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策略略论(7篇)

高校教育管理策略略论(7篇)

第一篇: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对广东科技学院继续教育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继续教育管理系统;JavaEE;MVC模式

0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体制不断深入改革,教育部制订了一系列强化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专业技能的方针和政策。国内各大高校对于教师队伍的整合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并持续不断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师专业方面和学术方面的交流活动,从而使教师在了解社会形势的同时认识到自我缺陷并逐步改进。高校教师需要跟随时代步伐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和学术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目前,很多地方高校都在不断的完善教师的继续教育系统,但是大多缺乏一定的监管和评估机制,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监督,造成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表现出不积极、不重视等问题。同时,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动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和信息越来越大,加之管理工作中工作效率低、交互性差,因此,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JavaEE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高效、快捷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1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1系统概述

为落实依法治校,规范继续教育活动,尽快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广东科技学院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对学校继续教育教务管理信息进行录入、查询、处理、存储、反馈,实现学校现代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从而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更便于数据的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简称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培训活动。广东科技学院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主要包括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各系部、教职员工等。(1)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是学院继续教育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服务部门,负责制定继续教育总体规划并与各系部共同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2)各系部是各基层负责管理和实施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培训、登记教职员工信息、记录教职工培训情况等。(3)教职员工包含我院按照专任教师要求承担任务并获得薪酬的教师,和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并参加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教学辅助、教学管理人员。

1.2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1]是不同的组织、部门或人员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完成的一系列活动。广东科技学院继续教育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有教职员工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业务流程和学院组织教职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流程。

1.3用例分析

用例分析是对软件需求功能模型的确定,使用用例图来描述系统的功能。通过对系统业务流程的分析,可以确定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用户角色,包括系统管理员、中心管理员、系部管理员、教职工、学院领导等。各用户角色的用例描述如下:(1)系统管理员:具有维护和管理系统资源的权限。包括用户管理、系统数据的备份和还原、系统相关配置参数的设置。(2)中心管理员:具有认定和审核教职员工培训资格和继续教育、审核教师信息等权限。(3)系部管理员:具有本系部教师信息维护以及认定、审核本系部的教职员工继续教育的情况。(4)学院领导:具有查看学院教职员工继续教育的情况。(5)教职员工:具有对个人继续教育信息的登记、申报、查看等功能。

1.4非功能需求

非功能需求[2]是指软件系统中保证系统性能、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本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下:(1)系统界面设计美观、操作简单易用。由于学院有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教职员工,这些员工对计算机的操作并不是很熟练,因此系统设计的要求尽量做到易学易用。(2)系统可靠性强。由于系统存储的数据关系到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以及学院今后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考核,系统在数据受到损坏后应能及时恢复。(3)安全性强。系统要求进行权限管理和定义,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登录操作系统的功能。(4)可扩展性强。为了考虑将来与校园的其他信息系统对接,方便今后对其功能的扩展。

2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2.1系统设计目标

系统设计总体目标是实现对我院教职工的继续教育信息进行管理分析,支持教育管理人员的数据管理和维护功能等。具体设计目标如下:(1)实现学院教职员工继续教育信息的共享。(2)提供完善的信息传递平台,方便学院、教务处、各系部的联系,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3)实现继续教育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4)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提高信息统计和分析的水平,为学院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5)通过管理功能及业务处理功能,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学院各部门的办公效率。

2.2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体系结构是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B/S结构是目前主流的结构,具有部署快捷方便、使用范围广的特点。本文采用基于JavaEE的体系结构,JavaEE包括很多成熟的框架技术,例如Struts2、Spring、SpringMVC、Hibernate、iBatis等,这些框架技术都是MVC的设计模式。本文采用的是Struts2+Spring+Hibernate的框架技术。

3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系统公共接口和类

本系统采用的框架技术是Strut2+Spring3+Hi-bernate3,将系统的结构设计为数据持久层、数据库访问层、业务处理层、控制层和视图层。数据持久层负责存储和管理系统内部的信息。数据访问层是指通过DAO访问数据库中数据的信息,包括对数据的读取、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业务逻辑类是完成系统业务逻辑处理封装的类,提供一些服务程序,例如数据查询、统计和计算等。控制类是完成页面转向下一个处理,这些处理可以是一个数据的处理或一个业务的处理,例如数据添加、数据的查询等。视图层包括jsp页面的表示信息。由于系统设计内容较为复杂,为了优化系统设计,实现系统模块的高内聚、低耦合,本文对系统中所有涉及的接口和类进行了分析和提取,将公共的接口和类的属性和操作定义,定义了控制层公共类BaseAction、数据访问层的公共接口IBaseDAO和公共类BaseDAO、业务处理层的公共接口IBaseSer-vice等。

3.2教工管理模块

教工管理模块是支撑系统的基础数据,包括学院部门信息的管理、教工信息的管理等。该模块设计包含部门信息和教工信息的接口及类图。

3.3培训管理模块

培训管理模块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模块,该模块实现了对培训项目的管理,包括教师培训的认定审核、培训安排、教师培训报名维护、培训考勤维护、培训类型管理等。该模块设计包含培训项目信息、考勤信息的接口及类图。本文开发和设计的广东科技学院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结合了本校的实际需求,利用主流的JavaEE技术开发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到数据安全性和功能的可扩展性,并按照软件工程的方式进行实现,确保系统最终满足用户需求。系统投入使用后,有效地提高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工作管理效率。

作者:陈强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系

参考文献

[1]陈强.基于Web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分散实习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导报,2013,(14):73-73.

[2]张义.一种基于JavaEE的开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08):176-181.

[3]高峰.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26):82-83.

[4]张琳.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制度建设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02):49.

第二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摘要: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文章基于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结合当前高校管理现状,提出“爱、严、细”三字管理原则,从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探讨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进全国各地各级各类高校学习。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壮大及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有较大的特殊性。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在内地高校求学的适应状况,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表现情况

(一)汉语应用水平低,在校学习成绩差

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较内地的发达地区,他们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基础教育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多数存在知识基础不牢,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而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的听力和口语表达上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公共基础课如计算机和英语的学习上。少数民族学生走进内地高校求学,所有的交流和学习都是通过汉语进行,有些老教授讲课甚至是带有家乡口音的普通话,这给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汉语应用水平低不仅表现在汉语表达能力差和沟通能力不强上,还表现在对于所学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不强以及对深层背景和原因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较弱

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基本做不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不到带着问题去学习,做不到自觉钻研某个问题,更做不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这个是他们从小的学习状态,不会因为进入大学就迅速改变,有些学生适应力比较强会感觉勉强能跟上节奏,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吃力,影响学习效果。

(三)经济条件较差,多靠国家和学校资助

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很多是来自于偏远山区,本身家庭经济条件就差,而且所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少数民族家庭一般孩子较多,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供养一个或几个孩子上学的负担确实很重。所以他们求学,很多都是办理国家生源地贷款或者学校校内贷款,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送温暖补贴、勤工助学等各项资助政策。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

(一)“小团体”现象突出

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己熟悉的民族语言和文字,而进入内地高校后汉语成为沟通和表达的唯一工具,这让他们经常出现听不懂和说不清楚的尴尬。另外少数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与汉族有很大不同,所以少数民族学生更愿意和自己本族的学生交往。虽然在高校基本上是民汉混住,民汉合班,但是由于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同,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与自己本族同学在一起。这样少数民族学生的交际范围就十分狭窄,逐渐形成自己民族的固定活动圈子,汉族学生较难融入,逐渐出现“小团体”现象。

(二)文体活动能力强,多才多艺

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和耐力比较好,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组织的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社团、元旦晚会、迎新晚会等文艺汇演中载歌载舞,尽显少数民族多才多艺的风采。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学生也是内地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家庭和区域带来的宗教和民族意识强烈

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充满宗教色彩和特有风俗习惯的区域环境和家庭氛围中,逐渐积淀形成本民族特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民族有着特殊的感情,期待汉族同学尊重自己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虽然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但是期待能够相互尊重,尽快融合。

(四)竞争意识不强,就业与创业能力较弱

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普遍较弱,停留在比较简单的识记、操作层面上,缺乏深层的思考和研究,而汉族学生往往在这方面比较擅长,所以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基本不具备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就业和创业想法也很单纯,就业渠道少、就业信息不通畅、创业思路狭窄、创业行动力差等都是他们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第一,大部分院校都会为少数民族学生设立清真食堂。严格进货渠道,保证原材料的清真。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很多高校实行民汉混住,民汉合班管理方式,利于相互学习和民族融合。第二,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还存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情况。害怕出问题,担责任。另一种是把少数民族学生做为特殊群体,一些老师面对部分学生的不合理要求,一味迁就和满足,总是特殊照顾,容易助长不良风气,最后让学校没有退路。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一)走出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宗教认识上的多种误区

第一,“我一出生下来就是穆斯林”。这是很多少数民族甚至是汉族同胞的认识误区。任何信仰包括宗教信仰都是一个社会属性,绝非自然属性,不能遗传。按照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不是说出生在宗教家庭就必须信教;公民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第二,“在新疆的少数民族中,几乎全都信教”。这种说法不对,新疆信教群众约800万,占新疆总人口的56%。所以我们的少数民族学生中一定有不信仰宗教的,了解真实信仰信息,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新疆宗教信仰只有伊斯兰教”,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现在新疆宗教主要有六种,包括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其中伊斯兰教占多数。

(二)坚持“爱、严、细”三字管理原则

1.尊重和爱学生

首先,尊重少数民族习惯,淡化民族意识,强化融入和平等。他们与汉族学生的不同就在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就是吃的不同,所以高校须建立清真餐厅。其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渠道多方式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常与少数民族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才能更好地管理和服务学生。添加少数民族学生的扣扣和微信,不仅能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同时也可以看到他们在网上和朋友圈里的各种帖子。发挥学生骨干及少数民族学生所在宿舍舍长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异常行为给予及时反馈。再次,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三史教育。“五观”包括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三史教育指的是对少数民族地方史、民族史和宗教史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必要的课程设置强化这方面教育,让他们了解“四个认同”和“三个相互离不开”,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宗教认识上的各种误区,

2.严要求

首先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坚持与汉族学生一样的衡量标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足,学习能力较弱是实际情况,部分院校会根据他们的特殊情况,在期末考试时给他们单独命题或者降低及格线。这样做看似少数民族学生挂科率低了,实际上学生会更加不努力,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都会直线下降。其次对于学校的校规校纪少数民族学生也必须严格遵守。如有违反必须严肃处理,决不能因为是少数民族而放宽尺度。遵守校规校纪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也有利于他们培养法律、纪律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细管理

首先,学习上做到“一对一”帮扶。根据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自信不足、学习能力弱的情况,安排学生干部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助学,同时开设具有针对性的文化课强化班,帮助他们真正了解所学内容。同时做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正确分析他们学习上遇到的多种问题并给予合理化建议和实时帮助。其次,生活上积极资助困难学生。学校根据国家“勤、贷、助、补”政策,积极做好贫困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针对特殊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减免学费、勤工助学岗位安置等方面可以适当倾斜,减轻就读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使在读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再次,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庆祝古尔邦节、参观博物馆、举办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既能增强少数民族学生自信又能推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还能激发大家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应坚持“爱、严、细”三字管理原则,用爱守护学生的灵魂,用严矫正学生的行为,用细深入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尊重民俗,强化融合,在日常活动中建立相互欣赏,互相帮助的民族关系。

作者:王晓静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宋天华.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2]赵瑜,白罡.浅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学生工作管理[J].前沿,2012(10).

[3]刘晓东,曹玉霞.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高校学生群体的途径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第三篇: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工作或者搬迁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式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中流动党员群体如何进行教育管理进行探索研究,构建评价体系。该体系从构建的背景出发结合当下高校的教育体系制度和社会实践要求,力图通过考核评价制度选出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进高校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流动党员;考核评价体系

一、流动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背景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班学生党员基本上在实习阶段都是流动的,时间至少在2周以上,这一部分人员占到了全体毕业班党员人数的30%以上,这就导致毕业班党员的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和考核也就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做好教育管理考核工作,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流动党员在实习中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得构建高校流动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流动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原则

多样化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衍生了人们多样化的价值观,各种文化的掺杂交汇更是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理念的冲击,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极大挑战,新形势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认识方面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1],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尤其是接触社会的流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考核工作,促进他们保持先进性是目前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与历史任务。

(二)推进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化原则

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考核工作要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要想保证大学生流动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就一定要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程序和具体化的考核指标体系[2],成为完善的制度,才能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出客观评价,才能对他们进行反馈和激励。

三、流动党员考核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

考核内容多面。对流动学生党员考核评价应包括理论学习、道德修养、业务能力、工作表现、群众基础[3]五个方面。(1)理论学习方面:大学生流动党员除了专业学习,还要在外及时通过各种方式参加学校组织的党员主题活动,这一项就要通过读书笔记和思想汇报等材料来进行考察。(2)模范作用方面:主要以个别谈话和民主评议[1]的方式进行,了解流动党员的团队奉献、个人行为规范以及遵纪守法等问题。(3)业务能力方面:主要注重流动党员是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手否有创新意识以及成果,以实习单位的师傅和同事评价为主,包括学习态度、专业技能,创新以及实习期间获奖情况。(4)工作表现方面:在进实习中,学校结合实习合作单位对流动党员进行实习工作评估。通过流动党员实习单位的直接领导和同事对流动党员进行打分。流动党员在实习单位要积极主动参与实习单位的培训,为实习单位的发展献计献策。(5)群众基础方面:主要听取学生党员所在班组、室友、同事的意见,考核其为人处事能力,是否得到大家的认同。流动党员应当主动热心服务身边的人,关心、理解并帮助同事,赢得实习单位同事领导的认可与信赖。

四、流动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1)通过考评,有助于学生党员找准自身问题,更好地进步;有助于群众监督学生党员,改善党群关系;有助于提高提高整个学生党员群体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全面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教育、培养和考核,将学生党员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使全体学生党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性修养,在各项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对身边同学的引导作用。(3)可以把对流动学生党员的要求分解为一项项具体指标,将考核评价标准作为流动学生党员的行动指南,指导他们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更好地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考核融为一体,保证党员再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也便于考核评价的实施。(4)能够为学生党员提供有助于改进行为的反馈信息,以此达到矫正和激励学生党员,提高学生党员质量的目的。

五、结论

建立大学生流动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是探索高校流动党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方法,这一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代表将从“理论学习、道德修养、业务能力、工作表现、群众基础”五个方面来探索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模式与方法,通过建立这些重要指标,来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对大学生流动党员起到引导作用和约束作用,使他们自觉做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当然,考评指标体系仍然有改进的空间[2],如加分标准如何更合理,如何更综合地对流动党员进行评价,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流动党员考核评价系统是一项重要的起点工程,考评体系的初步构建是发展和培养流动党员过程的有益探索。

作者:张露萍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周菲,孙莹,胡?.高校党员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长白学刊,2011(06).

[2]李战军,董国军.对构建高校院(系)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9(1).

[3]崔桂武.关于建立大学生党员考核制度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基金项目:

本文系桂林理工大学2012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资助GUTDJC007。

第四篇:信息化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育模式在各大高校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这种模式能够推动高校在教育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革新,从而促进教育工作的长远发展。但是,现如今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在实现信息化期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本文对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高校教育管理。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迅速地发展,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取得了许多良好的成效。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国内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如今民众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我国的高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为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提供了革新的契机。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开展信息化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必要途径;故高校为了培养更多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改进高校教育管理模式。

2.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改进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2.1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的引进与培养

国内众多高校需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调,以实现其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而实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整体能力,再提高高校教师对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与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当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教育管理模式的具体情况,并学习一些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知识。此外,在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与能力,通过不断完善自我,最终熟悉并掌握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成为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优秀人才。高校为引进与培养优秀人才需要开展以下工作:(1)高校必须大量引进一些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信息技术水平优秀的教师,同时对现有的教师就教学管理知识开展培训,强化对其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与教育的方法提高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素质,并提升其开发与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2)高校可以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力度执行这些管理制度,比如,对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实行持证工作的制度,并定期对高效教师实施考核与评估,必须通过考核与评估才能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只有这样,高校才能锻炼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以满足信息化的发展需求[1]。

2.2创建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的教学网络与平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资源,且其中还包含了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同时,将信息化的计算机网络渗透到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能够实现互联互通,教师与学生还可以有效利用综合信息资源的平台,为高校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提供了便利。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建主要有两个方面:(1)创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共享网络与应用平台;网络与平台的创建须依靠国家及所有地区的信息化资源建设,以实现教育网络与教学资源、社会信息的连接互通。(2)创建高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即实现有线、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且VPN网络环境、信息资源数据库、教学资源与校园信息数据库也必须被创建,高校还应在云计算、3G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建设新兴教学环境[2]。

2.3开发与利用高校优良教学资源

高校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其中就包括录音与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设施,还包括专业课程、视频课程及课程资源网络与平台等教学资源。高校需要有效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以实现资源共享、资源结合;高校还应根据课程内容,建设专业的集成信息平台,并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形成各个专业教学的综合信息平台,使教学事业实现信息化。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资源创建的前提,就是要先将信息化学习系统、信息化教学系统与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兴系统。高校还应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方法对教学资源的应用进行管理,而不是将设备简单组合进行使用。此外,为了更好地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各大高校还应制定考核与评估教学资源的制度,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升其使用效率;高校各个学院之间要相互协同、共享资源。

2.4建立健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建立健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的改进与完善能够大力促进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要想更好地运用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我国高校应该有针对性与高效性地开展建设,特别是高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互通与交流,以针对具体工作进行互助合作,进而有效推动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体现其利用价值。在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一些不易或无法开发与建设的系统应结合相关的标准,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系统地分析,从而实施二次开发,并建立与系统吻合的接口,通过这种方法将数据进行系统化、信息化地处理,以达到进一步完善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目的[3]。

3.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运用,使得原有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高校教育管理实行信息化的革新已经被提上日程。只有有效运用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才能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加之,教学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可以提升高校的管理效率,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与教师提供服务,在教育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信息技术方法,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不断革新,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作者:罗海燕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参考文献:

[1]齐钰,齐钦,钦建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文教资料,2014,(10):89-92.

[2]匡中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07):23-26.

[3]余龙江,鲁明波.信息化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1):8-12.

第五篇:大数据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校教育作为我国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摇篮,其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如今我国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作为一直走在时代前沿的高校而言其本身也在面对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其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倒逼了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

大数据;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我国的高校一直都是为我国培养各类高精尖人才的摇篮,并且也一直是我国科技人文方面的弄潮者、带头人。如今我国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当中利与弊都是相当明显的,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让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变得更加轻松利用互联网就可以完成许多以往极为繁琐的问题,并且无论是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都会变得极为便利。但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是高校对于自身教育管理模式不得不做出新的审视,从而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创新。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

(一)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教育管理的理念与思维进行创新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材的制定通常都是少数教师经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较为主观的制定,就算其本身有着调研程序的存在,但是也是具有极大局限性的,无法完整且真实的反应全国教育效果的数据统计出来,因此传统模式下,教材的制定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则彻底改变了这样的情况,首先在大数据时代当中我们通过高效的网络调查与统计可以极为迅速的将现有的教材当中,哪一部分是让学生喜欢的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哪一部分又是学生不喜欢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教材当中的优点和缺点,这些优缺点往往都是较为客观的并不带有太多的主观意识。其实大数据对于教材编写的影响仅仅是大数据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影响的一个侧面,无论是对于学生经常进入的误区统计,还是对于各个教室教育效果的统计,都在对整个教育管理的理念与思维进行着根本的改变。

(二)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教育模式进行了创新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当中尽管大部分高校课程都是开放式,可以让非本专业的学生进行旁听,但是这种模式却依旧使得教学资源较为集中化,一个高校的教育资源仅仅能集中在其高校本身而无法向其他高校扩散。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这种集中化的教学模式将得以根本性的改变,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课程上传到网络当中让学生在网络中听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反复的听课以加深印象和掌握其中的重点,另一方面这种网络化教学所面对的受众是更为广泛的,无论是高校内在读的学生还是其他高校的学生乃至社会人员都可以进行听课,从而使得高校教育不再仅仅限于其一所大学之内,如今这样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实际上已经悄然来到,例如目前最为流行的MOOC,MOOC集中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无论身在哪一个大学内都能享受到顶级大学的教学资源。MOOC对于我国的教学资源不均衡现象有着很好的改善,它除了具有其他在线课程教学所具备的优点之外还具备着一些其独特的优点。其实这种在大数据时代下所产生的网络教学模式都与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使得其不仅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管理,其同样需要将精力放在网络教学方面,以保证其整体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教育的评价模式进行了创新

在教育评价中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技术层面来对于教学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对整体的教育综合质量进行提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其对于教育的评价不在局限于主观的臆断和个人的经验之谈而是变为了一种具有数据支撑的客观评价,其可以通过在各类教学平台上学生对于各个导师课程的点击量进行统计也可以活跃度调查来对整个教育评价进行数据支持。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增加高校教育管理的预知性

未卜先知或许听起来是较为玄幻的一种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在未来的大数据时代当中却变得越来越有依据和底气。我们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对任何事物的未来进行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虽然这个判断未必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但是这样的可能性却是极高的。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员其实也是如此,高校可以通过对学生与教师各类日常生活活动以及教育活动的数据分析找到学生目前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里包括了在教学活动中和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也可以对未来这些问题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判断,其整个过程都是有着各类数据作为支撑的,因此其准确性还是能够有所保证的。大数据的预知性在未来必然会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当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二)高校教育管理将要求教师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活动当中高校教师不仅需要优秀的教学能力,其还必须拥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因为在未来摆在教师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的课程方面的难点重点,还包括了各类学生的数据信息,教师必须通过对于这些数据的分析来得出在未来的教学活动当中应当侧重于哪里,又将精简于哪里,从而使得其教学更加具有效率和实用性。

三、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影响是一个必然的存在,并且在未来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必然也会以创新作为出路,只有在教育管理方面进行创新才可以使得高校的教育更加具有效率,也更加能够使得其培养出的人才对社会更加有益。

作者:张璇 单位:沈阳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

[3]樊丽萍.大数据时代:高校为人才培养晒“家底”[N].文汇报,2013-08-02.

第六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微信探究

摘要: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软件,现如今,随着微信的普及,我国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信可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不但成为了一种现代人最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同时更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趣味。不过,凡事都有利有弊,微信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给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对微信的使用频率很高,若想避免“微信”成为“危信”,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微信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校;教育管理;微信;影响;解决措施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也是现代人们最常用的手机通信软件之一。微信具有跨运营商、跨操作系统以及免费发送短信、图片、音频、视频等功能,几乎全面整合了社交网关系链,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和多元化的沟通体验。现如今,微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日常用品,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对微信的依赖更是非常之深。微信并不微小,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极大与极小的极致融合,看似微不可查,实则不容忽视。微信追求自由、个性和高效,这一理念正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追求,所以微信才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一、微信的主要特点

微信主要具有以下几项特点:①信息广泛:微信的三大经典功能分别是摇一摇、漂流瓶及查看附近的人,而最近又新增添了语音功能,可谓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社交平台,这在无形之中扩大了人们的信息接收范围,拓展了人们的视野;②方便快捷:微信的使用非常方便快捷,人们只需要利用手机下载安装上微信客户端,再利用QQ号和手机号等进行登录,甚至都不用专门注册微信账号,就可以使用微信软件,而进入到软件之后就会发现其的操作界面非常干净简单,即使是“菜鸟”“小白”也能够很快学会使用;③实用简约:微信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软件,利用微信可以接收QQ离线消息、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甚至还可以购物,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生活。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微信的影响

(一)学生过度沉迷于微信

微信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之多的用户,除却它的便利性以外,还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而高校的学生正当青春年少,玩心较强而自制力较差,微信对其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很多高校学生都过度沉迷于微信,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微信,清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微信,晚上睡觉前也在床上抱着手机玩微信。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平均每日使用微信的时间超过了4个小时,甚至有些学生连上课时间也不好好听课而是偷偷在看微信,对微信的过度使用不但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更耽误了学生的学习和学业。再者,微信作为一个网络社交软件,它所搭建出的虚拟交流平台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虚幻性,学生长时间使用微信,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只会在虚拟世界与人沟通,而在现实世界缺乏应有的人际交流,这很容易使学生形成自闭和孤僻性格,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的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的宝贵学习时间对其的未来人生发展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在这段时期内没有好好学习,而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玩微信上面,那么当学生毕业走出校园之后将不具备职业优势,整个人生都会因此而受到不利影响。

(二)微信上的信息良莠不齐

微信作为一款网络社交软件,它与其他类似的软件一样,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微信的开放性特点在于,所有用户都只需要通过几个简单的注册步骤就能够使用软件、在软件平台上任何信息。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网络平台监督管理工作做得尚不完善,所以导致微信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存在很多隐蔽性的黄色、暴力、煽动及造谣信息,而这些信息一旦为大学生所看到,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高校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他们的思想却仍然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有所不足,微信平台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往往会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使学生产生一些非理性的判断,最终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微信影响的解决措施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进行教育管理

微信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当代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是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作为教育者,不能一味对微信持否定态度,也不能强行阻止学生使用微信软件,这样不但不能够根本解决问题,反而会起到反作用。针对微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正确的解决方法应当是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教育来让学生明白微信的利弊,促使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主动趋利避害。例如,学校或班级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一些有关利用微信诈骗、利用微信煽动信息事件的知识讲座,利用一桩桩事例和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打动学生,使学生了解微信上存在的不良信息,学会怎么防止这些不良信息对自己产生危害。其次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内张贴一些有关微信知识的宣传海报,从而既教育学生要合法使用微信软件,又提高学生的警觉性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这方面,辅导员起着最直接的作用。辅导员是与高校学生接触最密切、联系最紧密的人,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情感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教育者,因此辅导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和教育管理工作能力,针对微信对学生的影响积极进行研究和调查,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正面影响、改善负面影响。例如,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建立校园和班级文化群、公众号等,多多在里面和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推送各类具有正面意义的文章、图片、社会新闻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同时,辅导员和教师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针对时下热门的社会现象和新闻事件与学生展开深入的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给予学生自由说话的空间,这样既可以在学生的言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问题,以便在后续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又可以加强师生沟通、增进师生感情。师生在微信平台上的交流应当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的,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而不是当做一项任务来敷衍应付。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及能力

微信上的信息之所以如此丰富繁杂,主要是因为微信平台的开放性很强,而对其的监督管理又非常缺乏,所以若想有效避免微信上的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主要依靠的不能是教师及他人的强制性管理和说教,而应当是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试想,如果每个微信用户都自觉不利用微信平台来不良信息、做违法犯罪之事,那么微信信息自然就能够保持清洁和干净。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及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这样学生才会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自觉遵纪守法。自主管理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约束性,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可以知道,内因对于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只有具有了较强的自主管理意识及能力,才能够有效应对微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自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规范学生的社交行为;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自觉正确对待包括微信在内的一切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养成合理选择微信信息、正确使用微信平台的良好习惯,才不会被微信的负面影响所左右。

综上所述,微信自产生至今,功能越来越丰富强大,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所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之一,高校的学生更是几乎人人都在使用微信,这是时代的必然趋势。诚然微信也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教育者却不能一味反对学生使用微信,而是应当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合理使用微信,积极发扬微信的优点,避免负面作用的影响。

作者:崔顾芳 王晓丽 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汪衡岳.微信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3):23-24.

[2]黄伟忠.浅析微信对高职学生及学生工作的影响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7-50.

[3]张宝君,王储佳.微信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91-94.

[4]夏洋.依托微信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59-60.

[5]孙琳.微信社交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9):28-29.

[6]程庆红,张颖.微信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船舶职业教育,2015,(6):37-39.

第七篇: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效率,不断改革创新,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通过对当代高校教育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相关教育模式的创新,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市场化分工的不断细化,高职教育在人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只有高职教育在发展中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改革优化教育管理模式,提高高职教育管理效率,才能更有效的为市场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一、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满足市场各种不同专业技能的需要进行的人才培养。但是由于受到高等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使高校教育模式偏向理论教育,忽视了实践技能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缺乏行业背景。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确,难以判断和准确把握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市场对接不准确,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之前没有对市场进行全面调研,导致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协调,学生毕业之后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一些岗位需求,缺乏专业素养和较高的工作能力,有的甚至无法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有的高职学校却脱离现状,停滞不前,无法跟上社会时展的脚步。其二,缺乏教育资源。高校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实地的训练是培训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并没有把资金用于学校建设,而是改变其他用途,这就造成了高校经济负担沉重,无法很好的建设学生实践基地。另外,从师资引进方面来说,由于高校一般处于专科教育水平,青年教师比例大,且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就直接进入了学校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学校缺乏资金支持年轻教师带领学生与外界交流,教师和学生都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导致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上无法实现与时俱进和创新思维,很难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三,学生生源质量较差。高校属于二类专科层次,这类院校招生工作是属于最后一个阶段,学生质量相对与本科院校学生来说比较差,为了完成招生目标和招生任务,甚至必须降分录取,使招收的学生水平较低且层次不齐。

二、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

无论是在高等教育还是在高职教育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高职教育应该顺应教育发展潮流,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深入发展高职教育,满足市场对多元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改革,做好高职教育工作,为社会和市场提供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二)有利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完善教育事业,各大院校才能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需要各高校不断改革教学,创新教育模式,针对市场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制定可行的教育发展计划,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平台,提高发展空间,培育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有利于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为了满足时展的需求,相关教育部门重视教育改革,并加大教育投资和改革力度,不断深化改革,保证高质量人才教育培养。高校是培养专业性强的技术性人才,与普通高等高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同,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和关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勇往直前。

三、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一)管理思想和理念的创新

要实现高校的教学管理的创新,必须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确立先进可靠的教育观作为改革创新的指导。现代化高职教育主要表现在教学质量、校园管理、学生素质等方面,其中校园管理最为重要。在高职教育中校园管理需要依据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上实现管理思想的改革与创新。思想的转变与改革是一个过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向下,学校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需要依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管理者同样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内容,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实事求是,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在制定相关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进行教学管理过程时首先要尊重学生和教师,尽可能满足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切身需要,在人文关怀下给予理解和帮助,这样才能够充分的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政策和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加大资金和师资的投资力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是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一个重要导向,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教学管理,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高校教学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思想上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体制,以提高管理效率。

3.现代化和国家化的管理理念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要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连,不断学习先进管理知识,更新管理内容,实践不同的管理方法,达到管理最优效果。另外还要开阔眼界,使高职教育同国外先进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接轨,学习和引进优秀的管理成果和方法。

(二)校园体制改革创新

为了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需要明确办学目标、教学任务等,实现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目前高校的基本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即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校、院、系、教研室四级管理模式,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高校需要结合自身校园特点、专业、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特点建立一个合适的管理体制,科学有效的推进高职教育,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各部门和组织之间职责、分工明确,简政放权,实现透明化管理和公平的评价机制,调动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和办公的效率,优化整个教学管理系统。

1.健全教学管理系统

健全的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标志着整个校园管理理念、指导思想以及管理方式的合理和完整,这样有利于先进理念的接受和引进,并提高各部门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建设合理的教学秩序,使教师和学生能在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推进教学全面改革和深化,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2.科学的运行系统

在健全的教学管理系统下,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工作需要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思想指导下有序进行,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教学工作,在科学的运行系统下不仅能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也能保证其他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公平的评价机制

教学活动的完成离不开评价机制,教学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包括教师在内,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公平的评价机制在根本上秉持了以人为本原则,对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和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如开设奖学金制度、优秀教师称号等奖励机制化,激励教师和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努力取得更多的成果。

(三)教学模式创新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数字时代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因此没在教学上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与创新。因此需要对市场进行定期调研,根据市场需要对教学的目标、内容、任务等进行调整。

1.专业设置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调查,进行相关职业分析和自身条件分析,在教学硬件包括教学设备、师资、经费、实习基地等条件的支持下,经过专家和学者的论证之后才能设置专业。另外也可以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设置新的专业,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2.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设置不但要充实学生知识贮备,扩展知识面,又不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造成过度学习和知识重复。合理设置课程结构不仅能够克服单科分段的弊端,还能发挥学科特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与这个时代的信息接轨,符合高技术和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3.教学方法

我国高职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是在高职教育改革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增加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应用型技术人员的培养。

四、结束语

在高职教育中,教育管理模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思想,积极主动学习先进优秀的教育成果,为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进行探讨和研究,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周李华 谭怡 单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仁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及其管理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2).

[2]杨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思考[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王瑾.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黄石.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研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