读者的“人本化”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群体,主要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高校图书馆以学生为重点服务对象,不仅向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还要构建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使他们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获得优质的信息服务,充分体现对读者服务的“人本化”。高校教师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服务对象,图书馆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帮助。高校教师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和内容,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围绕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为目标,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综合性的信息服务。

2.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本化”。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管理对象涉及面窄,通常被忽视了。其实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管理,对整个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普及,图书馆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前的图书馆强调管理的“人本化”,对人力资源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图书馆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调动起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才能激发他们潜力,提高工作水平。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人本化”缺失问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提供技术支持。随着人们教育层次的提高,对知识的需求也提高到了新的高度,重点表现为人们对图书馆管理人本化的需求方面。高校图书馆有非常好的馆藏资源、先进的设备以及其他馆舍条件,高校图书馆的这些优势,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机制、管理模式方面,缺乏创新意识,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困扰,究其原因就是在管理过程中,缺失了人本化管理理念造成的。

1.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中“人本化”的缺失。

当前,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服务定位只侧重业务管理,例如专注于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的储存等职能,而对于所承担的社会教育、传播科学技术信息、开发智力潜能等职能有所忽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理念上,普遍缺失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另外,有的高校图书馆在聘任员工时,没有对其业务能力进行考察,岗位人员安排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些情况导致图书管理员整体业务水平低,图书馆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2.在对读者进行服务过程中的“人本化”的缺失。

高校图书馆的考核模式一般是对硬件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而对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行考察的较少,由于关注点的偏颇,导致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对读者的需求不了解,也不主动提高服务质量,造成图书馆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逐步向综合性、多元化、纵深性发展,追求知识更新的新、快、精。因此,目前高校图书馆要转变管理理念,要想办法弥补对读者服务过程中的“人本化”的缺失。

3.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化”的缺失。

高校图书馆工作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较高的思想意识。图书馆员工的能力关系到图书馆工作水平的高低。当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管理存在很严重的“人本化”缺失,首先表现为不重视馆员的专业能力。由于人事制度和岗位制度设定不规范,馆员也没有相应的岗位资质,继续教育开展的也不理想,馆员对岗位的服务标准认识不清。其次是考核、激励制度不规范。图书馆馆员的考核制度不健全,馆员普遍消极怠工,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高校图书馆实现管理“人本化”的几点措施

1.树立“人本化”的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人本化”的管理理念,首先,要在馆员群体中形成正确的服务意识。馆员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一切以读者为中心,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价值。其次,高校图书馆领导层要认清形势,积极转变管理理念,理顺发展思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为馆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在人事管理上,完善用人机制,务必使人尽其才。

2.提高“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意识。

由于不同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同,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资源储备优势,为各个层次的读者尽可能提供周到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中,建立和完善以广大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运行机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技术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技术上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创新主要指的是数字化目录、信息运行、查询与检索、互联网平台应用等现代化技术。这些技术为读者提供了快捷、简便的信息文献服务。第二,内容创新。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丰富,要把馆藏转化成“生产力”,就需要在服务内容上进行创新。以丰富的馆藏为基础,拓宽资源收集渠道,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完善数据库的信息储备量,使之成为能够被读者采用的有用信息。

3.高校图书馆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实现“人本化”。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图书馆不同的岗位,对工作人员提出了不同的专业技能要求。因此在选拔和聘用馆员过程中,要把专业技能放在首位。图书馆管理者要重视馆员的技能更新,为馆员的成长创造条件,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另外,为了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要在管理中体现“人本化”,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展开。针对读者服务方面,要创新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而对于图书馆馆员方面,要重视岗位需求,开展各项岗位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另外,还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制度、岗位考核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人本化”。

作者:谢静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