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研究(5篇)

高职旅游管理研究(5篇)

第一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离不开成熟科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包含实践教学目标、内容、保障、管理以及质量监控体系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极大的提升其教学效果。围绕实践教学体系概念展开研究,分析其理论基础,并探索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对其的重视也日益加深,各高职学校也与当地的旅游行业建立了合作机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当前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大部分专业知识都还停留在书本上面,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十分必要。

1实践教学体系概念分析

从哲学上来说,实践与理论是处于同一个整体中的,二者相互联系,不可或缺。在教育体系中,此观点也同样成立,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实践教学体系,即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目的,在遵循特色型、实用型以及混合型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其开展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实践类教学活动。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来看,实践教学体系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并将实际操作延伸到了课堂教学中,完成了实践、课堂教学、理论三者之间的统一。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既提升学生的感官认知又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被动性,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创新其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并安排授课内容和时间,让其与理论教学相映成趣互为所用。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理论分析

2.1构建理论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能够彰显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旅游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为了帮助旅游行业培养适合的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社会需要,在相关理论教学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指引之下,积极构建其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构建主义理论、多元化智能理论以及情境学习理论等。其中,构建理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主动探索知识过程,以便在职业素质教育中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

2.2图论法

图论法是构建主义理论使用得最频繁的方法,其要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一定要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出发,分析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特征。然后围绕问题、案例、项目、分歧来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学习策略并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强化学生的联系并对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

2.3多元化智能理论

多元化智能理论是加德纳提出来的,其在人脑创伤的深入研究上认为人类智能不仅包括逻辑数学和语文两种,还包括存在、自然探索、内省、人际、语言、音乐、身体运动、空间等内容。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需要充分认知学生在多方面的能力表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现并引导其可能存在的优势,以帮助学生将习得的科技与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2.4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是对多种教学学习方式的总结,其包括教学设计(编写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发展教学策略、发展评价策略)、情境创设(语言、实物、视觉、真实情境)、动机激发(有有利增强原理、分享学习经验、导觉学习情境)、教学实验(配合情境、运用科技、支架协助、双向沟通)以及考核评价(真实、实作、卷宗、动态评价)等内容。实践教学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情境教学体系,其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参与虚拟或仿真情境以及其它的共同体实践活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情境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引。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从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来看,其实践教学体系在内容上还与社会需要存在脱节现象,各项课程内容安排和课时设定还呈现出实践性弱的弊端。其次,实训基地少,实践教学体系受到一定限制,高职院校为学生创建的时间教学体系平台比较单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校内外实训基地都比较少,难以满足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再者,实践教学体系与当地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缺乏,地方特色不突出,教学内容没有与当地旅游业发展合作起来,在供需上存在矛盾。最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外部引进的师资队伍在职称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2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在构建目标体系之前,首先要对旅游行业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其服务性和综合性,将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旅游产业服务意识。旅游服务行业要求服务人员具备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交际对话能力,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并开拓新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掌握旅游行业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服务意识。其次,要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合二为一,让学生能够在旅游行业中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尽快融入行业发展。再者,要将其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思考力,以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

3.3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析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中心是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强调学科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并以认知发展规律来构建其教学子系统。根据专业实习、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课程选修模板,依据人才培养计划让学生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规划。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遵循课程群、课程单元以及单门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先让学生学习充满描述性和操作性内容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再从实际出发,利用参观、模拟现场教学以及实习等方法来构建实践教学内容,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景区景点,考察与旅游业相关的酒店、交通路线和制定购物商店。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深入理解基础专业知识并习得一定的操作管理技能,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4实践教学专业实习体系分析

为了有效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还需要在体系构建中加强实践教学并注重专业实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情操,比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实践,参与志愿者和扶贫支教活动,让他们多接触社会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其次,可以密切联系实践课程教学与酒店等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实习模块,先让学生参与设计或负责部分酒店企业工作项目,然后再安排其到旅行机构实习,最后让其在景区景点实习,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指导,以便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4结语

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在弄清楚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结合相关理论理念,在明晓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其目标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习体系,并考虑其条件体系、管理体系以及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此教学体系的功能作用,培养出适合的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范丽娟,王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

[2]伍百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1).

[3]王媛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青岛大学,2014.

[4]石望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

作者:凌飞鸿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得到扩展。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的电信业、会展业、航空行业等众多行业中,旅游专业有关人员具有较强竞争力。本文这次以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主要对该专业人员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1旅游管理英语教学方式改革原则研究

1.1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原则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学家指出,要想培育出合格、应用型的旅游专业人员,就必须坚持走工学结合的发展之路,校企共同制定合理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规范[1],从而共同评价高职教学效果。

1.2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原则

高职的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专业词汇多等特点,因此在旅游管理英语教学中,相关老师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强调以实践为主,采用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实践,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2旅游管理英语教学方式改革措施的分析

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相关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如果在教学中还采用传统的填鸭架方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所以,为了提升高职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就一定要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2.1情境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我国某一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的老师积极利用3D技术、仿真沙盘等先进技术来呈现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某一旅游专业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导游英语》的时候,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导游领着外国的游客去参观黄山,教学地方在导游实操室,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黄山风景3D旅游场景通过利用实训室的多媒体进行播放,与此同时,要求一名学生扮演导游,让这名学生站在播放幕前进行介绍,让其他学生扮演游客,由于先进技术的优越性,使扮演导游的那名学生好像身处黄山景区,眼前就是真实的黄山,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其他学生进行精彩的讲解。这个学生利用自己平时所掌握的旅游管理相关知识,流利的使用英语,使扮演外国游客的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一名正在听导游讲解黄山奇石的外国游客,感觉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2]。同时老师要求台下的学生用英语向台上讲解的学生进行提问,例如黄山的由来,与黄山有关的故事等,进行提问也可以测试扮演者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变能力。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顺应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规律,从而强化了旅游专业相关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体的高职院校教学观念,使表演者进入一种虚拟的情景环境中,有效增强了其真实感。

2.2现场教学方式

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英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内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到风景区进行实践,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本地的星级饭店进行观摩,使学生在观摩过程中,产生了学习前台接待相关知识的想法,并在观摩之后,合理的的安排学生到饭店进行实地体验,例如提前与星级饭店的管理人员协商好,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做临时接待人员,使学生在经验丰富的人员带领下真正的体验前台接待外国宾客的感受,有效的增强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进行真实体验,不仅可以将抽象化的英语课程知识转变成具体化,实践化的内容,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2.3企业课堂的教学方式

企业课堂的教学方式是在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学校管理人员和旅行社进行合作,让旅行社及时安排导游并带着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起完成接待外宾的任务,在接待中要帮外宾办理酒店入住手续,导游示范,然后学生跟着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束语在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英语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交流互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侯芳.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54-155.

作者:穆睿婷 单位:旅游管理学校

第三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竞赛一体化培养方法

在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为了检验和展示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实际教学成果,职业技能竞赛在各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偏重于实用型的专业学科,将职业技能竞赛培训与理论教学联系起来,既能体现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同时也避开了过于偏重竞赛或理论教学从而对学生产生的偏科影响。

一、现有的职业技能教学与竞赛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管理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的学科,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色经济产业,正在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职业技能的角度上而言,相较其他专业更需要贴近现实中的经济发展趋势,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偏重于通过实训来为理论进行说明,实训成为了理论的参考。但其所涉及的理论在发展快速的行业里面也在不断地进行变更和进化。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教材的理论和技能传授,那就非常容易造成现实与课堂专业学习的脱节。2.竞赛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传统组成部分,也是为了鼓励学生多学习职业技能并将其进行实际应用,理论上而言对教学效果有利无害。但是在实际的比赛准备过程中,却变成了学生与教师为了应对比赛的紧张日程要求,许多院校不得不选择让学生暂时全面脱离正常的教学环境,进行所谓的竞赛特训,以至于使原本作为优秀种子选手而挑选出来的学生,在竞赛技能上了如指掌,但是对于与竞赛无关的其他专业科目落下不少学习进度。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而言,未免存在了隐患。也很容易使学生与班级其他同学脱节,进而对其心态造成不利影响。3.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旅游实训的教学环境建设在我国各高职院校中相对其他专业比较落后,无论是硬件上的配套设施,还是训练软件上的落后与匹配问题,都尚且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落差。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竞赛一体化培养方法分析

1.技能竞赛与旅游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相结合,将竞赛的比赛需求融入正常的课程教学。将竞赛的项目内化到课程的设计中,也就意味着需要对现有的旅游实训教学课程进行重新设置。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都围绕竞赛的需求进行改进和创新,按照教学难易程度来进行区分掌握技能的优先级。将每一个教学模块的相关技能与职业技能竞赛相对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旅游实训课程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现行的旅游专业课程多以理论为主实训为辅的方式进行,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如餐饮管理课程与调酒服务课程,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常常是同一个比赛赛项中的分赛项,但在传统教学计划中这两门课程往往彼此毫无瓜葛。所以可以将此类有共同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课程进行重新的规划和设计。以竞赛项目小组的形式,分项目多头同时进行,一方面防止重复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乏味的厌学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容易激发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之间的创新能力。3.教学考核方式与技能竞赛相结合。考核方式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主要方法,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将技能竞赛的培训内容与课程教学结合之后,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方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竞赛型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如将中文导游比赛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可通过中文口语演讲,个人才艺展示,综合笔试成绩等项目来进行最终的项目考核。

三、教学竞赛一体化的保障措施建设

1.确立以职业技能竞赛培养方式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在专业教学中给教师和学生确立好教学竞赛一体化的观念,能够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改革后的教学新方式,也能使学生确实的掌握其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培养目标。2.培养竞赛型师资队伍,提高旅游实训设施建设。教学竞赛一体化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知识,还要对于职业技能竞赛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能够将微课、慕课、云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辅助教学等。另外,技能竞赛指向的教学设计使其对学校所拥有的旅游实训设施设备要求较高,需要有充足的设备来提供学生的技能培训工作。这就需要各高职院校对于专业实训建设与教学目标结合更加的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支持。3.职业技能竞赛意识深化普及。落实教学竞赛一体化让师生们认识到职业技能竞赛的全貌。一是要全面普及竞赛机制,通过课程的设置与计划,先组织班级内部的竞赛,然后同专业班级之间进行竞赛,形成竞赛气氛,再可上升至校内跨年级跨专业性的竞赛活动,通过竞争来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而在校级选拔中通过的队伍可参加市、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进而参与到部级比赛中去,充分实现校内学习与高职院校竞赛活动的对接。二是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取得竞赛成绩的学生可以实施“学分等换”“以赛代考”等鼓励方式,将竞赛成绩按照等次兑换相应学分,并可免修竞赛项目对应课程等,提高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因为参加竞赛而导致的学业受到负面影响的结果。总而言之,在高校职业技能竞赛与教学过程的结合上,需要有相应的教学体制的改革,需要教师自我的不断提升与学习,需要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与投入,其过程严格来说与现行的教学竞赛两者独立的模式相比确实更加“麻烦”,但从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上来说,更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也更符合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期许。

作者:李任欣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服务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行业,采取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行动计划指导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实践。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措施

我国旅游业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旅游的要求有了很大层次的提升。互联网在这当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也因为互联网影响,使旅游行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新时代特点的行业。这就给学校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就高职学校而言,根据学校的建校目的和理念要设置一套符合现代旅游行业发展的专业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1互联网发展对旅游服务业的影响

我国经济的发展,令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上升到了精神需求,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为技术的发展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旅游模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认真分析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目前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选择旅游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偏向于自行旅游深入了解某一风景区的人文。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所受到的教育也增加了,思想上面有了不一样的高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非常明显,许多行业的发展模式都因为互联网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旅游行业来讲,则是改变旅游者选择旅游的方式方法,为旅游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就大大降低了旅游行业的服务价值。

2互联网+背景下对旅游人才的能力要求

2.1对学习能力的要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在旅游服务业上面表现得极为明显。旅游服务业需要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通过具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支持。因此高职学校既然负有培养人才的责任,则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正确培养出具有特色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针对这一点,高职学校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能力,而不是仅仅学习基本的知识。高职学校着手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时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出发,让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旅游行业产生兴趣并培养一种行业敏感,促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成长为快速接受新信息的人才。此外还要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目前旅游行业形式进行准确认识和分析的能力。

2.2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职学校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要强调教给学生一种分析旅游行业的需求以及形势的方法,令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自行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旅游行业包括了产品、工艺、市场、资源配置以及组织这几个方面的创新,因此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旅游管理能力的时候,要按照这一套系统为学生建立一个创新的空间。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基本平台,因此学校要承担起责任,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在这一空间之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3对管理能力的要求

高职学校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时候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即要学生把握旅游服务业的每一个环节,甚至细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精细化管理能力,能够全方位地掌握旅游服务的内涵,并因此更加客观地制定方案,使旅游产品符合旅游者的需求。举一个例子,当一位导游要对游客进行登记的时候,是否需要针对旅游者的各方面信息作充分的询问和记录,是否需要通过这些信息判断旅游者是独自一人旅游还是与家人一起旅游,并以此为依据为这些旅游者提供不一样的旅游方式。这些细节上面的工作都表现了旅游从业者的工作能力。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

3.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前需要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力,即强化学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学校可以从设置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入手,在课程开发上面做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建立了解掌握了学生的整体情况和接受能力之后,结合其他相关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浅入深,一点一点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应该将课程设置的相对长一些,尽量保持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学,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引导,最终便会具备一种旅游服务业需要的创新能力。

3.2增设互联网经济课程

互联网经济时代要求高职学校培养旅游管理人才,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为目标。高校要在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之下,积极开设互联网经济课程,提高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高职学校开设的互联网经济课程应该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形成一种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高职学校还要结合其他课程专业,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了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互联网经济课程需要学校时刻与互联网的发展形势保持联系,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内容。

3.3以专业为基础培养学生精细化管理能力

我国的旅游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所呈现出的不足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软件的发展对旅游行业的影响非常重大。因此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要着重培养精细化管理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打破我国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将重点放到细节上面,培养学生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高职学校教育学生的时候需要通过开设专业的课程,细化专业内容。并在落实课程计划之前,使学生对细节化管理方式的认识达到一个高度。为了让高职学校这一计划得以实现,还可以运用专项教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旅游服务行业聘请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之时,一般会要求从业者具有高度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因此以此为基础,高职学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的时候,应该在课程中和教学上面有所涉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旅游服务业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开放,旅游从业者的团队协作能力是非常必须的。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实现这一目的,比如要求学生在学期内自行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并对团体的人员数量做出准确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利用学校提供有利条件,为学生创建拓展训练的机会,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结语

高职学校培养旅游管理的人才比起其他类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高职学校也在吸收其他学校优秀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在办学的同时兼顾社会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令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凌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2013(09).

[2]蒲姝.给予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经贸导刊,2012(04).

[3]黄国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5(12).

[4]邓君.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J].教育观察,2016(07).

[5]何军.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

[6]王兴华.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6(10).

作者:凌飞鸿

第五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化班级的创建

高职旅游专业是旅游行业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其教育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旅游行业的发展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了与企业接轨,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笔者在多年班主任管理工作实践中做了许多的探讨与尝试,并在16旅游管理专业着手进行职业化班级创建,实行企业化管理。

一、职业化班级创建背景

据调查,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意识,且职业技能不高,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不够,没有实现学校教育和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了与企业接轨,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职业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接触到企业管理理念,形成较为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16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化班级创建实践与研究工作基于此而实行。

二、职业化班级创建目标

(一)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

在16级旅游管理专业开展职业化班级创建工作,班级管理采取模拟酒店公司的模式。对班级成员实施与酒店组织架构相对应的角色定位,通过外化的环境氛围营造和内化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氛围,进一步了解企业运营和管理模式,进一步认识行业发展的需求,形成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进行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毕业后则可以更快地融入社会并适应工作环境,实现学校教育和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展现我院“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

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接轨,在日常学习中融入职业能力培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职业技能比武,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为顺利毕业、优质就业打下基础。

(三)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企业的成功运营要依靠各个成员的努力,更要依靠团队的力量。通过职业化班级创建活动,使每个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并承担相应的任务,在完成任务和各项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职业化班级创建过程

(一)创建思路

在借鉴前人经验和听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笔者认为16旅游专业职业化班级创建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即,外化的环境氛围营造和内化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实现班级环境氛围与企业氛围相统一;班级管理理念与企业管理理念相统一;班级管理制度与企业制度相统一;职业技能训练活动与企业技能要求相统一,如图1所示。

(二)创建内容

1.外化的环境氛围营造

外化环境氛围营造主要体现在在班级内部环境和宿舍环境布置上融入企业文化元素,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班级的组织结构参考企业的内部组织框架构建;围绕企业运营管理知识和技能要求开展多彩多样的实践活动。

(1)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在16旅游管理专业的两个班级成立“维特酒店管理公司”,在具体创设过程中将16旅游管理1班按照酒店前台业务部门进行布置,16旅游管理2班按照酒店后台管理部门进行布置。在1班教室内部精心设计出四个板块的文化墙:酒店品牌与文化礼仪区;前厅服务区;客房服务和餐饮、康乐服务区。选取酒店各业务部门行为规范图示法,向学生展示酒店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和康乐部员工坐、立、行、走各种标准姿态图片,各种职业服饰着装、仪容、仪表的图片以及各部门工作场景的图片放大张贴在教室内,使得旅游专业企业文化之专业氛围会更加浓郁。在2班教室内部同样精心设计出四个板块的文化墙:酒店知识与知名酒店展示区(旨在明确学生的职业目标);规章制度考核区,将评选出的周“优秀员工”和月“企业之星”等照片粘贴在墙上(旨在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照片墙(笑脸墙)(旨在树立学生的服务理念);团体活动与荣誉区(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些都让学生时刻能感受到优秀员工的要求就在自己的身边,不断的激励学生进步。

(2)设置企业化管理机构

在职业化班级创建中,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组织结构模式,模仿酒店管理机构对班级组织结构进行了设置,组织学生参与对班级事务的领导、决策、组织实施。依据酒店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分布情况对学生实施角色定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酒店的管理氛围。在16旅游管理专业企业化管理创建中,由系部领导任酒店董事长,班主任任酒店总经理,负责班级各项工作的引导和跟进,总经理指定1班团支书为助理;两个班的班长相当于副总经理,1班副班长任办公室主任,2班团支书任支部书记;班委其他成员则相当于酒店各部门经理负责具体工作的指挥操作;其他学生则相当于酒店各部门员工,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实施。确保班级的每个同学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参与到创建工作中。

(3)开展班级企业化管理活动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班级文化、职业技能比拼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职业理念得以深化,职业技能得以提高。在创建的第一学年开展的文化与职业技能比拼活动有:旅游专业职业生涯教育讲座;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酒店服务礼仪操表演;职业自信主题教育班会;酒店老总进课堂;品牌酒店参观、观摩;中西餐摆台技能比武;客房服务技能比武等。

2.内化企业化管理模式

在外化环境氛围营造的同时,引入企业化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内化模式来进一步体现企业精神和色彩。

(1)引入企业化管理理念

包括企业的人本理念、团队合作理念和竞争激励理念。按照员工(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学生能够在对应的酒店角色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舞台得以锻炼;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帮互助,与同伴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在班级管理中锻炼学生适应能力;恰当运用企业的竞争和激励机制,管理层(班级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2)落实企业化管理制度

在酒店管理模式下,16旅游全体员工一起设计酒店名称、酒店口号和核心价值等,同时制定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制度。根据制度要求,部门经理每周对部门的员工就“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德”主要包括工作态度、服从安排、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关心同学等;“能”主要包括参加学校社团活动、课堂表现、劳动、实训活动等;“勤”主要反映病事假、迟到、旷课、早退等出勤情况;“绩”主要包括作业评分、考试成绩、技能比赛、各项活动获奖、为班级及学院做贡献等业绩表现,比如积极参加运动会以及得奖的、各级各类活动中参加演出的、技能竞赛或者其他比赛中为集体争光的、卫生值日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学生)等,都应该给予相应的分值奖励。并根据考核情况填写《部门经理工作检查反馈表》和《员工综合业绩考核表》。副总经理每周要将各部门的工作状况进行归纳整理,向总经理汇报,并利用班会时间最员工的表现进行评比,每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形成“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的常规管理机制。评分在班级前四名的被评为当月的“优秀员工”,把他们的照片贴在企业文化墙上,同时记入员工档案留存,作为学期和年度评优的依据。

四、创建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职业化班级创建实践,16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班风,各方面表现均在系部平行班级中名列前茅。

(一)增强了学生职业意识和认知

经过一年来的耳濡目染的创建工作,学生增强了对酒店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更为全面理性的认识到了酒店的职业性质、职业目标、职业能力和职业道路,进而帮助学生确定了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班级文化、职业教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在酒店主题宴会设计、服务礼仪和演讲口才方面的表现得到了任课老师和系部领导的一致好评,给大学三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

通过角色定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酒店的管理氛围,团队成员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使团队成员渴求不断地完善自己,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热情主动地投入各项任务的完成中,这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对事业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认真规范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16旅游管理专业通过打造仿真酒店管理模式,使得该专业班级体在团队意识、规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上明显高于相同专业传统管理的班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使得学校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而职业化班级创建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

作者:陆恒芹 吴均卫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