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汉语教学课堂管理探析

中小学汉语教学课堂管理探析

一、中泰教育方式不同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当前中国的课堂教学多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课本为纲,强调背诵理论并进行大量习题练习,较少与实际结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服务于考试而不是学习知识,在学生思维方式的开发和能力培养方面有所欠缺。而在“生存教育”的理念指导下,泰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而非理论性知识的灌输。他们把理论知识置于实践中,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原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因此泰国的课堂以学生为主,老师的讲授通常只是课堂的一小部分,课本仅仅是教学的一种参照,教师可选取教材的某些主题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并不单一要求学生将课本上的内容牢牢记住。教师也常常提供提纲式的资料,让学生依据资料的主题临场发挥。

基于“寓教于乐”思想指引下的情景式教学、角色扮演、做游戏等手段是泰国中小学非常常用的教学方式。泰国中小学汉语课堂管理若想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对泰国的教学方式有深刻的认识并学会将这些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比如在对小学生教授中文的零到九这十个数字,比起中国课堂的让学生从一背到十的方式,数字接龙(让学生按数字顺序从零开始逐一报数,规定某一个数字不能说,说出的学生要表演节目,然后再从零开始重新报数)这种游戏的方式更能引起泰国学生的兴趣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管理与教学效果。

二、中泰文化有差别

中泰文化的差别在教育领域的体现首先是师生关系的不同。鲜明的等级制度是泰国文化的一大特点。泰国人民很讲究尊卑长幼、身份地位的高低,他们也十分尊师重教,教师在社会上拥有相对较高的地位。泰国学生不能随便和老师开玩笑,见面必须行“合十礼”,许多泰国学生有问题请教老师或者交作业给老师,都是单膝或双膝跪地,以示尊重。泰国师生间的关系还是比较严肃的,各种礼节也比较繁多,有着严格的传统等级制度要求。泰国每年有两个关于老师的节日,一个是1月16日的教师节,另一个是6月21日的拜师节。在教师节这天全国学校放假停课,而在拜师节,不仅学校通常都提前数天准备,学生在拜师节上要对教师跪地叩头并敬献鲜花。在泰国学生心中,教师是威严的,且在一定程度上是被信仰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重视社会等级的,但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涌入,平等的观念被社会广泛接受。因此相比泰国而言,中国的师生关系较为平和,更体现平等,更加相互尊重。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这两种师生关系各有利弊,它对教学活动的作用取决于教师对二者的运用。我们认为,初到泰国的汉语教师还是不应贸然简单地将这种平等的关系带到课堂,而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后再决定是否要采用这种平等的关系,或者怎样逐步实现这种平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泰国的师生关系虽然有明显的等级痕迹,不如中国平等平和,但如前所述,泰国的教育方式却是寓教于乐、轻松、开放和灵活多变的。中国的师生关系虽比泰国的平等,但课堂却多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方式进行。汉语教师应对泰国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方式有一个整体综合的把握,而不能片面孤立地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对课堂进行有效地管理。中泰文化的不同对汉语教学的影响还体现在两国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非常能吃苦耐劳,而当前社会的中国人做事亦注重效率,时间观念较强。相对来说,泰国人则更注重享受生活,时间观念不强,生活节奏也较慢。披耶阿努曼拉查东写道:有人说,与中国人相比,泰国人是“懒惰的,只要眼前够吃的,就不想再多干活,满足于自己的命运,对金钱和发展经济不感兴趣,保守,满足于依附的地位”。这是对的,因为周围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这样。因此在汉语教学中,若教师试图让泰国学生像中国学生一样在一堂课中积累大量的知识,或者布置课后作业,其结果不是受到泰国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而是招致他们的反感和质疑。初入泰国的汉语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顺应泰国的文化,把握好课堂的容量与节奏,尽可能地不要布置课后作业,若有作业当堂完成即可。

三、汉语教师应能够熟练得体到位地运用泰语课堂指示

要想做到这点,我们认为这需要汉语教师不断地学习、练习和积累经验。初入职的汉语教师一方面要从各种资料中(包括网上的相关教学视频),学习泰语的书籍等等学习泰语的课堂指令。另一方面要向有经验的汉语教师及泰国教师学习,要多去观摩他们的课堂,从中学习他们的泰语课堂指令以及课堂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随着不断的学习和练习,相信汉语教师的课堂指令会运用得愈加到位。当然,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很多泰语课堂指令也可转换成汉语课堂指令,这样更有利于营造接近于沉浸式的汉语教学氛围。但我们还是认为汉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大量的泰语课堂指令,这不仅是因为在教学初期运用泰语课堂指令是非常必要的,还因为若出现了不曾预料到的情况,得体到位的泰语课堂指令能对课堂管理及教学起到更好的效果。

四、汉语教师应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社会心理学中课堂管理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从理论上对课堂管理提出了建议: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班级的特点都对课堂管理会产生影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课堂管理有极大的帮助,建立良好的课堂规则和程序可以有效维持课堂纪律。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有着准确的认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具有威信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与课堂管理效果。教育社会心理学也从自身的角度对课堂管理提出了要求。美国的班尼(MaryA.Bany)和约翰逊(LotsV.Johnson)从课堂中教师的领导任务、领导的途径、影响课堂领导的因素以及教师对权力的运用四个角度对课堂管理提出了建议。在班尼和约翰逊的基础上,何立婴从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自我概念、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领导行为(教师的权力、教师的领导方式、课堂目标结构、奖励与惩罚)、教师期待(如“罗森塔尔效应”)、师生关系四个角度对教学和课堂管理提出了详尽的建议。本文主要从中泰两国教育及文化的对比角度来探析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心理学及教育社会心理学角度对课堂管理进行的探讨已较为成熟,我们在此便不再赘述并详细展开了。

五、总结

综上所述,汉语教师在热爱国际汉语教学事业、热爱学生的基础上,若能对中泰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有深刻的理解,对中泰文化的不同有切实的体悟,并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泰语水平恰当运用教育心理学及教育社会心理学中有关课堂管理的理论,积极改善调整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方法,相信一定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从而让汉语教学变得省时高效又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与启发性。

作者:郭璞 单位:武昌工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