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力资源管理顶岗实习探究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顶岗实习探究

摘要: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主要途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于其特殊性,实习单位一般可提供的对口岗位数不多,可接收的实习生较少,学校组织集中顶岗实习的工作难度大,普遍采用学生分散顶岗实习,这导致了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难等问题。鉴于此,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试行校内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行业协会订单式培养等顶岗实习的模式,以求较好地解决实习教师指导难、分散实习风险大等问题。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行业协会

顶岗实习能帮助高职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并进一步获得对职业和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也能在这一过程中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市场用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于其特殊性,实习单位作为个体可提供的对口岗位数不多,可接收的实习生较少,学校组织集中顶岗实习难度大,分散顶岗实习是普遍采用的模式,这一模式存在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难等问题。有鉴于此,探索建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新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顶岗实习研究综述

(一)相关政策规定

早在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就明确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这也是从国家的层面上首次提出“顶岗实习”的概念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明确地规定了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期限。2012年《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的印发与实施,从组织与计划、过程管理、考核与奖惩、安全与保障等方面对顶岗实习的主体与相关部门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健全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使高职院校在开展顶岗实习时有了具体可依据的标准。

(二)文献综述

目前专门针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适用的顶岗实习模式的探索并不多,大多归口到经管类专业进行研究,而且大部分学者都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提出管理模式共建。《高职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研究》一文强调政府必须给高职院校一定的政策扶持:职业标准的制定须有高职院校参加;在高职院校建设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1]《高职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模式探讨》一文强调的是“系部—教研室”二级顶岗实习管理机构。[2]《基于企业化运作模式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探索》一文提出了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导入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实习控制程序、作业文件、记录文件等有效监控和指导顶岗实习过程;以市场营销理念动态构筑和管理顶岗实习企业资源库;以流程式管理提升管理执行力;以职业规划管理实现顶岗实习效果多元化。[3]《职校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试探与对策分析——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一文则强调让学生在接受企业和学校双重管理的过程中全程体验企业的管理文化,培育其良好的社会和岗位适应能力。[4]

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面向管理咨询机构、人才服务中心、劳动人事部门、公共事业单位、基层政府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事培训、招聘、人事行政、档案管理、人力资源咨询、劳动关系协调等基层实务性操作工作的人才。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决定了高职院校多采用分散顶岗实习的模式,虽然该模式是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结果,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企业实习基地难以稳固

对于理工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企业一次可以安排一批,甚至一个班的理工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习单位比较集中。而属于文科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则很难找到能够一次性容纳为数众多学生集中顶岗实习的企业,每个企业只能接收三两个学生,在满足一时的用人需求后,后续不保证长期有实习岗位提供,合作关系不稳定,校外实习基地不稳固。

(二)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由于适合高职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实习岗位不易找到,而学生更看重实习报酬高的岗位,因此会出现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这也导致就业对口率不高。

(三)理论与实际脱节

学校对顶岗实习虽有较明确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但其实多数顶岗实习岗位就是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而这些岗位大多与专业不太相关,因此学校无法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训方案,也无法要求用人单位从教学角度制定实训计划,这使学生前期在校的专业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期间的技能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四)实习效果监控难度大

尽管实习协议明确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具体管理中形同虚设,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通常没有指定专门的员工担任实习生的导师。而学校的指导教师主要是通过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指导学生,实习单位地点分散,规模、行业差别很大,岗位也五花八门,于是判断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依据主要是企业在实习手册上的鉴定,考核标准不一。

三、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模式改革

(一)改革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基层管理岗位的特点,以职业领域的工作任务为参照点,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设计顶岗实习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建立以校内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行业协会订单式培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为主的校内校外兼顾的顶岗实习模式,同时重构顶岗实习的管理队伍和相应的制度,使高职管理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模式更趋科学合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

(二)改革内容

1.顶岗实习的岗位开拓方向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使得单一企业难以同时容纳多名实习生到对口的岗位实习,所以以往对于实习岗位的开拓往往要在众多企业间奔走,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如果改变思路,顶岗实习的岗位开拓方向着力于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集聚的领域,某一行业协会下属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可以提供多个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本身就是以招聘培训外包服务为主,因此一个机构可集中提供多个招聘或培训岗位,而招聘与培训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核心模块。按照这样的思路,一个协会或一个机构就能提供多个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完全可以满足集中实习、统一管理、专业化指导的要求,学生能实践锻炼专业技能,企业能从实习过程中发现人才并优先录用,校企合作育人,学校放心,家长也放心。

2.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

以往分散式顶岗实习学生主要由企业导师指导,接受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学校导师的作用相对较弱。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行业协会订单式培养等校内校外兼顾的顶岗实习模式后,学校可以推行双导师制,校企互聘,企业导师主要在岗位技能实践工作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学校导师则主要在组织协调、思想动态、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顶岗实习新模式的实施加大了学校与行业企业互聘人才的力度,推动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同时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服务,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训方案,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而聘用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较高技能水平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有利于建设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训练也更贴近行业、企业的要求。

3.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

规范的管理制度是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学校对应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校内实习基地等不同类型的实习场所,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实习生的行为,界定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职责,明确实习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的责任,例如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订单班协议、顶岗实习指导书(手册)、校内实习基地岗位说明书、创业孵化基地招商流程等管理文件,建立专业负责人与行业企业负责人定期联络机制,这些制度和做法有助于避免顶岗实习可能带来的风险。

(三)改革实施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改革的方向是把开拓集中式实习基地与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构建相结合,有四类机构可以作为集中式实训基地的开拓对象,即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

1.行业协会订单式培养

(1)作用

行业协会代表成员企业利益,对企业所需的人才有准确和敏感的预测,行业协会订单班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满足大量小微企业的基层管理人才需求。学校通过协会这个平台也能更好地掌握实习情况,更有利于控制顶岗实习中的风险,而且能有效避免单一企业实习基地不稳定的问题。实习岗位基本都处在同一个层次,在横向上具有可对比性,解决了实习岗位不对口的问题;学生实习全过程的表现都有据可查,在纵向上可以看到发展变化,评价更加准确,而且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权益,解决了分散实习监控难的问题。

(2)实施步骤

①加盟行业协会。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该校选择广东省或广州市的人力资源管理协会进行对接,将行业技术标准引进专业课程,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邀请企业协会参与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及实习指导教师能力标准;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业技能大赛,引领课程体系改革。②尝试行业协会订单式培养的模式。行业协会定期收集会员单位的用人需求,反馈给学校;学校负责实习前对学生的甄选和培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负责对学生通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协会负责行业专门技能的培训和考核。③社会服务。在行业协会的协调下,学校可以为会员单位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接收实习生也可为众多中小微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短缺的问题。

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顶岗实习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指拥有人才服务资质和劳务派遣许可的专业服务机构,这类机构主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其业务包括网络招聘、纸媒招聘、校园招聘、猎头服务、招聘外包、企业培训以及人才测评等,仅一个此类机构就已经集聚了大量招聘、培训工作岗位,可以一次性接纳人数较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集中实习。学院与此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可较好满足高职院校该专业学生集中实习的需求。

3.校内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

校内实习基地是由学生自主开展商业化活动的经营实体,学生在经营现场的真实环境中,不仅要能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设备,同时还要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它不同于纯消耗性的仿真模拟,也不同于重复性操作的实训,而是通过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向社会提供服务,换取劳动所得,因此学生的沟通合作、组织协调等职业核心能力能得到有效培养。校内实习基地所具有的教学功能体现在能提供任务驱动所需的内容与情境,能容纳批量的学生实习,各级管理岗位由实习生竞岗担任,基层工作岗位在非毕业班中分批招聘,轮流上岗。实习指导教师可将基地的真实任务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

4.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的顶岗实习

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举措,在校内建设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和举办虚拟、真实的创业竞赛,择优选择创业项目进驻基地开展实体经营。创业团队就是集中的实习小组,创业管理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经过孵化的创业项目,如果效益好,可以转入校内实习基地长期经营。

(四)改革成效

1.实施成效

与人打交道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从业人员以高素质为支撑的软性技能。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该校校内实习基地——“A文化与商业服务中心”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个模块提供了实战岗位,学生可以在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营销策划、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各类岗位中任职,这种工学结合的校内兼职模式对培养学生经营管理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校内风险极低的情况下获得经营管理经验。创业孵化基地顶岗实习的成效从“盛才兼职实践平台”可以管窥一斑。该项目由该校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团队自主创办,参加创业大赛获奖后进驻创业孵化基地经营,为企业和在校生搭建桥梁,既满足了学生的兼职需求,解决了企业用工短缺的难题,经营团队也获得了收益。2013年,该平台向广东华友拍卖行有限公司输出男女兼职礼仪一批;2014年,为广州花都众科有限公司输出寒假工一批。该项目申报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高职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立项,2014年顺利通过了结题验收。

2.预期成效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未来学校可以引企入校,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部分较为低端的业务放在学校,建设校内公司,作为下属分支机构,由企业派驻专职管理人员或聘任校内专任教师负责技术指导。校内公司管理层在实习生中招聘,管理岗位工作是全职工作岗位;普通员工在非毕业班中招聘,基层工作岗位是兼职工作岗位,根据兼职学生的课余时间灵活排班。这种合作模式如果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企业就可以减少专职员工,缩减办公场地,减少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节省企业运作成本。同时,企业就专职管理人员获聘为兼职教师进行教书育人,其职业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学校也可以盘活实训室资源,既可用于技能教学实训,也可成为完成企业真实任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造经济效益;在校生可以获得兼职岗位,免除校外兼职奔波之苦,而在兼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到实习阶段可以优先录用为管理人员,承担更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管理技能可得到提升;校内专任教师受聘于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足不出户就能承担真实管理任务,完成学校规定的企业一线实践工作量,实现多方共赢。

四、结语

彼得•德鲁克指出:“真正应该承担这个责任(指自我发展)的是个人,要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我们绝对不应该给员工一份非实际工作的工作、不要求绩效的工作”,这“不是培养管理者的方式”[5]151-152。探索建立以校内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行业协会订单式培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为主的校内校外兼顾的集中顶岗实习模式,就是给学生一份要求绩效的实际工作,学生通过实践锻炼管理技能,为将来成长为企业“好的管理者”打下基础,最终实现自我发展,而这也正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作者:杜晓晖 李浩欣 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范玉红.高职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45-47.

[2]严军.高职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模式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1,(3):145-147.

[3]彭定,江荧.基于企业化运作模式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48-50.

[4]谢乾安.职校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试探与对策分析——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价值工程,2014,(9):266-267.

[5](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