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调查分析(4篇)

高职酒店管理调查分析(4篇)

第一篇:高职酒店管理学生顶岗实习调查

摘要: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酒店展开调查,目的是了解酒店对实习学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评价,同时了解酒店对实习时间、方式、岗位等方面的评价,以便调整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评价;结论建议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调查酒店对实习学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有助于酒店管理专业明晰培养目标,确定培养任务,优化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改革等,使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满足酒店业发展的需求。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一)调查目的

从2014年开始,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了在珠三角打出品牌效应,对专业培养目标做出调整,由原来重点面向本土酒店转为国际酒店,由面向中端酒店调整为面向高端酒店,以便让酒店管理学生毕业后能游刃有余地在中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酒店业驰骋,并快速得以在职场晋升的空间。

(二)调查对象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课题组设计了一份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合作情况的调查问卷,答卷人要求是实习学生所在酒店主管层以上和酒店人力资源部人员填写。具体有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广州富力君悦大酒店、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和广州花园酒店四家酒店的主管以上层级人员以及酒店人力资源部人员。调查对象涉及中西餐部,房务部、宴会部、前厅、人力资源部、市场营销部、保安部、财务部、工程部等,多为主管和经理层级人士,工作时间在10年内占60%以上,比较熟悉酒店业的运作。

二、调查内容及方法

(一)调查内容

问卷设计内容,一是各酒店对实习学生在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评价,这样能够及时了解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酒店人才市场上的质量;二是酒店对校企合作的期待,以便为制定该专业学制提供依据,并了解酒店方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以便提高学生素质、知识和技能方面培养的质量,满足酒店业的真实需求。问卷是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首次进行的课题调查,样本不是太大,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大致按实习生人数1:2的比例发放给实习酒店,要求实习生所在岗位主管及以上层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人员填写,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85份,回收率85%。其中收回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33份、广州富力君悦大酒店19份、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14份、花园酒店7份、无效问卷12份,实际有效问卷是73份。从答卷质量看,花园酒店对学生评价较高,但回收卷偏少;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广州富力君悦大酒店、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回收答卷比较多,但部分答卷是匆忙而又勉为其难的填写,影响到问卷质量。

(三)答卷人简要信息

答卷人以中国国籍为主。本次调查的73份问卷中,中国籍60人,占82%;法国籍1人,占1.4%;加拿大籍1人,占1.4%;未填国籍11人,占15%。酒店管理者女性偏多。调查对象女性36人,占49%;男性25人,占35%;未填性别12人,占16%。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55%。调查对象学历分别是高中11人,占15%;中专6人,占8%;大专24人,占33%;本科16人,占22%:未填学历16人,占22%。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偏少。调查对象中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22人,占30%,非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24人,占34%,未填专业的27人,占36%。由于一些答卷人的基本信息涉及到隐私,在很多选项上未做填写,研究也未将国籍、性别、学历、专业、部门、职位、工作年限等与答卷结果做关联性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酒店对实习生素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

1.实习酒店对实习学生整体评价良好。四家酒店对管理专业实习学生在素质、知识和技能三大板块20个项目的评价总平均分为76.075分,整体评价良好。其中花园酒店给出最高分86.5分,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给出最低分66.2分,

2.学生素质较高,职场表现得到认可。在素质、知识和技能三个板块共20个子项目中,评价最高的五个项目依次是:社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礼仪,个人修养,说明本届学生素质比较高,职场表现得到酒店认可。评价最低的5个子项目依次是:科技知识,艺术知识,经管知识,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上几个项目是酒店人才发展后劲极其需要的品质,这说明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没有为本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支持。

3.实习生具备较为优秀的基本素养。在素质板块的7个子项目35分中,四家酒店的平均分数是28.8分,相当于百分制中的82分,其中花园酒店给出32.2分,相当于百分制92分;翡翠皇冠假日酒店给出最低26分,相当于百分制74分。广州富力大君悦酒店对实习学生最满意的是社会责任(4.9分);广州翡翠皇冠酒店对实习学生最满意的是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3.9分);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对实习学生最满意的是职业态度(4.4分);广州花园酒店对实习学生最满意的是职业礼仪(4.9分)。素质板块得分最高的2个子项目是社会责任和职业态度,说明实习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和一个职场人所具备的基本素养较为优秀;素质板块得分最低的2个子项目是发展潜力和文化视野,说明学院的校园文化和专业教育并没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后劲提供坚实的基础。

4.实习生在知识板块得分总体偏低。知识板块的6个子项目30分中,4个酒店给出的平均分为20.9分,相当于百分制的70分。花园酒店评价最高为23.1分,相当于百分制的77分;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评价最低为17.9分,相当于百分制的59.6分,尚未及格。知识板块得分总体偏低,尤其是科技知识和艺术知识两个子项目,与女性性别、校园文化以及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等密切相关。据洲际酒店管理集团的客户调查数据表明,客户喜欢知识丰富的酒店服务生,要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出视野宽阔的文化人,需要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5.实习生技能评价良好但与素质评价相比有差距。技能板块的7个项目总分35分,实习生平均得分26.3分,相当于百分制的75分。花园酒店给出最高分数30.2分,相当于百分制的86分;广州翡翠皇冠酒店给出最低分数22.3分,相当于百分制64分,勉强及格。技能板块学生得分最高的2个子项目是专业能力(酒店岗位技能和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团队合作与组织管理能力),说明实习学生在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还不错,但与素质板块的高分数值相比,学生的技能与能力离酒店的运营要求还有差距。得分最低的2个子项目是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任何职场成功所应该具备的最关键的能力,而酒店对实习生评价并不高。技能板块中的外语、销售、自控能力从平均分值看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广州四家酒店对实习生评价的比较分析

社会责任和职业态度在四家酒店的评价都名列前茅,职业礼仪有三家酒店评价名列茅。四家酒店均对实习生评价最低的是科技知识和艺术知识,其次是销售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家酒店对实习生的自控能力、旅游知识、经管知识、应变能力和教育知识评价都较低。评价不佳的各个项目值得反思,在今后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习方面要予以重视和改进。

(三)酒店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价

1.酒店最需要实习生的时间段。82%酒店选择了全年,选择广交会的占28%,选择下半年时间的占18%。在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实习选择上,更多人选择下半年的合作,对寒暑假实习的需求倒是不高。

2.酒店期待实习合作的时限。在期待合作时限选项上:76%酒店选择了12个月,26%酒店期待有16个月的实习合作,6个月加1个广交会也有17%的人选择,仅仅只是春秋广交会的合作占14%。

3.最合适学生实习的学期。酒店认为酒店管理(专科)专业三年的6个学期中最合适的实习合作时间段选项上,65%酒店答卷人选择了第5、6学期。如果只是半年的实习,酒店更愿意接受第6学期的实习,第5学期实习也可以接受,但是对第3、4实习接受愿望比较低,原因是酒店期待实习结束后能够及时转变为正式员工。

4.酒店可接受的校企合作方式。64%酒店选择了毕业生招聘合作;51%酒店选择了学校招生、校企共同培养的订单培养;46%酒店选择了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的学徒制。由数据可知,酒店更倾向选择毕业生招聘合作,校企共同培养的订单培养,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的学徒制这三种合作方式。

5.酒店希望实习达到的目标。在酒店希望实习达到目标的选项上:63%酒店选择了给酒店人成长机会,58%酒店选择了提升员工整体素质,47%酒店选择了提供学生高端实习机会。本届实习生实习酒店档次较高,虽然可以减轻酒店用工匮乏的需求,但酒店也富有社会责任,给学校和酒店人成长提供了很多机会。

6.实习生管理的棘手的问题。在实习生管理比较棘手的问题的选项上,89%酒店选择了实习后留不住,38%酒店选择了技能学习,实习生经验比较缺乏,较易受顾客投诉也是13%的选项。另外,在其他选项中有个别员工态度不是很端正,仪容仪表不合格,心理素质有待加强,学生工作的积极性较低。从数据看,绝大部分的酒店认为学生实习后留不住是与学校实习生管理存在一定的关联。

7.合格毕业生至少需要几个岗位的实习经验。44%酒店各管理层人员选择了2个岗位,24%酒店各管理层人员选择了3个岗位以上,认为只要1个岗位的只有17%。大部分酒店管理人员认为合格毕业生至少需要2—3个岗位的实习经验。

8.酒店管理专业(专科)最重要证书。在酒店管理专业(专科)最重要证书选项上,75%酒店选择了酒店英语等级证书,42%酒店各管理层人员选择了四、六级公共英语等级证书,40%酒店各管理层人员选择了餐饮服务技能证书。由数据可知:酒店管理人员认为该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两个证书是酒店英语等级证书和四、六级公共英语证书。在酒店运营部门的技能选项中,酒店对餐饮服务技能证书评价较高,对前厅和客房服务证书评价较低。

9.与学校合作的满意度评价。广州四家酒店,广州中心假日酒店平均4.5分,广州花园酒店平均4.3分,广州富力君悦酒店平均3.8分,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平均3.5分。总体来看还是比较满意。

四、调查结论和建议

(一)酒店对实习生总体评价较高,平均76.1分

调查问卷设计的评价项目的20项指标,不仅涉及课程教学和质量,也关联到校园艺术氛围、科技氛围等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得高分实属不易。总体来说,2012级酒店管理学生实习的四家酒店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评价比较好,平均分达76.1分,其中花园酒店评价最高得85.6分,可以说实习生比较优秀,但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评价最低,只得了66.2分,说明培养目标和过程还有待改进。

(二)酒店对实习生素质评价较高,平均28.8分

四家酒店对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素质评价一致,平均得分28.8分,相当于百分制的82分,对技能评价次之,得分26.3,相当于百分制的75分,对知识评价最低,得分20.975,相当于百分制的70分。

(三)酒店对实习生可持续发展后劲评价较低

四家酒店虽然对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表现给与很高评价,但对毕业生在酒店业(或其它行业)的发展后劲并未十分看好。实习生职场关键性知识欠缺,能力的不足,可能限制其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在知识板块上,实习生在科技、艺术、经管、旅游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缺乏,这些局限其实看出学生的知识视野比较狭窄。学生毕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是很难在职场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四)酒店认为没有创造性的教学难以诞生行业领袖

实习生发展不平衡,虽然在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评价较高,但外语表达能力和销售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表现中等,而在分析和解决复杂事情能力,在求知、探索、开拓和创造性的评价上就比较低。学生毕业后可能在某个领域表现不错,但可以预知目前的教学效果还无法使学生在职场上被迅速委以重任,缺乏创造性是难以诞生富有开拓性的行业领袖。因此,要加强薄弱环节的教育,用各种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创造性,才能在广东酒店业出现优秀的行业精英。

(五)合格毕业生至少要有2个以上岗位实习经历

酒店认为合格的毕业生一般至少需要2个或以上岗位的实习经历,实习时间需要1年或以上,不愿意接受学生在学期中途少于6个月的实习。酒店更愿意接受学生在第5、6学期的实习,因为实习后可以挽留学生成为酒店的正式员工。酒店接纳实习生更多的是承担社会责任,并不节约酒店人力资源成本。在连续1年的实习中,大多数酒店其实并不愿给学生提供2个岗位以上的实习机会。

(六)学校应站在培养优秀酒店人才角度掌握实习主动权

学校要站在培养优秀酒店人才的角度,在确保酒店核心利益不受损害同时,掌握实习的主动权,主导权。倘若学校有像瑞士酒店管理大学那样配备“校中店”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具体实习时间以第3、6学期实习最为恰当。在第3学期学生第一次岗位实习后,可以在第6学期的第2次实习中有选择新岗位实习的机会。这种实习模式既尊重了酒店利益,也实现了学生2个岗位的实习目标。通过2轮的实习,可以让学生在酒店工作中找到感兴趣的部门,使其在酒店职场上能走得更远更高。

作者:侯灵战 马天芳 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酒店管理ESP课程需求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成为经济国际化深入的一个障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日益成为师生的“鸡肋”,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动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本论文结合需求分析,结合社会对于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规格要求,打破基于课本“填鸭式”的传统通用英语教学模式,尝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的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满足行业所需。

关键词:

需求分析;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体系

1前言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外语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桥梁作用日益凸显,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目标,这就对于我们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作为培养一线技术人员的高职院校必将首当其冲。

2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两个问题。相对于中小学的通用英语教学而言,高职院校的英语学习应更多地关注如何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然而部分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通用英语教学模式,主要围绕课本进行读写方面的讲解,针对授课对象的分析不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欠缺,致使师生的成就感均较低;再者,尽管部分院校进行了ESP的初步改革,但是改革还不够到位。导致在ESP教学实际中,出现诸多问题。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ESP教学与行业应用“两张皮”的脱节现象。课程设置不成体系,ESP教学只不过是专业知识的英译和专业术语的罗列,没有涉及听、说、写、译等英语教学中诸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听不懂、不敢说、写不出”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教学方法亟待改进,部分高职院校的ESP教学仍停留在教师一人“满堂灌”的阶段,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少,教学质量较难得到保证。

3ESP教学中的需求分析

ESP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它探讨的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研究如何开展系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教学,它应该以目的为导向,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然而,目前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相关领域还没有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对于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相关因素还没有做到协调研究,由此导致了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事倍功半的问题。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的构成里,需求分析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在分析的基础上,高校才能够制定出相应的课程体系,确定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测等问题。Hutchinson&Waters(1987)指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某种需求分析之上的,主要包括目标需求分析(targetneedsanalysis)和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needsanalysis)两个方面。他们认为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顺利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需求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者所必须达到的(necessities),目前所缺少的(lacks),和希望要达到的(wants),也就是说通过分析学生的自身需求、缺陷和未来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Richards、Platt和Weber(1985)强调,“需求分析就是一个了解和确定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并根据它们的重要性来安排学习的过程”。Tarone和Yule(1989)更是直接扼要地表示“需求分析就是调查语言学习者的需要”。针对该领域,很多学者尝试将需求分析理论与二语习得相关理论相结合。结合需求分析,笔者从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和研究,首先从酒店行业对英语的规格要求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ESP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其次从学习者角度分析,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来设计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最后从教师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教师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相关专业知识、授课的动机等方面进行来分析。在需求分析环节,应尽可能掌握外部环境对于ESP课程的需求状况,通过实际需求情况的分析,对高职院校ESP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探讨,有助于把需求理论落实到具体的英语课程这一微观层面。

4ESP课程体系构建

4.1构建的原则

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下列原则,即目标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基于需求分析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ESP教学模式。目标性即有的放矢,课程改革之前首先要对于社会和学生的所需做好充分的分析,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原因更多地在于没有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本文尝试在“教”与“学”两个考量维度中,重点关注学习者的“学”这个维度,通过需求分析探究就业行业对英语语言的规格要求,把需求分析渗入到课程设置和实际的教学中去。在课程开设之前,明确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目标,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其针对性。基于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析,调查高职学生对于ESP课程的需求状况,深入渗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者现有英语水平和应达到的要求上来。科学性即遵循学生语言学习规律,使得ESP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发展性即该课程能够为学生的后续英语能力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且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4.2建构内容

本文讨论的ESP课程体系建构,经过了前期的相关实地调研(包括洲际大酒店和希尔顿酒店等)和调查问卷,基于行业、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的需求分析而形成。(1)授课内容需求分析是高职院校构建ESP课程体系的出发点,也是设计ESP课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制定合理的授课内容,应首先以“需要分析”为教学的根本,提炼出学生未来从事职业领域所需要的相应英语应用能力,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ESP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两者不可截然分割。根据前期的需求分析得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英语能力更多地落脚于他们的听说能力,针对于此,课程内容的构建应围绕学生的听说能力。通用英语教学可以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提供较系统的平台,比如听说课程中可以具体指导和训练学生的语音知识,包括正音、重读、连读、发音技巧等。该类课程可以开设一个学期,重点夯实学生的听说基本功。之后ESP课程就应紧密结合专业,注重场景内容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可以结合与酒店业相关的房间预定、手续办理、价格等主题设计授课内容,针对打造听说能力设计课堂内容,将课堂导入和课后作业设计成以听说形式来完成。通过把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有效结合,可以满足岗位和行业所需。(2)教学方法国外ESP教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步较早,关于教学方法也较为多样,主要分为语域分析教学法、语篇分析教学法和体裁分析教学等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必须秉持“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同时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塑造学生的性格。高职院校学生已有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且学生已经习惯于课堂上灌输式的被动听课,因此教法改革中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教学过程的参与,通过小组协作、个人展示、激励回答等方式确立课堂上以学习为中心,同时注重英文地道表达的积累,适时展开学生之间的分享活动。(3)任课教师在ESP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是需要担任多个不同角色,即传统的授业教师、设计者、协作者、评价者和研究者等。授业教师指教师需要在语音知识、语法知识方面的传授,因为这需要教师的及时讲授和指导;设计者指教师需要根据内容、学生英语水平、学习习惯设计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协作者指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和活动的材料,适时回答学生的疑问;评价者指教师能够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测试题目,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这一角色需要教师将授课内容分为不同环节,及时对学生进行测试,注重形成性评估。研究者指教师需要及时总结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教学效果。(4)考核评估ESP课程考核应该将打破传统的注重教学结果和分数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和考核形式,可采取阶段性考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方法,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的学生英语能力评价的细则,让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无论何种形式的评价方式,都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发挥其潜质,提高其学习和研究兴趣与能力,最终真正具备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5结语

构建ESP教学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前期的需求分析、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知识的重构、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该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工作,因此改革需要学校给予政策的支持,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向ESP课程组的教师适当倾斜,从而提高教师改革的积极性。

作者:宋建威 冯占锋 赵秦 单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唐山学院

参考文献:

[1]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4):79-83

[2]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323-327

[3]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钱秀金.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定制式ESP教学体系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3):82-86

[5]严玲.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第三篇:高职酒店管理顶岗实习质量建议

摘要:

酒店顶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工学结合的重要体现。它对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深入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获得服务技能和管理知识,接受职业环境熏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及独立工作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技能技巧,并能够将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于酒店管理实践,为以后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作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介绍了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积极探索如何提高酒店实习管理质量。

关键词:

酒店管理;顶岗实习;建议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酒店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实生在酒店顶岗实习可以帮助其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型,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士的心理转变,培养其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而具有一定的职业认同感是学生爱岗敬业、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深入一线兢兢业业的工作,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酒店这个行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对于酒店来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可以帮助其获得专业人才,减少培训压力,毫无工作经验而又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是酒店行业培养管理人才的重中之重。

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可是目前酒店行业实习生实习的现状不容乐观,本应该双赢的局面却不甚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生对于实习的期望过高。现在实习生大部分都是家中独子,深受父母宠爱,独立自主意识很差,不能吃苦,进入酒店实习后面对酒店基层繁重的工作任务,无法适应,甚至于部分家长主动要求孩子放弃实习,导致实习生对于实习的积极性很差,无法坚持。(2)酒店分配岗位挫伤实习生积极性。实习生到酒店后,大部分酒店对实习生进行为期2-3天培训后,根据实习生身高长相等外在条件进行分配岗位,这种仅凭外表的分配方式让实习生感觉不公平,进而产生失落感,影响工作积极性。(3)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建立归属感。大部分酒店只是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实习薪酬和待遇无法和正式员工相同,但是却从事与正式员工相同工作压力的工作。有些一线管理者甚至故意将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分配给实习生,一旦出现什么问题甚至于将责任归咎于实习生,这些都导致实习生心理不平衡,无法爱岗,总感觉自己是外人,无法和正式员工融入一体。(4)实习效果不佳。大部分酒店并没有建立起实习生管理模式,没有帮助实习生设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整个实习期间只是从事最基础的工作,当实习生度过最初的新鲜期后,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任务让实习生感觉不到自己在进步,没有收获期望的知识,进而对这份实习工作产生厌恶心理,更有甚者对这个行业产生失望心理,只盼望早早过完实习期转而投奔其他行业。

三、对提高酒店实习管理质量的建议

1.从酒店层面。

1.1建立长期有效的实习生管理制度。酒店应该建立起从实习生到正式员工的有衔接的管理制度,完善实习生评估制度,渐进性的分配工作,每年定期接受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起到宣传企业的效果。

1.2建立实习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酒店应该重视每个实习生,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还是想在酒店行业有所造诣的,帮助实习生建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利于激励实习生积极工作,同时也有利于酒店培养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

1.3薪酬待遇合理化。酒店应该尊重实习生创造的价值,将实习生与正式员工的薪酬待遇差距缩小,使他们更容易获得工作的快乐,肯定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酒店人力资源流失重新招聘的成本。

1.4重视培训。酒店要重视对实习生的培训,帮助实习生了解酒店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工作内容等,使实习生能早日独立胜任个人工作,增强其自信心。同时经过一段时间锤炼后可以让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拥有轮岗机会,重新学习新知识,让其保有工作的新鲜感;另一方面,酒店要加强对与实习生打交道最多的基层管理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培训,帮助基层管理人员了解实习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2.从学校方面。

2.1实习前。(1)组织学生对酒店行业进行调研,明确本行业的发展前景,坚定学习本专业的信心,聘请酒店专业人士对酒店人力资源使用规格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使学生明白行业用人标准。(2)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课老师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日常课程教学中多渗透真实工作场景讲解,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实训类课程教学尽可能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采取全真模拟实训,让学生在实习前对今后实习有直观全面的认识,为今后顶岗实习做好身体和心理准备。(3)实习前要召开实习动员大会,邀请实习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宣讲,介绍酒店相关概况、实习管理规定、实习生的权力和义务、解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对于即将选择的酒店有直观了解,明确实习目标,调整心态,做好准备,尽快适应酒店工作。(4)选择四星级以上的高档酒店,这些酒店一般具有较完善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较先进,高标准严要求,能更好的帮助实习生提高个人服务技能,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学生感觉学习到的东西更多,对于实习的积极性也会有较大提高。(5)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合同或协议,尽可能明确实习生与酒店双方的权力和义务,约束双方的行为,使实习生在碰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况时有章可循,按合同或协议办事。

2.2实习中。(1)每位实习生都指定相应的实习指导老师,尽可能同一酒店指派同一实习指导老师,实习指导老师可以为在同一实习单位的学生建立群聊空间,方便实习生在群聊空间交流各自实习心得,帮助实习生多方位的了解自己的实习酒店。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提出的实习困惑要高度重视及时解答,主动关心实习生。(2)实习指导老师要尽可能的在实习期间去酒店观察学生工作状态,与酒店召开实习生交流大会,及时了解实习生心理状态,与酒店协商解决学生相关问题。

2.3实习后。根据顶岗实习指导书的目标和要求,设置相应的考核项目和考核要求,学校可以根据酒店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评价,结合实习生的在校表现给出公平恰当的分数。

3.从学生方面。(1)端正实习心态,做好从基层开始锻炼的心理准备,基层工作经验是从事酒店行业必备的经验,不可或缺,是以后职位升迁必不可少的经历。在实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多学习,在实践中丰富知识,检验课本知识,锻炼社会适应能力。(2)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酒店行业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有助于融入工作氛围中,找到归宿感,给实习单位留下好的印象。顶岗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转变为职场人士重要的一步。作为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全方位的为学生提供服务,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对客服务能力、营销策划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良好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仍需要大胆突破,锐意创新,创造新局面。

作者:雷梅芳 单位: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汪君,高学玲.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问题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王亚男.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管理分析及建议[J].高教高职研究.2011.

[3]刘红梅.基于酒店专业学生实习心理谈酒店实习管理[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

第四篇: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高职酒店管理

摘要:

当前各地酒店企业数量呈裂变式增长、酒店用人需求缺口巨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趋势却不容乐观,尤其是2017年开始,浙江省作为“专业+学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省份的背景下,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已出现酒店管理专业停招或缩减招生计划的现象。文章基于现代学徒制为酒店管理专业提出“四维立体”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期破解酒店管理专业招生困境,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酒店专业对口就业率,为酒店行业的良性循环提供新鲜血液。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四维立体;校企联合培养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现代学徒制‘跨界’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编号:Y201533247),主持人:葛玲妹。

现代学徒制是国际社会职业教育普遍认可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始于二战后德国的职业培训。德国职业教育经典模式“双元制”的成功使现代学徒制在德国非常普遍而且参与率极高。除德国外,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陆续复兴学徒制:1983年瑞士提出新型学徒制模式;1993年英国开启了崭新的学徒制计划———现代学徒制(ModernApprentice-ship,简称MA),英国政府把这一计划看作是“振兴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国家行动计划”[1];美国和加拿大也从1990年开始进行学徒制改革实践;澳大利亚在1996年推行新学徒制,并于1999年开始实施“新学徒制计划”[2];意大利建立了全球教育层次最高的学徒制。就此现代学徒制掀起了一股新的研究和实践高潮。我国对于职业教育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主要是近两年。2014年5月(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8月教育部下发(教职成[2014]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1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下发(教职成司函[2015]2号)《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2015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遴选出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其中试点地区(含计划单列市)(17个)、试点企业(8家)、试点高职院校(100所)、试点中职学校(27所)、行业试点牵头单位(13家),这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时代开始了。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其雏形应追溯到手工业时代的“师傅带徒弟”,是传统学徒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结合。传统学徒制由于无法适应工业化集体生产的需要已被学校教育所取代,但现行以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技术技能不精等问题。因此现代学徒制既利用学校开展高效、规模化的职业基础教学,又充分利用“师傅带徒弟”模式在实践中落实与提高技术技能传授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我国推行的现代学徒制以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核心内容;以校企共建师资队伍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任务;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保障。促使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五个“对接”[3],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西方国家学徒制的实施开始也主要集中在手工业、建筑、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兴起,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大,英国、澳大利亚等都已将学徒制运用于更广泛的职业领域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酒店业迅猛发展,高素质高技能酒店专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高职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开设的,该专业实用性、实践性极强,因此从开设以来各院校对其人才培养模式便不断探索、创新和改革。现代学徒制在我国推行试点以来便已有不少高职院校结合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一)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必要性

1.人才培养质量无法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虽已充分认识到本专业的特殊性,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但限于固有的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配备等限制,无论是“2+1人才培养模式”还是“订单培养模式”都只能是在现有的框框里做文章,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技能不够熟练、经验不够丰富、待人处事不够成熟,无法与酒店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在三年高职学习毕业后还只能胜任最基层的工作岗位,影响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和职业规划进程。

2.传统招生制度导致“无效培养”。要从事“酒店管理”必须先经历“酒店服务”。不少学生并非第一志愿录取进入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因此学生与家长对该专业都从一开始入学就没有很强的从业意愿,再加上“酒店服务”阶段社会认可度不高、薪酬较低、作息不规律等原因导致毕业生从事酒店行业的积极性不高,毕业后大量流失。随着2017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上海和浙江作为试点省份,高考志愿按“专业+学校”录取,这使得一贯第一志愿报考率和报到率都不高的酒店管理专业更是雪上加霜,部分高职院校对该专业缩减招生计划,也有院校甚至已对酒店管理专业缓招,这意味着酒管理专业如果再不进行有效改革与突破可能会在在未来几年衰退与淘汰。

3.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酒店行业的“用工荒”已持续多年,而且为了满足酒店企业高端化、国际化、定制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酒店人才需求也更注重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因此不少酒店企业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情有独钟,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校企联合培养中,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已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学生到酒店实习或就业以缓解酒店人力资源匮乏的困境。酒店毕竟是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现有的校企合作中表面上绝大多数酒店企业都表示校企合作的较高积极性,但事实上很少有酒店企业真正愿意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他们对实习生的培养也更注重利用其实习阶段的现实价值,而忽略其潜在价值的开发。酒店企业数量呈裂变式增长用人需求缺口巨大的情况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趋势却是日渐萎缩,这样的背景下酒店企业应该有一定的危机感,真正通过现代学徒制参与到校企联合培养中,以保障行业人才供需平衡。

(二)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可行性

1.政策支持。2014年国家出台了一些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总理对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亲自作出指示,教育部也发出“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看现代学徒制培养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在地方政策层面也有一定支持,以浙江省为例,开展大学生见习基地评选,通过政府补贴等政策鼓励酒店企业不仅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更是积极争取成为基地之一。

2.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学徒制”模式开展奠定了基础。在我国教育部正式引入“现代学徒制”概念之前,我国很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已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有“企业订单班”、“2+1人才模式”、“1+0.5+1+0.5、1.5+0.5+0.5+0.5、1+0.5+0.5+1”等注重实践教学的工学交替人才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高端酒店企业有条件为校企联合培养提供师资和技术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酒店企业数量呈裂变式增长,而且具有高端化、国际化、定制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为满足酒店企业越来越高的管理技术与服务水平要求,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酒店企业具有参与到酒店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品牌酒店的入驻与国内本土酒店的发展,我国现有高端酒店企业众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云集,为校企联合培养提供师资和技术保障。

三、酒店管理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前提保障

(一)切实落实招生制度改革

在原先单一的高考定终身的基础上,现在高考招生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如提前自主招生等模式。但是总体来讲招生变革还是受高考、地域等多因素限制。一流的酒店企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但越是东部沿海省份的生源毕业后从事酒店行业的概率就越低;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年轻学生由于高昂学费以及高考成绩等限制很难有机会到东部省份求学,而且相比于家庭条件优越的东部沿海省份的学生中西部生源更能吃苦耐劳,也更有可能毕业后留在酒店行业工作。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务必要突破地域限制,突破高考分数的限制,在政府主导下,实行东中西部合作、跨省合作、跨区域职教集团建设和创办产业职教园区等项目,助推不同区域的职业院校与优势企业之间的合作[4]。实现路径探索也必须切合实际,从生源对象着手:路径一:招生及招工。在现有“高考”选拔的制度上,进行学校招生,入校后参加酒店企业(行业)组织的招工考试,正式成为“学徒”,以工资收入或企业学费补贴完成后续学业,并顺利实现就业;路径二:招工及招生。在现有的“分数决定命运”的体系之外,对于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参加由酒店(行业)组织的招工考试,在正式成为企业(行业)的学徒的基础上,根据其最终学历、综合素质、兴趣和特长等考量,经过个人申请、酒店(行业)推荐,被对应学校录取后,成为该校的正式学生,实现学历的提升。

(二)有效遴选酒店企业和师资

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改变以往学校单一培养主体的局面,酒店企业不能只是充当临时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成为另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育主体。因此需要政府与酒店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主持,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酒店企业,成为现代学徒制的校外培训基地;酒店方的师资也就是现代学徒制中“师傅”的筛选更要慎重。酒店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结构复杂,良莠不齐,在“师傅”的考核上不仅要专业技能过硬,也要注重品德与综合素质的考核,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推广“企业师资认证制度”[5],具备通用性,与薪酬待遇、职业晋升密切挂钩。

(三)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绝不可能仅依靠个别院校与酒店企业的自发组织开展,这样的合作又会回到现有的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层面。因此必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调动酒店企业参与到校企联合培养的积极性,保障酒店企业以及学徒制学生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在教育行政部门、酒店行业协会、学校、酒店企业、学生(家长)等多方的实施下得以实现。

四、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四维立体”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设想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校企师资队伍建设、符合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灵活多元考核机制配套以及“工”、“学”时间分配与安排具有实践可行性的教学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现打造以“四基点”、“四导师”、“六立面知识模块”构成的“四维立体”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坚持在政府主导下实现“学校”、“酒店(行业)”双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四基点”的角色与分工

“四基点”主要是指政府、学校、酒店企业或行业协会、学生与家长。政府是主导,需要其在学徒制培养中提供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制定。如出台对酒店企业的鼓励政策、对学校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与行业协会一起进行资质认证;出台相关的要求和标准遴选行业指导老师;进一步完成招生机制改革,打通生源限制;保障学生权益;学校和酒店企业是育人的双主体,其中酒店行业协会应承担起“酒店家长”的角色,代表酒店企业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并协助政府共同制定相关标准,遴选合格的酒店企业及代表行业标准的酒店“师傅”,并在后期落实中对酒店企业起好监督作用;学生是受教育的客体,也是现代学徒制教育中的核心,必须把学生及家长重视为“四基点之一”。在现代学徒制教育从招生开始必须让学生及其家长充分了解专业,了解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了解毕业后的职业内容,明确其权利与义务,避免毕业后反悔导致无效培养,造成学校、酒店企业及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校企共建“六立面知识模块”的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要以酒店前厅、餐饮、客房、销售等四大部门不同岗位群的岗位需求来明确人才培养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造,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六立面知识模块”是指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基础生存能力、人格品行及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三创”意识等六大模块。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不难理解,主要是围绕酒店企业各岗位操作、运营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指导;基础生存能力主要指针对学生身心健康而言,酒店管理专业从业者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有较强的心理自主调节能力,因此在培养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也不能忽视心理抗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引导;人格品行与职业素养,是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行,也应注重专业素养与酒店服务意识养成;职业生涯规划模块的设立主要为学生在校培养阶段及工作初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个阶段都能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和方向。酒店管理现有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行业流动率高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对自己在基层服务岗位的年限、可能晋升的岗位、晋升途径一片迷茫,最终对行业失去信心导致流失;“三创”意识是指创新、创业、创意,现代学徒制培养也是传统师徒教育的一个创新,在全民创新的时代里,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也要注重创新思维激发,不仅改善与提高服务质量,也有助于提升其多岗迁徙能力,成为中、基层管理者甚至高层管理者奠定基础。

(三)校企联合打造“四导师”师资保障队伍

知识模块和课程体系的实现离不开校企共同打造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也是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在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从入学开始只有专业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整个培养过程中贯穿“导师负责制”。由学校和酒店企业分别为学徒各配备一名主导师,根据综合培养的需要,可将导师队伍细化为“四导师”:行业技能导师、专业素养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生活导师。导师和学生配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形式。学校可以选择责任心强的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主导师”,酒店企业也需要遴选出工作经验丰富、德高技精的中基层管理者及技术能手担任“师傅”。双方师资应互聘互用,互相补短,密切互动,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

(四)校企协商构建“工”与“学”无缝衔接的教学管理机制

在以往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中,无论是“2+1”或“订单班培养”等均不同程度受限于学校固有的教学管理机制。虽在不断的改革中,但均无法逃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基于现代学徒制教育涉及到“双主体”、“双场所”教学势必更为复杂,需在教学管理组织安排上既要符合教学的科学性,也要充分考虑酒店企业的运营实际,必须采用灵活的学制安排,取消原有班级、年级限制,采用学分管理。比如大一学期中实行3+2+2模式,每周3天在校学习,2天到企业跟班实习,2天休息,寒暑假到酒店实习;大二可以根据企业淡旺季分别进行集中酒店顶岗实习与返校学习;大三以酒店实习为主,已能独立胜任基层服务工作并有针对性进行基层管理岗位跟班实习,对未完成学分进行最后查漏补缺。

(五)校企共同参与的灵活多元考核机制

灵活多元考核机制是工学无缝对接教学管理机制的重要补充,为保证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主体育人模式中,也要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灵活多元考核机制。以“课程导师、酒店师傅、顾客、同事或同学”组成的多元考核队伍;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并用的考核方法;笔试、口试、实操、竞赛等多种考核形式,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生存能力进行多元化评价。专业课程根据酒店前厅、餐饮、客房、销售等不同岗位群的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职业标准来制定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内容,考核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规范[6]。通过考核评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改进;酒店企业也可以在不断考核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人尽其才,知人善任。从事酒店行业不一定要有高学历,但一定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术,但一定有真诚服务的态度;不一定要精明能干,但一定要踏实肯干;不一定要八面玲珑,但一定要善于观察。只有依靠政府的支持,充分联合行业、学校、企业的力量,才能真正落实现代学徒制,并为酒店行业发展提供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新鲜血液。

作者:葛玲妹 单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1-83.

[2]徐瑾?.英国现代学徒制和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比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3):70-73.

[3]邵林涛,瞿立新,顾秀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69-71.

[4]李梦卿,王若言,罗莉.现代学徒制的中国本土化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1):76-81.

[5]王伯启,杨财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经贸职业学院“如家之星”项目为例[J].经贸实践,2015(11):4-5.

[6]谭欣.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策略[J].广西教育,2015(1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