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企业发展创新

校企合作企业发展创新

1地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意义

协同创新理论的提出,为实现校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解决了当前校企合作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模式中,企业与高校相互渗透,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技术攻关和研究方向,并通过企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建立利益分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和开发”的一体化。

2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

校企合作的顺利推进与成效取得,需要高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努力。目前,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是项目合作方式,存在短期化、临时性的特点,未能真正实现各方人员的相互流动与交流,更未能在各方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共同体。从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相关工作进程来看,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呈现出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各方合作主题的定位不明确,没有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合作层次不高,对国家科技方针的导向反应不够敏捷,对企业科技需求缺乏及时响应,适应科技发展形势和社会需求较慢,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和科技生产力水平较低,未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的现状。

2.2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2.2.1校企合作大多未与地方经济相联系

校企合作首先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现实中,校企合作服务于区域经济这一点缺乏积极的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甚至高校本身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未能真正融入区域经济的发展体系中。

2.2.2校企合作形式化严重并缺乏特色

从校企合作的实践来看,无论是订单式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还是顶岗实习等,其目的都在于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深层次合作很少,许多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乏真正实质性内容。

2.2.3校企合作企业方伙伴意愿不够强烈

由于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逐步形成,不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照样可以从市场上招录到所需要的人才,因而一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我国实行市场机制的时间短,相当数量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校企合作的经济基础。

3以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促进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

3.1全面开展校企合作,让高校与地方中小企业实现对接

当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当每年700多万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当地方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时候,唯有全面开展校企合作,让高校与企业进行对接,才能实现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推动地方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3.1.1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要从中渗透先进的企业文化,使教学“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技术”。通过与行业、企业的联合,使实训基地更加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成为学生技能训练与鉴定、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技术开发推广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使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基地。

3.1.2加强校企互动交流,灵活开展教学与实践活动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的教学实践活动要符合企业的实际,也可以适当地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改革。例如,可以在企业繁忙和最需要人的时候安排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适时地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同时,可在适当的时机举办毕业生技能展示会,在展会中多邀请一些相关的专业人士、本地区用人单位的领导和招聘人员参加,以更有效地为地方中小企业推荐各类适用人才,同时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3.2校企合作搭建“互渗共赢”模式,为企业发展助力

所谓“互渗共赢”是指全方位的渗透,包括人员、教学、科研以及实训设备的渗透,达到企业、专业和学生三方共赢。“互渗共赢”模式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2.1共训共赢

在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文化及生产经营过程;学院教师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训共赢。

3.2.2互兼共赢

学院专业教师从学校走进企业兼职,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学院兼职教师,把企业的最新技术和经验带进课堂,指导学生学习。

3.2.3互联共赢

高校与企业可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专利等,在技术合作开发方面实现全面交融。在实施过程中,可由企业投入设备及合作开发的资金,设备开发后由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根据实训的效果进行更新升级。

3.3以协同创新推动地方中小企业及地方经济发展

3.3.1创新科研服务能力

“产”、“学”、“研”相结合是优化企业科技行为和提升地方高校自身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科研、教育、生产等不同领域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创新科研服务能力对高校和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2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生产力对于地方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必须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优势,不断提升人才的创新精神,加强专业的创造能力,提高科研成果的创新水平,为高校、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张军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