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反思

国内外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反思

摘要: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对于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作用,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我国,这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导致了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地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就需要对自身发展情况进行把握,能够对自身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从而强化企业竞争实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现代化企业竞争当中,竞争优势来自于人力资源优势,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建设,成为当下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的研究,立足于中日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中日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的各自特征,通过对比日本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就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不足进行改善,强化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对比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成为主流。企业在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过程中,原有的发展模式势必会受到较大的局限,从而对企业获利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基于这一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当下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自身发展特点,实现对企业管理机制的有效改进。现代化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对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社会制度差异,在借鉴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国情,对其进行有效改进,使其能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管理需求。从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来看,由于日本与我国地域相近,并且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日本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对于改进现阶段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弊端,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过程中,注重从二者之间的异同角度出发,并就如何借鉴日本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提出了本人的观点和建议。

一、日本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在对日本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管理核心问题进行把握。日本采取了“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体系的应用,注重从“绩效”角度出发,对人才进行更好地应用。

1.绩效指标。日本企业在进行绩效指标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从员工忠诚度角度出发,对员工进行考核。这一绩效指标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考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决定企业对员工予以怎样的薪酬和待遇。忠诚度的考核,与日本的绩效管理核心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日本采取了“终身雇佣制”的模式,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直接关系到了企业能否获得更好地发展。

2.绩效考核。绩效考核过程中,日本企业更多地关注于团队绩效,对个人绩效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日本企业认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并非是单个人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以团队的力量实现最终的经济效益。团队绩效考核过程中,日本对单个员工的工作划分不够详细,一旦绩效管理出现问题,无法进行有效地问责,很容易导致绩效考核的失败,这也是日本绩效考核存在的最大缺陷和问题。

3.绩效考评。日本在进行绩效考评过程中,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差别在于实现了能力、资历、适应性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对这三者的区分度相对较低。在绩效考评时,会根据员工年度贡献进行薪酬评定[3]。同时,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会对个人能力予以关注,并将其纳入考核体系当中。这种绩效考评方式,关注到员工的学历和能力,并且员工在实际工作当中,能否融入到企业当中,与其他员工一道创造经济利润,也成为日本企业关注的重点。

4.激励绩效。激励绩效考核过程中,日本企业更加关注于员工的自觉行为。即员工在实际工作当中,能否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主的解决。激励绩效在日本企业中的应用,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因为日本企业认为,员工参与到企业当中,就应该与企业共荣辱,努力工作是员工应该做的事情。这一激励绩效模式,导致一些为企业努力工作的员工无法得到满足,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不满,从而使大量优秀员工流失。从上述分析来看,日本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是对员工的关注度较低,从而限制了绩效管理的创新。日企业发展过程中,团队效益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但是缺乏对员工个人产生效益的关注,从而导致人才流失,这对于日企业的长远发展较为不利。

二、中国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我国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绩效考核、激励绩效等四个方面内容。这一考核管理体系的建立,突出了企业对员工的控制和监管,对员工个人效益较为关注。

1.绩效指标。中国企业在进行绩效指标制定过程中,会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并将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与绩效指标进行结合,将指标下达到各个部门。部门管理者根据绩效指标,对部门内部的员工情况进行考虑,将绩效指标分到每一个员工的头上。在绩效指标制定过程中,采取了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把握,从而实现对员工的考核。绩效指标制定后,企业内部管理者会围绕绩效指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各个部门的管理者也会根据这一指标,进行部门内部员工管理。依据绩效指标,企业内部会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这一管理模式的应用,对员工的管控较大,会给员工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

2.绩效考核。绩效考核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了绩效监控的特点。企业管理者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会与员工进行沟通,目的在于给员工一定的支持,对员工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会对绩效评价的信息进行搜集,获取相关的数据,成为绩效考核结果的依据。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对绩效数据的获取不够深入,并且绩效考核中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人情考核”、“老好人”等问题,限制了绩效考核的效果和作用发挥。

3.绩效考评。绩效考评过程中,企业对于员工的学历比较看重,在设置招聘信息过程中,某某学历成为最低的标准。其次,企业会对员工的能力予以重点关注,即员工给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利润,这也是企业进行薪酬发放的重点关注对象。绩效考评过程中,主要以“360度绩效评价维度”为主,实现了主管考核、自我考核、同事考核等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主要以“主管考核”和“自我考核”为主,在绩效评价过程中,不客观的现象较为明显。除此之外,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相关考核重点把握不当,设置的绩效指标与员工自身情况不符,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最终的考核效果。

4.激励绩效。中国企业中,对绩效激励关注度较高,员工工资的高低,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设置的激励绩效,完全从员工创造的利润和带来的价值角度入手,员工能为企业做什么,企业才能够给员工什么。激励绩效的措施,主要以“发放奖金”、“职位晋升”、“薪酬调整”等手段为主。这一激励绩效方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会努力的工作。但同时,由于绩效考核本身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一些员工存在着“钻空子”的想法,从而增加了绩效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结合上述分析来看,我国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过程中,企业利益摆在了首要位置,这也使得企业对员工的个人价值较为关注。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员工价值进行把握,员工能否在企业长久干下去,带给企业怎样的效益,成为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

三、中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异同

中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过程中,由于在文化方面存在诸多相同之处,使两国在绩效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同,也存在了较大的差异,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

1.相同之处。首先,从日本的发展历史来看,日本原有的一些制度、文化,是学习和借鉴我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例如文字模仿了唐代文字、文化受到儒家文化影响较大,这就使得日本和中国在员工素质方面的关注度较高[9]。员工成为中日企业关注的重点对象,在进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过程中,突出“人”的作用,也成为两国企业关注的要点。但这样一来,在进行实际管理过程中,中日两国企业没有根据岗位情况,制定明确的工作说明书,这就导致在绩效指标制定过程中,存在模糊的问题,不能够把握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给绩效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次,考核结果应用过程中,中国企业注重从薪酬奖励方面予以员工奖励,日本则注重提升员工的待遇,在加薪方面给予员工鼓励。从这一角度来看,在考核结果应用方面,中日企业并不存在差异性。但是在绩效考核目标关注方面,对考核目标的重视性角度,可能导致两国企业面临着人才大量流失的问题。同时,在对考核结果应用方面,都未能对考核结果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有效发挥。虽然中日企业都意识到了考核结果能够很好地发掘员工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导致这一问题被忽略。

2.差异之处。中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差异性,从绩效考核重点来看,日本关注于团队绩效,而中国企业则关注于个人绩效。从绩效考评来看,日本注重结合员工的能力、资历和适应性,而中国企业将员工的资历摆在第一位,将能力和适应性摆在了靠后的位置。从激励绩效角度来看,日本企业更多地认为员工绩效应该是员工的自觉行为,对这一方面的关注度相对较低[10]。而中国企业则认为,员工能够为企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为员工发放薪酬的标准。同时,从中日两国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日本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来自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变革,是在原有绩效管理方式的一种改善。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后,开始了资本主义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样一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得到了更好地消化,体系以及管理理念更加完善。但是我国实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起始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绩效管理模式才应用。而绩效管理模式主要照搬美国模式,这与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从而导致绩效考核困难重重,很多制度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四、我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思考

在分析中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差异和相同点后,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绩效管理中都存在着问题。但是相对而言,日本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更加完善,并且与其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管理体系更加适应。我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过程中,也要结合实际国情,对美国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

1.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理念,是支撑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改革的重点,在引进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能够考虑到市场经济发展特征和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保证新的管理理念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采取吸收融合的原则,把握先进管理理念的特征和内涵,避免过度形式化,给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2.做好绩效基础工作。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过程中,基础性工作对于绩效管理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一过程中,企业要对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能够对岗位员工的具体职责予以明确,制定清晰、明确的工作书,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这一规定执行。同时,工作书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企业发展战略需要,二者之间要进行结合,保证绩效管理工作能够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3.加强绩效激励。绩效激励手段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员工主动地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加强绩效激励,要注重从激励机制角度出发,结合员工的需求,保证激励机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绩效激励可以从工资、培训、晋升方面着手,保证激励机制能够与企业发展全面结合。同时,由于岗位的不同,激励机制制定要对岗位差异进行把握,突出“以人为本”的绩效激励机制,符合员工实际需要。这样一来,合理的设置绩效激励机制,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对于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从上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和进步目标,企业要注重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把握,加强对先进理念的引进,做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并构建完善的绩效激励措施,从而切实保证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能够符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

作者:陈启宇 单位: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葛琼.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数据分析——人力成本与绩效考核有效性的分析[J].当代经济,2011,04:60-61.

[2]孙琳.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公共人力资本绩效考核研究——兼论公共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构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2:81-87.

[3]张萌萌.中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6:100-101.

[4]高光熙.中国银行与渣打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比分析[J].现代商业,2011,23:50-51.

[5]乔坤,周悦诚,王晓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元分析:从不同实践内容和文化视角切入[J].管理学报,2012,03:401-407.

[6]蒋春燕,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相关分析[J].经济管理,2005,04:72-79.

[7]张欣瑞,范正芳,陶晓波.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空间与挑战——基于谷歌与腾讯的对比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22:52-57+73.

[8]李怡璇.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分析[J].河北企业,2016,03:85-86.

[9]曹毅,程文旭.中外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对比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13:102.

[10]孙青.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0: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