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论文范例

酒店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1

一、ERP概述

基于企业ERP系统对现代酒店管理中ERP的全方位认识虽然ERP理论在学术界仍然存在分歧,但世界上75%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在应用ERP系统,无疑地它不是企业管理者随波逐流,盲目跟风,而是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先进技术相融合的产品。ERP作为一种软件,其功能和效率使无法被其它实用软件所取代的,作为信息时代和管理理论的产物,必然在企业内部的密切协调配合和重大战略决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酒店管理ERP的运用是站在企业ERP系统理论的平台上,从各个方面理解ERP系统成功实施为前提,全面深入掌握ERP这一复杂系统的背景理论,综合分析ERP潜在的功能和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必然条件。ERP向服务业转型,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包括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参考企业ERP管理的成熟管理经验,完整与合理区别于企业ERP管理的一套适合现代酒店管理的新型系统。此外,现代酒店管理ERP系统链接每个管理流程环节,改善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综合资源,以避免重复运用管理模板造成单独运行的常规思维。酒店ERP管理系统将预定管理、前后台服务、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客户业务等众多功能模板集合形成一个内部交叉循环监督提供迅速简捷方便的独特系统,并具有独立核算、统计分析和财务报表编制的一系列功能。

二、现代酒店管理中ERP的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财务系统与酒店ERP系统并未实现良好的对接,财务系统主要还是借助酒店ERP系统所提供的纸质账单来进行会计处理,尚未实现真正的数据导入功能,可能导致一些数据存在不同操作问题的差异性,酒店ERP所提供的利润表也只能是在酒店管理系统上才能看到,在财务系统上并未实现一对一的导入,这就造成了财务人员在做账时必须同时运行酒店财务系统来对二者存在的差异进行账务调整处理。当收账与挂账存在不一致时,就需要及时调整其差异,当数据差异较大时,会给财务核算带来繁琐的处理,不利于及时入账。另外,获取财务数据滞后也导致了数据一些分歧的存在,不利于财务的对账处理。因此,管理层必须重视将二者对接起来,以提高财务数据的精确性与财务数据访问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真正实现数据的共享性与可控性。

(一)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不健全,员工流动性增大酒店管理系统中人力资源系统模块并未真正的启用,对于人员的绩效尚未设置明确的奖惩规定,激励制度不完善,比如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工资模块没有启用,工资的计算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人工制表方面,工资的透明度不高,对人员的激励力度不够,人员流动性大,没有及时录入员工的相关信息,导致管理层没法准确的获取在离职人员的具体情况以及工作的真实状况,对于工资的数据也只能是从各个表格中计算获取,并未实现ERP应有的便捷高效功能。员工培训以及缺乏硬件平台和高效的软件操作和管理的激励机制,没有制定具体明晰的管理细则,导致管理层不能准确的获取信息,人员的流失性比较大。现代酒店行业引进激励机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是酒店行业在执行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往往没能自觉的、充分的运用激励机制来激发人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是酒店管理系统的重点与难点,由于酒店行业本身的特点,其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如何留住人才也是酒店管理者比较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激励政策便显得极其重要,酒店必须启动该模块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和规则的应用程序,以确保更好地业务为酒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二)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软件开发商与酒店行业的正常交易,妨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了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提供周到的服务,仅仅拥有流行的软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酒店的各方面的高效运行。如今是信息化管理的时代,一个高品质而功能齐全的ERP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酒店的统一化管理理念和科学化的流程服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ERP软件开发商并不可能完全开发符合酒店管理的要求以及真正相匹配的产品。此外,ERP供应商可能夸大软件的功能和后续服务的保证,这也需要现代酒店行业拥有一批软件修理、维护的专业人员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酒店应加强与软件供应商相互沟通,及时消除软件细节中的种种隐患。

(三)忽视ERP系统的内在价值,增加管理的难度由于酒店管理系统的应用化水平不高,各个管理子系统之间不能信息共享,形成“信息孤岛”。传统的酒店ERP运行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操作方面,没有挖掘其真正的内在价值,酒店高层管理并未真正获得有效的信息,对其并未进行改进和完善,有些信息也只是停留在纸质文件的结论,忽略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总经理查询模块,酒店管理层和经营层不能高效快捷地了解酒店的经营情况及真实面貌,导致决策可能出现一些偏差与失误。现代酒店应该重视对ERP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和完善其缺陷,以便更好地为酒店的经营管理决策服务,为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软硬件平台。

三、现代酒店管理中ERP运用的意义和价值

(一)完善一条龙服务的机制,促进监督与管理

服务质量是酒店的生命,ERP是提高水平服务的一种无形的工具,是一个“看不见”的管理信息系统。传统酒店是前后台系统的模糊连接运行,而ERP系统包括网上预订、柜前接待、前台收银、登记信息、夜间审核、预订销售、电话计费、一卡通消费管理、电子门锁管理、会员管理等诸多管理层面,通过创建客户数据库与物流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等其他子系统的多维可控管理,提供实时管理信息和数据分析,安全可靠、配置灵活、操作方便、模块组合简易的优点,而且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高性能的真正价值,能及时采集、传输、处理酒店信息和数据,形成一系列的决策文档、管理报告和财务报表,符合现代酒店管理的一条龙服务。酒店管理运用多功能、深层次结构的ERP系统,改变了以员工数量及众多的冗余管理流程的服务经营。引进ERP系统,酒店业的管理层可以在短期内熟悉整个服务流程,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提高酒店经营管理决策水平,以便监督行业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服务质量,降低广大客户给行业带来的负面评价。

(二)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反应能力及同行的竞争战略优势,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节奏

安装软件和硬件设施并不是酒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现代化的ERP管理系统具有独特的时效性、前瞻性和协调性,一方面是提高品牌服务和抓住市场机会的信息窗口;另一方面更能够给现代酒店管理层提供便捷。ERP系统的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数据的共享,使现代酒店的好多模板不再成为摆设品,在一定程度上是酒店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ERP系统尽管在酒店行业中不断推出,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将该系统进行更好的运用。比如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工资模块,导致ERP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酒店经理首先不能在行业软件应用上落后于竞争对手,这种无形的竞争涉及酒店行业管理方式和长远战略思维的转变,也是ERP系统渐进式发展和适应现代技术步伐的需要。

(三)克服了传统的酒店管理理念,实现财务系统和酒店ERP系统的有机结合

ERP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实现财务体制的结合,优化在组织范围内的重组,ERP系统的优势改变了传统酒店管理中财务系统的单独运行。在使用ERP系统时,不再过度追求功能的强大,而是根据酒店自身实际需要全面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同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易用性。财务系统反映了酒店的资产负债状况和现金的流动变化,能够更好为分析酒店日常消费情况。通过财务系统建立酒店财务预警机制,使管理人员可以事先预测酒店潜在风险和全程跟踪记录,及时消除风险。这一系统的对接,良好的将先进管理思想融合到软件操作的环节中,合理的处理了酒店信息流业务管理。

(四)减少高层管理者决策负担,有利于上下层和各部门的密切协作

ERP系统的运用,全面打破因组织内部无序的现象,以及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各部门的有效互动。作为整个酒店的核心系统,集合了酒店所有管理子系统的数据,让决策层非常清晰地了解酒店的全局经营数据,包括营业数据、成本数据、资源状况和经营利润,为酒店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尽管高层管理者拥有重大决策的权力,但酒店员工良好沟通也减少了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负担,使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于酒店重大的决策方案上,而决策质量的高低,直接会影响组织成员对信息化的认知接受能力。

(五)准确的数据资料,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创新现代新兴酒店模式和机制

准确的数据是一家现代化酒店ERP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系统数据的完整、精确,为酒店各业务部门提供查询、报表分析奠定了稳定的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是管理者及时了解各部门实际收益率,进一步作为评估员工绩效的参考材料,动态监测酒店服务及业务状况。数据的共享性与精确性,能够深层发现酒店正常经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顾客的消费习惯一目了然,可以促进酒店明确职责,并专注于服务定位。信息不对称,既浪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又会增加实际经营成本。传统的家庭式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酒店管理模式,无法接轨现代酒店信息管理的新要求,ERP系统管理是酒店发展方向逐步走向信息化和规范化。

四、结语

随着竞争程度的加剧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酒店ERP系统的数量会逐渐增加,高素质的人才资本和知识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将更加成为现代酒店比较注重的焦点,人性化的酒店管理和酒店文化也越来越会得到众多的酒店青睐。由于酒店行业本身的特点,要求管理者转变观念,加强培训与自我学习,不断改进和完善ERP系统在现代酒店管理的普及,以便及时获取信息,提高酒店服务水平,这样才能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和繁荣。片面强调酒店ERP系统和加强酒店内部管理是不可行的,客户的满意度、与同行的竞争能力等方面外部环境的管理思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使现代酒店管理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常恒山 赵玉田 李彦飞 单位: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天水华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二)

一、儒家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1.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的性善论进一步发掘个体人的本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就充分表现了孟子所处那个时代对个体人格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同时孟子也讲圣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这也是对独立人格、道德品质的提倡。

2.儒家的圣人观

儒家提倡圣人人格,而“内圣外王”思想就是圣人人格的集中体现。“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修己”自然能“治人”,“治人”必先“修己”。“内圣外王”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其强调的是在既定的社会体制下的自身修行,并不对外部社会制度有所诉求,要求制度的建设与改善,即要求完善自己的精神层次。

二、儒家的管理思想

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源头就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道德、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的“人学”。仁爱、仁德,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和原动力。酒店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甚至直接关系一个饭店的生存与发展。因而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建设酒店企业文化的有力思想武器,有利于维系酒店员工的良好人际关系,推动酒店的正常发展。

2、追求诚信的经营理念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在儒家文化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甚至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而孟子把“信”视为用以维系儒家“五伦”的伦常之一。酒店管理人员只有时刻用真诚的心面对顾客,信守对顾客的承诺,才能赢利顾客,最终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

3、以中庸为度的管理原则

中庸之道就是关于恰到好处、不偏不倚的学说。它不是不讲原则的附和,而是去除偏激,走正确的路。日本“企业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在其《关于中庸之道》一文中说,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中庸之道“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有此等信念下,松下的发展循序渐进,最终创造了一个企业王国。因而在酒店管理中我们也经常要用到“中庸之道”处理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赏与罚,严格管理与宽松管理等等。

三、儒家文化融入酒店管理教学的对策研究

1、儒家文化氛围的营造

学校可以特别设计一些校园文化墙、文化柱,把《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名句,制作成学生喜欢的图文并茂的宣传画贴在长廊的柱子上;也可以在楼道之间设立种种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文化墙;同时充分利用教室,把诵读经典与班级环境的布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班班有特点的班级文化……希望通过整体儒家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2、儒家文化专业课程的设置

酒店专业可以开发一系列专业课程系列《国学堂》、《民族魂》《、节日情》等,同时让学生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提升其素质。也可以在专业内实施了《儒家文化酒店专业课程开发与研究》,让儒家文化能更好地为酒店专业服务。

3、儒家文化校园活动的开展

酒店管理专业班级可以开设各种儒家主题班会;邀请市内外儒学专家到校讲座;举办《论语》书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学生日常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将习惯与礼仪教育的研究覆盖到学生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延续两千多年,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我国的管理哲学,也在这种文化背景中蕴涵而出。因此,要培养符合中国国情的酒店管理人才也必须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进行。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西方管理模式的同时,培养出适合我们中国酒店发展的酒店管理人才。

作者:楼燕芳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三)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理论课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等。学生既要学习一般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拓展课程。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知识,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夯实了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找工作增添了有力的砝码。实践课也包括两方面,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这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用工需求。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科建设,科学合理地安排专业课程,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增设课程,科学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既要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服务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开展形体训练课,增强学生的服务水平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对外服务的属性,因此,对学生的形象、肢体语言要求较高。有效开展形体训练课,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可谓十分重要。形体训练包括三部分:一是基本感知觉训练,如站立基本姿态等;二是基本形态训练,如手位、脚位练习、脚步动作等;三是专业技能训练,如服务姿态等。形体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规律,自觉练习。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即能够自主学习。形体训练有规律可循,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基本动作,让学生在课下能够自己训练,持续练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也就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演示,再让学生个人表演,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形体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服务礼仪水准,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欣赏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设校内实训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操作技能优越型人才是满足市场所需、企业愿意选择的类型,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校内实训室是重要的培养途径之一。校内实训室也就是在学校建立一个模拟场所,进行实践模拟,如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建立综合实训室,进行客房、前台、餐饮、导游的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实训室要与职业资格考试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在建设校内实训室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紧随社会需求。酒店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普通的服务人员,也需要专业素质高的基层管理人员。因此,学校的实训也要随着需求层次的变化发生变化,改革教学内容,丰富培养目标,以便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要与专业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既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让学生具备动手实践能力;既要满足学生当前找工作的需要,又要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将实训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塑造高品质的人才。

四、加强实习指导

实习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基础,将对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实习指导,具体要做到三个方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规章制度。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规章制度,从学生的实际利益出发,与实习单位签订具体的实习协议,并且要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对于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进行思想转换,不仅要有从底层开始工作的心理准备,而且要引导学生对酒店建立归属感,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生活、适应社会。

3.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实习岗位。一是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按照学生的个人特点安排合适的实习单位、实习岗位。二是创造学生轮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对所从事的岗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于日后的发展。综上所述,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要求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教师必须从这几方面着手,不断改革、创新,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程芳 单位: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四)

一、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专业的选择思路

1、选择城市发展急需、人才需求量大、就业能力吸纳强的专业

上海酒店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人才需求质量上来说,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也是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要求。职业学校要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方向与产业转型的趋势,预先为市场培育符合要求的酒店管理高级服务人才。随着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上海建设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既具备职业技能又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单单依靠中等职业教育是不够的。

2、酒店服务人才缺口巨大,市场急需

酒店业行业容量大,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上海市旅游会展经济的发展急需要大量的酒店服务人才。高星级酒店式服务代表着目前服务行业的最高标准,服务最体贴,最人性化,因此其他关联服务行业对酒店服务人才的追捧也属于市场热点。上海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的紧缺状况非常严重,人才数量缺乏,结构比例不尽合理,人才质量明显低于金融、航运等服务行业。加快上海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实现上海旅游业创新发展、转型驱动,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酒店服务人才职业领域、岗位工种多,就业吸纳能力强

上海酒店薪酬待遇有一定吸引力,酒店更关注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文化有利于人才培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职业(岗位)的划分,酒店管理专业所覆盖的主要职业岗位主要有宴会服务员、酒吧服务员、会议预订员、会务接待员、客房中心服务员、前台预订员、前台接待员、客服中心服务员、总机话务员、礼宾部服务员、VIP客服员等,主要技能证书有上海市旅游行业酒店外语等级证书、餐厅服务员、会务接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调酒师等。从上述职业岗位划分来看,酒店管理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范围广、数量多,因此集多种知识与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将更受各酒店欢迎。

二、开展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贯通教育的重要意义

1、贯通专业设置体现对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尊重

(1)中高职贯通打破了单一的、封闭的办学模式,使中高职办学资源和效益得到的充分的发挥。高职院校为中职院校提供更为广阔的校企合作平台,便于中高职两校在师资、课程建设、校企合作资源方面实现合作共享。中高职贯通平台的开放从学生的利益最大化出发,让中职学生的未来有了多样性的教育选择,使他们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职院校招收经过课程共建、教学贯通、合作教育的中职学生,一方面保证了追加生源,另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建构和技能水平升级。

(2)中高职贯通,可以使中职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成长与成熟期,能更好的成为未来酒店管理的高级服务人才。酒店管理中职毕业生心理、生理尚不成熟,经过高职阶段的贯通学习,才能应对服务工作中的高压情绪状态的正确处理和拥有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酒店管理行业不是一些家长认为的“吃青春饭”的行业,而是重视资历和持续发展。这一行业没有年龄、性别的限制,相反也是个越老越吃香,可以终身为之服务的行业。因为随着资历的增加,与人打交道的经验就越丰富,处理事情的能力也越强。

(3)中高职贯通课程可以让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加系统化,更合适在理论和技能层面对中职阶段理论和技能水平进行升级处理。服务是产品,服务是艺术,服务不是短期一蹴而就的专业培训,而是一以贯之的专业养习。如中职课程里学习初、中级中西餐服务技能,而高职课程里学习中、西餐高级服务技能,而技能不是只靠书本知识就可以习得,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与更多练习。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技能培养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基本上能满足企业对操作性人才的基本需求,但缺少对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划;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培养能适应未来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具备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努力。

2、上海旅游服务业的高速发展需要中高职贯通培养出能适应未来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总体来说,近几年来上海酒店业的人才总体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酒店行业显现人员流动性过大,服务水平无法同上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所对等等问题。为了适应上海酒店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数量”上下大力气寻求突破。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可以解决中高职在教学组织和课程体系上的分段矛盾,按照专业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重新进行五年一贯制的“一体化”整体设计,变更中职升高职“3年+3年”的模式,减少1年学制,避免课程重复或脱节,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加系统。同时,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也可以有效解决生源质量问题,为人才培养增添强劲动力。

3、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下,中高职贯通教育模式有利于中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的工学合作的内容深化与模式建构

国际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亟需的辅助支撑,上海酒店行业中高级人才匮乏。从行业特性来看,酒店业尤其需要那些专业度高、综合能力强的中高级人才。中高职合作培养大量酒店行业国际化、标准化、高技能服务和管理人才,让企业在初期就介入到酒店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去,酒店在酒店未来的员工成长过程初期就介入对他们的跟踪与教育体系过程中,更有利于校企合作内容的深化与新合作模式的建构,酒店企业也有了稳定的酒店人才后备培养基地。

三、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必须符合一体化设计要求,强化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的培养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在教学计划设计上要做好一体化衔接,强化对学生知识结构与操作能力的一体化培养。相对高中起点的高职生而言,能克服学习周期短,技能训练时间不足的缺点。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一方面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出发,分阶段设置课程,各课程之间可进行充分衔接,前三年以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为主,使学生打好扎实的综合基础,专业核心课程较早开设使得学生一进校就接受专业熏陶,树立职业意识。而后两年以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多项操作技能,符合企业要求。

2、中高职贯通合作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建设、校企合作等专业建设具体内容方面有实质的合作与相关的制度保障中高职贯通合作要求合作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合作开发建设、实习实训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有进一步深化合作,不能把中高职隔开为两张皮,中职和高职院校要定期举行教学研讨活动,合作设计教学过程和跟踪监督过程,努力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水平服务人才。中高职院校在领导机构、教育经费划拨、管理机构建设上要予以配套支持,要有专门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制度去科学滚动实施并根据成效调整实施方案,在实践探索中建立起一整套的相关管理制度。

3、中高职贯通模式在学生专业思想巩固方面必须着重相关的工作,避免学生产生专业疲惫感和倦怠感从酒店管理职业教育的现状而言,还存在不少学生怕苦怕累,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较重,对从事服务工作缺乏认同感。中高职贯通的五年计划中要着重加强学生职业观念的树立,让学生深刻理解酒店高端服务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更加热爱本专业与未来工作,对学生进行五年一贯的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树立和完成阶段性目标,从而更好完成最终学业目标和在酒店业中找到自我定位与职业发展热情。

四、结语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2

一、夯实基地建设保障

(一)严格质量管理制度

酒店管理层在日常运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成立了质检部,对酒店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严格而独立的监控和考评,每日由质检部直接向驻店总经理汇报质检日志,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落实责任,限期整改。这一管理制度的落实,有效、统一地对合作酒店的标准进行控制,酒店管理层根据酒店长期以来的实践,将收集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装订成册,并落实到酒店中去,不断调整,不断完善。

(二)完善的晋升机制

为提升酒店员工的竞争能力,酒店设置完善的晋升机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凡具备一定工作年资的员工通过酒店考核及评定,均获的酒店提供的培训机会及晋升机会,让员工同企业一起成长。

(三)科学完备的培训体系

在人员培训方面,酒店在各部门制订详细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按照五星级饭店的要求对员工不间断地进行酒店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聘请国外的专业酒店培训机构前来我店对中层和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各种的培训,包括:输送员工前往国外学习、聘请培训公司对酒店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对中层和基层员工进行了封闭式的服务培训等等。合作酒店集团的企业文化理念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二、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特色

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通过创新基地建设模式,如开拓了人才培养基地以及订单班、学徒制等形式,不仅可以发挥基地的典型示范功能,更重要的是创新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双方可在“共建基地、合作办学、共建师资队伍、开发科研项目、企业员工培训、人才聘用”六个主要方面开展不同的项目合作,以实现校企双方“共议培养方案、共商课程体系、共育专业人才、共监教学质量、共同评价效果、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共融校企文化、共享优势资源”,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订单班通过采用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吸收酒店企业培训内容,实现校企双方共建课程,酒店可以通过专门设立独立奖学金项目来鼓励学生。

三、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一)设立健全的基地管理机构

为了规范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机构可以设立“决策层、管理层、项目层”三级管理架构。酒店集团总经理和合作院校的院长任基地的决策层;管理层由学校的教务处、产学院办公室、系部的领导,以及酒店集团旗下酒店总经理共同组成,这也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层;在与酒店集团旗下的具体某一家酒店合作时,采用项目管理法,具体的项目管理团队由酒店管理专业的负责人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以及酒店的人力资源总监组成,并明确校外基地建设和管理部门的职责,形成“层级清晰、职责分明”的管理架构。

(二)制定规范的基地管理制度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专业实践教学拓展了空间,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场景,但同时也给实践教学效果的管理和监控提出了挑战,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因此,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使基地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是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的重要保障。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团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基地管理制度,包括《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安全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化文件,为规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作和管理做好了保障工作。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集团共享人力资源,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校内师资队伍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具有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或者相关企业工作经历;校外师资队伍由酒店的中高层管理者构成,形成实践技能课程和顶岗实习主要由酒店兼职教师讲授和能工巧匠指导的机制。具体采用专家送教上门,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学生深入酒店,企业专家直接授课;充分利用酒店资源,培养专业团队教师的具体形式,来构建和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一)企业专家送教上门,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针对时间性强的专业课程,如《厅房管理》、《餐饮管理》、《酒店督导实务》、《酒店管理实务》邀请酒店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通过直接操作演示、讲座、座谈交流等多样化形式送教上门,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二)学生深入酒店,企业专家直接授课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接受技能学习,专任教师根据课程实践教学计划按照课时安排带领学生深入酒店,由企业能手直接在酒店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教学。在岗位认知、前厅岗位技能、客房岗位技能、餐饮岗位技能等具体岗位技能的酒店学习中,均有部门领班或主管直接演示操作,并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反映实践教学效果很好。

(三)充分利用酒店资源,培养专业团队教师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工作,并鼓励教师深入合作酒店,通过挂职锻炼、担任班主任、开展研讨会等具体形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管理能力。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深入酒店,也增强了专任教师与行业的沟通交流,提升了行业实践管理经验。

五、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形式

遵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长规律,有针对性的构建实践教学方案,积极推动校外实践教模式改革,由学校和合作酒店集团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的培养质量。具体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第一,酒店认知实践教学。酒店认知实践通过学生参观酒店、访谈酒店管理人员、酒店专人讲解等具体形式来开展实践,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入学教育、认知实践等教学环节,新入学的同学对酒店企业缺乏感官理解,需要利用实践基地真实对客服务环境了解酒店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将部分实践内容直接安排在酒店来实施教学,由各个部门的技术能手、督导或者经理担任实践教师,通过酒店实践教师为学生讲解、示范操作,来让学生借助酒店的真实工作场景进行实践操作学习。第三,特色实践教学。订单培养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结合形成一种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酒店实践期间,由合作酒店开设特色课程,所有教学活动主要有酒店师资团队来承担,也可以将课程与岗位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各自岗位上直接实践学习,由部门的督导直接在岗位上实施实践指导,按照正式员工的职业技能要求学生。第四,毕业顶岗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是校外实训基地重要的实践形式之一,也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顶岗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和提高的重要阶段。

六、保护学生权益

校企双方主要通过以下具体措施加强学生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的教育,学院与酒店共同努力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设备和措施,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严格执行学院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条例》、《实训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规定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通过与酒店签订有关协议约定酒店的责任和义务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酒店拥有完善的实习生管理规定、员工管理规定等制度性规范,如《员工手册》,其中规定了酒店保障员工以及实习生合法权益的具体责任;对学生的管理采用“双指导教师”的管理办法,委派学院的专任教师、酒店委派部门主管共同作为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并随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态。

七、开展教改研究

在开展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实践的过程中,鼓励校企深入合作,通过科研立项,开展基地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一方面可以解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效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可以为酒店解决经营与管理难题,提高基地管理者与教师的科研水平、管理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校储备“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打造“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基地”,为可持续的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持,构建科学的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运行和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地的实践教学效果和示范效应。

作者:张春娥 单位: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析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界定

目前对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尚无统一界定,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根据教育部列出的条件,高职院校也各自对“双师型”教师认定做出了相关规定,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本文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界定为:既具备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素质,又具有一定的酒店行业实践经验,能全面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为酒店经营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获得讲师及以上职称,并持有酒店行业相关资格证书的教师。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长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虽然各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但一些院校并没有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而是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机制来保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高职院校虽然对“双师型”教师有认定标准,但有些标准缺乏可操作性,使得认定标准模糊。另一方面,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之后,在待遇上并没有得到体现,更缺乏后期的考核,导致很多教师为了职称评聘拿了行业证书或者到酒店挂职一段时间,被学校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后就不思进取。如调查表明,江苏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取得学校认可的双师资格后,89.7%的教师认为待遇并没有得到提升。

(二)多数教师对资格认定缺乏积极性

调查数据显示,江苏省高职院校都有“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有关规定,调查者中有81%被学校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但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教师对是否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持无所谓态度,因为即使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其待遇并没有得到提升,在职称晋升上也没有明显优势,因此教师积极性不高。有些教师为了成为“双师型”教师,随便去考个行业资格证书,如餐厅服务员证书、茶艺师、调酒师等,拿到证书后,并没有再深入行业进行实践技能的锻炼提升;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践时间,利用暑假,找个酒店挂职,却没有真正到岗,只是从酒店开具一份挂职锻炼的证明,应付学校检查。

(三)缺少实践场所和机会

调查数据显示,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只有19%拥有自己的酒店,能够为教师提供实践场所,但这些自有酒店都不是由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管理,教师从这些酒店所学知识较为有限。许多教师为了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想去国际知名的酒店集团实践,但由于酒店工作具有连续性,教师到了酒店却无法真正从事实质性工作,只能作为旁观者,参与酒店层面或部门会议,跟着部门管理者巡视,不能真正作为一名管理者或者服务人员进行深入实践。此外,有些高星级酒店集团在接纳教师挂职锻炼时需要层层审批,手续繁琐,使得教师实践的机会较少,很多学校派往这些酒店的实习教师也只能去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不能到一线部门参与日常管理,对教学的提升作用不大。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一)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1.制定符合实际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激励措施

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条件,结合本校及行业实际,制定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标准中应明确各项条件以及考核方式、薪酬待遇等。标准中更应体现“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如:“双师型”教师可以在职称评聘时优先考虑,年终考核时待遇更高,在企业挂职期间能享受在校教师的同等待遇,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过程考核和管理

“双师型”教师一经认定,就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考核,在职称评聘时也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这样有利于保障“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做好过程管理,“双师型”教师不是一经认定就高枕无忧了,而是要不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学校可以规定每隔3-5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如果没有达到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就取消其资格,这样可以激励教师不断进步,成为真正的“双师”。

(二)提升教育教学素质

1.强化岗前培训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来源于高校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和酒店行业,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缺乏教学经验。对这些教师,首先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岗前培训,获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另外,学校可以实行导师制,要求新进教师随堂听课一年,通过优秀教师的传、帮、带,迅速提升其教学技能。

2.重视学历提升和进修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有些来源于酒店行业,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学历不高,理论水平有限,学校要鼓励这些教师到高校进行学历提升。对于理论水平较高且有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本科院校、示范性高职院校或国外做访问学者,了解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最新动态,以及酒店行业的前沿理论知识,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定期组织教研活动

教育教学素质的提升是个持续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学校要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组织同课程同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让教师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还可以举行一些学术沙龙,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帮助其提升教学能力。

(三)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创造企业实践机会

1.采取有效方式加强技能培训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经营管理的酒店或者餐饮店,便于教师进行实践技能提升,也可以与合作的酒店签订教师进修协议,方便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技能培训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一是鼓励教师外出参加酒店行业的技能培训,并获取等级证书,但要注意防止本本族和避免脱离实际的考证风。二是有计划地聘请酒店的一线操作能手或者请专业资深的实践指导教师为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如客房的清扫、中西餐的宴会摆台,使其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以胜任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三是让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随堂听课,跟着实践课教师学习操作技能。

2.通过多种途径深入企业实践

酒店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酒店服务技能,以进行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还要掌握酒店管理运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提升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企业实践有多种方式,一是让专业教师到酒店见习、实习带教,即专业教师与酒店相关人员一起管理见习和实习学生,同时,教师本人也作为酒店工作人员参与服务与管理工作。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见习、实习生管理,方便学校与酒店沟通,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与酒店各部门的沟通中增加了实践经验。二是专业教师到酒店去担任某一固定职务,真正参与部门运作,对部门的日常服务与管理负责,这种方式最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但由于酒店工作的连续性和酒店经营的非公益性,目前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三是教师到酒店进行轮岗学习,每个部门学习一段时间,了解部门的运作,积累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经验。四是教师带着某一课题深入酒店进行调查研究,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作者:刘素平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困境与对策探析

1“双语教学”模式的概念

“双语”译为英语即speaktwolanguagesorwritenprintedintwolanguages。“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作为教学媒介来进行语言教学以外的各门学科知识的讲授。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双语教学主要是指运用一门除汉语以外的语言进行教学,目前大部分地区采用的都是英语教学的方式。英语教学要求老师能够利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教学,但并没有主张完全否定汉语的存在,而是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避免学生出现语言思维障碍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非语言行为,将英语用更加直观与生动的方式向学生表达,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根据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规定,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双语教师师资的培养、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思考、聘请国外专家进行讲学、制作优秀的双语教学软件、总结双语教学的经验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大力促进酒店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在进行专业课与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2“双语教学”的意义

2.1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及学生的竞争力

酒店行业人才培养与其他行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酒店管理行业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在职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从最基本的开始,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由于发展过程的缓慢性,许多学生表示不能接受。笔者通过对部分酒店的调查与了解,在本科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酒店方面更加倾向于高职管理专业的学生,于是,这就需要高职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与能力。相较本科学生而言就职心态平和、动手能力强,相较于中专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又有更高的专业素质。但是相较于本科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口语能力差的现象。所以,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大程度上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与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2.2有利于师资力量的培养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酒店管理的一流人服务与管理人才,就像前文中所讲的,酒店管理行业对服务人员的技能与语言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着重于实践性与应用性。其次,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所面对的学生层次不变,但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老师掌握普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外语组织与综合应用能力,这也为高职院校教师师资培养指明了方向。

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现在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具体的规范模教学模式,特别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与师资水平的制约,现阶段的双语教学存在着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第一,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影响,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读与写、句子翻译以及对句式、句型的理解等。第二,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采用汉语教学的模式,唯一存在的不同点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般会使用英语,但是这种英语教授方式也只是最简单的照本宣科,起不到明显的实际效果,一般老师只是按照普通教学路线,在将原课件读一遍以后,继续采用汉语教学的方式,这样根本无法实现汉语与外语的交叉互换,不能够达到双语教学的最初目的与效果。总的来说,教书专业技能的缺失以及外语教学模式的陈旧化,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3.2缺乏统一的双语教学教材

双语教材是学生双语学习的基本依据,目前,市面上出现的针对于高职院校酒管理类教材数量相当之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对高职学生来说,原版英文教材的学习难度较大,并且价格相对来说较高,在加上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其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高职院校酒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既有完全套用原版教材的,也有教师通过参考不同的资料进行自编自讲的,甚至有些教师会直接采用汉语教材进行英语教学的,这些教学方式都是极不合理与科学的教学方式,再加上“专业学习”与“语言学习”整合的困扰,常常会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只为完成教学课时而进行教授的情况。

3.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其生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多学生高考失利的原因就在于英语成绩过低,因此在高职英语学习过程中,便习惯性的对英语产生了厌恶与排斥的情绪,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呆板,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会认为学习英语是意见极其困难,并且十分枯燥的事情。因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知识单纯的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而进行的学习,没有将自身兴趣融合在里面,因此,在双语学习过程中,一般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4教师缺乏教学激情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双语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进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一般为英语专业的专业老师或者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专业教师,英语专业的老师虽然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老师虽然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但是在英语口语与英语技能这一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所以,这对双语教师来说,他们的工作量就大大增加了。但是大部分学校在双语教学与纯汉语教学的薪酬方面没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这种严重缺乏激励措施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教师丧失教学激情。

4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应该完善双语课程配置,有重点的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专门也课程来进行双语教学,在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与开课学期方面做合理的分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破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较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推动双语学习。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社会调查、演讲、资料收集、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学习环境,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对每一个模块都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小学生呢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性能力与学习能力。

4.2整合资源,编写合适的教材

规范统一的双语教材是学生进行双语学习的依据,现阶段,国外原版双语教材依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对学生来说,原版教材的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各个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整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编写一套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教材。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在参考国内外优秀双语教材的基础上,对国外原版的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与补充,再根据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或者学校可以对内容详实的汉语教材进行翻译,将其加入自编教材中。

4.3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酒店行业对优秀人才的标准是既能够高度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够很好的掌握英语知识,但是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在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向同学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专业介绍时,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插入专业实践,例如在广州两届交易会与寒暑假中,学校与校外的实践基地取得联系,分批送学生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与外国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4完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高职院校不仅应该重视办学规模以及学生数量,而且需要注重提升教学质量,逐渐从传统外延式的发展转变成为内涵式突破,切实提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成效,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特别是基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高职院校应及时转变思路,找寻更加新颖的发展途径与方式,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服务能力。

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高职院校中的酒店管理专业,在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培养时不同于其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具备进行创新的能力、素养、精神、品格。在酒店管理专业实际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志和品质。

1.1服务方面

创新是国家实现进步与发展的原动力,是衡量优秀人才的关键标准。酒店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工作的第三产业,针对有生命、思想、要求的人提供服务,与无生命的客观商品服务完全是不同的。所以,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服务理念,及时增强服务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决策能力、判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并能在现实工作中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尽量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体验。

1.2管理能力方面

随着酒店行业的不断发展,酒店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在加剧,酒店管理方面也需要及时进行创新发展,重视酒店管理工作创新,以提升酒店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树立并宣传酒店企业的形象,提升酒店入住率和创收能力。高层次的酒店管理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管控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交际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一定要综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征,培养学生的交际、协调能力,提升其酒店管理的能力,并且会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提升酒店管理工作的质量。

1.3意识方面

所有酒店都有各自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文化,作为一个酒店管理工作者需要具备创新的精神与意识,从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对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合理创新。酒店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对酒店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学习阶段和实习阶段都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要秉承终身创新的意识,将培养创新能力融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及学生未来的实际发展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措施

2.1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标准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时候,需要切实明确培养人才的标准,基于我国现代关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相关要求制订对应的培养方案,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标准进行精准定位,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练习以及参与实习的过程中,都能依据相关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能够切实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保证自己能够承担相关工作,切实解决高职教育同社会发展之间的脱节矛盾。鉴于此,高职院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个体的核心素养以及职业能力。例如,针对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交际协调能力,切实提升学生个体的服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引入先进企业的文化,构建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更要重视同大型酒店管理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基于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对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切实综合酒店相关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增强学生个体的交际意识。高职院校要清晰认识到职业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划分职业标准机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创新人才,也需要做到人才标准化发展的可量化、规格具体化,并且明确更为清晰的国家、行业相关的标准,特别是基于现代大型酒店企业针对人才标准的相关定位,应明确适合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让学生明确知晓这一标准,明确学习、实训、实习过程中的努力方向。而作为教师一定要综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缓解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实际需求间的矛盾问题。鉴于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与职业能力,基于能力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并且要注重培养企业文化相关内容。酒店管理的核心就是酒店企业文化,创新人才的重点内容就是创新文化。

2.2教学模式方面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想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体职业能力,基于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教学,并且积极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通过校企结合共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基于学生个体的未来发展情况,综合酒店企业的具体特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更要强化针对学生的实训以及实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于教材知识、教学目标以及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标准实施教学,要求学生在约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用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针对所有工作项目制定对应的任务书、过程记录以及电子汇报等,并且针对学生的创新进行级别判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立足于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市场需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个体的核心能力,最终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创新人才。

2.3积极建设更为健全的实训、实习场所

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想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创新人才,一定要具备健全的实训、实习场所,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实践活动中体会酒店管理行业的特征,针对酒店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学生的未来进行规划与判断,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与自己经营或者联营、有合作关系的酒店加强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及时强化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具备质量安全、节能减排、环保降耗等意识。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校外的实习、实训场所,使学生能够参与星级酒店实习,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现代酒店管理行业,明确认知品牌化、国家化、高端化的酒店发展趋势,并且也要知道当前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管理理念,理解企业的创新文化发展,同喜来登、香格里拉、希尔顿等诸多大型酒店管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顶岗实习机会,基于现代优秀酒店管理企业中的先进管理知识等培养学生的现代管理理念以及创新能力。

2.4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

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了能够向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一定不能离开一流的师资团队,教师不光要具备广泛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具备良好的专业应用实践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的师资团队才能在学生的实际学习、实训、实习过程中提供更为直接的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鉴于此,高职院校可以选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到酒店管理企业参与挂职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或者选聘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酒店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指导教学,用专业的创新性教师团队来提升实际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结语

酒店企业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只有更加重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卉.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2).

[2]阮秀梅.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旅游纵览,2016(12).

[3]曹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素质的内涵构成及其培养路径[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易伟新,周小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酒店管理专业“2+1”模式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06(4).

[5]孟秋莉.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

[6]徐栖玲,詹俊川,陈国强.开辟培养旅游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J].高教探索,1994(1).

[7]王子寒.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时代金融,2016(11).

[8]赵伟鹏.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以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8(17).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4

我国酒店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国外酒店凭借着其自身的信息化技术、资金和管理的优势上迅速的抢占了中国高端酒店的市场,也加剧了酒店行业的竞争趋势,使得我国本土酒店不得不改变策略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国际酒店的进入给我国的酒店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统计国际酒店集团在国内的酒店多达300多家,引进的品牌将近50余个,国际酒店每年在我国的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促使着更大品牌的国际酒店落户中国市场。给中国本土酒店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了解自己缺陷所在,通过引进和构建新的模式和方法不断的改进我国本土酒店的管理模式,着重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本土酒店的品牌,积极有效的扩大市场的占有率,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本土高端连锁酒店管理模式的分析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房地产业与酒店管理相结合。

中国的酒店产业在中国是个特殊的行业,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各个地方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酒店产业的国际计划进程,对于酒店产业发展,其投资的主体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以房地产产业参与酒店的管理和经营最为明显。同时,还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形成各个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二者相结合的模式,改善了单一的经济体系,实现了全面发展。

(二)专一化战略,秉持高端理念,打造品牌形象。

酒店的品牌是酒店发展的目的所在,同时也是酒店发展的前提条件,国际竞争力就是品牌的竞争力,着重打造酒店品牌,不仅是酒店自身的需要,也是顾客的需求所在。因此,更应该实行专一化的战略目标,采用高端发展理念,注重品牌竞争力。从酒店的自身努力挖掘关于其本身的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进而实现与酒店品牌的营销相结合,以酒店的品牌和优质的服务作为酒店发展的保障,形成酒店自身的特色,综合分析市场,满足酒店顾客需求,掌握酒店发展行情,实现酒店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酒店的管理工作异常复杂,这就要求在管理上进行人才的整合,保证各个岗位的合理性,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鼓励的机制,进而提升服务的水平,促进酒店的全面发展。着重对于酒店员工的培训工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成为酒店管理的专业人才。在管理和经营中对于能力的考核采用双效的考核体系,制定标准的工作手册和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加强薪酬管理,严格监督各个部门,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创立机制的分配结构,从而稳定经营目标。以汉庭连锁酒店为例,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

三、对中国酒店管理业的启示

(一)推广带资管理,扩大品牌影响力和产业规模。

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根据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努力推进酒店产业和旅游之间的合作,促进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相互协调发展。众所周知,旅游行业属于综合性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社会的普及面较广,因此,更应该扩大发展空间,努力抓住这一契机,使酒店产业的发展壮大。着重营造酒店品牌,做好品牌推广,深化改革,占据市场影响力,走品牌营销战略。

(二)全球化的背景下,尝试“走出去”,开发海外市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加快,我国的经济也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我国的酒店管理应该进一步注重与国际化接轨,根据酒店的结构调整,改革内部体制,进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与国际酒店产权的置换,从而取得国际酒店的经营权。发展“走出去”战略目标,开发海外国际化市场,面相世界,成就未来。

(三)引进管理人才,完善内部管理,以服务质量打造口碑。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5

实现酒店的人性化管理,首先是要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不论在任何企业、任何单位中,员工对于本单位的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员工能够做到对单位忠诚,才能够一心一意地对单位的所有工作负起责任来,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贡献给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忠诚度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酒店行业本质上是一种服务行业。在服务行业内部,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具体事务,而这些具体事务的落脚点是一个个的顾客。甚至有的时候是需要酒店员工直接为顾客服务的。这种服务性的劳动比起其他的工作来要更加机动灵活,遇到的不可预见的问题也可能会更多。因此,酒店对于员工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众多的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忠诚度。员工对酒店忠诚,他们在酒店中能够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在酒店的发展中自身的价值也能够得到体现。在把自己的发展和酒店的发展统一起来后,就产生一种牢固的忠诚感,这样员工在面对林林总总的工作和形形色色的客人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总之,“一个酒店要想发展,要想留住人心,就必须在管理机制和利益机制上作更大的调整,使员工尤其是骨干员工的工作得到更充分的回报,并让那些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有施展才华的天地和满足感。”

二、与员工之间建立有效沟通

酒店员工中,一般年轻人占多数,甚至有许多员工都是刚走出大学的毕业生。在酒店管理中,想让员工能够有一个阳光的心态、积极的工作态度,就必须能够急员工之所急、想员工之所想,和员工之间进行卓有成效的沟通,让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酒店的管理者只有把员工的利益、员工的期待放到第一位,才能够让员工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从事自己的工作。为此,酒店应该做到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沟通的互动关系。从酒店的角度来看,需要以一种积极的姿态面对员工,让员工对酒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酒店有自己的长期发展规划、长远目标,也有自己对酒店发展的定位。酒店的各种重大举措和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能够被员工知晓,他们就会对酒店有一种心理上的信赖感,无形中也就建立起了酒店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这样,员工就不仅仅是酒店雇来工作的人员,而是成为与酒店的发展联系到一起的自己人。员工与酒店的管理者一样也具有了酒店经营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除了员工对酒店的情况具有知晓权之外,酒店还应该积极地面对每一名员工。酒店的员工是一个整体,但又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的。如果酒店仅仅把所有的员工当作一个整体,那么他们对待员工的所有措施和政策都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的。而每一名员工又分别都有自己的个体诉求。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员工的利益,就会忽略个别员工的利益。比如有的员工因为家庭困难、恋爱问题或者其他的事情导致心情不好,就需要针对他们的这种状况加以心理疏导、困难帮扶。如果只看到员工整体的精神状态而忽略了个体的具体问题,那么这样的酒店管理无疑是不成功的,员工在酒店的工作中也不会真正调动起积极性来。所以在西方的酒店管理理念中,除了我们近几十年一直倡导的“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还有“员工第一”的观念,就是强调要充分尊重员工,建立起酒店与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来。

三、在酒店管理方面充分考虑人的因素

酒店的管理工作是全方位的。其中有针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还有针对工作内容的各种要求。此外,酒店的组织制度、管理方式、财会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和奖惩制度等都与员工密切相关。在制定这些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把员工的因素考虑进去,既要体现出酒店严格的纪律,也要给予员工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和愉快的工作氛围。一方面,应该在职业发展中,充分考虑到员工水平的提升、素质的提高以及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要使员工在生活方面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让他们生活舒适、如意,他们才可能身心愉悦地出现在工作场合。普通的员工是酒店的工作人员,除了一般的生活需求之外,他们也盼望得到工作单位的认可和尊重,盼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发展的空间。如果他们的正常诉求得不到满足,他们表现在工作中就会对工作潦草应付,对酒店管理者抱怨连连,甚至把他们的怨气撒到客人身上,直接影响到酒店的声誉和收益。因此,在员工管理方面,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如果酒店能做到这一点,员工也能够在工作中积极、主动、热情,把酒店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氛围传递给每一个顾客,让顾客在酒店消费期间能够获得身心的愉悦,从而提高酒店的美誉度,获得更大的社会支持和认可。在酒店的工作中,特别应注意的是要给员工一定的发展空间。在一所酒店,员工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考虑到员工的这些诉求,就需要在酒店的工作中积极给予员工这样的机会,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去参加行业内部的各种培训,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还应该提供一定晋升的岗位,让他们能够看到单位对他们的认可和肯定。另外,酒店还必须制定出详细的奖惩标准,这些标准不是为了惩罚犯错误的员工,而是要通过这种态度鲜明的形式来督促所有的员工能够争先恐后地比学赶超,向模范人物看齐。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员工学会了一技之长,同时也让他们能够在单位获得认同感,从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时间更持久,做出的贡献更多。

四、结语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6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的问题。

1.1实训前调研不彻底,沟通不充分。

学校在实训酒店的选择上,往往较重视酒店的品牌与星级、与学校的距离是否方便学生往返、是否能接纳所有学生到岗等问题,却忽略了对酒店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的调研。例如:该酒店的岗位实际工作是否能让学生运用所学,并延伸和拓展知识与技能;酒店是否有标准化的业务操作流程;校外实训指导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及服务素养;酒店整体管理风格和水平是否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等。如不根据以上几点加以调研,不仅实训目标难以实现,还会对实习生的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常处于“弱势”地位,过于依赖酒店对实训活动的组织安排,在沟通中没有争取或是无法争取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合理利益,包括必要的轮休及生活补贴等,这使得学生在实训中稍一遇到“不顺心”,就出现心理失衡,从而产生对实训活动的抵触情绪。

1.2对学生的思想动员成效欠佳。

对从未有工作体验的学生来说,要承担连续几周的实训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不管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面临压力。因此实训前的思想动员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实训前的动员会议指导老师会对实训内容、纪律要求、安全教育等方面作全面详细的讲解,但对于实训酒店的经营活动安排及管理制度等具体情况,由于前期调研不充分,无法提前进行说明,一切需要学生们上岗之后自己去调整适应。思想影响行动,大部分学生之后表现出的适应能力较低,跟不上实训节奏等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2.酒店方面的问题。

2.1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校企合作的诚意。

很多酒店在校企合作中,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与学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重要性。酒店将实训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和“万能膏药”,不顾实训具体内容,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贴,在学生还没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的时候,就令其顶岗,以缓解人员缺乏之急。有的酒店在实习学生上岗后,立即安排老员工休假,美其名曰给学生足够的锻炼机会,殊不知这些做法对学生和酒店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首先,刚刚进入岗位的学生们在没有当面指导的情况下无法处理常规服务以外的问题,服务中势必给客人带来不甚满意的体验,从而影响酒店整体服务质量。其次,初入岗位遇到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挫败感,有的学生因服务中的差错受到客人的指责,又得不到老员工及时的安慰和指导,使压力剧增而无法排遣,有的甚至因此对工作产生畏惧。酒店的这种做法,虽然解决了短期人手短缺的问题,但是却辜负了学校对酒店的信任,破坏了学生对企业的印象。

2.2酒店员工没有担负起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责任。

在实训过程中,作为校外指导教师的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及员工负有指导学生练习各项服务技能,引导学生认知行业、领悟服务精髓的重要责任。但是有的管理人员为了省事,只安排学生从事倒垃圾、清洗餐具等简单重复的劳动,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于服务无从了解;有的员工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只教会学生怎样做省时省力,怎样逃避管理人员的监督,使得学生们初次上岗就沾染行业陋习,同时对于专业和行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急剧降低,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2.3无视学生利益。

类似的短期校外实训中,极少酒店会为学生发放实习津贴,有的酒店中途甚至不安排休假。在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学生身心压力较大,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也容易因为琐事与酒店员工产生冲突。

3.学生方面的问题。

3.1对实训没有正确的认识。

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生必须将自己完全视作岗位工作人员,服从上级指挥,全心对客服务,反复练习、不断思考,才能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成熟的服务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学生往往对实训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既然没有经济上的回报就可以不用心不费力,在“随便做做就好、不出错就好”“实训成绩能及格就好”的思想指导下,自身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实训无法达到既定效果。

3.2适应环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低。

作为还没有正式跨入社会的天之骄子,学生们在家庭和学校中长期倍受呵护,遇事总有人出面帮助解决,因而依赖思想严重,自身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实训期间,学生难以融入工作氛围,在团队协作中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出现“人忙我闲”或“无处出力”的情况。在遇到问题时,欠缺必要的沟通、协调技能,客观上拖延问题解决或扩大事件影响,最终导致酒店及客人对其产生不良评价。同时,此类事件的影响还表现在从侧面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对行业的期望值。

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质量的对策

1.学校方面的对策。

1.1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要与酒店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择优选择酒店作为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酒店必须能提供与实训项目相匹配的岗位,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同时,需要深入了解酒店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以便在实训动员中将上述内容与学生全面沟通,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学校还应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符合校外实训基地条件的酒店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使酒店能更好的掌握学生情况,提供合适的岗位,培养专人进行实训指导,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适应实训环境,更高效地完成实训活动。

1.2帮助学生逐步进入角色。

学生在实训中表现出来的消极、抱怨甚至逃避,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对实训、对自身都没有清楚的认识,没有在事前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足心理准备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平时课堂上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行业知识和岗位知识的普及,引入生动案例,使学生对将要面临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并逐步形成自信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端正学生的做事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对未来不盲目乐观,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也不过分悲观,认识到自身可能有的发展空间。

1.3加强实训的监督考核。

实训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需全程参与,与酒店管理人员共同处理学生在实训中发生的问题,同时对学生的实训表现进行监督控制。及时与表现异常的学生面谈,帮助他们克服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困难。严肃实训考核,将酒店对学生的评鉴作为考核的最重要依据,让学生意识到实训与任何课程一样,如果不努力得到“差评”就如考试不及格,需要重新实训,直到考核合格为止。

2.酒店方面的对策。

2.1重视实习生,用心加以栽培。

目前很多酒店普遍面临的人员流动过快过大的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店的经营发展。“新手”无法独立完成服务,而能够独挡一面的“熟手”又接二连三离职。因此从长远来看,酒店应更加重视实习生,应把实习生当作未来酒店的“熟手”、“能手”,认真加以培养。基层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实习生进行悉心指导,使实习生能熟练掌握服务技能;利用服务中的生动案例对实习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让他们对酒店行业服务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

2.2关怀实习生,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和尊重。

在重视实习生的同时,酒店还要从以人为本和爱才惜才的角度出发,关心爱护实习生,把他们当作宝贵资源而非临时替补,帮助实习生解决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考虑为实习生发放生活津贴。管理人员多与实习生交流,为优秀实习生建立档案,邀请他们参加各项企业文化活动,培养他们对企业的信任与好感,将他们作为酒店的储备人才。

3.学生方面的对策。

3.1调整心态,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

在实训活动中,学生应积极调整心态,严格要求自己,完全将自己当作社会人、职业人看待。放下骄矜之态,杜绝眼高手低,在实训中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积极融入到团队工作中,为达成组织目标献计出力。学生还必须强烈认识到实训不仅是锻炼服务技能的过程,更是步入社会的一场排练,全情投入之下,才能发现自身不足,争取在跨入社会之前去弥补。

3.2积极主动,用行动赢得认可。

学生应认识到要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应摆脱依赖,勇于担当。在实训中,学生要树立全局观,凡事将酒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争取赢得酒店的认可;对同事上司以诚相待,赢得信任和尊重;遇事冷静处理,收敛急躁,避免冲突和纠纷;虚心请教,取长补短,付出努力从而获得提升。

三、结语

酒店专业要培养出未来行业所需的可造之才,必须重视校外实训的作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同时令学生建立起对行业的信心和热爱。学校和酒店共同担负了此项重任。学校在选择实训基地时应更加慎重,实训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及监控,务必保证实训目标得以实现。酒店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兼顾社会效益,从长远利益出发,沉下心来培育人才而不是过早利用和消费。只有当学校与酒店目标一致,携手合作,才能取得“育人”与“揽才”的双赢。

作者:宣雯娟 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阶段式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1酒店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背景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国内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起步较晚,结果导致我国高职院校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对于工作很难适应,错位现象十分严重。这一问题是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我们必须采用新的培养模式,摒弃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充分了解上岗后的工作环境,唯此,才可避免错位现象的出现。所以我们应该让一些相关的企业,加入到学校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得到中央政策的积极支持以来,在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与社会市场化趋势的日益加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愈益要求学校与企业能紧密联合、深化沟通。在这一背景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被作为开展工学结合的良好运作平台而得到了诸多高职院校的垂青。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与市场联系极为紧密的一个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于不同的专业其合作点各具特色。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只有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设计,共同培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酒店管理人才。

2分阶段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为培养符合酒店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第一阶段2008~2010年,以校企合作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2008年,重庆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这些利好为重庆酒店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世界知名酒店集团纷纷入驻重庆,一时间重庆高星级酒店林立,重庆被誉为“西部酒店第一城”。外部的行业发展的环境加速了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我院的酒店酒店管理专业也决定抓紧行业发展契机,加快改进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进程。

2.1.1确定了实践教学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虽然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也加入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但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有脱节。本专业07级人才培养开始与酒店企业合作,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贯穿在学生3年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并使之制度化。具体做法是:大一学生在介入酒店专业课之前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以参观访问为主的认知实习,目的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的工作环境有较为具体形象的感性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为下步更深刻的理解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大二学生专业课采取课带技能型实践和行业专家讲座结合,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同时加强操作技能并能和行业信息同步;大三学生进入酒店企业开展顶岗实习。

2.1.2精心甄选目标酒店作为实习单位

由于在整个实践教学中都加入了企业参与的内容,那么确定酒店实习基地,成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校企合作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基地的建立。在确定校外实习基地前,必须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全面掌握目标酒店的管理理念、培养模式等,抱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工作。尤其要做好以下两点:(1)将四星级以上高星级酒店或知名度较高的连锁酒店作为基地首选。高规格酒店确实拥有其他一般酒店所没有的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经营能力和人才需求。(2)酒店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对校企合作的配合程度也是我们选择的重点。我们选择的校外实习基地都是重庆市5星级酒店,在同行业中有着骄人的业绩和口碑,并且这些酒店企业非常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较为认同。

2.1.3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保证校企合作模式成功

顶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同时也是为学生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一个桥梁。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效果,实习学生管理制度需要予以配合。具体做法是:(1)在学生实习之前要做好思想动员和前期教育,提高学生们对实习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实习的目标、意义、增强实习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有的放矢;要将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前告知大家,提醒同学们做好心理准备,要严肃实习纪律;(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心态和职业态度。特别是学生的急切职业发展愿望与完全掌握本行业知识、技能经验在时间差上的矛盾,树立学生打持久战的思想观念,尽快融入酒店的环境并快速成长。(3)完善实习双导师制。学生实习期间学校配有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走访实习单位,联系实习学生了解实习情况,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纾解的同时,也架起了实习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酒店企业也建立起师傅带徒弟的导师制度,使学生快速融入职业环境。(4)实习学生座谈会。学校与企业商定定期举行实习生座谈,由实习生、酒店各部门领导、学校老师三方座谈,针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解决,学生也对酒店日常工作提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多次受到酒店的采纳,成为酒店改革自身经营中一些问题的重要参考。这一制度在我院过去的实习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2.2第二阶段2010~2011年,校企合作模式深入,校企联合改革教学的内容与课程体系

随着前一阶段的校企合作开展,我校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实习表现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甚至合作之初对我校不太看好的酒店,也开始对我院学生青睐有加,这也为我院下一轮校企合作的深入创造了条件。这一阶段,我们在继续前期制度的基础上,把校企合作的重点转到了联合改革人才培养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来。第一,从2008级学生开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走访用人单位,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举行现场专家做汤、发放毕业生问卷调查、企业实地考察形式进行专业调研,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汇编,邀请专家来校商讨与评定,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内容,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第二,在酒店专业实训室建设中,我们也得到了合作酒店的大力支持,从建设方案的制定到建设过程的相应设备的采购,到建成后的整改评价。最终我们建立了包括前厅客房、餐饮综合、宴会设计在内的3个100%仿真生产型实训室和一个形体训练实训室,为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同时,酒店管理专业每年组织酒店技能大赛,将所学的知识技术编排到竞赛中去,学院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和技术。

2.3第三阶段2011~2013年,校企合作初见成效,“订单式”培养进一步深入

伴随校企双方交往的频繁、了解加深,校企合作、融合的内容有了进一步深化。第一,为了在对酒店的人才输出上更加的符合企业自身的需要以及学生顶岗就业零距离,在双方领导多次协商后,于2012年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与重庆世纪金源酒店签订以“金源班”冠名的订单式培养合作计划,从2010级学生开始,由企业在学生在校学期期间开始为企业挑选人才成立班级单独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学生学习期满后直接进入金源酒店实习工作。这种“2+1”订单培养方式既满足了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使学校和学生在专业教学和学习及就业上更加有准确。第二,伴随合作深入,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校与企业达成一系列操作细则,包括:由企业定期派人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聘请企业高管到我院担任兼职教师;学校可按酒店要求对酒店员工进行培养,学校也可因需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学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金源企业文化等内容的学习。

2.4第四阶段,2014年规划将来校企一体化建设

这一阶段准备通过三年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完善校企一体化体制建设,坚持人才培养、项目、基地、服务一体化原则,建立起在校企合作构架下的“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解决就业、共同发展”的校企一体长效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工作人员配备,完成“教师企业工作站”和“企业骨干(兼职教师)教研室”两个人才交融和培养平台的搭建,让酒店管理专业与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充分结合,并利用与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建立的校企一体平台及世纪金源集团(旅游、地产、景区、度假村、酒店)的行业背景与产业链和人才优势,组建一支由企业骨干、专业技术人才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专业教材、实训讲义的编写;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融通等。房地产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定期指派优秀教职员工到一体化平台下的世纪金源旅游地产与酒店产业链中的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挂职锻炼,提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定期对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人力资源输送等合作,从而实现学院与企业双赢,学生、教师、企业员工三赢的局面,充分满足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在同类学院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3结语

我院抓住教学评估、重庆市骨干高职建设等契机,从2008年起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院与重庆世纪金源酒店、重庆金科大酒店、重庆贝迪颐园温泉度假酒店、重庆海逸酒店、重庆万达艾美酒店、重庆悦来国际会展中心、重庆融汇丽苼大酒店、重庆国贸格兰维大酒店、重庆丽苼世嘉酒店、重庆君豪酒店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几年间陆续向酒店实习基地输出学生300人次,实习学生获得企业一直好评,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与酒店企业、旅游企业的长期合作。使学校对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都十分明确,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能根据社会需求情况作出调整。主动推进教师、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适应行业发展实际。通过校企合作把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直接挂钩,增强了人才的适应性,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当前众多世界知名酒店管理公司、高星级酒店进驻中国,酒店管理专业更需培养“国际化”、“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这些管理理念未能及时反映在教学中,更突显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高等职业专科还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都需要把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纳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校企双方共同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双赢”或“多赢”是一条必由之路。

作者:刘轶 吴俐霓 杜玲 单位: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一、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酒店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已逐渐向应用型、高素质、职业意识等方向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责任感与事业心的酒店管理人才是酒店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结果。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2、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实现充分就业

高职院校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其特殊性,优化其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将专业课知识的传授、实验、实习、实训有机的结合,全方位的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随着酒店业的兴盛,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扩大,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呈现出了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面临着的一定的就业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虽然高职院校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多,但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相对缺乏。部分学生虽然在校成绩优异,但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具有创新性。因此,创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优化其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增强其职业竞争力和素质,帮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尽早的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奋斗目标,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的更大的成就。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优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在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全新的服务意识,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新模式。而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根据自身特色,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其中,有些高职院校完全模仿普通高校的酒店管理课程,与自己培养学生的目标不相符。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模式等同于职业培训机构的要求,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将实践教学模式简单的理解为专业实习,缺乏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清楚认识。

2、实践教学条件滞后

校内实训室是酒店管理专业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基础保障,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或者场地、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实训基地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出现了行业规范不明确、功能不健全等问题,不能有效的满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锻炼要求。同时,有些高职院校在实施合作项目时,选择的酒店规模、档次较低。使得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能达到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实践教学师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应用型学科。部分院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同时,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也主要依据其科研能力与成果,对其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成果缺乏系统的考评机制与准则。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建设,不能深入实践,深入到酒店行业一线去了解、关注酒店服务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优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思路

1、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化,所以,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深厚的酒店服务理论知识、较强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必须结合酒店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高职酒店教育是以培养管理、服务于酒店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并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等实践教学目标。

2、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室主要是用来进行仿真实践教学的场所,完善的校内实训条件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校内实训是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的酒店岗位的模拟性实际操作培训。它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要想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市场抢手的酒店行业的人才,学校应当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增加与当前酒店行业发展相匹配的先进的设施、设备,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功能,以此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并且学校应该重新规划校内实训室,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在校学生的人数,增加校内实训室数量、扩大实训室的规模,并在原有的实训室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种类。

3、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考核激励体系

全面、科学、公平、合理的考核机制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与措施。完善的考核激励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专心科研、认真教学的基础与保障。其不但有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鼓励青年教师树立更高的职业奋斗目标,取得更好的教学成就与更加丰硕的科研成果。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出了吸引一批懂科研,教学能力较强的学术性人才,更应该聘请一些在酒店管理行业取得主要成就的中高级技师与优秀的管理人员走入课堂。将其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酒店行业发展的前景与最新动态与学生分享,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增加其自信心与进取心。

四、总结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予以荣誉以及物质上的奖励,从而激发、带动其他教师工作的热情,从而专心于实践教学的进行。优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满足现代化的酒店服务业对于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燕萍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探析

1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考虑的不是从学校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学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衔接不密切,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滞后,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校企合作模式不能理解。

1.1企业积极性不高,注重企业效益

酒店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节约成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我国绝大多数酒店大规模使用高职院校实习生,一般时间也比较长,且极少考虑到实习生的个人综合发展和锻炼。一方面,高职院校是是培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动手能力强,更容易融入企业,一方面与正式员工相比,可以不换工作岗位,每个实习生都在一个岗位上熟手顶岗,人力资源成本低很多,如我校到一些星级酒店顶岗实习学生多数一学期,甚至更长。

1.2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有限,校企合作不深入

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不如本科院校,学校师资力量和其他办学条件也相对较弱。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中专或技工学校升格而来,且民办高职院校也不少,这些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较差。就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开设不久的专业,依托的是学校强大的办学力量,但大多数教师刚从学校毕业,缺乏酒店管理企业实践经验,理论和专业知识虽然丰富但实践技能相对不足,直接影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适应性。多数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投入较少,校内实验实训教学比例不高,理论课程教学较多,导致学生对专业认识和实践不够。

1.3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酒店企业和学生的变化,个别高职院校陈旧的教学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酒店企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动手能力。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节省培养成本,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或三年学制中有二年的时间在实习,将人才培养交给了企业,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严重缺乏,使学生成了企业的学徒工。

2建立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

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相对国外薄弱,特别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在理论上不如本科生,动手能力上不如中专生,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因而必须探索如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高职教育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极其重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1转变思想观念,以培养人才为出发点

高职院校和酒店企业在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时,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一切从企业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形成良性和谐发展的有机体。首先,酒店企业要秉承“以人为本”,考虑学生切身利益,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学生也需要转变观念和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秉承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管理,是靠提供优质的服务为重的优良传统,加强学习锻炼。

2.2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在拥有优秀的合作企业外,关键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以来,逐渐建立多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在校内专业课上理论结合实际演练,对专任教师严格要求,必须研究生以上,具有教师资格证或专业技能证书的相关专业毕业,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也不定时选派专任教师外出机构学习。

2.3加强与酒店企业合作,发挥酒店企业作用

高职院校加强与酒店管理企业合作,在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从酒店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企业和学校实际,让酒店企业参与到教学中来。我校做法是成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由专业带头人和企业经验丰富的领导担任副主任,其他专业任课教师和企业管理者担任委员,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方案上,三年的学习年限很好的分配,学生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边学边练。

3结语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7

1.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

旅游与酒店管理是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主要形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多在课堂里进行;但课堂更应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手段,因此,这个课堂可以从校园里扩展到实际生活中,包括扩展到国外的广阔天地里。旅游与酒店业的国际化发展已成全球趋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行业需要的国际化管理人才。以中外合作的优质资源为依托的海外游学,正是应对旅游与酒店行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的一种新型教学实践。

2.中国学生的特点及其专业成长的需要。

中国高校就读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基本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的,对行业缺乏了解或了解得比较表面,对从事该行业缺乏充分认识,信心不足,一些学生在实习时便已“军心动摇”,就业时很多“改行跳槽”。高校努力培养的专业人才流失了。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感情,让学生客观认识专业工作特点,了解职业发展前景和路径,熟知国际化趋势,事业还可在国际大舞台施展,而海外游学能对学生提高这些认识起到积极作用。受传统观念影响,旅游与酒行业在社会上的职业声望不高。国际水准的教育、国际眼光的人才、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能够增强专业吸引力、提升职业声望。海外游学,让学生走进国际领先的旅游与酒店企业,刷新对行业的了解,链接理论知识,学习一流管理,感受职业魅力,强化专业思想,锻炼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国际化素质和能力的行业精英。

二、海外游学必须确保严格的课程化管理

1.海外游学须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规范管理。

将海外游学纳入教学计划,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有教学过程与结果的评估,有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作为正式的课程,学生须遵循选课程序,按要求修完课程获得学分。海外游学课程化的实施主要依靠带队教师,教师的全程参与、全心投入,方能保障课程总目标和各项细化目标的达成,保证学生在全球观、国际视野、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等方面能真正提升。将海外游学作为课程,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贯彻落实于具体课程教学活动中,游学不仅限于浅层次的“游中学”,而是教学效果深化的“游为学”。天津商业大学中美合作办学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海外游学,就是严格按照一门课程的要求来开展的。师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之时,也是学生获得课程学分、老师接受教学考评、学院总结课程管理、团队共议完善改进之日。

2.落实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海外游学的过程就是该课程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课程实施关乎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效、关乎人才培养的成效。课前必须让学生对课程做必要的功课预习。主办海外游学宣讲会,说明课程性质、教学要求、课程内容和安排,解答学生和家长的疑问,了解学生的期待和家长的愿望等。游学过程中,要以课程教学目标来统领各项活动,力求学习内容新、教学形式活、教学效果美,让学生陶醉于有风景的课堂,让学生因游学而乐学爱学。课后的学生作业批改、学生表现的反馈等,对巩固游学学习成效非常重要。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书面总结,写收获、谈感想、提建议。

三、精心设计游学课程,为培养国际化人才而创新教学内涵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8

(1)高职院校方面问题。

在高职院校和酒店管理专业方面,普遍存在对专业人才培养"重心不稳"的问题,学术型专业发展和教育依旧是很多高职院校常见的通病,这会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囿于理论体系的学习和完善,失去对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实践与提升机会。在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还存在不能依据自身特点和专业建设需求严谨地选择酒店,出现培养目标、实施计划与实践教学的分离,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方面问题。

高校而扎实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但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中对实践教学还存在或多或少的抵触心理,没有从主观上做到对实践的正确认知,进而出现实践教学效果和效率的低下。一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存在对酒店实践教学准备不充足的问题,出现现实与预期的巨大落差,影响了对酒店管理工作的正确认知,对自身的职业成长起到了制约作用。学生的叛逆心理也是制约实践教学取得理想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面对科层化的酒店组织管理结构,严格的管理规则制度,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3)酒店方面问题。

一些酒店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没有正确地认知,缺乏对学生的专业指导,既没有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没有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出现培训方面、人文关怀上的实际问题,不但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也会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成长带来制约。个别酒店甚至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力,长期从事枯燥、重复的劳动,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出现对实践教学和专业发展的负面认知,难于完成实践教学真正的任务和目标。

2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和对策

(1)严格选择实习酒店。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发展,坚持学生成长为主的策略,高度重视对实习酒店的考察、分析和研究,以便做到对实践教学的基础性保障。要从酒店的软硬件条件、品牌知名度、管理水平、经营规模和范围等方面入手,优选优势的酒店作为实践教学的平台,形成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保障。

(2)实践教学计划制定。

应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以实践教学为指导,结合酒店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写结构合理、符合实际情况、指导性强的教材,以实训技能为核心,全面组织教学内容;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建立管理协调机制。

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实习生的全程管理。在酒店和实习生之间搭建沟通平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维护实习生的正当权益前提下,协调双方矛盾,保证实习效果。

(4)做好学生实践前教育工作。

实践前教育要详细介绍酒店的相关信息,明确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权利、责任与义务。通过实习前的教育,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心态,在思想上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5)建立实践教学实习评价体系。

要建立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实习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差距,确定未来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能让校企双方根据实践情况,协商制定更具体、细化的教学实习目标,从而修正课程体系,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6)建立实践教学反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