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家族企业风险承担研究

上市家族企业风险承担研究

【摘要】

新经济常态下,终极所有权结构、薪酬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已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探讨家族企业终极所有权结构、薪酬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社会情感财富的功能起着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将风险承担决策的研究由第一类问题推进到第二类问题,有助于揭示在集金字塔控制方式下家族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深层次规律,丰富企业风险承担研究的相关文献;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丰富终极所有权结构安排和薪酬激励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具体路径与方式,有助于具体深入地考察其影响动机、机理与后果,而且将进一步增强研究成果的实际指导意义和价值,为我国企业和政府相关决策与政策制定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上市家族企业终极所有权结构;薪酬激励;企业风险;影响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近三十多的发展历程,民营企业可谓功不可没。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民营经济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0%;另据福布斯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统计,中国50.3%的民营上市企业都是家族所有或经营的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家族企业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受到了日益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家族企业经营者由于“短视”,通常不愿意或者较少进行创新等风险投入。家族企业风险承担决策已成为企业持续生存的核心问题。家族企业通常被视为一种相对保守的组织形式,相对于非家族企业之所以更加保守是因为家族企业将非经济目标的追求作为家族企业重要的决策参照点,普遍认为家族所有者是风险厌恶者。然而,Gomez-Mejia等基于行为理论构建了社会情感财富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释了家族企业风险感知。家族所有者在面临潜在的社会情感财富损失时往往会倾向于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情感和亲缘关系的国家,因此,在中国开展基于社会情感财富视角研究终极所有权结构与家族企业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上,本文将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和委托理论出发,深入探讨分析家族企业终极所有权结构和薪酬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二)研究意义

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使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成为企业获取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动荡且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各行业中,公司经营利润与其在创新上的投资显著正相关;同时,公司推出新产品或实施先进的管理制度总能引起投资人积极的回应从而推高股价,提升公司的市值。因此,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获得先机,公司必须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并进行配套的组织结构调整与变革。众所周知,创新型项目的特点在于投入多、风险高、周期长、难度大,这意味着公司必须承担一定水平的风险。所以,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意愿成为公司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创新绩效的先决条件。在此背景下,探讨家族企业终极所有权结构、薪酬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社会情感财富的功能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二、理论分析

(一)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Gomez-Mejia等(2007)基于理论提出了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即SEW),认为其是指家族凭借其所有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身份从家族企业获得的非经济收益,具体包括行使权力的能力(theabilitytoexerciseauthority),满足归属、情感和亲情需要,在企业内部长久保持家族价值观,维系家族控制,保全家族社会资本,履行基于血缘关系的家族义务,以利他主义来对待家族成员。现有文献对社会情感财富的研究可以归为三类:一是促进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由于所有者和管理者皆属同一控制性家族,共同的家族身份使得家族企业不存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家族联系、忠诚、就业保障、稳定性和耐心资本使得家族企业更少受短期经济利益的束缚,更多地关注长期效益。因此,同等条件下,家族企业会更多地投资于研发投资项目等具有长期收益的项目。二是阻碍观。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控制性家族的财务资产集中于家族企业,其财务风险难以分散,同时,家族企业的利他主义也会导致目标冲突、逆向选择和道德困境等问题,家族企业的长期目标导向和风险包容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家族企业投入更多研发资源并不是必然结论。大部分实证研究发现,从平均意义上看,家族控制降低了研发投入的力度。这些研究认为家族企业的内部冲突、家族特殊津贴和消费以及保持家族社会情感财富的诉求都会导致家族企业较低的研发投入。这些研究与上述强调家族企业能力优势的研究不同,主要强调的是家族企业非经济目标的限制作用。三是权变观。为了调和这些看似矛盾的观点,一些学者基于社会情感财富保持的观点,认为家族企业在较低的绩效水平时会比处于同等条件下的非家族企业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而在绩效水平较高时,家族企业相较非家族企业则会投入较少的研发资金;当家族企业执行相关多元化的战略时也会相较非家族企业提高研发投资金额;当企业绩效水平较低时,家族企业偏好于销售业绩可靠性低、方差大的探索性研发项目,当企业绩效水平较高时,家族企业偏好于销售业绩可靠性高、方差小的利用性研发项目。这种基于绩效和战略情景的调节影响为家族企业研发投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洞见,具有很强的理论启发意义。

(二)委托理论

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逐步细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存在很大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委托理论应运而生:所有者应该只保留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委托给专业知识和能力丰富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是委托人,管理者是人。20世纪70年代,大批学者对委托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Jensen&Meckling首先明确关系为“一人或多人(委托人)聘用另一人(人)代替他们从事一些工作,其中包括授权一2016些决策权给人”;其次指出若关系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追求者,人不会一直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行动,此时委托人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和监督限制人的自利行为,但是这无疑会招致成本,成本具体包括“委托人支出的监督成本、人支出的使委托人相信其忠实履约的成本、人决策失误导致委巧人产生的剩余损失”。因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促使人和委托人利益趋于一致,以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具体到企业风险承担上,在企业经营决策中人即管理者比委托人即所有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管理者可能以自己而非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决定是否进行风险承担。而一般情况下,管理者是风险规避的,理由有如下两点。首先,管理者有占有企业资源和现金流的动机和行为,这虽然损害了股东价值却增大了管理者的私人收益。在这种情况下,若将企业的资金和其他资源投入风险项目中,由于大部分资源被投资项目占用,管理者分流企业资源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同时,相比于低风险投资项目,高风险投资项目需要管理者在风险管控、新知识学习等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因此,管理者为占用企业现金流或者避免投入更多精力可能会规避风险投资项目,即使项目净现值大于0。其次,股东面临的公司特有风险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持有有效分散的证券投资组合消除,因此股东是风险中性的,他们希望管理者投资于所有净现值大于0的项目,而不考虑项目的风险。但是,管理者只能同时受雇于一家公司,公司风险越大,其工作和收入的安全性越低,因此管理者往往是风险规避的,他们会拒绝风险较高但净现值大于0的项目。

三、结论

新经济常态下,终极所有权结构、薪酬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已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风险承担决策的研究由第一类问题推进到第二类问题,揭示了在金字塔控制方式下家族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深层次规律,丰富了企业风险承担研究方面的文献;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终极所有权结构安排和薪酬激励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具体路径与方式,深入地考察了其影响动机、机理与后果,进一步增强研究成果的实际指导意义和价值,为我国企业和政府相关决策与政策制定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依据。同时有助于寻求家族企业发展中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的平衡点,解决目前家族企业中存在的股权结构非合理性、风险和收益如何权衡、代际传承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促使我国上市公司合理承担风险,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保证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沈芊男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6]李文贵,余明桂.所有权性质、市场化进程与企业风险承担[J].中国工业经济,2012(12):115-127.

[7]张瑞君,李小荣,许年行.货币薪酬能激励高管承担风险吗[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8):84-100.

[8]解维敏,唐清泉.公司治理与风险承担———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3(1).

[9]余明桂,李文贵,潘红波.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3(1):149-163.

[10]贺小刚,李新春,连燕玲,张远飞.家族内部的权力偏离及其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对家族上市公司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10):9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