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重视文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原因

(一)较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平衡发展的需要

在探索应用型本科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同时,我们致力于建立较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适合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应用型本科是对“重文法、轻理工”高教模式的调整与纠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立一个文理兼容、和谐发展的校园发展模式。但是对于现存的文科专业而言,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上,虽然已经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但由于师资力量、教学硬件的限制,仍偏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课堂知识的学习。在对文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平衡专业发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建立较高水平的应用型文科人才过程中,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二)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的需要

许多大学生在刚刚踏入大学校门之时,还没有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的模式,尤其是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在没有实验室和挂职锻炼的督促下,没有意识到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能力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流失了大学初级阶段时期的规划和锻炼,非常可惜。但是,当文科大学生辛苦奋斗了四年之后,面临一份较好的工作,却没有能力去竞争,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流失,这岂不是更为可惜?因此,如何引导文科专业大学生尽快转变学习和生活方式,较早地融入大学生活,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到社会实践锻炼中来,把自我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努力奋斗的一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文科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需要

文科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的限制,理论知识、课堂学习的时间较多,因而造成了很多文科专业的大学生仅仅在专业理论学习上占优势,而社会实践能力欠缺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要不断锻炼自己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组织操作的能力、领导与应变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很多大学生明显能力锻炼不足,出现适应力差、沟通能力低、心理承受程度不足、操作与应用不够等方面的现象,以至于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工作。这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社会实践能力欠缺的现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这上述各种不平衡的原因在于:高校在较大规模招生后,在本科层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间还不长,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运作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不强,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让文科专业的大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作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探讨的问题。

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下,提高文科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前提,配置实验实训指导教师

我们在进行文科专业教学和实践中,要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文科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科学结合,避免文科专业大学生理论课和实践课失重的现象。文科专业不像理工专业那样都会配置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师,指导文科专业大学生的往往就是专业课教师或者辅导员,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专业教师擅长于课堂教学,如果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仅仅依靠文科专业教师进行安排,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不协调或者是社会实践安排的不够合理,导致最终还是回到“课堂”的现象。为此,高校要健全文科专业教师队伍的构成,协调学生和实验实训教师的比例构成,做到专业教师能够为学生的理论知识打好基础,实验实训教师能够为学生的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以较好地实现社会实践和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以提高文科实践实效性为目标,细化文科社会实践环节

很多文科大学生缺乏锻炼的意识,在参与社会实践时,并不是主动要求,而是“被安排”。在实践过程中,文科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不能重视,在实践效果上不能保证,导致实践的效果不一,很多文科大学生的实践变成了“走过场”。为调动文科专业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学校要放弃“包办”的做法,实行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放宽社会实践的形式,不论是到单位实习,还是进行勤工俭学,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体验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都可以给与专业指导和肯定。此外,在社会实践之后,我们要重视“总结”环节,让同学们总结经验和反思不足,以有利于以后的改进和提高。在此要注意的是,很多学生在初次进行社会实践受挫之后,指导教师要对其进行心理调试和辅导,以免造成社会实践恐惧或其他不良的心理状态。

(三)以小学期制为重要载体,丰富文科教学实践内容

小学期制以培养职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专业实习、实训、技能提升、产学研用合作教学和辅修专业学习必须的实验实践环节等项目为内容,不断丰富体验教学形式,确保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为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效益与竞争力,培养满足安徽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内部各高校实行实践教学小学期制(即每年7-8月暑期学期)。联盟内高校相互开放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等作为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开展相互交流和协作。文科专业可以以小学期制为载体,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利用假期弥补教学实践环节的疏漏和空缺,并有效提高大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对新环境的适应和认知。但是,在小学期制过程中,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各方面的指导,避免流于形式,没有收获。

(四)以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进行文科就业远景规划

高校针对专业建设的需要,往往建立较多的实践实习基地,但是这多是在理工科专业,文科专业也应该从自身建设发展与大学生锻炼成长需要出发,与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及社区等建立起互利互惠的社会实践基地,以适应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同时,我们在开拓社会实践基地的形式下,还可以和单位建立学习、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从而为单位提供真正需要的人才。如实习基地可以建立大学生人才孵化库,在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就有意识地培养有意向留下工作的大学生,树立他们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大学生毕业时直接进入工作角色,为实践单位省去人才培养的时间。而大学生也可以在不同的实习基地进行选择,在毕业时直接就业,把实习和就业相结合。这种磨合期加长的做法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就业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的尴尬情况,同时也提高了文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数量。

三、总结

文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个人、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文科大学生自身要有意识地加强社会实践意识的培养,学校要为文科专业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指导,社会要为文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便利,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只有共同的努力,才能增强文科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朱咸影 单位: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