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课堂管理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课堂管理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对高职院校的课堂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也成为教学管理中的难题,其中又以公共课程的课堂管理最为突出。本人结合在高职院校多年“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有效的课堂管理。

【关键词】高职;公共课程教学;课堂管理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四川为例,2014年共录取43万人,其中高职高专25.2万人,2015年共录取45.5万人,高职高专25.65万人,高职高专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同时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学生的来源也多样化,有参加普通高考的,有单独招生的,有符合条件免试入学的,有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招生的,还有五年一贯制转录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层次不齐,学习的态度有很大差别,但目前多数学校把这些学生揉和在同一个课堂进行教学,教学管理难度极大,特别是在公共课程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对高校教师而言,规范学生的课堂纪律,拥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保障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效果收效良好的必要条件。笔者从事公共课程“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年,针对高职学生的现状,有意识的加强课堂的教学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

一、认真分析学情,切实了解学生所需

对现在的90后、00后学生,如果继续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堂管控已经失效。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有了家庭几代人共同的资金积累,学生毕业的基点不再是谋求自我生存,他们寻求工作的目的更多的是追求自我个性(兴趣、爱好、特长等)的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其人生价值。加上高职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自我管控能力较差以及信息时代网络世界的诱惑等的存在都给我们的高职教育者在课堂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受现今社会风气较为浮躁,根据麦克思的调查高职学生的起薪3000元以下,,快递公司员工却月薪上万,让人们觉得知识、学历贬值,让莘莘学子开始怀疑读书的价值,加上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想要了解与掌握的知识基本上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课做笔记作用不大,而且多数公共课程几乎从学生上学伊始至今内容变化不大。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计算机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实行从小学就开始开设,大学里的很多内容在以前几乎都学过,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及构成、office办公系列软件、计算机网络等,很多老师仍然照本宣科,没有了解不同来源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不同,对计算机的需求不同,导致很多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不主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课堂发挥,使教学方案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认真了解学生情况,分类了解学生之所需是老师们做好课堂管理的基础。

二、结合专业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目前多数公共课程的教师很少去了解学生的专业,对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也大多一知半解,虽然在课堂上也做了精心准备,也准备了较多的教学案例,但没结合专业特点,所举的案例可能与学生相距甚远,因此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公共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核心能力、迁移能力,但这些综合素质、核心能力、迁移能力一定要有一个有效的载体才能体现出来,否则一切都是空话。从教学实践来看,高职学生上专业课程的认真态度比公共课程要好很多,特别是在学生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要想做好公共课程的课堂管理,必须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

三、尊重学生个性,多加人文关怀

课堂上,我们是老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是推销员,学生是我们的“客户”。因此要想打动客户,必先尊重客户,对客户多加关怀。在课下,老师要尽量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多跟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受众的特征,知道当下学生最喜欢什么,最热爱什么,时下最流行什么,投其所好并加以逐步引导,成为学生心中敬重的长者。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太听课、纪律不好,因为有部分学生感到高职院校与从小梦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与本科的同学相比产生失落感,产生自卑、敏感、脆弱等心理情绪,如果我们老师能在课堂上不用点名册就能熟练的叫出学生的名字,走在校园中迎面相遇时能主动跟学生打招呼、热情的回应学生的问候,并记住他(她)的个体特性,关怀一二,那么就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高度重视,产生“存在感”。满足了学生的自我存在的价值,他们也会由此更加尊敬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学环节的实施,并且还会在整个过程中帮助老师提醒别的同学认真听讲、维持课堂纪律,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师生分享的课堂学习氛围。

四、课堂教学重点突出,要求清晰明白

在课堂管理技巧方面,首先老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内容学习的重难点,以及通过本次课堂的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及技能点,强调实践作业过程中的操作难点。每一堂课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知道自己对本节课的期望所在,老师的教学实现过程是如何完成的,自己应该如何去实现;其次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惯例,教学的进行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把理论知识讲解清楚;第二部步:进行项目演练(包括正确的方式和常见错误方式);第三步:强调正确的操作及难点。在9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精力全部集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老师的教学习性就显得很重要,让他们知道偶尔开小差之后应该在什么时段回到课堂,如教学中提醒学生思想回归课堂的方式是讲个故事、或者笑话、或者时下的热点让学生参与短暂的讨论,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后面的重点内容的进行做好铺垫,在这样的具体引导下,课堂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对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素养、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只要老师“走心”地安排教学过程,就一定能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有序的、高效的新型课堂。

参考文献:

[1]姜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4,3(1):23-24.

[2]宋增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知识经济,2014,5(3):175-176.

[3]张静.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4):19-21.

[4]郭川军,齐景嘉,胡晓旭.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6,7(5):123-124.

[5]郑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J].西安社会科学.20l5,4(1):50-51.

[6]金锐.窦小磊.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J].福建电脑.2012(04).

[7]孙燕.改革职校计算机教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等职业教育,2010(14).

作者:李群维 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