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工程企业风险防范分析

核电工程企业风险防范分析

[摘要]本文从公司宏观层面、业务流程层面、管理提升层面及跟踪监督层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提升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电工程;总承包;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提高效益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是以设计为龙头的核电站总承包EPC建设单位,又是核电、核燃料、核化工方面的重要军工科研单位,主要业务涉及工程建设、科研技术开发等高风险领域。公司内部审计在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过程中,借鉴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技术和方法,深刻理解公司战略目标,主动介入风险控制,成为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风险防控、揭示风险、提高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司宏观层面,统观全局,着眼于风险预警,服务于战略经营决策,提示经营模式中的高危操作风险,敏锐捕捉资源投入少、监管少的管理盲区,避免失控。二是业务流程层面,建立对主要业务领域和关键风险点全面覆盖的监控体系,通过评价企业内控制度、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完备性和有效性,找出其中的管理缺陷和控制弱点,防范因缺乏控制而产生的风险。三是管理提升层面,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咨询服务功能,挖掘公司管理潜力,发现降本增效或统筹规划领域,提出管理建议。四是跟踪监督层面,严格审计整改督办,加强经验反馈,与考核问责相结合,有效防范类似风险事件重复发生。

一、公司宏观层面:内部审计前瞻性预判,发挥风险预警作用

内部审计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应跳出业务环节,从全局出发,综合、客观地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特别是在审计立项阶段,通过对公司整体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结合战略发展以及资源投入的分析,前瞻性地预判风险,敏锐捕捉管理中的盲区,在较大问题发生前,及时撰写风险提示进行预警,提交相关管理部门,促使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内部审计服务于战略拓展,发挥风险预警作用

核电站的批复建设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针对政策风险,公司坚持多元化经营战略,在确保核心业务的前提下,鼓励开拓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开拓在役核电技术服务、民用建筑设计、环保发电等新的市场,培养新的业务增长点。内部审计在新兴业务拓展中,及时做好事前审计,降低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对于民用建筑市场的拓展,抓住资质、劳动用工等关键风险,及时针对战略合作单位的选择及合作模式提出管理建议、风险提示,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运营管理模式,扩大市场的同时,防范变相承包、滥用资质等风险;对于在役核电技术服务市场的拓展,针对项目承接报价风险、大修技改期间急用物资调拨管理风险,对其业务管理模式进行审计,对报价体系、物资调拨提出管理建议或风险提示,及时促进公司建立报价策略及标准、不同类型项目间物资调拨的实物流转程序、项目间成本结算办法,准确核算成本和利润,促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内部审计揭示管理盲区,及时防范潜在损失

承担繁重的核电站总包建设任务的同时,公司也是重要科研设计单位,科研课题众多。内部审计通过对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的风险识别分析,认为科研项目中涉及了大量科研试验设备、装置、样机电脑等多类资产,其中不少资产设备分散在20多家联合研究或分包的研制单位,资产规模大,种类数量多,而公司核电站总承包建设任务繁重,科研专业化管理经验欠缺,管理意识淡薄,投入精力不足,国家、集团相关的科研资产管理制度、程序规定、执行标准不够明确,科研资产管理成为风险重大却管理薄弱的环节,因此针对科研资产管理开展专项审计,可以促进科研资产规范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及使用效率,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内部审计通过对科研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一方面,揭示科研资产管理落后可能导致的资产浪费、闲置、重复投入、非正常损失等,并通过多方调研、研讨,针对科研实物资产的立项预算、采购审批、实施采购、实物验收、日常保管、使用转移、适当维护、报废处置等环节提出过程管理统筹规划意见。同时,与审计考核相结合,督促各部门完善科研资产管理,通过管理挖潜增效;另一方面,针对公司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庞大科研资产,应当加强使用规划,集中资源共享,保护科研实物成果,节约后续研发重复性投入,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必须的研究工作中,为企业的科研发展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二、业务流程层面:内部审计构建风险监控体系,堵塞漏洞防范损失

内部审计从分析和评估工程项目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入手,结合内部控制情况、业务特点和内外部环境,深入核电站EPC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各环节,在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合同、资金、财务、人力管理等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分析关键风险环节,不断梳理建立并丰富完善审计风险库,开展持续审计风险监控,及时准确地捕捉业务发展中的隐患,防范风险。

(一)构建重点项目全过程审计风险模型

大型商业核电站工程技术复杂、投资控制难度大,涉及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工程的土建、安装、调试、监理、竣工验收、结算决算等阶段,面临众多风险因素。内部审计充分应用风险评估工具,构建覆盖核电EPC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监控体系,科学合理确定审计领域,通过精细化风险点,全面考察针对风险环节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突出项目管理的资金、资产、成本、分包程序等高风险环节的过程监控,揭示潜在风险及漏洞,推动完善制度程序,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避免资金、资产的损失浪费,对于保证建设资金合规使用、建设过程规范管理、建设成本合理利用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1.关注工程资金风险。以资金安全合规使用为目标,通过审计促进现场财务管理基础规范化,如项目现场各类收款易被忽视,审计调查项目现场各类押金、罚款、出入证件、包装品变卖等多种收款来源、处理流程,对收据购买、领用、保管、台账记录、部门核对等多个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清查资金,及时回收入账,促进现场项目财务规范,防范各种形式的“小金库”风险。2.关注工程物资风险。以防止资产流失及浪费为目标,抓住甲供材料、仓储管理、废旧物资等环节深入检查,促进验收职责、领用标准、仓库盘点、退库结算环节的细化完善。如核电项目废旧物资数量大、品种多,管理相对分散、存放点多,通过审计发现未回收的材料,促进回收管理、仓储保管、出入库程序、物资处置及变价收入等环节的管理细化,降低物资消耗,避免潜在资产损失。3.关注工程造价风险。以投资控制有效为目标,抓住工程招投标、资金拨付、变更签证、结算等高危风险环节,确定重点审计内容。(1)在招投标环节,以程序、价格、条款审核为主,着重进行招标前评标办法、标准、工程量清单审核,招标中程序监督,招标后合同变更审查,针对施工单位的不平衡报价、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不规范行为,通过审计促进加强招标前期策划工作,从招标条件准备、招标方式选择、合同条款设置等方面完善业务流程,改进评标办法,推动评标过程中开展综合单价的比较分析,防止投标单位出现不平衡报价;(2)在签证变更环节,以工程量和单价认定为主,着重查看授权审批审查、签证手续审查、签证内容审核、工程量单价核定等,严格审查变更签证依据、变更手续,确保变更、签证的真实性、合理性、必要性,减少随意性,防止重签、多签,严格工程量计算依据、方法、定额套用的审核,避免不合理计价取费,推进开展减项变更收集、统计工作;(3)在资金拨付环节,以进度款的拨付审核为主,比对合同条款、工程进度,着重查看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及管理部门审核等,检查预付款、周转金拨付程序,检查各类付款条件、比例及止付点执行情况;(4)在结算环节,以工程投资确认为重点,对照原合同条款,着重查看编制依据、工程量核对、综合取费情况、差价调整及索赔等。4.关注合同分包风险。以业务合规及经济效益性为目标,以资金的流出和效益流失为关注点,以经营、财务和法律等风险为导向对合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划分为3大阶段、12个关键业务环节,识别出105个风险点。(1)合同计划阶段包括合同策划、供应商资质审核、供应商选择方式确定环节;(2)合同订立阶段分解为招标或非招标选择、合同商务谈判、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核及签署环节;(3)合同履行阶段分解为合同履行与监督、合同变更与索赔、合同付款与结算、合同档案及台账管理环节。针对授权增加后配套合同管理办法滞后的风险,通过内部审计,进一步规范项目合同分包方式及合同变更审批,改进合同结算支付审批流程,统一规范现场零星工程委托程序,防范违规违纪问题出现。

(二)强化重大风险业务流程管控

核电站的工程建设比一般民用工程庞大复杂。内部审计不仅要全面识别风险因素,更要抓住影响力大的关键变更环节,重点突破,强化对重大风险的业务流程管控。核电站项目建设中,隧洞支护工程往往造价高昂,部分项目地质条件差,支护费用动辄上亿,甚至超过某一独立工程子项。内部审计敏锐捕捉到重大支护工程这一重大风险环节,在对某隧洞工程变更审计过程中,一是通过细化分解,深入分析,找到突破口。通过对变更工程量、实际结算工程量数据比对分析,找到影响工程量变动的关键因素,发现支护、衬砌混凝土、隧洞开挖及钢筋制安项目是引起费用大幅增加的关键因素;二是结合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深入分析增加的原因,通过仔细研究,向设计管理、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咨询,发现衬砌混凝土、隧洞开挖及钢筋制安项目工程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设计图纸的升版,属于正常变动,而支护工程无法通过施工图纸体现工程量,主要依靠现场见证;三是在初步分析找出方向后,充分利用内外专家资源,与第三方造价审核单位充分研讨分析,与同类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内控规范要求,从公司专业设计管理、概预算编制、合同结算模式及条款约定、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概预算编制等方面指出现有流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揭示风险,提出建议,有效弥补公司在支护工程领域的重大管理漏洞,为公司管理增加价值。

三、管理提升层面:内部审计发挥服务咨询功能,促进降本增效

核电建设项目材料费仅次于设备采购费,在工程成本中占很大比例,但施工现场往往管理粗放,大宗材料数量及种类多于实际需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私自变卖废弃物资获取私利,形成“小金库”。对于EPC总承包单位来说,设备主要通过招投标环节和供货厂商选择进行费用控制,而原材料的费用控制则易被忽视、难于监管、易出问题、难于控制。一是针对物资消耗失控风险。内部审计深入调查了解大宗原材料数量控制方法,了解到一般施工图的原材料数量与实际发生的数量有一定的量差,一般为增加5%左右,有的材料如管线、电缆等富余量远远大于5%,控制好这部分量差可以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对此,内部审计提出建立对施工单位材料领用、使用、回收的配套约束监督机制的管理建议,针对施工单位领用材料、使用材料明确结算扣除办法、退库管理办法,加强盘点抽查,主动管理,追究责任,结合合同约定监控施工单位对甲供材料的集约使用情况,有效防范物资领用和使用环节的风险,提升精益管理水平。二是针对工程废旧物资潜在收入流失风险。内部审计调查发现,核电项目现场的不少剩余物资,如大型设备的包装物,包括木材、钢、铜、铁材等,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估值上百万元左右。但核电项目现场往往管理精细化不足,对各类废旧物资的出入库记录往往不完整,无法掌握废旧物资回收的完整性,特别是部分高价值的废旧物资未向施工分包商组织回收,从而可能导致物资私自出售或挪作他用,造成损失浪费。如核电站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旧电缆头,经济价值高,但不少核电项目没有组织及时回收,甚至要求施工单位直接处理,根据审计建议,各项目均加强了对该类物资的回收管理。三是针对工程剩余物资潜在损失风险。内部审计实地盘点工程剩余物资,通过现场查看、访谈了解、抽查核对,发现大量高价值的物资未得到合理处置,存在潜在经济损失,提出统筹规划剩余物资使用,加强监管,制定工程剩余物资处置管理规定,明确处置权限,发挥多项目管理的优势,推动业务部门及时处置高价值物资,防范潜在损失浪费等风险。

四、跟踪监督层面:内部审计考核问责,防范风险事件重复发生

内部审计通过对发现问题的跟踪监督、经验反馈、考核问责,有效防范了风险事件的重复发生。一是建立审计问题台账督办制度。逐项登记审计报告发现问题,明确专人跟踪督办,逐条核实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销账管理。二是建立审计问题库。总结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管理、科研管理等重点业务领域常见问题、典型案例,加强经验反馈,起到学习借鉴、警示教育、预防发生的作用。三是实行审计整改谈话制度。将问题整改纳入纪检组长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的重要内容,约谈问题较多或整改进展缓慢的单位,强化责任追究,防止屡查屡犯。四是建立考核扣分制度。对于持续未整改、重复发生的问题,纳入绩效考核扣分,如内部审计对废旧物资回收持续未整改的项目部进行了考核扣分,次年该项目部组织回收废旧物资并上报效能监察项目,当年产生经济效益51.4万元。

作者:崔一兰 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