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技术系统施工管理浅析

滴灌技术系统施工管理浅析

[摘要]

介绍了膜下滴灌技术特点,根据运城市多年的实际应用情况,重点对膜下滴灌技术的系统设计、施工管理及后期运行进行了阐述,从水源、过滤装备型号、支毛管规格、选择及管道与各种管件连接等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该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膜下滴灌;施工管理;系统设计;运城市

1膜下滴灌技术简介

膜下滴灌技术是“十五”时期运城市引进的一项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该技术是滴灌技术与农业措施地膜覆盖相结合,节水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在提高地温、水、肥料利用率以及增产、省工等方面具有突出优点。多年来,膜下滴灌技术在运城市各县(市、区)的棉田及大棚蔬菜中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应用,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发展示范推广面积0.347万hm2,与大水漫灌相比,采用膜下滴灌可省水70%以上,农田灌水均匀度可达90%左右,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溉新技术。

2系统总体布置

系统总体布置包括系统类型的确定、管网系统的布设及轮灌区的划分等。根据水源位置,分析来水量,选择系统类型,在地形图上初步布置管道。为使系统布置得更合理,参照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管道系统设计要保证每条毛管上每个滴头流量能在控制的稳压范围内正常工作,满足农田作物灌水均匀、节水、增产等效果。

2.1管道布置

滴灌技术管道一般分为干管、支管、毛管三级,个别可仅用二级。管道布置根据水源位置、地块形状、地势走向、地面坡度和作物种类等因素而定。一般采取支管,垂直于干管,支管可双向控制毛管,毛管垂直于支管,平行于农作物行布置,每两行农作物中间布置毛管一条,并敷于塑膜。

2.2轮灌区划分

轮灌区的划分不仅应确保运行管理方便,而且要有利于和农业措施相结合,从而决定管网中流量的分布和变化。轮灌区划分时,一个轮灌区内作物应一致,且各轮灌区所需供水流量应尽量相等或相近。

2.3枢纽布置

系统首部枢纽部分主要有供压系统、过滤器、施肥罐(化肥输送)、压力控制(压力表)、泵房等设备。

2.4毛管(滴灌带)布置

管网布置主要考虑毛管,一般采用直径15mm的塑管,毛管长度不宜过长,一般应小于80m以下,以保证系统灌溉均匀。毛管间距依农作物行距而定。

2.5管道系统水力计算

管道系统水力计算主要是计算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及局部水头损失,在确定所用滴头的工作压力和流量以及轮灌制度情况下确定各级管道的流量,从而合理选定各级管道的管径和确定系统扬程,以满足整个系统压力均匀,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6管道材料及管件选择

膜下滴灌工程运行压力较低,选择塑料管可满足工程要求。聚乙烯、聚丙烯等均可作为膜下滴灌系统的管材,滴灌系统弯头、三通、闸阀、变径管等管件均可选择钢制件或塑料件。在多年推广应用中,大部分管材选用聚乙烯管材。

3管道施工与安装

3.1施工放线

施工放线主要是按图纸把设计方案布置到农田,首先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测量控制网,控制网应保留到施工完成。

3.2施工开挖

管道基坑开挖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宽0.5m,在便于施工的前提下,应对阀井部分加宽,均为矩形断面。即干管地埋,支管铺于地表,毛管直接连接到支管上,并敷于塑膜之下,并在两行农作物中央处。

3.3管道安装

管道连接方法主要有承插、粘接、热熔连接等,施工现场一般采用承插连接,通常用喷灯加热后连接,管道连接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进行。

3.4管道系统水压试验

管道在施工安装期间应分段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按规定进行。试压时,加压设备应缓慢调节压力,缓慢给管道充水,注意排净管道中的空气。试验水压不应低于系统设计压力的1.25倍,水压试验保持时间为10min,试验期间如压力下降大于0.05MPa,应进一步进行渗水量试验。试验合格后进行土方回填。

4工程运行管理

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每年灌溉季节开始前,对地埋管道进行检查、试水,保证管道畅通;闸阀及安全保护设备应启动自如,动作灵活;量测仪表要盘面清晰,指针灵敏。灌溉结束后,对管道冲洗干净,排放余水,进行维修;阀门井加盖保护,采取防冻措施。过滤设备应经常检查,清洗污物,灌溉季节结束时,刷洗滤网,晾干后收存备用。

5注意事项

一是水源选择时,应考虑水源的水量、水位、水质等因素,尤其是井的出水量能否满足整个轮灌区需要的水量,从而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二是由于流道设计上的差别,各种灌水器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应依据水源水质和滴头抗堵塞能力选择合适的过滤装备型号。三是选用支管和毛管时,可依据作物行距和地形坡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支管和毛管规格。通常对于坡度较小的条田,可选用薄壁支管和毛管,对于坡度较大的条田,可选用厚壁支管和毛管,以满足系统设计压力。四是在现场施工安装过程中,要注重管道及各种管件的连接,由专业技术队伍及具有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作者:冯安太 单位: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