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很多高职院校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目的主要关心学校的生源问题,很少关注专业今后的发展问题。所以,今后该专业培养什么样地人才并不明确。其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缺少针对性,其教学计划过于凌乱,部分学校还出现根据学校现有教师能力或根据学校现有的办学水平设课的现象,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行业的发展。此外,学生专业思想较薄弱。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第一,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第二,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甚至有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出现内容重复现象。第三,有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课程与本科或与中职设课雷同。

(三)专业建设特色不明显

首先,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了解社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今后学生的就业前景就盲目的设置了该专业,专业建设缺少针对性。其次,有些学校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未能把学校的现有办学条件加以考虑,只是盲目的开设该专业。有些院校在对专业没有总体建设规划、没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盲目的开展新专业,看到社会上那种专业受人欢迎就开展哪种专业,开设专业存在随意性。再次,雷同情况在专业设置中较多,专业缺少特色,只是向社会热点看齐,因此导致不同的学科之间有些专业设置出现雷同现象,重复建设现象较严重,专业优势缺乏。

(四)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现象较为普遍。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多数为高校的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少行业一线经历和行业培训进修的经历,因此他们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现象较为普遍,师资队伍中来自企业一线的外聘教师很少,甚至没有,老师上课过程中现学现卖现象也较为普遍。另外,有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师聘任上为了节省成本,主要聘请在校研究生,没有一支长期合作的外聘教师队伍。这一现象导致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中既能上好课又能深入企业一线做好生产实践的老师缺乏,这不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考核形式较为单一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考核形式缺乏一个科学的、完整的体系。截止目前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该专业大部分课程仍然以传统的考核形式,考核评价过分单一。有些老师为了自己方便,让学生写篇论文作为课程的考核形式,导致学生考试应付现象较严重。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思路

高职院校界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高水平的技能型、创新型、应用型的专业综合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来 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开展的前提,对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等进行衡量的基础性文件。因此,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思路是: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予以优化。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对策

(一)采纳“双主体”人才的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的教育”的思想。这里一流的教育,主要指在有办学理念先进、管理先进、办学条件优质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已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最根本的标准。为了得到社会的接纳,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努力适应社会发展,以学生就业为导线,准确定位办学目标以及学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努力培养行业发展急需的综合素质较强的高技能型人才。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以社会需求为重点,考虑今后学生职业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创业做好铺垫,把课上的教学和课下实践结合起来,课程设置要根据行业实际,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明确该专业岗位群,按职业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和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并调整相关课程,实施灵活的模块化教育,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本位的课程结构体系,从而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得以优化。

(三)改革教学内容,强调职业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改革要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教学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重点关注职业性与实用性。首先,鼓励该专业的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对课程教学内容随时更新、整理,不断补充一些新内容,并加强专业教材的编写及选用。充分认识到行业专家的重要性,可以组织行业专家和校内教师联合编写一套能够满足行业需要且向职业教育的系统教材,以调整当前高职院校教材资源针对性差的问题,从而做到教材内容适合职业教育。其次,注重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课程内容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注重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再次,学校要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引进精品课程平台,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同时,为满足大量的课程资源需求,应增加网络课程、微课课程,对学校的课程资源起到补充作用。在实践教学层面上,学校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四)丰富课程考核评价形式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中,针对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评价形式,对于操作性非常强的科目,采取现场实操展示的考核方式。对于理论与实践兼有的课程采取笔试加现场考核结合的形式,在笔试基础上,考核学生思维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在模拟环境下的模拟等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对于考证课程,采取专业技能竞赛形式加以考核学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打造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打造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第一,要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给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继续深造的机会;第二,让专业教师通过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得以提升专业水平;第三,鼓励专职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行业技能的学习,比如担任酒店、旅游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职务,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接受行业一线的锻炼,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第四,引进行业企业的专家或一线技术能手到学校来任教,从而帮助改善实践教学师资欠缺的问题。

(六)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

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是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校企合作能够整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脱节现象,企业通过校外合作能够解决人员紧缺问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坚持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加强合作,以保证培养出的人才是行业急需的人才。另外,还应成立由行业技术专家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作者:李恩菊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