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论文(4篇)

高职旅游管理论文(4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际中由于很多学生基础知识很差,增加了培养专业素养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很难主动学习,专业能力不能得到提高。

(二)学生心理素质与现实差距很大

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极易缺失社会责任感。一些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未能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缺少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一旦遭遇了挫折,这些学生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并丧失自信心。

(三)学生操作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根本目标,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要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尤其是要定期组织开展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很多高职院校没能对该专业具备的特殊性加以考虑。旅游业与旅游管理专业都有着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在课程方面主要表现在课程较多、专业特性不纯,这就造成在课时安排过程中难以掌握重点。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既要将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让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针对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1、案例分析法。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让理论知识深入浅出,让学生置身于实际案例中,以旅游行业工作中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2、演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动态化、综合化和信息化;3、模拟教学法。通过设置客房、餐厅和导游讲解模拟现场,实行直观教学与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基本服务技能。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制度

1、深化校企合作。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这样对学生实习、就业都有帮助,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转变;2、建立实习实训制度。高校可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模拟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出良好教学情境,让学生又如身临其境之感,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三)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突出高职特色

旅游业属于综合性和应用型都很强的行业,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在宽适性和行业性上,同时还要理论与技能操作并重。要强化实践教学环境,锻炼和培养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沟通能力与基本技能。高校要不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成为善管理、懂理论、精技能和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学生才能受到旅游企业的欢迎。

(四)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是“三校生”,即技校、中专和职高,由于在中职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为其在高职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相对很薄弱。所以,教师要从高职生源情况出发,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让教学更具针对性。1、合理增强计算机、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基础,保证高职阶段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2、适当增加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五)改革考试方式,加大能力考核力度

旅游管理专业有着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高职学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但是,在现阶段高职教育中,通常情况下都使用普通高校教材,考试方式也以一次性闭卷考试为主,教学内容更加偏向于对概念、作用和原则等问题的解释与记忆。因此,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遵循教材、大纲讲授的方法,将考核的重点放到学生能力上,建议采取开卷笔试、小组竞赛、实际操作、口试等相结合的方式方式。

三、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高职院校只要积极探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之策,所培养的学生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有能力适用社会发展变化。

作者:李韵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力培养

一、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有着“朝阳产业”美誉的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增长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旅游业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13年,纵观我国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小幅下降,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长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由此可见,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竞争也将越发激烈。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的竞争,更加包括了旅游人才的竞争。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知识经济凸显出了重要性,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决策管理的智能化、经济贸易的国际化,使得旅游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国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959所,在校生49.4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3所,在校学生27.72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832所,在校学生为77.16万人。

二、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向旅游企业相关岗位,培养的是熟练掌握专业所需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具备所从事职业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在知识的构建上,理论作为基础以够用为限,把掌握职业技能和岗位操作所需的知识作为依据,使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与此目标相对应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如下:

(一)知识结构

1、具备商科人才通用的经济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财务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3、掌握我国关于旅游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旅行社的具体运作知识,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要求。5、掌握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原理和知识;掌握旅游策划知识、计调资源知识、客户关系知识、产品知识、质量监控知识,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明确酒店的组织、计划、质量、数量、价格、人事等项管理的基本原理。6、了解餐饮的经营策略,掌握价格策略和非价格策略;餐饮服务的常规与惯例;餐饮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及菜单的策划设计和美食节的策划知识等。7、掌握旅游产品营销、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

(二)能力结构

1、英语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本专业一般外文资料,在旅游活动中能够熟练应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2、计算机操作及应用的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本专业的实际应用。3、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正确书写商业信函、法律文书、合同的能力;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和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4、设计职业生涯和反思能力:运用行业知识、社会知识等,能够有效地制定个人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和个人职业生涯并会在实践中反思修正。5、专业能力:具备景区、景点讲解、现场导游服务能力;具备业务接待与服务沟通能力;具备旅游企业运作及旅游产品开发和销售的能力;具备酒店前厅服务能力、客房服务能力、餐饮服务能力;具备酒店餐饮运营管理能力;具备督导工作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职业道德水平、法律意识和综合人文素质与良好的专业气质与精神面貌,具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敬业乐业。2、具有良好的风度和气质,为人谦恭,待人真诚,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善用礼仪技巧与人沟通。3、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英语进行良好交流。4、具有过硬的导游及前厅、客房、餐饮、会展等专业技能。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美的形体仪态,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能力培养模式

按照目标的要求,构建符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能力培养模式。整个能力培养过程分成起步期、成长期、发展期、提升期、成熟期5个阶段,每个阶段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特点,学生经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学习培养,使其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根据旅游行业市场需求规律,在旅游淡季的时候,学生在学校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和校内的专业实训锻炼,在旅游旺季的时候,集中6个月的时间,深入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按照“分层次阶梯式”、“旺入淡出”培养模式的要求,每一阶段的培养重点安排如下:

(一)起步期:第一学期,学校为主。

学生在学校主要进行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英语和专业理论水平,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

(二)成长期:第二学期与第三学期,学校为主,企业为辅。

学生在学校接受职业素养综合实训、旅行社综合实训、导游综合实训、酒店综合实训,并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认知实习,通过模拟还原和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

(三)发展期:第四学期,企业为主,学校为辅。

学生根据综合素质和发展意愿,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分流进入旅行社企业和酒店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不断加强专业技能的锻炼。实行“双师制”的考核方案,指定校内老师跟踪指导,配备企业指导老师反馈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和鉴定。

(四)提升期:第五学期,学校为主,企业为辅。

学生完成企业顶岗实习后返回学校课堂进行《旅行社产品开发》、《会展实务》、《酒店营销》、《饭店督导》等提升课程的学习。在这一阶段的培养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用已有的实习经验去理解和解释课堂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储备力量。

(五)成熟期:第六学期,企业为主,学校为辅。

学生再次按照专业培养和个人发展方向确定实习单位,进行预就业的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作者:张涛 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第三篇: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研究

一、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概述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欣欣向荣,而旅游管理专业就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的各种专业技能型人才。其每年都向社会输送着大量的专业人才,帮助我国旅游市场的有序发展,并对相关旅游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目前我国旅游就业市场的需求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着超过13亿的人口,根据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各大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了近800万,而且增长势头不减。每年我国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流入社会,这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于各企业来说,则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因此,目前我国的旅游就业市场中更加需要具有高专业知识水平、高专业技能水平、高创新能力水平的人才。因为这些都是推动旅游市场不断发展的基础,而对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更是如此。其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社会实践技能要求非常高,竞争也非常大,如果各学校不改变自身的教学策略,那么就会导致其学生无法更好地进行就业。

三、基于就业需求下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

(一)夯实基础理论

想要培养出全面性的人才,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理论课程教导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大,不能够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而基于目前就业需求考虑,应该通过将理论知识结合到现实案例中的方法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取最近或身边发生的旅游管理实际案例,比如今年5.1期间“云南导游骂人”事件,通过与学生们进行分享的方式进行教导。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主讨论,就所教导的理论和实际案例提出自己的想法,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二)理论实践相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应该将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利用模拟导游进行角色扮演方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际旅游案例的解析,将案例更加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通过角色扮演教学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教学的参与度与主动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当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拓展校内实践活动种类

在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校内活动是一项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发或学校组织的形式开展社团活动,通过建立学生导游协会、校园模拟旅行社等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利用校内活动机会锻炼自己的专业技巧,增加自身工作经验。利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具有更高的实践工作能力,更加符合当代就业市场的需求。

(四)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益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市级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机会,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旅游企业作为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一些实操课程可以带学生去现场进行讲解。可以利用实习的机会,与相关旅游企业合作进行定岗实习,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旅游管理工作中,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行。另外,在不断加强师资培训的同时,还可以聘请旅游企业的业务骨干到学校兼课,以便将旅游企业最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前进入课堂,使旅游管理的专业水平始终处于最前沿,最符合市场的就业需求。

四、结语:

目前我国旅游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但其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非常严格。高职高专作为我国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其应该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因此,高职高专院学校想要在就业需求下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就必须提升实践技能教学的力度,完善学生自我能力,充分适应社会的需要。

作者:吴丽文 单位:广东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认知课程思考探析

一、旅游专业认知课程教学的开展

1、课程目标

通过旅游专业认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对旅游行业、旅游企业、旅游就业岗位的认知能力;掌握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具备对不同时期旅游业发展的分析总结能力;掌握旅游企业的基础知识,具备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店)和会展旅游的认知能力;了解旅游就业岗位的情况,具备对导游、计调和外联等主要岗位的认知能力。

2、课程的教学内容

《旅游专业认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项目:旅游行业认知、旅游企业认知和旅游岗位认知,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了解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最终落脚点为旅游就业岗位。旅游行业认知模块包含三个认知训练项目———旅游行业的产生与历史、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企业认知模块包含四个认知训练项目———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会展旅游;旅游岗位认知模块包含三个认知训练项目———导游岗位、计调岗位和外联岗位。

3、教学形式

根据《旅游专业认知》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授知与参观、实践相结合、课堂研讨与现场演练相结合、实物操作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旅游专业认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本,通过构造一个完整的项目工程,即旅游行业———旅游企业———旅游岗位,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师生通过共同实施该认知项目,把理论知识与参观、实践相结合而进行,鼓励在完成认知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对将来从事具体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有较清晰的整体认知。项目教学法将真实工作项目引进课堂,教师按照“任务布置、实施、评估、信息反馈”的完整工作过程进行引导,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独立学习和参观实践的亲身体会中,了解专业特征和岗位特点,体验到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获得良好的职业行动能力。

二、旅游专业认知课程教学的保障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特性,依托社会资源,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优质的实习平台、广泛的就业平台和校企共同发展产业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旅游专业认知课程的开设,必须以校企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前提,满足学生参观实践、综合实训的需要。此外,在“工学六合”的基础上,旅游专业认知课程必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实训情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结合”,健全和深化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共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由企业方对学生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企业和学院全程结合育人。

2、评价方式改革

构建符合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特点的课程考核评价办法,确保考核目标与工作目标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将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形成双重考核标准,同时重点突出“职业精神”这一考核要素。《旅游专业认知》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参观、实践、实习环节,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比如,由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或行业榜样者介绍旅游行业的职业规范,安排学生到旅游工作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实质内容,将一般职业精神和专业职业精神贯穿于教学中,将职业精神纳入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从而使学生在求职前就对职业意识中的立业、敬业、创业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加激发学习积极性。

作者:卢竹 成润庚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