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人事管理问题与改革

公共部门人事管理问题与改革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公共部门人事管理是体现整个单位发展水平的关键机构,人事部门掌握了单位中所有职工资料,并负责人员的调配与管理,也是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中针对公共人事管理部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部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

作为事业单位,实现其行政能力的提升是目前改革的主要方向,对于公共部门人事管理而言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目标。中央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根据政策要求转变职能,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做到权责一致,在事业单位全面深化行政管理改革。但是事业单位中的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相较于企业而言,在绩效与活力等多方面都呈现出绩效不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进行。基于此,有关人员必须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1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中,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存在问题,主要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也就是和一些企业一类非公共部门进行对比,不可否认的是,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相较于企业当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管理绩效与活力等方面企业要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从对职工管理的角度分析,体制以内的单位很明显处于落后趋势[1]。所谓体制内单位,其实就是指官僚形式的部门,这一类部门不提倡员工发挥自身个性,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过于拘束,体现出“唯上”的特点,对一心想要拼事业的员工进行约束;而体制外单位则是体现市场化的组织模式,在这一类组织中提倡员工发挥个性,衡量标准为做事的能力,对员工给予鼓励。虽然这种说法看似并不公平,只能够在整体对比的含义上给予认可,然而在个人角度以及对组织人事管理的方面分析,却也体现出了体制内单位内部用人制度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人事管理角度分析人力资源效能以及针对组织效能进行分析,体制内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相比较之下体现了活泛的特点,在人力资源生成资源效益、对人们的使用与激励以及人事管理成效等方面,事业单位相比较差,特别是在人才的运用以及、职工奖罚等方面更加凸显劣势,严重体现了人才使用不当、以及人才浪费等问题。另外,对于事业单位中的公共部门人事管理问题,深究其主要原因,与传统体制和制度关联比较大,也就是人事管理制度限制,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其一,单位中的多重管理制度混乱。以往所使用的劳动人事制度具有多层次的特点,管理干部主要隶属于党的组织部门,并由其进行管理,通常干部是政府中的人事部门负责管理,针对非干部人员则是政府劳动部门负责管理。当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管理之后,也在干部群体中逐渐构成了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人员这两种类型,在这之后也会衍生出全新的种类。正是这种繁琐的多层管理结构,至今没有实现整合与梳理,导致新旧结构依然不协调;其二,人事部门将政出多门这一政策作为管理的主要根据。在我国公共部门人事管理中,更多情况下是政策方面的管理,特别是事业单位内部的人事管理,现在依然没有一套十分完善的人事制度作为支持。而人事政策以及干部政策的来源主要是以多门机构为主,所以在政策上自然会时常出现改变,政策的运用没有相应的空间,导致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工作过于机械化,无法满足人事管理工作的需求;其三,人事自主权有待提升[2]。在以上几种现象的限制下,公共部门其实并没有非常自由的自主权,由于人事制度框架已经被限定,这时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限定的统一“政策制度”内实施非个性化的管理;其四,人事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事业单位中的人事管理部门主要包含了人员招聘、培训、考核以及薪资、福利等多个环节制度,相较于企业组织,事业单位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制度依然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制度的运行也欠缺可行性,为人事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2公共部门人事管理改革途径

2.1积极创新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中的人事管理要转型向人力资源管理,要在改革的过程中对其制度进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流程,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环节,各个方面或者是环节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制度[3]。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对其制度进行创新与再设计,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关注:第一,从中凸显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理念、方法;第二,将发挥主导地位的主干制度作为建设的重点,即工作岗位、薪资以及绩效管理这3个环节所对应的制度。以上三种制度不仅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同时也互相联系,合理的工作岗位或者是工作安排能够生成管理的前提,为薪酬制度提供公平的支持,再利用绩效管理将各个环节进行连接,所以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作用提升的基础上也能够生成一股合力;第三,各个单项制度能够构成互动的体系,以免形成制度之间相克以及各自为政的现象,也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运行发挥作用。

2.2由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

在相关制度的影响下,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一些国外企业就已经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在这之后,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由此也为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了参考。我国多数企业在9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当前也处于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层面迈进的阶段。然而公共部门却一直停留在人事管理这一层面,人事部门依然被称作“人事部门”,且人事管理中的员工考核、薪资等专业术语也没有改变。由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只是对部门名称和专业术语进行改变就可以,最为重要的其实是管理观念以及模式的改变。其实就我国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改革而言,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当作基础,改革时从原来的人事管理转型到人力资源管理。与此同时,对其制度进行制定时,也要吸纳一些可行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以此构成能够体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也进一步实现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2.3改变政事企合一的人事制度

在公共部门人事管理中运用政事企合一这一制度,这种干部人事制度的范畴比较大,无法与现代环境以及公共事业的结构要求相符,虽然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对其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改革,也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然而全新的制度也无法实现有效调整,使得传统制度的不足逐渐凸显,无法得到解决,也为改革之后的新制度造成了限制,使得“穿新鞋、走旧路”现象十分普遍[4]。对于此,为了解决这种制度停滞不前的问题,需要开发一个全新的改革渠道,按照企业中十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改革。针对我国公务员制度,一般是合理借鉴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方式,事业单位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下才可以走的更为长远,利用模式参考在事业单位中构成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公共部门人事管理效率的提升,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革,抛弃陈旧的管理模式,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从而真正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君保.基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01):216.

[2]沈燕平.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7(03):295.

[3]宋荣军.当前人事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6):165.

作者:朱戎戎 单位:安徽省地质调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