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探析(4篇)

高校教育管理探析(4篇)

第一篇: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一、高校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引入

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指的是依据一定的需求,将彼此相关却又相互独立的信息资源系统中的对象、结构以及关系融合、重组成新的资源体系。教育管理的信息资源整合,就是将不同来源、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依照一定的需求,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一个效能更高的信息资源体系,方便学校师生通过统一的信息搜索平台,查找和浏览所需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各成体系,管理和应用存在难度

高校的信息资源分属于不同的管理体制之中。这些数据库的分立存在,使得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各部门的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选择和获取;另一方面,不同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不同,使用的检索软件也各不相同,使得数据库的检索接口互不相容。再次,各个管理系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高校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

近些年,我国高校发展速度普遍加快,但是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自始至终都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形成此局面主要与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有关。因此资金的投入、师资力量各方面形成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三)高校信息资源分散、闲置,缺乏共享意识

高校的各个分校都有独立的负责人和责任人,资源使用分散。部分高校为了显示学校的发展程度,不惜花费大量资金购买仪器设备,但缺少真正熟悉这些仪器设备的工作人员;或是购买的设备与当前的教育教学水平不相符,导致资源闲置。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共享意识导致的。

(四)高校缺乏与校外优质资源合作的机制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高校往往是通过建立实验室实现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然而,高校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仅仅通过短时间的观察或者时间,并不能使建立的实验室起到真正的效果。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并未实现与校外优质资源的整合、优化,建立“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

三、改善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议

高校存在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浪费、闲置、分散的问题,高校管理人员也并没有树立资源共享的意识,使得培养高校资源共享意识,加强对高校资源以及校外优质资源的优化、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高校数据库分立存在,分属于不同的管理体制之中,难以管理。以图书馆为基础,组建以校领导为组长,教务处、科研处共同参与管理的信息资源整合小组,实现全校相关单位积极参与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实行“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体系模式,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实现高校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组建本行业与本地区信息网络中心,整合网络信息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整合网络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众多高校图书馆都在海量的文献资源与人才技术基础上,通过横向间强强联合,构建本行业与本地区的信息网络中心,充分实现高校图书馆网站间的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发现了文献分类法,并不断完善,逐步实现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化,使高校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

(三)培训管理人员及用户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

各大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是专业文献信息和学术文献信息生产、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场所。高校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学校图书馆要面向全校开设相关课程,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人才与技术优势,编制常用的学习软件与搜索软件,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借用学校内网传播扩散,方便他们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掌握法律法规,增强管理人员及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四)积极建立高校与校外优质资源合作的机制

为使学校享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就要建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与校外可利用资源合作机制。与校外资源的整合要着眼于不同方面:首先,从高校管理方面来看,可以引入国外较为成熟的、科学的教育管理方式。同时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对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参考意见,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这些关系教育发展参考意见进行分析论证,从而使高校所实施的计划、组织和决策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地发挥其作用。其次,从学生培养方面来看,高校单方面的理论培养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积极寻求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更多的信息资源可以被纳入高校教育管理范畴,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资源整合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加强。高校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使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同时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与特色,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依循结构最优化与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凤莲 单位:三江学院计算机学院

第二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党建作用探析

1正确理解学生党建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龙头地位

1.1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逻辑要求

高校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将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不仅可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还可以为我党培养优秀人才,促使优秀人才致力于推动国家富强的道路上。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当强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使其以党员发展为前提,将我党思想、宗旨等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改变学生的思想、作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逐渐成为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由此可以说明,强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是间接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逻辑要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更好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创造条件。

1.2提高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格局要求

我国教育部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创新活动方式,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而高校学生党政的工作内涵,则是在工作对象方面,以学生骨干为主体,促使学生骨干负责各项党政工作的落实,积极影响高校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入党,并积极了解党的思想、党的工作任务等,为成为优秀的党员而努力。在工作内容方面,以党的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制度建设为重点,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党建工作内容,促使学生受党建工作内容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在工作环节方面,学生党建工作以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为依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各项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内容循序渐进地推出,促使学生可以受到我党的影响和引导,加入到党的队伍中。由此可以说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涵符合我国教育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在高校中合理地落实学生党建工作,可以提高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格局要求。

2学生党建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龙头作用发挥的措施

从正确理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龙头作用的角度出发,调整和优化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可以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那么如何调整和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呢?

2.1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强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以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基础,科学化、合理化地推进学生党建工作,以此来保证党的先进性在高校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对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主要是:其一,加强学生党支部成员的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为了使学生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落实学生党建工作,需要对党支部成员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利用党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影响党支部成员的思想,促使学生的思想与我党思想相一致。其二,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为了壮大党的队伍,在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更高的落实学生党建工作。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则是保证党支部成员都是党员。因此,积极鼓励党支部成员入党是非常必要的。其三,不断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党支部成员作为推动党建工作的主要力量,作为党建工作的代表,应当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活力,正确引导高校学生。所以,应当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开展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党支部成员的活力。

2.2建立完善的学生党建与学生教育管理联动机制

要想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健全的学生党建与学生教育管理联动机制,通过学生党建工作的落实来调动和影响学生教育管理,促使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对于学生党建与学生教育管理联动机制的建立,则是对两项工作的统筹安排、工作部署提出约束条件,促使两项工作之间建立联系,为共同实现两项工作的工作目标创造条件;对两项工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将工作方法予以创新和结合,促使工作方法的运用,可以同时带动两项工作的落实;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机构、作风等方面提出合理的约束要求,促使促使学生党建工作的落实可以正面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2.3创新学生党建促进中心工作的实现形式

创新学生党建促进中心工作的实现形式,则是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思路,在此思路的指引下,了解高校学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学生教育管理的不足,进而探究适合的、合理的、科学的落实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创新学生党建促进中心工作的实现形式。

3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党建的龙头作用,积极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学生教育水平,为推动高校良好的发展创造条件。所以,通过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学生党建与学生教育管理联动机制、创新学生党建促进中心工作的实现形式等手段来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崔进 单位:淄博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探析

1.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

基层党组织缺乏对教育管理党员工作的重视,还未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没有针对学生当前的思想水平,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在教育水平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化的同时,高校仍然无法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面对扩招、学生宿舍化管理等,缺乏深入调研,拿不出有效应对举措。

1.2学生党建队伍和组织建设薄弱

随着在校生人数和学生入党人数的急剧增加,学生党员建设工作内容也随之增加,但是有关方面的人员数量和质量却没有改善,从而导致党建工作的实效收到很大影响。目前,高校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都集中在辅导员身上,但是学校辅导员数量少,并且辅导员工作多而杂,从学习到生活都必须顾及到。这就使得他们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教育党员的工作上疲于应付,大大降低了工作质量。同时,大部分的党支部未能及时调节人数增加与活动场所和硬件设施之间的矛盾,使得党支部的战斗力明显减弱。

1.3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少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旧的党建工作体系不再适应当代的要求,也不再能满足90后大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党员的管理体系建设要理论结合实际,结合时事热点问题,科学合理的运用网络载体,在探索中前进。

1.4监督机制缺乏科学性

现有的监督机制对学生党员的评价标准不统一,不能客观反应学生的实际综合素质,还有的考核机制不适用于当前的实际情况,缺乏实用性。大部分学校的考核都是在学期末依据成绩等进行评测,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过程的考核。另外,监督机制仅仅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的一种肯定,并没有实现好的沟通,包括在考核前期和考核过程中,这也使得一些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改正。在考核期间,大部分的党员评测都是根据民众的主观意识,没有犯原则性错误的都能通过,这样的评测缺乏客观性,无法判断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起到的作用。

2.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2.1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

高校学生党支部代表着学生的战斗力,保证着学生工作能顺利进行,同时也在培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对学生党支部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努力让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社会使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

2.2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管理队伍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管理体系完善与否。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党员的教育实效性。管理者的数量跟不上,工作开展困难,管理者的质量跟不上,工作质量无法保障。第一,应该保证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依据学生党员数量配备相应的干部。有条件的党支部可以挑选出能力强的专职教育管理的干部;第二,保证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和层次。这就需要高校定期对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干部与干部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与此同时,基层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认真分析、反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各类问题进行研究、解答,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丰富教育学习载体,创新党员教育方式

载体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托,应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拓展活动载体,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方式能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第一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同学积极性,坚持党的原则,这样才能大大提升管理效率。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只有让学生党员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三创新党员网络教育载体。网络作为人类沟通、活动、学习的重要平台,应当被广泛应用到党建工作中,建立互动平台,增加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党员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

2.4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制度制约功能

对学生党员的总结性评价固然重要,但是也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进行考量,及时指出其错误,及时纠正其失范行为。首先,完善学生党员述责评议制度,引入群众监督机制,让群众去监督党员行为,形成一种健全的述责评议制度。这是一种党员自我规范、自我汇报的方式,汇报过程中需要详述个人工作,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针对缺点制定出改进的办法,对自己负责,对群众负责。其次,建立学生党员失范预警系统。这个系统不仅仅针对学生党员,还对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具有约束力。该系统将记录每个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宿舍表现,学习表现等方面内容,对行为不规范者达到某一指标就进行警示,及时规范他们的行为。对入党积极分子而言,一些不良记录可以时时警示他们,要想成为学生党员就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否则将会影响自身评奖评优、入党时机。

作者:李欣 赵娜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第四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面对的紧迫任务。

(一)学生党员方面

总体来说,大部分高校学生党员能够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在社会转型期,部分学生党员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入党动机不纯

入党动机是学生入党的一种精神前提和推动力量。当前,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有一定的从众性和功利性,认为入党可以带来“好处”,把入党看成是一种“资本”、“跳板”或某种未来“通行证”。具体表现在“为了利益而入党”、“为了虚荣而入党”以及“因为从众心理而入党”。而且,有些学生追求组织上入党,不考虑思想上、行动上入党,出现了“入党前加把劲,入党后松口气”、“入党前跑步走,入党后踏步走甚至退步走”的现象。

2、理论素养不够

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并没有真正地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等,不能够进行全面正确的思考分析,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冲击而动摇自己原有的信念。此外,部分学生党员存在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政治理论学习的倾向,缺乏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意识,对党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

3、政治修养不足

每一名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成为一面旗帜。但是,一些学生党员党性观念不强,淡看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缺乏争先创优的意识。一些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呈现出重视专业知识轻视理论学习、重视班级活动轻视组织生活的特点,在同学中造成不良影响。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表现积极上进,入党后却在履行党员基本义务方面表现消极,在思想上缺乏对党的基本制度、基本理论和党员基本义务的了解,甚至有个别党员出现违纪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高校基层党建方面

1、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存在着重学生党员发展而轻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现象。在学生入党后,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教育抓得不紧,有些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生活上都无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尽管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但仍然存在党建工作不够协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层次发展。

2、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创新

要有效地达到教育学生党员的目的,就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管理方法,引导党员主动参与,通过党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达到教育目的。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创新,教育管理内容和方法滞后,基本停留在听报告、读文件的水平,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削弱党员教育管理的实际效果。

3、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有些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干部队伍配备不足,难以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上。主要表现在,从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专职教师少,辅导员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欠缺,工作时会出现思想不积极、责任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增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影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新时期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深入研究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党员教育管理整体水平

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高校要落实党委工作责任制,保证工作质量,不断扩大党内民主,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应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的作用,明确工作的责任和目标,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教育管理绩效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要建立制度和保障机制,进一步促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对照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建立健全相应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及监督制度;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制度本身,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要完善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发展制度,推行学习培训制度、发展公示制、民主评议制、合理的考核评估和奖惩激励机制等。

(三)创新教育管理,增强党支部活力

做好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结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现状来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使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一是开展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来开展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二是利用网络阵地的优势进行学生党员管理。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给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机遇。党支部应及时跟紧时展的脚步,建立学生党员网络平台,宣传党建理论知识和行动指南,交流思想动态,开展网上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四)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各大高校应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以适应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队伍力量、发挥党员教师的作用、加强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充分调动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深入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形势和新变化。

三、总结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在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推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层次发展。

作者:徐萌 单位:天津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