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的技巧论文10篇

课堂管理的技巧论文10篇

第一篇

一、集体的规则意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教学亦然。课堂教学秩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为避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受到意外的干扰,教师应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在认真备好课、备好学生的同时,还要对课堂可能会出现的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一些偶发事件作出备案,并提前设计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我常采用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在学期开始时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一些合理、实用、简单、易行的课堂规则,让学生知道上课时什么行为是积极鼓励的,什么行为是可以的,什么行为是不应该的,什么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让他们自己提议、自己制定、自己执行、彼此监督。需要提及地是,我们面对地是小学生,所以,制定的规则表述要具体,但不宜生硬。例如,“如果课堂上没有专心听讲,开了小差,那就得回答老师或者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哦”这种形式。有规则可依,违反规则必究。只有令行禁止,才能让规则发挥真真的管理作用,真真为课堂高效发挥作用。学生如果遵守课堂规则好,学生可以讨论按规则及时给与肯定和奖励;如果违反了规则,负责监督就要立即指出来,并告诉他这样做的不对之处,并依照规则给予“处理”。由于规则是学生制定的,规则的执行者也是学生,所以,无论是遵守规则,还是执行规则都非常自觉,无人不服。另外,在执行规则时,教师要注意一视同仁,不能有例外、有特权。只有这样才能让规则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真真的威信,让规则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二、灵活的课堂调控技巧保证课堂的高效

要求小学生在上课40分钟之内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是难以做到的事情,也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正常情况下,无论教师准备的如何充分,学生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到课堂学习氛围。此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课堂调控技巧。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或与其他同学窃窃私语,或是醉心摆弄其心爱的小玩具时,可以停止讲课,突然向他提问。如果他答不上来,不要当面挖苦,可让其他同学说出正确答案,再让其重复一次,以引起他的重视;也可以停止讲课,用目光注视该违规的同学,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使其感受到压力,放弃其错误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停止讲课的时间不宜过长,既要顾及全体学生的学习情绪,也要顾及违规同学的心理承受力。

三、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永葆课堂活性

有时上课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也不完全是学生的原因,可能是教师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或者没有操控好自己的教学设计,致使学生失去兴趣或注意力转移而做出了违规行为,降低了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仅上课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要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手段,安排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活动,尽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缓解学习疲劳。如,适时插入一个课堂游戏,或说一段绕口令,或讲个有趣的微型小故事,或放一段音乐,等等。要注意活动使用切忌喧宾夺主,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其中的技巧需要教师慢慢揣摩。最后要说的是,比课堂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师者的仁爱心、宽容心、公平心、耐心,一名教师只要有了这样的几颗心,就可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在课堂教学中规则和技巧才能被学生接受并执行,才能保证高效的课堂教育教学。

作者:朱丽华 单位:甘州区北街小学

第二篇

一、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管理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陶冶师生情操,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管理。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应当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的和谐课堂环境应当具备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和谐教学环境的客观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课堂座位的排列以及教具的应用等内容,和谐教学环境的心理环境包括教师的做作、教师言谈举止以及师生关系等内容。在布置教室时,应当保证教室整体大方且富有文化氛围,并注重颜色选择和教室光线的处理,确保教室的布局合理,避免出现“教学死角”,在客观方面为提高课堂管效率提供物资保障。同时,为了加强中职语文课堂教师的管理还应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构建民主、亲密以及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同时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同时,教师在日常着装方面,应当朴素大方,保证与个人形象和职业形象相协调。教师的日常言行举止也应当亲切、流畅,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不断增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此外,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相关教具的合理运用,形象直观地辅助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及激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扬,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增强学生的执行,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管理时,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表扬。中职院校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应当注重发掘学生的优点,并进行及时表扬。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管理中,应当树立多表扬、少批评的管理理念,对于必要的评判,教师也应当采用“先褒后贬”的批评方式。教师的表扬能够帮助学习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尽量进行保持,增强学生的自信,有利于教师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的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产生不懈的学习动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管理时,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激励。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其潜能只能发挥20%~30%;学生在接受正确的激励后,能力能够发挥80%~90%。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时,可以采用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故事激励、赏识激励以及爱心激励等形式来激励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后进生,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忽视和鄙夷观念,对后进生进行以激励为主的正面引导,对其取得的各种进步都应当予以肯定和表扬,鞭策后进生的不断进步。

二、结束语

目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管理存在着缺乏课堂观察和教学调整、课堂提问不合理以及学习要求不明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管理时应当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并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及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管理效率,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

作者:邱锦军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篇

一、课堂规则制定差异

1.课堂规则的内容差异。

我国的课堂规则表现出明显的控制特性,教师对学生管理较为严格,坐、立、行、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全面覆盖。从手脚如何放、哪个手举手,到读书时怎样拿书,内容相当琐碎。在我国,学生在课堂上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先征得老师的同意,老师以此来降低学生犯错的几率。相比之下,美国的课堂要求并不在于对学生的控制,只规定了几个原则性的课堂规范,让学生知道老师所期望的是什么,他们应做到的是什么。小学常用的课堂纪律有:Raiseyourhandtospeak(举手发言);Respecteachother(互相尊重);Keepyourhands,feetandobjectstoyoursel(f管理好自己的手,脚及其他物品);Followdirection(听从指挥);Whentheteacheristalking,bequietandlisten(老师讲话时,安静地听)等等。因为学生经常有分组学习活动,有的老师还专门制订有workinGroupsRules小组活动守则,强调组员互相尊重、积极参与、互相分享、责任分担等等。课堂上学生不一定要起立与老师交流,可以坐着说。教师较为宽容地对待学生“越雷池”的行为。在美国课堂,老师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自主空间。

2.课堂规则的语言差异。

我们国内的课堂规则的阐述,大多是深奥的道理说教,如:坐姿端正,双手抱臂平放桌面,两脚自然平放地面;读书时双手捧书,立在桌面,拇指扣压课本;书写时头正、身直,做到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胸口距离桌子一拳、手指距离笔尖一寸。美国的ClassroomRules提倡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措辞,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比如说“Bequie(t保持安静)”而不是“不许说话”;“Keepsilen(t低声说话)”而不是“禁止喧哗”;“Walkinthehallways(在过道里走)”而不是“禁止在过道里跑”等等。更加不同的是,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把课堂守则抄写在漂亮醒目的poster上,贴在墙上,并在旁边同时贴上Reward(奖励)和Consequences(处罚)。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差异

1.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差异。

尽管大家都知道,学生的问题行为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具体问题处理中,中国的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倾向于单一的归因。在课堂上更是强调“三多三少”:强调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较多,很少去关注那些学生无法左右的客观原因;多批评和谴责学生,而很少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关注他人的缺点较多,很少从教师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与此相反,在美国,人们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倾向于从多方面寻找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学生。课堂纪律混乱,可能是教师未能明确提出对学生行为的要求和期望。美国教师清晰地界定学生合理与不合理的行为,阐明不能执行课堂规则等所导致的后果。他们通常以一颗常人之心来体谅学生,而不是以一种圣人的标准来苛求学生,对学生多了一份宽容与理解。此外,美国教师还主张放宽思路去想事情、找原因。如:有的学生上课嗜睡,可能是教室里空气不好所导致的;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可能只是因为对自己的座椅不适应等等。同时,学生的相关经历、家庭状况、社会风气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影响。因此,他们反对简单、粗暴地批评和惩罚学生,主张通过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等途径来减少学生的不合理行为。

2.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方式差异。

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尽管有一些通用的方法,但中美两国对这些方法的使用也有不同的偏向。一是强制与非强制。我国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更多倾向于使用高压手段,如命令、威胁、恐吓、训斥等,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带有明显的强制性。相比之下,美国的课堂管理更多地表现出非强制的特点。首先,它重视通过建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的沟通与交流等途径间接地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问题行为。其次,教师在处理己经发生的问题行为时,往往倾向于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身心健康,较少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手段迫使学生服从。小学低年级老师有时会让遵守课堂纪律更情绪化,感情色彩很浓。如:在名字后贴上笑脸,哭脸,或在教室一角立三个有脸孔的牌子:笑脸、失望的脸、哭泣的脸。刚上课时,写着每个孩子名字的小夹子都夹在笑脸上,违纪一次夹子就夹到失望的脸上了,再来一次到了哭脸就有麻烦了!这对小孩子来说非常直观、形象。二是外部控制与内在控制。中国的课堂管理较多地依赖外在的监督与控制。很多学生只有在有老师在时才会表现规矩,一旦无人管理,课堂秩序便崩溃。为此,老师常常躲在窗户后面偷看学生,然后出其不意地冒出来,将那些不守秩序的学生逮个正着。因此对于学生的那些外显和公开的行为,教师的外在控制作用通常有效,但对于学生的另外一些无人知晓的行为,教师的外在控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样的外在控制通常只能停留在表面。美国的课堂管理以学生内在的自我控制为基础,教师只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引导者。教师很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注重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寻求学生的认同与理解。教师会通过与学生订立行为契约,帮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与后果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的愿望,并为学生提供外部的监督与支持等。在让学生明确地知道他们在课堂应有的言行规范标准后,还必须让他们同样明白选择去遵守或选择不遵守带来的不同结果:奖励或处罚。总体说来,中国的小学课堂管理见效迅速,这样虽暂时控制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却无益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和持久的成长。美国的课堂管理较好地发挥了教育功能,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管理的决策制定、实施等一系列活动,自主思考与判断能力得以发展,自我意识和责任感等得以增强。

作者:夏旺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第四篇

课堂违规行为指的是在课堂学习中干扰或影响到学习活动的学生行为。它的存在,不仅干扰了正常教学活动,影响了课堂氛围,并可能危及教师在课堂中的管理权威,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更严重后果则是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产生有害影响。从有效学习时间角度来看,学生违反纪律、迟到、发呆等行为浪费了许多时间,真正教学所占时间就相对少了。对学生来说,有课堂违规行为的学生,他一定从事了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并且还会影响周围其他同学。所以对课堂违规行为管理便成为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下面谈谈对课堂违规行为管理的方法。

一、教师明确要求

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是对的和错的,利用课堂纪律和常规来实现对学生违规行为的控制,直接而明确地给出指令和要求,这些明确指令是课堂生活有序进行的必要保证,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课堂违规行为。对违反规则行为给予一定惩罚,但不能是过激体罚,提倡温和解决的方法,如“近距离制止法”“、眼神警告”等。靠近违规学生或通过眼神让学生知道老师已经注意到他的行为了,促使其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下停止违规。这种管理方法虽然不是最好的,但简单易行,立竿见影。使教师个人意愿在班级管理中容易实现,可以起到较好效果。

二、教学设计生动有趣

这种方法认为课堂行为管理出发点在于教学设计,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并执行教学活动,就可以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多样而有趣味性,使学生感到不厌烦,利用学生兴趣来推动学生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当学习目标和成功的机会,并适时给予学生帮助,根据学生需要设计快乐、有序的课堂环境,使每个学生都专注于学习,而无暇去违规。

三、奖励与惩罚并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避免不了对孩子进行奖励或惩罚,我们要巧妙地运用奖励和惩罚。学生的奖励,要注意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学生的精神奖励,可以是言语方面的鼓励;物质奖励,可以是学习用品,还可奖给跳绳、毽子等。这样既激励了他们进步,又能鼓励他们多做运动,一举两得。但不管是精神奖励还是物质奖励都不能频繁,否则会使奖励意义降低,甚至会流于形式。如果孩子每一点进步、每一个好行为都得到奖励的话,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应接不暇。这时可以用置换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孩子每一次好行为都可以得到“1分”,当积分积累到一定数目可换取某种奖励。遇到很不听话的学生该怎么面对呢?我们除了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奖励外,可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惩罚。惩罚并不是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而是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用爱心和耐心、用智慧和时间、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消除师生之间的阻力,架起一道沟通心灵的桥梁。惩罚时要注意公平、公正原则。要对事不对人,不能把学生分成喜爱的和不喜爱的,在惩罚时有所偏袒。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受到惩罚,并告诉他怎样做才是对的。惩罚还要坚持客观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不打棍子,不扣帽子。另外教师还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失控而没有掌握好惩罚力度而导致惩罚过度,对孩子造成伤害。

四、家校合作管理

家校合作管理是由教师协调,学生、家长及相关成员共同参与,相互激励,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并处理课堂违规行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采取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家长、学生都要为学生的改变负责,但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教师是合作管理的核心,担任学习情境设置,有对违规行为的确定、处理、评价等责任;学生自己既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对自己行为实施自我管理的管理者;家长是辅助管理者,要与学生、教师一起为违规行为转变做出努力。合作管理强调与学生有关的各方面共同作战,挖掘学生出现课堂违规的行为原因,制订学校、家庭,甚至社会参与协作处理计划,实现课堂管理升华。这种管理方法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取得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情境变化,调整课堂管理措施及手段,适时解决问题,使师生关系始终处于融洽、稳定的状态,由此促进课堂管理有序进行,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效果实现高效。

作者:张彦霞 单位: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乡胡村小学

第五篇

一、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教学环境为学生“犯错”提供温床。

信息技术课时少,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了解,学生在心理上处于松懈状态,潜意识对信息技术课堂纪律不重视和不遵守,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尤其是机房这特殊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犯错”提供温床,机房是实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场所,它与教室是完全不同的教学环境。学生面对显示器的遮挡及网络的诱惑,与在教室中学习心理上相比,思想松懈,完全放松,精神处于激活、放松状态,表现活跃,不由自主地讲话、喧哗、摆弄设备。

2.教师课堂管理方式不科学。

传统课堂管理教师往往采用管、卡、压的方式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但是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渗透,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课堂管理的要求。近年来,虽然信息技术教师多为正规科班出身,专业素质大大提高,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任课教师多数较年轻,没有班级管理经验,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存在不足。信息技术课时较少,师生之间的接触与了解较少,教师难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一纸空谈。信息技术课不受重视,信息技术教师人微言轻,课堂管理办法及奖惩制度不能得到贯彻与落实。过于严厉或过于放松的管理方式都不利于良好课堂纪律的建设。

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转变师生观念,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要管理好课堂,首先就要转变师生观念,摒弃将信息技术课作为娱乐课的观念,转变对本学科的态度,避免思想层面对信息技术课的怠慢。逐步使课堂管理步入正轨,教学计划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为了课堂氛围活跃,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素质同样也影响着课堂管理,如果授课水平较低,乏味无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教师在学生面前无法树立威信,学生也会“专拣软柿子捏”。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钻研,不断充电学习,拓宽知识面,与时俱进,提高自身魅力。此外,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加强自身管理,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明确课堂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信息技术课虽然具有其自身特点,但在课堂管理制度上与常规课应保持一致。要建立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约束学生行为,不仅体现信息技术课的特色,而且对常规课中学生迟到、早退等现象的约束在信息技术课中仍然适用。要使学生明确机房与教室一样,都是学习的场所,不是聊天、娱乐的场所,不是“茶室”也不是“网吧”,明确机房守则,明确自己的行为违反规章制度后所要承担的责任。要坚持常规课的各项纪律要求,对于违反纪律的现象一律严肃处理、严惩不贷。要明确本学习期的学习目标及期末成绩评定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只用制度约束和管理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动、自发、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

3.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管理好学生,就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课堂教学要对学生心理需求进行分析,从学生的兴趣、愿望出发,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信息技术课课时较少,师生间的沟通不多,而学生认为老师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反而大胆、放肆起来,自觉性较差,如果教师准确叫出每个学生名字,尤其是课堂上经常捣乱、纪律性较差的学生,那么课堂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功课掌握较好的特长生,教师要学会将其培养成自己的“心腹”,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优势,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不留给他们捣乱的时间,抓住学生的心理,确保全员参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强化课堂管理效果,确保全员参与,就要合理安排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事干,能力较强的学生进一步探索,确保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地开展。

作者:胡春花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职业中学

第六篇

一、设计合理的活动任务

例如,在讲“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技巧”时,以往喜欢过多地讲“技巧”,如:逻辑连接词的使用、双引号的使用等等。结果专业性的“技巧”远离学生,学生学而不用,整个课堂松散,缺少凝聚力。新课改注重的是以用促学,落脚在知识的实用性上。因此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利用一些具体任务,让学生先实做,教师后点拨。任务设计上也更加强调生活性的技能,而不是搜索引擎提供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活动任务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料查找:查找滇池的图片、滇池的传说、滇池的英文介绍。引导学生学会简单关键词及不同类型(文字、图片)信息查找。第二阶段是实时信息查找:查找一条最新的云南新闻、查找昆明今天,明天和后天的天气。这类信息使用“最新”“今天”等关键词来查,并不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这个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相关信息的权威网站(新闻网站、天气网站),再找需要的信息。第三阶段是填空:成语:()佛()祖、“计算机辅助教学”英语词组(),缩写()。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学会搜索网络工具软件(在线成语词典、英语词典)来解决问题。第四个阶段是问题解决:王进是贵州人,考到了云南大学。在开学前,他很想知道,从贵州坐火车到昆明站后,坐哪几路公共汽车可以到云南大学校本部。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转个弯,先查找“昆明公交路线查询”或者“公交换乘系统”,然后再来查找具体的公交车线路。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能使学生跃跃欲试,在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于学习技术的需求,教师再来点拨,效果明显好多了。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被任务凝聚着,教师不用花太多的精力来管理课堂,成功的任务已经帮助教师管好了课堂。

二、分组活动,分组管理

分组活动是新课改后比较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一个组就是一个学习单位,组内有合作,也有竞争。教师应该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集体观念。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有些基本技能需要定位到每个学生进行评价;有些合作任务则以组为单位来评价。这样下来,在学生关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小组荣誉感。只要建立起有效的“组”,教师的管理压力就能减轻不少。例如:我校机房座位是6人一圈,分组也就自然采用6人一组。以前要管理五六十个学生,而现在只要管理好9到10个小组就行了。一般我把组长安排在1号座位,副组长安排在3号座位,男女交叉搭配。很多活动管理、纪律管理等工作都交给组长和副组长。通过起始阶段几节课的训练,学生有了“组”的观念,在竞争、交流当中逐渐形成了学生自己认可的“组”。成型的“组”比单个学生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分组的成败,最关键的就在于学生是否在组内建立起了集体观念。教师在任务设计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小组成型。起初要让学生尽快习惯和同组同学相互交流互助,然后让学生完成一些小型的协作任务(例如2个人完成一个任务),最后再让学生以大组为单位,完成一些综合任务。通常我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一些交流课,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上讲台来交流组内活动成果,统一打分,让同组同学共同承担整个组的荣辱,以加深他们对自己组的认同。

三、教学中关注两端学生

一节课中教师管理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在教学和活动过程中,不可能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如果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就等于一个学生都不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差异远比其它学科的差异大。教学设计的原则是重点考虑让大部分中间段的学生学到有效知识,但是教学管理的原则却应该是关注两端学生。因为两端学生最有可能成为课堂推进的阻力。基础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长此以往,他们就不会再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而水平高的学生会觉得教师所讲的内容过于简单,所布置的练习没有操作价值,最终他们也会逐渐不配合教师。所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到两端学生,要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学到符合自己个人程度的新知识;也可以让好学生去帮助一下有问题的学生;还可以为这些学生量身定做一些独立的活动。最重要的是要让两端的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力强的学生会比能力差的学生更难管。对于这些学生可以多准备一些方案,最理想的结果就是让这些学生帮助其他同学。当然,有些学生既不愿意帮助别人,也不想完成教师给他准备的有难度的任务,那么最低限度要求他完成教师布置的全班同学都要上交的任务。只要他上交了作业,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前提下,允许他获得一定的自由,例如做其它作业。

四、针对每个人有合理的评价

学生最看重的就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一般要做到不偏不倚,学生错了,就必须批评指正,绝不能姑息;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就要提出来表扬,不能视而不见。当然,有时候最合理的评价并不是最客观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中最好能渗透一种宽容的精神,多以鼓励为主,多以导向为重。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可以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评价来约束住学生。就是说,教师要坚持对每节课每一个学生的活动结果打分。新课改后,对学生的过程评价比较重视。信息技术每节课基本上都有活动任务,活动不应该是让学生做过就不管了。应该让学生把活动结果交上来,教师根据结果给每个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课外打分虽然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但这是值得去做的工作,这些评价在无形中就帮助老师管理好了每一节课的课堂。今年开始,我坚持每节课让学生上交任务,并当天之内把分数打出来。作业结果放在一个Excel文件中,作业存档都放在一起。学生可以在共享文件中方便地查到每一次的得分和每一次的作业。针对部分特别好或特别差的作业,我会在批注中做一些点评和引导。要求学生上交的作业通常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也是重点内容中最简单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可能会比较多,但上交评价的常常只是个别任务,这个任务大部分学生花一小点时间都能顺利完成。而且我的评价标准也会放得比较宽,5分的任务通常打到4分、4.5分或5分,问题特别大的作业才会打到低分。目的就是要让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作业找到成就感,同时也通过作业来拴住这些学生。另外,我允许一些当堂未能完成作业的同学,在以后补交作业给我。在快节奏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我甚至会调慢进度,在课堂中留一点时间给这些同学来补作业。因为如果未完成作业的次数和人数一旦多起来,这些同学就会形成课堂教学的阻力。教学过程的评价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在评价中应该尽量弱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引导和激励功能。总之,课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内课外的每一个环节做好后,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

作者:白永宁 单位:昆明市第十二中学

第七篇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构建快乐的学习环境

课堂管理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营造一种愉快诙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愉快、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才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开阔自己的思维,有充沛的精力去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在相反的氛围之中,例如消极,生闷,无趣的氛围之中,学生就很容易萎靡不振,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学习的效果也会比较小。总的来说,良好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即可以帮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只有让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使课堂氛围彻底的活跃起来。教师在教学之中就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活动,比如游戏竞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类的,让学生可以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在成功的过程之中获得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领会到学习数学也是一件愉快的事,那么学生就会也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之中,就可以及时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质量两方面达到了双赢。对于师生关系的处理也对课堂的气氛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当学生对老师有深厚的感情时,才会在课堂之中主动的掌握老师所教授的解题技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学生就可以愉快的学习并且敢于请教问题,那么教学也就可以轻松快乐的进行下去了。教师是师生关系融洽的主要因素,只要老师关心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对于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而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搞一些小动作,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老师如果中断上课,而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的话,就会使整个课程的节奏被打乱,也会让别的学生感到反感,无法正常的实行下去。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只需要淡定的走近他,一边讲自己的课一边轻拍那个学生的肩膀,这样就可以提醒那个学生要认真听讲,这是对待课堂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也能使那个学生及时的改正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与老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巧妙处理课堂问题,有效进行课堂管理

所以,组织行之有效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些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发生以及预防也是课堂中需要改善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提问,让那个同学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从而改正自己的问题。所以,在课堂之中,老师要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以及时刻关注学生的眼神、动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活动自己的脑、口和手,最终要使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去,而教师根据课堂活动进行提问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上课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以便可以及时的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以便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而管理课堂的方式有各种各样的,老师要从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方式,灵活的运用,就可以是那些想违纪的学生无可乘之机。总而言之,良好的课堂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老师要根据教学而准备合理,新颖的教学方案,有计划地是教学可以进行下去,但是,教学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小学生,而小学生都比较的活泼好动,所以教师要选择正确的策略来对待。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也要拥有无比的耐心来针对课堂中一些教师无法预料的突发情况。所以正确的课堂管理机制,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取的意想不到的成功。

作者:戴圣光 陈宗叶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普村小学 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小学

第八篇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如何使学生掌握书本中已理论化、系统化了的知识、方法、体系和固定化了的课堂教学程序,而忽视了学生的价值和情感。有些教师面对无序的课堂教学秩序束手无策;有些教师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大学生自己的事,过高估计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而放松对课堂教学的管理;还有一些教师片面认为自己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只要把所传授的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就是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未能担当起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者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管理者,因而课堂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有教无管”的现象。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不能有效沟通、难以融合,也造成了师生之间情感的阻隔,许多课堂中缺乏活跃的、支持性的学习气氛,甚至出现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的现象。

2、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上的缺陷

目前一些高校不管学科差异,不顾课程性质皆无一例外地用同一张学生评教表来评价所有课程的教师,这显然有失客观和公正。从评价体系来看,有些评价指标过于僵硬冷冰,缺乏温情,诸如“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是否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是否规范”之类“非此即彼”式的单一选择题,既无法准确评断教师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也容易误诱学生走向极端,学生没有多少充分思考的余地,更没有自由发挥的可能。同时很多评价内容并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其中不少概念含混笼统、指向不明,如“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方法恰当”等,这类笼统的描述恐怕连被评价者—教师都难以把握其确切内涵,更别说理解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了。因此,“学生评教”制度尽管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但也有少量学生对一些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教学效果好、敢于和严于管理学生的教师打低分,而对那些业务素质较低、教学效果差、千方百计讨好学生、给学生“送分”的教师打高分。其后果是,一方面使部分教师害怕因严格管理学生致使学生给自己打低分,影响自己教学业绩的考核或教学评优,而放松对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挫伤了那些管教管学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造成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任何一名教师所面向的都是学生群体,群体中的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如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感悟知识的能力等等均有区别。面对这样一个有众多差异的群体,如果采用枯燥呆板的教学方法、目标要求都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是一定要失败的。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实际上,课堂教学的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管是为了不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心理暗示、情感感染等方法,通过潜在力量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状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来满足不同个体的要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动力,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风建设

在课堂上,任课教师首先向所有同学讲清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希望和号召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同学们认清“立志”和学习课程的关系,做到热爱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好的学风,而好的学风,又是一个内心修养境界的反映。讲清这些,特别重要,它使大家明确努力方向。其次是课堂小结,对同学们从正面提出希望,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阶段总结,主要是使同学们都能够接受教育,虚心接受老师的帮助,自觉克服课堂的不良行为。

3、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根据目前我国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特点,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有开拓和创新精神;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既有实践能力又有团队奉献精神;既有健康的体魄又有健全的人格。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创设较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采取民主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还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昂、跃跃欲试的学习氛围,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三.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

1、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课堂教学管理首先要以学生为本,达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华东师大的周彬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谁放弃了这块阵地,就意味着谁是教育教学的失败者。”因此,我们教师务必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管理改革,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将管理的服务定位于对发展较好的学生锦上添花、对发展有障碍的学生雪中送炭、对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激励、对学生遇到学习挫折后鼓励、对学生正当需求的全身心的满足和对学生不正当需求的循循善诱等方面上,就能较好地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

2、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能管理好自己,视学生为课堂教学管理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管理,努力将学生从消极的被管理对象变成积极的管理者。对于学生课堂教学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此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班集体主人的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应该群策群力、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充分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3、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机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接触是长期的,对教师有着全面的接触和深刻的了解,对教师教学的优缺点感受较深,对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根据自身的体验,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具备评教能力,学生可以对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自己的学习负担等做出描述和判断。学生评教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做出教学改进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能够切实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学生评教的目的和作用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教师进行排名,而是为了及时了解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管理,通过评价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调动师生自觉自愿地致力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虽然是受评者,但同时也是受益者,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评教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具有服务意识,应该在头脑中树立主动接受学生评教的意识,要自觉接受学生的挑选、检测和评价,把学生评教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这是教师的义务,也是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作者:高友智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第九篇

1.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

根据以上对高效课堂的分析,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建立高效的课堂,在课堂管理技能的使用上必须做到技术性和艺术性。

1.1预防性管理技能的连续使用

预防性技能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将精力放在学习以外地方的预防。连续使用预防性的管理技能就是教师在整堂课中对教学的紧凑安排,使学生没有时间“溜号”。例如,在语文作文课开始时并不和学生扯题外话,直接给出学习内容:“今天我们用3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尽你们的能力写,写的时候仔细思考记叙文的特征,希望同学们都能出色的完成作文”。在作文课的进行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初中学生可以连续20分钟保持注意力,那么在20分钟之后,教师可以适当讲一些轻松的内容缓解学生的紧张精神,或者再次帮助学生集中精神:“我发现有些同学用了很巧妙的作文方法啊,提纲之间留很大的空格,往里填内容,看来还挺胸有成竹的嘛。不过要注意,填不满就丢人了啊”。在作文课临下课的10分钟,教师应该收取学生的作文,并且和没有完成作文的学生约定:自习课一定写完交给老师,在下课铃响之前干脆利落的结束课堂。

1.2激励性技能的即时使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使用激励性技能,关键点在于激励的时间点。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即时激励不但能够强化单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良好行为,还能使对单个学生的激励形成泛化。例如,某名平时上课不太主动发言的学生,因为较好地完成了背诵课文的作业,在课堂提问中流利的背下了要求背诵的课文,教师没有简单的说“很好”,而是表达了对这名学生积极学习行为的赞赏:“很不错,老师觉得你肯定是在课后花了很多努力。最近你在课上的表现也很突出,老师都看在眼里,坚持这样的努力,爱上学习语文之后,说不定你以后也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或者是作家呢!你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啊!”这样即时的课堂激励和表达教师明确态度的激励内容,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同学们赞美和羡慕的对象。

1.3语言技能的艺术性使用

要艺术性的使用语言,语文教师就必须重视语言的使用是“对事不对人”的,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情境评价学生的行为,却不能随意贬低学生的品格。例如两个学生在安静的课堂上讲话,破坏了课堂纪律。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说:“这是安静的时间,需要绝对的安静。”那么教师展现的就是对学生的关怀和照顾;教师如果说:“你们两位太自私,只顾自己,根本不考虑别人在做什么!”那么就是在对学生的品格进行批评,会引起学生怨恨和焦虑的情绪。

2.课堂管理技能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2.1对课堂秩序的影响

连续的预防性管理技能的使用,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连续的集中,对建立和维持课堂秩序影响极大。学生没有时间“溜号”,也就没有时间做破坏课堂纪律的事情,教师不需要对规范课堂秩序花时间,那么就可以将更多时间用在处理教学内容上,因此也可以说,课堂管理技能的使用影响了课堂秩序,继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2.2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即时的激励性评价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很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激励性评价本身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的形式,正向的反馈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和谐课堂气氛建立的基础;第二,激励性评价的泛化使整个课堂沉浸在“努力”、“获得老师的表扬”的气氛中,这种课堂气氛会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

2.3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艺术性的使用语言,对促进师生关系也有帮助,但是更大程度上是对“人本教育”的体现,是教师对学生尊重、爱护的体现。学生若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教师对自己成长的关怀,则会对教师形成信任和尊敬。初中语文课堂若被构建成为师生互敬互爱的课堂,那么不愁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也会减少很多学生对学习反感和压抑的情绪产生,课堂效率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综上所述,高效率的课堂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氛融洽的特点。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的使用预防性、激励性技能,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使用对初中课堂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课堂秩序的改善、课堂气氛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等三个方面。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使用合适的课堂管理技能,将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作用。

作者:黄昌俭 单位:广东省阳春市实验中学

第十篇

一、课堂管理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具有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求知、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对各种需要的比重不同,甚至有的时候对知识的渴求,自我实现的满足超过了生理的需求。传统的教育观采用机械填鸭式教育,教育者不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悟,认识不到在学校教育中应以学生为本,科学发展观证明,在学校的课堂管理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既考虑到学生的生理需求,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要考虑到人和环境复杂的关系。

(一)以准确的定位为基础,认识学生的能动性

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能动的人、主动的人。教师不应只是一味的、机械的传授知识,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考虑学生的需求。虽然现代的课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各个阶段与特点进行教育,但并未从学生角度出发,真正考虑学生的需求。一般而言,学生所学的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本身也有求知的欲望,但学生学习热情并不高。因为教学内容的选取,课时的安排等等并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而且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学生的参与程度差,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也差,较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现在中小学课改使得中小学教学模式开始朝着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发展,但仍未从本质上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所提出的教学模式值得借鉴,书中提出把一天所要解决的各科目的问题,所要学习的知识都写在黑板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实际情况选择解决的顺序,这样的人性化教学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而高校教学一直遵循着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应逐渐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

(二)以恰当的形式为辅助,完善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行为

学生是充满思想,充满个性的独立的个体。传统的权威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的命令,不可以打断教师的授课,坐姿要端正,回答问题答案被限制在特定范围,培养方式单一,考试形式固定,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科技发展。培养目标缺少个性化教育导致个性鲜明的学生经过学校教育后,都成了步调统一的机器。每个学生个性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所回答问题角度不同,把问题的答案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只能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讨论、自由发言的时间。像脑力激荡法那样,对学生所思考出的任何答案不给予批评指责,这样学生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有的学生上课和老师的思路不一样,甚至唱反调,老师往往认为这样的学生是在扰乱课堂秩序,而实际上,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而随机应变去解答学生,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又鼓励和引导学生发展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思想。

(三)以良好的关系为依托,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就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国千百年尊师重道的思想使得教师的地位高高在上,教师不会和学生朋友式、民主式的相处。教师要充分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放手让他们大胆做,平等民主的关系才会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自尊心得到满足,对班集体具有归属感,感到老师的关爱,学习才会受到激励,激发起他们强烈自信心,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表明自己的需求,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四)以正确的方法为手段,形成以激励为主的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管理以学生为本,要将激励手段用于管理。通过激励方式,在自身内在的对知识的渴求或教师积极调动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课堂管理要选择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客观规律的激励才有效;相反,如果激励措施不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客观规律,就达不到调动人积极性的目的。罗伯特•塔克指出:“强迫手段能够带来的只是按命令被动的服从而已,只有当人们被真正地说服了,认识到政策的正确性,他们才会主动地、全力以赴地支持。”因而,命令式的课堂管理只能使学生被动地完成工作任务,带来的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负效的结果,只有积极的支持,采用鼓励自信心、成就感等精神激励,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张扬学生个性不是极端的个人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集体优先于个体,在合理的限度内,个体应该服从于集体。以人为本虽重点体现因材施教,但不能只以个体为出发点,班级是一个集体,学生思想,性格,爱好,特长各不相同,必须考虑集体利益,避免超过限度或无条件满足学生愿望,不能为了个性的培养而损害其他成员的利益。当然,集体的课堂教学也不是我们排斥、忽视、否定个人的理由,只有处理好集体和个人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才能真正体现其意义和价值。

(二)重视学生不是忽视教师

以学生为本,切忌过分重视学生的地位而忽视教师的权利。虽然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管理,不是事事顺从学生,对于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的常态要求和程序,不能随心所欲地丢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自身的业务发展推动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合情合理的条件范围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学生正当的要求;对于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要坚决抵制,通过说服、沟通、感化等方法进行教育。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在学校这个微型的社会系统,在课堂管理这个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应当以总的管理思想为指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作者:张爽 范永强 单位:吉林通化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