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浅议(5篇)

企业管理创新浅议(5篇)

第一篇:企业管理创新分析

摘要: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如果企业不能明确自身的发展政策与方针,顺应互联网发展的主导趋势,有效解决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管理问题,便会被时代所淘汰,从此退出市场的舞台。因此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促进自身稳定发展,必须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对自身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完善,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文章主要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各企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对提升各企业的生产技术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双面性的特点,“互联网+”给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进行企业经营发展中,要想提升内部管理的效率,相关部门履行自身职责,认真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一、“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紧跟市场的需要,依据新技术与工艺对自身经营发展的战略、政策进行调整规划,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可见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为:(1)能产生较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规模效应是指在规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不断增加,平均成本的投入会下降,而随着国内互联网的推广与网民数量的增加,互联网逐渐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各地的网上零销售额数达38773亿元,同比增长了33.3%。其中实物商品的网上零销售额数为32424亿元,同比增长了31.6%;而非实物商品的网上零销售额数是6349亿元,同比增长为42.4%。可见企业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据,通过“平台战略”使用较低的固定资产成本来建立完善的企业互联网平台,以打开交易市场,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经营的有机结合,从而为企业经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2)促进商业关联带动的效应。“互联网+”的出现,为我国社会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动力。2014年TCL提出“互联网+智能”的发展战略,不到1年的时间,TCL手机出货量达7348万台,是世界手机出货量排名第5的企业,可见TCL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后,市值翻一番。表明通过“互联网+”的关联带动方式来促进互联网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完善,可拓宽企业经营的产业链,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1.转变管理理念,重塑企业价值链。管理理念和思想不仅是企业的灵魂与企业稳定发展的导航,也是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遵守的思想与原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目标、市场观念、产品和员工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往的管理观念均是以厂商为中心,注重标准化与大规模的生产,难以适应现代化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者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管理观念,紧紧围绕终端用户的需求与用户体验,合理规划企业的经营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价值链,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2.转变人才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柔性化。人才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企业要想稳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管理。因此企业必须对人才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尊重职工的人格,让职工产生归属感,使职工与企业形成合力。并且在人才管理体系上,还需通过福利待遇与薪酬激励的方式,以绩效考核为牵引,由市场与用户对职工进行考核,以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从而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协同发展。例如在现代化企业经营发展中,企业的职工大部分是知识型职工,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方面的意愿激励,而是看重自身的成长、获得人格的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等精神层面的激励,因此为了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某企业依据自身经营情况,结合以人为本的观念,实施人性化的工作时间设计,对暑假工作时间进行调整,明确规定已婚且有子女的职工,可“上四休三”,即上班时间规定为4天、休息3天。此外,为了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还可通过培训、提供出国交流的方式,让工作中表现优秀的职工能够得到继续学习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管理技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3.优化组织结构,扩大管理幅度。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优化自身组织结构,以提升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沟通效率。具体体现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加强企业各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合作,结合自身经营的具体情况,开发出相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收发处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和会议管理系统等互联网软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完善的局域网,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实时共享。此外,在财务组织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还需通过互联网工具对预算管理细化,详细管理企业经营中产生的存货、应对款、应收款和销售等财务账款,以提升成本核算的效率,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4.建立网络运营管理平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竞争力,必须抓住机会,通过互联网对自身的生产和业务管理进行改革创新,将互联网和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并且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企业除了需要不断提高企业信誉与影响力,生产出新的产品,快速的响应市场的需要外,还需建立网络时代的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的方式宣传产品的信息,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优势,同时接收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并对产品做出改善,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例如某化妆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推销本企业的化妆产品,通过“互联网+智能”的方式建立网络销售平台,负责管理化妆营销、售后反馈与品牌建设等工作,这即可通过微信中“用户粉丝”群体的社区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互动,定期在社区中展示产品的形象与推广生产理念,宣传与化妆品有关的正确使用方式,让消费者之间能够在社区中互动,分享心得,以了解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反馈,以便做出进一步改进,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对自身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能产生较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商业关联带动的效应。但是在实际改革发展中,企业要想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管理者必须转变管理理念,重塑企业价值链,优化组织结构,扩大管理幅度,转变人才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柔性化。此外,还需建立网络运营管理平台,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邦.权变视角下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J].中国商论,2016(7):48-50.

[2]冯光福.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1):95-96.

[3]李解疑.浅谈对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6(3):211-211.

作者:袁雅思 张纯 刘斌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第二篇: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初探

摘要:现代企业的管理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而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转变传统管理模式也成为管理学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大数据的概念、特点以及对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挑战;创新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被广泛地应用到金融服务业、公共事业、新媒体、市场营销、司法执法等领域。可是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呢?2011年5月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表了一篇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这篇报告中最早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并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数据必将会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在行业的转型中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时代的发展确实如这篇报告所描述,大数据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声势占领了传统领域,据统计,在2011全球的数据储量为1.8ZB,到了2015年,这一总量则达到了8.61ZB,而2010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为73亿美元,2015年则增长至384亿美元。由此可见,这一惊人的数据量背后是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企业作为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经济主体,必然要抓住这一机遇。

一、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作为数字的集合,其主要包括结构化数据,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半结构化数据,如Email、办公软件处理的文件、网上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如传感器、社交网络所产生的痕迹等,这三类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据了大部分比例。目前大数据作为一种市场资源,在应用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数量庞大,这是大数据中“大”的集中体现,而从上面的调查数据中我们也可以明确这一特点;二、种类繁琐,即不同的数据每天从不同的渠道集中、穿梭于互联网平台,并为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三、传播迅速,随着4G网的研发,宽带传播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微博、微信、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几乎每分每秒都在产生、传播数据;四、数据的主观性,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拥有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的权利,但是由于人主观情绪的影响,不同质量的信息泥沙俱下,而这也为企业的数据分析带来了挑战。

二、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带来的转变

在传统数据应用模式下,企业管理通常会利用静态化的数据信息,制作人力资源信息、财务报表以及产品信息,而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企业对于数据的应用应该突破这一限制,向动态化数据流的方向发展。大数据对企业管理模式带来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把握市场发展导向,在传统市场环境下,企业对于市场发展趋势的把握多是盲目的,而在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社交媒体上文章、评论等数据的分析,判断市场的舆论导向,以及潜在的产品需求;二、全方位的营销服务,在传统市场营销中,企业仅仅能够通过消费者的交易数据对其消费偏好进行分析,而在大数据时代,营销人员可以从消费者的社交言论中,分析出其消费需求,如通过对朋友圈信息或者微信言论的分析,全面地把握消费者的喜好、倾向,并为消费者画像,从而提高营销活动的针对性;三、加强与外界的信息联系,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官网,对交易所、证监会、银监会、安全部门、公安部门的各类文件进行下载和分析,并以此绘制企业的社交网络蓝图,保证企业与外界的良性沟通;四、评估信用风险,近年来网络金融蓬勃发展,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企业在开展贷款的过程中,会通过互联网平台采集客户在银行体系的借贷信息以及一些外部信息,如竞争对手信息、市场交易信息、市场环境、产品销售等,并以此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从而提高内部管理的安全性;五、对财务管理模式的调整,即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大数据,更应该完成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并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管理模式创新的物质基础,虽然目前多数企业已经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实现了数字化办公,但是这与大数据的应用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有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仅局限在财务部门,而生产、设计、营销等部门对数据信息缺乏敏感度,这使得许多企业对大数据的应用依然停留在静态阶段,而无法实现对流动数据的合理收集、监控、分析与应用。

(二)决策者缺乏信息素养

决策者是企业的领导主体,其综合素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效益。前面已经提到,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已经成为决胜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许多企业的领导者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缺乏信息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出现了排斥大数据的思想倾向,还有一些决策者虽然认识到了数据的商业价值,但是在应用中却不得其法,从而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三)对决策主体的认识偏差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企业的决策主体是企业的高管、社会的精英,这些人凭借着专业素养对市场进行把握,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引领,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商品市场的繁荣以及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凸显,企业的决策主体逐渐从社会精英转变为社会公众,这些人每天在社交媒体上的各种信息,就是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但是许多企业目前仍然未认识到这种变化,因此也就不能从专业分析的角度对大数据进行应用。

四、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

(一)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自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主要趋势。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即企业一方面要重视对财务部门的软硬件建设,确保其成为企业信息的集散地,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推进其他部门的信息化进程,保证企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流程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信息收集与监控;其次,管理者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增加信息化的内容,并利用氛围的引导,提高全体员工的数据化、信息化意识;最后,企业要推动知识管理水平,将内部业务构建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保证知识的获取与共享。

(二)提高决策者的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管理者不仅要认识到信息的潜在价值,更要提高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无处不在,而如何才能将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转变成商业价值则成了考验企业管理能力的关键。决策者在企业中的地位要求其应该时刻站在市场发展、甚至时展的最前沿,虚心接受、学习新时代赋予企业管理的新内容。决策者在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在企业经济决策与大数据之间建立联系,充分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其次,要加强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市场管理机构、竞争对手的沟通,逐渐吸取经验、转变观念,并从被动地使用数据,发展成为主动提出数据需求。

(三)正确认识市场决策主体

进入到大数据时代,社会公众成为企业经济决策的主体,这一观念主要体现在企业对消费者需求偏好以及市场发展方向的信息收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社交媒体中产生的大量半结构化信息和非结构化信息,如通过对消费者微博、微信、推特等社交信息的掌握,划分不同的消费层次,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当然由于社会公众信息受主观意识影响,其信息存在着一定的不准确性,而这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了不确定性,基于此,企业在坚持社会公众为决策主体的前提下,还应该重视管理者决策的重要性,而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搜索出潜在的商业价值,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四)培养专业的数据分析官

大数据的搜集、分析和运用不再是一个领域的问题,而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而这就对企业的数据分析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专业化的而数据分析人才匮乏,多数分析工作都由财务管理人员兼任。而在大数据的影响逐渐深入的情况下,企业对于专业数据分析官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统计学、数据分析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知识,针对此,企业一方面要重视对内部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应该重视人才招聘,通过引进国内外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保证企业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

(五)重视企业员工的社交网络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关注的重点多是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潜力,而忽视了员工的社交网络,在大数据时代,整个社交网络就像一个蜘蛛网,而每一人就是蛛网中的一个点,虽然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缺乏直接联系,但是在整个体系中却联系紧密,而企业在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就应该提高对员工社交网络的关注,不仅要在企业内部,为员工构建完善的沟通、交流系统,还应该重视员工与外界的联系,并利用这一庞大的社交资源,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五、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大地推动了企业管理组织的转型,为企业管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大数据的价值不仅在提升企业信息管理化水平上得以体现,还成为了企业管理人员整合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有效利器。企业经营分析和经营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来掌握,管理的范畴应该包括数据的供应、分析和资源的配置,因此,企业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改进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旭,邵华清.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发展研究[J].新经济,2016,06:74-75.

[2]余义勇,段云龙.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03:302-307.

[3]田小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策略探究[J].价值工程,2016,13:47-49.

[4]蔡益.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6,14:68-69.

[5]马琳.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07:69-72.

作者:?娟 单位: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第三篇: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

摘要:企业管理创新始终是企业应对经济危机,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成为现代管理最新成果之一。文中以精益管理视角下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作为分析对象,尝试探讨企业精益管理的驱动者及驱动主要因素。

关键词:精益管理;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在国际汽车发展(IMVP)计划项目中以日本丰田生产方式(TPS)为原型提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精益管理,即运用精益思维来管理企业的各项活动。目前,全球很多知名企业借助精益管理来进一步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改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精益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不仅向世界展示了精益管理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同样以大量成功的典型案例展示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精益管理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和辅助

首先,精益管理可提升企业创新标准化。标准化作为精益管理的重要标志及支柱,精益管理中的很多方法和工具都是以实现标准化为目标的,企业秉承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原则就能有效完成精益管理,并借助精益管理的实施来保证企业各项操作的标准化,继而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证明标准化应用对于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和价值。比如标准化的实施,可以为企业的研究和调查提供公用的方法和语言,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渐进式管理创新。尤其是在标准化被定义成优化创新绩效而不适用于控制员工时,依赖于精益管理理论和以往的管理经验,可以借助精益管理的理念及标准化操作促进管理创新力度提升。第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时代需要精益管理理念和标准化操作作为辅助。正如标准化可融入于企业管理实践中,可借助组织的一致性及标准方式来体现,因此,在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合理应用精益管理理念,有助于包装企业管理创新的高标准化。常态下企业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一些新的具有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应用,均是有商品化属性和价值的,也经常被推广成可促进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标准。比如SixSigma、TPS、BPR、TQM等。此类新标准的存在,不仅可以保障企业管理改革过程中的商业行为更为标准,同样可以辅助企业进行管理的渐进式创新、创新再造。

二、精益管理中企业管理创新的内驱动者及驱动因素

在交易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者可以分为内部驱动者和外部驱动者两类。企业管理创新的内部驱动者,主要是在企业内部推动精益管理的落实者和主导者。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以及“高层→中层→基层→一线”的运作规律,企业由内而外地将精益管理目标逐步分散细化并落实。继而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一线→基层→中层→高层”的运作规律,逐层落实已经细化过的精益管理目标,从而完成企业管理创新的要求。在内部推动者推动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创新的内部推动者必须承担起被推动者和驱动者两种角色,并按照“点、线、面、体”不同维度,来确定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内部推动运作过程中“点”维度上的推动者是一线员工。其积极性和执行力是确保其驱动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但是作为被驱动者身份是一线员工,被驱动管理创新的因素为改善效果和激励机制。“线”维度的推动者,为基层管理者,在充当被驱动者的角色时驱动其管理创新的因素为荣誉感和激励机制。当其作为驱动者时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基层管理者掌控的精益知识是其进行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面”维度推动者是中层管理者,作为被驱动者,其管理创新的因素为精益文化、责任感、统一的思想,其作为被驱动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组织基层人员着手管理创新。“体”维度范畴的推动者是高层管理者。其作为被驱动者促使其管理创新的因素为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精益效果、管理问题、企业家价值,但是作为被驱动者,推动其管理创新的因素为企业管理创新体系、领导力等。

三、精益管理中企业管理创新的外驱动者及驱动因素

精益管理中,企业管理创新的外部驱动者主要为企业外聘的学术专家和外部咨询师。外聘的目标在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需要借助外驱动者,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帮助企业输入新鲜管理创新的驱动血液。外部驱动者的驱动因素实施主要是在企业内部驱动者的辅助之下来运作的。在外驱动者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驱动因素的过程中,常态下精益的方法和理念、精益管理的工具和思想培训室外驱动就可以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重要驱动因素。虽然部分企业在实施精益管理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独有的管理创新体系和理念,但是聘请外部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组织精益方法培训,依然是包含一汽轿车、君乐宝等在内的企业谋求管理创新能力提升的工具及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盛勇.财务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模式选择与路径规划[D].东北财经大学,2016.

[2]张小军.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驱动因素及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程政.制造企业精益改善驱动机制及精益文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

作者:文芳梓 单位:长沙市南雅中学

第四篇: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研究

提要: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深入,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本文对企业管理理念、制度、组织形态、职能、方法等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进而从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引进、学习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领导推动与群众性创新相结合,“官产学”相结合等四个方面总结分析企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以期对今后企业管理创新有所借鉴。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创新;创新实践;创新经验

一、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一批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在创新能力、生产经营规模、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已跃居世界前列。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愈加丰富,主要体现在:(一)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在改革进程中,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逐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树立起市场、竞争、效益、质量、成本、品牌、营销、创新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比如,过去注重厂房、设备、技术、产品等有形资产,现在既注重有形资产又注重品牌、企业声誉、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现在追求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和谐共赢;过去,同行业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现在则提倡建立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等。(二)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取得明显进展。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机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制和公司化改造、战略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海内外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建设试点、推行外部董事和监事制度、实行市场化的高管人员聘任制度、建立适应市场和竞争需要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使我国大多数企业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三)组织形态和组织机构日趋合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逐渐改变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态,开始通过市场竞争,以资本为纽带进行重组整合。从“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前500强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平均规模在持续扩张,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的中国企业也在逐年增多,这表明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正在逐渐改变我国产业分散、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的问题,一批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正在逐渐成长起来。与此同时,一大批从事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开始出现,它们围绕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向“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方向发展,使我国的企业组织形态日趋合理。在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项经营自主权的落实,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生产管理为主的单一职能式组织结构,健全了战略、决策、营销、财务、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职能,精简了过时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同时,母子公司、事业部、矩阵式组织结构、项目管理制、委员会、网络组织等新型组织模式也不断被采用,使企业逐渐从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分工协作体系的日趋完善,网络企业、虚拟企业、业务外包、企业战略联盟等新型企业间组织形态也不断涌现。(四)企业职能管理领域不断拓展。在原有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工艺管理、基础管理的基础上,向战略决策、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物流与供应链、财务金融、资本运营、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法律事务、危机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领域拓展。其中,战略管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完善。一些企业已经建立起一套涵盖战略分析、战略决策、战略执行的完整战略管理体系,并从企业总体战略开始向人力资源、技术、营销、市场、财务、资本运作等专项战略演进。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以“事”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企业不仅仅把员工作为一项成本加以控制,而且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财务会计管理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发展成为一个涵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金融、证券、税务筹划等领域的完整体系。一些企业还专门设立了投融资部门、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来满足企业财务管理拓展的需要。物流供应链管理迅速发展,从传统的物资供应发展到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并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发展到与上下游企业协作的企业间供应链以及第三方物流外包等。近几年,物流供应与信息化、电子商务相结合,实现了质的飞跃,物流供应链已经成为企业价值链的组成部分。(五)越来越多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被企业采用。平衡记分卡、流程再造、价值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六西格玛、5S管理、精益管理等方法得到推行与应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国外“流行”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都可以在国内找到案例。(六)企业管理信息化成效显著。我国许多地区企业管理信息化与工业化几乎同期起步,更显后发优势。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和外联网,并与互联网相连接,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异地管理、集团化管理和移动办公。同时,企业管理软件被广泛应用,并逐渐向应用网络化、流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内部管理集成和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的洗礼和锤炼中,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提升。其中,国有企业领导人逐渐克服传统国家公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自觉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近年来荣获“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的谢企华、常德传、刘?、周厚健、季克良、谭旭光、宋志平、蔡来兴等知名企业家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成长,如马云、任正非、马化腾、王健林、柳传志、宗庆后等。同时,大批经过专业教育或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企业各个岗位,为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八)企业软实力培育开始受到重视。近年来,部分企业在生产、成本、技术、财务能力等硬实力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开始重视企业软实力的培育。例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通过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通过人本管理,增强员工使命感和归属感;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和形象塑造,培育客户忠诚度;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声誉等。

二、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基本经验

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值得汲取的经验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管理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三个重要支点。三者各有侧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基础,制度创新是保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激发企业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必须相应调整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并保证先进技术有效发挥作用。同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会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二)管理的引进、学习必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总结管理进步的经验和做法,可以看出: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普遍具有开阔的胸怀,能够虚心接受古今中外的优秀管理思想和智慧,为我所用,妥善处理了引进、学习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在引进方面,既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又立足本国、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创新中予以运用。在继承方面,既重视中国五千年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挖掘合理的、依然富有生命力的管理智慧和理念,又注意这些文化遗产的时代局限性,做到在扬弃中吸收应用;同时,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积累的“红色管理”经验,使其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有效促进了企业管理进步。(三)必须将领导推动与群众性创新活动相结合。实践证明,企业主要领导人,特别是“一把手”,是管理创新的倡导者和第一推动力。凡是企业管理创新进步快的企业,无不是“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推动。在管理创新成果中,几乎都是企业主要领导为主创人(如马云、马化腾、任正非等)。他们或许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管理方法运用并不十分专业,但是他们对于本企业所面临的紧迫管理挑战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于将要进行的管理变革有着坚强的决心,这些都是管理创新活动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而企业的普通员工则是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源泉和践行者,他们处于管理的前沿和基层,对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不完善之处深有体会。因此,发挥普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在企业内部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群众性创新推进制度体系和奖励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四)管理创新必须以企业实践为基础,“官产学”相结合共同推动。以企业实践为主,政府部门政策指导,社团组织、教育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官产学”新型推动体系,顺应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遵循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客观规律,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得到了全国企业的广泛参与,有效发挥了中介组织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做到了“官产学”各方优势互补。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审定和推广活动就是一个成功示范。自1990年开展以来,经过近30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部级、地区或行业级、企业级)和具有广泛性、权威性的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申报、推荐、审定和宣传推动体系。

三、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主要任务

当前,我们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进一步认识加强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发展必须依靠两个轮子: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管理。长期以来,由于市场驱动和体制转换的要求,企业一般比较重视规模扩张、技术进步和推进改革,对依靠管理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不够。加之管理效益也需要通过技术、产品、服务等体现出来,管理水平的提升一般需要长时间积累,不像技术引进和装备建设那样能够短期见效,这些都使人们常常忽视管理。实践证明,“企业一年成功靠促销,十年成功靠产品,百年成功则靠管理”。只有切实加强管理,才能逐渐培育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二)要持之以恒地强化基础管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根基,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做好。强调加强企业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就是要充分认识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探索新时期适应市场化、信息化、人文化的现代基础管理经验。要结合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工具,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基础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要抓好现场管理,着力改善生产和工作环境,以促进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要抓好班组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以人文管理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保证各项基础工作的巩固和落实。(三)重视各种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的融合。目前,企业中各种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如果来者不拒,照抄照搬,不但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内部管理的混乱。因此,在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的实施中,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整合中进行适应性改造,做到以我为主,处理好不同体系和方法之间的接口,并与企业现有体系和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简约、高效的集约化管理。(四)努力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面对全球市场,我国企业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努力克服国际化经营的各类挑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深入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要扩大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要认真研究国际化经营的相关规则和各国的投资、贸易规定,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各种投资或贸易纠纷,培养国际化经营所需的人才。(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同时,要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和社区共同发展进步。要关注生态环境的改善,着力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维护市场秩序,塑造良好社会形象。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促进社会和谐。要积极实行《劳动合同法》,依法签订、履行劳动合同,维护职工各项权益,建立规范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及时化解劳资矛盾,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六)努力提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我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很快,目前已经是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也已达到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规模小、数量多且分布十分广泛,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经验管理、家庭作坊式管理、粗放式管理普遍存在。当前,我们要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官产学”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推动机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倡导,使这些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措施自觉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培训和咨询机构等的专业优势,广泛开展各类培训、交流、咨询活动,推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逐步提高管理水平。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步一个台阶,与时俱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个变化来之不易,它靠的是我国广大企业家、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的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正是这些精神改变着中国企业面貌,也对管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朱传杰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五篇: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升级等国内外经济影响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是大势所趋,是中小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自身实力与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本文重点阐述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有效性。

关键词: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思考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中小企业以其规模小、结构简单、运营管理灵活性强等优势取得较快的发展,如今已是国名经济的支柱之一。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创新管理。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对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拉动就业方面作用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升级,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多种不稳定因素,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与效率,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只有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传统的机会拉动型为战略牵引型,加快内部管理创新,加快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最终提高中小企业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2.是提高中小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现阶段,转型升级期的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压力,所以,中小企业应主动创新管理策略与方法,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效率,提高生产能力,最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陈旧,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经济体制改革、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需求。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创新意识、提高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增加企业的组织绩效,让企业的运营发展能满足动态化的市场需求。尤其是转型升级期的中小企业管理,必须转变管理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管理观,切忌唯经验论,从而有效结合各种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观念意识跟不上时展潮流,管理模式陈旧、僵化;缺乏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缺乏健全的技术中介机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跟不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合理性,缺乏专业、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等等。

二、关于转型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1.兼顾管理与制度创新,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面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加快创新管理方式。如,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有效整合企业内各项生产要素,形成独有的内部核心竞争力。要兼顾管理与制度创新,贯彻科学发展观,摒弃陈旧的、落后的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将企业管理创新提上日程,纳入经营战略中。其次,中小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学习,及时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思维,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另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创新管理,注重以细节为突破口,如,创新生产经营管理、人事组织管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监察约束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各部门、个人相互监督,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2.创新产品与技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产品、技术是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外化表现。笔者认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与产品创新。中小企业及时研发、更新技术与产品,让自身的技术与产品领先与行业其他企业,从而研发、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技术与产品,成为行业内遥遥领先的龙头企业。创新企业技术与产品,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创建技术研发中心,提高技术研发实力,以潜在的市场需求为立足点,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第二,开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实现产、学、研的高度结合,引进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入驻企业,企业带头组织队伍去攻克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不断突破和超越企业现有的技术,让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三,建立技术及产品创新机制,加快中小企业的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实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直接参与权益分配,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制定良好的薪酬晋升制度、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留住人才。第四,企业要朝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不断引进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拓宽领域,创新生产装备、工艺与产品,打造企业独有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3.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创新构建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平台。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快速发展,企业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现阶段,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中小企业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加快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这就需要先进的网络技术作支撑。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人事管理、物流运输、资金管理运营、营销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提高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才能与国内龙头企业乃至世界先进企业媲美与竞争。其次,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优势非常多,如,加快获取信息的速度与质量,快速提高生产力,节约成本,最终大大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笔者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渠道很多,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去建设自己的网站,搭建管理运营平台,制定有效的运营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4.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打造优质的中小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打造健康向上、氛围浓厚的优质文化,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实力与竞争力。在企业发展的不同层次阶段,应该配套不同的企业文化。如,持续发展型企业应构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成长型企业应构建以企业成长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成熟型企业以构建以企业再发展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衰退型企业应构建以企业转型升级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但是,不管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都应将“创新”二字渗透到企业文化的打造中,树立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用其指导企业管理变革,在企业完成管理改革时,应逐步形成新的、与其匹配的价值观,打造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用来引领企业发展、成就员工人生,能有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综合发展,实现双赢局面。由此可见,打造独具特色、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将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转型升级的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创新管理,以面对严峻的压力,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也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创新的管理方式来改革传统管理模式中的弊端,创新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创新企业产品与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整体经济增长模式改革的潮流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军.浅谈转型升级视角下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J].北方经贸,2014(7).

[2]胡楚图.转型升级视角下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2).

[3]吴进.转型升级期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4(20).

作者:王欢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