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反思(10篇)

高校教学管理反思(10篇)

第一篇:高校教学管理职能结构研究

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能文本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文本化写照,通过对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职能文本的研究,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清晰的梳理,最终应用扎根理论,借助于Maxqda10.0质性分析软件把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划分为教师管理、学务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学基本条件管理、其他工作的管理七项职能的职能树,以此作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的依据。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人才培养,达成这一目的途径之一是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的教学管理的过程就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过程。但是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内容的现实状况以及高校的教学管理的应然状况学者们仍然众说纷纭,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内容的正确认识有助于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合理设置机构,避免机构之间的职能重叠,机构臃肿,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的教务处是高校的教学管理的主要实施部门,因而研究高校的教学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以高校的教务处的职能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笔者本着可查性、完整性以及统一性的原则,选取了辽宁省20所高等学校的教务处科的机构职能文本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在此研究中,笔者依据扎根理论,应用Maxqda10.0质性分析软件对辽宁省这20所高校的教务处科的机构职能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编码的步骤分为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通过三个步骤,本研究最终形成三级代码树。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一个对定义的现象概念化以及编码的过程,开放式编码的过程类似一个漏斗,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对资料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登录,随后不断地缩小范围,直至码号达到饱和。具体的做法就是:首先,仔细研究原始材料,逐字分析,从中寻找出共同具有与主题相关的某一性质的现象,把这个共同具有的性质概念化,最终达到使原始材料收敛成可分析的少量概念的目的。其次,把共同具有某一性质的概念再进行归纳,形成一级代码。在运用软件进行编码的过程中,逐句分析,每遇到一个意义单元就需要登录一次,重复的也需要登录意义单元指的是意义而不是句子,因此可能会出现一句多意的情况。在本研究中开放式编码共出现了2264个意义单元。笔者逐句分析找出意义单元,并进行概念化,概念化的过程是指资料被分解为个别独立的事例、想法、事件和行动,然后赋予一个名称来代表。要注意一些教务处文本的原文,特别是能够作为代码的原文,有的称之为“本土概念”,采取完全让资料说话的态度,由于教务处的职能文本都是机构化的条理文本,因而这种“让资料说话”的情况是很多的。本文经过抽象化,最终得到66个一级代码。

二、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是对是对开放式编码中形成的概念和类别加以类聚,实际上,这两种编码并不具有绝对的次序性,因为在开放式编码中,头脑中已经开始连结某些概念了。主轴式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前面业己形成的概念类别之间的各种关系,这样就可以对现象形成更精确全面的解释。这些关系可以是因果关系、语义关系、相似关系、对等关系、功能关系等等。研究者每次只对一个概念类别进行深度分析,围绕着这个类别寻找相关关系,发现与其它概念的关联,从中抽取共同的特质,形成主题,加以命名,因此称之为“主轴”。开放性编码的主要任务在于发掘范畴,而主轴式编码意图更好地发展范畴。在本研究中采用类属分析的形式,把开放式编码进行相同性质分析,发掘代码之间的联系,把具有相关联系的代码归纳成一个更为抽象的概念。,最终抽象概括出21个主轴编码:协助人事处进行教师评聘、教师考核、教师培训、教师评奖、教师事故处理、教师工资、学位管理、选课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准备环节、教学运行环节、教学建设环节、课程的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的流程、教学资源管理、招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务处日常工作、其他教学管理工作。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也就是发现核心类别。核心类别的发展,主要目的是对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别经过系统分析后进行归纳和精练。一个研究的核心类别代表该研究的主题,与其他类别相比,它应该具有统领性,可以连结其它类别,组成关系概念之间的连结的陈述,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释架构。辽宁省省普通高校教务处的职能文本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在选择性编码阶段,根据主轴式编码形成的7个选择性编码——教师管理、学务管理、课程管理、教学基本条件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其他,这七个概念类别的确定依据的是教学要素原理。此研究中所编代码的检验采用反馈法,反馈法是指研究者得出初步结论以后广泛与自己同伴、同事、朋友和家人交换意见,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与反馈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此研究课题较为熟悉的人,还有一类是对此研究课题较陌生的人。对此课题熟悉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专业意见,对此课题不熟悉的人虽然对这个课题不熟悉,但是往往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新颖的观点,使研究者受益匪浅、耳目一新。笔者在编码工作完成以后申请导师和副导师的审阅,经副导师引见,专门请教东北大学已退休的原教务处处长审阅,笔者还请社会保障专业的一名同学查阅,最终一致认为此代码真实有效。对其提出的意见,笔者在与导师以及副导师探讨以后改动,然后再次在五人之间进行反馈,最终形成以教师管理、学生学务管理、教学基本条件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以及其他工作七大工作内容。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一直存在着机构职能重叠以及机构臃肿的问题,高校依据以上的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分类设置高校机构以及机构职能的分配,这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因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蕾 单位:东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第二篇:高校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改革研究

摘要: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的永恒主题。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本科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十分必要。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改革思路

高校教学管理是否科学,如何评价是关键。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科学的发展性评估机制非常有必要。尤其在改革期间,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刻不容缓。2015年,全国高校开始新一轮评估,本次评估与以往的合格评估及水平评估有很大不同,重点在于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效果的检查。这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改变,人才培养作为重点提出来了。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指标制定也不尽完善,没能凸显新评估理念。

1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1.1认识存在偏差,高校重科研轻教学

高校工作中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重要活动是教学,其他工作都必须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功能。其中,教学是第一位的,是最直接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大学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但由于大学的定位、级别等多种因素,人才培养逐渐退出了原来的核心地位,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要,教学反而变成了副业。几乎所有高校,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新建本科高校,无一例外都强调科研、重奖科研。高等教育界呈现出“重科研轻教学”现象。高校里面科研比教学更受重视。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益,使得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都存在认识偏差。科研项目和成果对于提升学校地位和水平有直接帮助,而学校地位的提升将会带来更多的政府或部门、机构的资金投入。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和科研水平都处于明显的落后状态,原本有的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功力扎实、经验丰富,但职称评定等要求必须有科研项目、发表文章。教师不得不将原本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转到科研上,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1.2发展方向存在偏差,重学术轻育人

高校为了做大做强,加大投入强调学科建设,间接弱化了人才培养意识。在高校,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其核心在于探索并践行为社会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高等教育的核心宗旨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学科建设本是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的,可是在当今高校内却本末倒置。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功利思想,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和重视不足。因此,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对学校发展方向重新定位,育人仍是第一要务。

1.3教学评价的不科学制约了教学管理理念发展

目前,高校盛行的评价机制和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征:(1)政府介入过多:政府是主体,既是教练又是裁判。评估指标体系由政府主导部门制定,再由政府部门组织评估考察,评估后的奖惩仍是教育主管部门说了算。对于地方特性、学校特色根本无法从既定的指标体系中体现。(2)指标内容单一:在现有教学评估体系下,各级各类高校为了迎合评估,几乎完全遵照评价指标来指导和执行教学行为,最终导致高校趋同化,无法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3)高校教育偏形式化:正如基础教育为求升学率,将素质教育变成应试教育一样,高校为了从评估中获利,原本“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理念被扭曲成“应评”教育模式。更值得警惕的是,只重视迎评,不重视评后整改。不仅浪费了物力财力,而且违背了评估的宗旨。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

2本科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思路

2.1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一个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管理评价机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构建能充分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以生为本,注重创新,多元化的管理评价机制和体系,是一个重要课题。它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展示个性,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角色科学定位: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重因素,国内高校主要由政府监管,高等教育的发展得到了一定得保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仍将扮演主导角色。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飞速发展,国家和政府继续扮演“家长”角色显然不再有利于高校发展。政府应该尽可能地由事无巨细的管理模式逐渐演变为宏观调控管理模式,只有将自主权更多地下放给地方和高校,才能办出风格不同特色各异的不同高校。(2)评估主体多元化:政府从主体位置淡出后,首要事务就是鼓励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用人单位、家长甚至学生,以及热心教育人士等,都参与到评估中,使得评估主体更充实更科学。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可以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不同需求层面开展评估评建工作,力求评估模式和渠道多元化,促进高等教育改革面向不同群体,满足社会不同需求,从而最终实现“服务社会”职能。(3)评估指标多元化:旧有的评价体质中,一套评估标准全国(省)通用,这种模式应该打破。新成立的多元化评估主体应该多方论证,对不同级别不同定位的高校,分类型、分层次,分别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2.2确定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价内容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应该然占比最大。同时也是最难评价的。质量,有质才有量。然而,教学的量很难同科研一样用数据进行考核,因而教学的“质”很难考评。虽然说本科质量工程、教改等项目也可以量化,可这也只能体现教师或团队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不难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和到达的层次。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不仅仅只是常规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素质方面的发展性培育。因此,有关人才培养效果方面评价内容的确立必须从社会和用人单位获取。

2.3调整有效的教学管理评价形式

目前的教学管理评价形式一般是政府部门组织专家,进入各高校进行现场评估,材料则是高校事先按统一的评估指标做好。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评估开展,直观、方便,而且能直接有效的对不同高校进行排名区分优劣;另一方面,这种形式却又存在许多弊端,如造成了高校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浪费,增加了学校日常工作负担,加大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管、办、评一条龙都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的教学管理评价形式与社会严重脱节,不符合社会发展,更不利于高校转型,完全可以探索成立或聘请第三方机构充当中介进行教学管理评估。

3总结

总之,为了有效评价教学改革的效果,检测教学管理新模式,必须建设科学合理的配套教学评价机制。主管部门也要改革创新,引导制定“以生为本”、“以教为本”的指标体系。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多元化主体、多样化标准及多方位考核形式,力促地方高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地方输送高水平合格人才。

作者:刘桢 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樊超,樊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5):28-30.

[2]李辉.关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12(03):130-133.

[3]季黄凤.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三个创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01):107-108.

第三篇: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

对于高校而言,其教学管理的内容比较复杂,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尤其是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从而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需要建设一支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教学队伍

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学管理队伍也需要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因此,本文首先论述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进而提出了我国高校开展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相关策略,从而能够为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性不强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教学和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有着较强的依赖性,目前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调查可知,很多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性不强:首先,很多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一方面:很多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并不是管理学专业或者其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对于高校教学无法进行专业性的管理;另一方面,很多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从而无法更好地完善和补充自身的管理学知识;其次,很多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学历比较低,学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人的能力,同时也是对一个人未来发展能力的考核标准之一。然而,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学历普遍比较低,从而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和优化。

(二)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来讲,不仅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管理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才能够更好地胜任高校教学管理的职位。然而,目前很多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人员过分看重岗位的福利待遇,因此在进行工作的选择过程中,往往倾向于福利待遇好的工作,从而使得教学管理队伍出现频繁的跳槽现象;第二,很多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非常不满意,这是因为教学管理队伍对于自身的工作认识不够深入,过高的期望在真正工作后形成了极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在工作中产生非常消极的情绪,进而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考核标准有待完善

为了更好地提供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很多高校成立了相关的考核机制,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然而,根据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高校对于教学管理队伍的考核标准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考核的内容过于简单,目前很多高校对于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考核,采用与普通教师相同的考核标准,无法更好地体现教学管理队伍的特殊性,从而导致考核结果不够公正客观;第二,考核的结果不够公平合理,在教学管理队伍的考核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传统的、错误的思想,从而导致教学管理队伍的考核工作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地方,很多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或者在工作中更加消极或者跳槽去其他地方;第三,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晋升标准有待考察,当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工作几年之后,需要对其职位进行一定的晋升,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在晋升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暗箱操作,并不是严格按照考核结果来执行的,所以很多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对此无法接受。

(四)“双肩挑”的现象非常普遍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张,在短时期内无法招聘足够数量的优秀教师,对高校教学进行良好的管理。因此,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很多高校利用在职教师,同时担任科研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双肩挑”这种情况既存在优势的一面,同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但是,随着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不断发展,必须要使得队伍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双肩挑”的形式可能会被取代。

二、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教学管理队伍发展的必经阶段

教学管理队伍与高校中的教学队伍和科研队伍还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为了更好地对高校教学进行管理,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其必经阶段,这是因为:第一,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非常复杂,涉及到高校科研、教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活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建立一支教学管理专业化的队伍,才能够利用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对高校的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第二,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对于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要进一步推动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从而使得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承担起自身的职责,更好地对高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

(二)高校开始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出,高校的教学工作正在进行不断地改革,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高等教育的教学要求。所以,高校开始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因此也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进行相关的创新,因此提出了促进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路:一方面,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弥补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断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高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进程;另一方面,促进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能够解决教学管理人员的相关问题,不断细化教学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从而能够使得他们更好地肩负起自身的职责,不断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策略

根据本文的上述内容可知,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从而无法更好地对高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因此,本文提出了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提议,并且充分论证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的招聘机制

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相关的教学工作呈现出更高的复杂性,因此需要专业化的队伍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为了更好地建设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需要不断完善高校的人才招聘机制,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不断提高对人才的专业化要求,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需要对人才的专业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考核,从而使得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性;第二,要不断促进招聘过程中的证书制,对于人才招聘来讲,需要相关的人才获得一定的资格证书,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在某个方面的能力,所以需要在应聘过程中优先考虑持有资格证书的人才。

(二)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

为了更好地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管理,需要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人才的工作表现进行一定的考核。所以就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件: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一方面:考核标准需要包括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才能够对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人员进行考核;另一方面,考核的内容需要具有多个方面,对于被考核人应该给予全面的考核,才能够真正评价其工作的表现;第二,要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才能够使得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人员更好地接受考核结果;遵循实用性原则,才能够更好地引导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的工作内容向着需要的方向靠拢。

(三)建立合理的薪酬和晋升制度

虽然在进行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不鼓励相关人员只注重薪资福利而忽视其他内容。但是,不得不承认,薪资福利对于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人员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的建设,需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和晋升制度,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取因地制宜的薪酬制度,对于不同的高校来讲,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的薪资报酬也是不同的,所以高校需要更好地平衡薪资福利和人才之间的关系,利用丰富的薪资更好地帮助高校吸引教学管理专业化人才;第二,提供更加合理的晋升制度,对于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人员来讲,通过晋升也可以相应地提高薪资福利,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晋升需要考虑大多数人员的意见,采用民主的形式进行,从而使得人们更好地对晋升结果持赞同意见。

(四)进一步弱化“双肩挑”的现象

根据上节的论述可知,“双肩挑”的现象虽然有利有弊,但是综合认为依然是弊大于利,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弱化“双肩挑”的现象,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了更好地进行高校教学的管理工作,从教学骨干中挑选一批人员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还需要掌握其合理性,可以对这些教师减轻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可以充分胜任教学的管理工作;同时又不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第二,协调好“双肩挑”人员与专业化队伍人员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教学管理的工作中进行通力合作,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提高。

四、小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高校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的改革,开始建设一支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这一策略对于高校教学的促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从而总结出解决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问题的相关对策。相信,随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不断完善,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夏雯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韩力争,贺张真,季霞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6):96-101.

[2]李芳,刘海涛.试论提升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水平的路径[J].宿州学院学报,2015,30(12):120-123.

[3]黄荣斌.专业化建设在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13:194.

[4]丁昭,李臻.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探析——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0).

第四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要】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应该跟上时展的脚步,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从而完善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高校的教学管理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便利高校的教学管理,而且极大地方便了相关信息的存储、查找,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重视加强对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管理工作中的效率。本文通过对信息化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今后管理者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是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而教学是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直接关乎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学管理主要是对高校教学的日常工作、秩序、课程安排等进行管理,关乎教学工作的效率,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日常教学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不便,严重了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便利,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模式是今后教学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一)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信息化主要是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对工作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它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主要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相关工作信息进行数据建模。因此,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电子存储,方便了数据的保存、提取,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另外,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实现信息化,能够方便学生的学习。例如,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行选修课选择时往往极其麻烦,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通过对信息化的模式进行应用,管理者可以建立专业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可以在系统中进行选课,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

(二)便于教学资源的共享

信息化主要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来进行资源的存储和传送。就传统教学而言,学生对感兴趣的课程只能够去旁听相关教师的讲课,但是这种方式就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况且由于地理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也无法获得国外名校的教学资源,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然而,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实现信息化,能够使教学资源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存储。师生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搜索来进行下载,这样就方面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一)缺乏资金的支持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使得很多高校的教务系统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在集中进行网上选课时,往往都会造成系统瘫痪,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资金的缺乏使得学校无法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平台,不利于于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信息管理平台以及系统方面,这些系统的建立和维护都需要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来进行操作。但是很多高校都不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引进,使得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专业人才,从而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

高校应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程度,将信息化覆盖到整个教学管理中。另外,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高校应该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使其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另外,高校应该鼓励相关人才进行技术创新,使其研发出更加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加强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的引进,能够及时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从而保证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教学信息管理的科技化程度。

四、结论

高校教学作为进行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高校教学管理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选择。它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重视加强对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鹏远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沈田,宋超.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大家,2012(14):157~158.

[2]阎燕.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05):161~165.

第五篇:高校秘书管理与教学管理能力培养

摘要:

高校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中最基层,最平凡的一个工作岗位,它连接着高校的整体工作,因此教学秘书明确自身在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职责,并且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对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系部教学秘书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重要成员。从教学秘书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及其担负的职责,可以认定教学秘书是一个多重角色。所以为更好的履行教学秘书角色,需要多方面的、高水平的能力修养。

关键词:

高校;教学秘书;角色定位;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获得了大力的支持。作为一所专门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很多办学理念,校园建设和本科院校都是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学工作更为琐碎,实践教程比例加大。加上目前生源状况,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也在不断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管理团队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而高职院校的各个院系,作为基层组织,是教学管理与教学运行是否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各个院系的教学秘书,是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所以研究解析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对于整个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教学秘书通过常年一线的教学管理工作,只有的新形式下根据不断发展着的变化,来研究和总结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特点与发展趋势,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认识水平,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将教学管理工作推向更高的发展平台。现在很多的高职民办专科院校也在不断的升级转型,出现了专接本或者独立本科班,通过与本科院校的专业对接,直接培养具有更高学历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任教师队伍,而拥有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的教学管理队伍又是重中之重了。高职院校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团队中最基层的一员,在高职院校日常事务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秘书直接执行和实施院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和安排各项教学活动,连接着院系部和学院教务处,各系部教务工作,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之间以及院系部和学院各部门的各项工作。教学秘书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高职院校不断随着社会的需要而蓬勃的发展,从而使得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在不断的调整和扩充,需要接受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如果能提高自身的能力修养,对于我们高校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可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还可以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是最基层的一环,是教学管理的直接执行者。链接着院系部与教务处,院系部与学院行政管理部门,系部与教师,系部与学生等等多重关系,是他们之间沟通的纽带,只有教学秘书认真细致的工作,协调,才能确保信息有效的上传下达,各部门之间团结协作,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和更好的贯彻执行学院以及教务处的各项任务。基本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教学秘书来执行的,所以教学秘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民办本科院校教学秘书不仅承担教学管理任务,还有很多突发状况需要处理,不仅要处理专科的教学管理,还要适应新情况,进行本科及校企合作项目的教学管理。所以教学秘书就要承担以下几个角色:

(一)顾问帮手的角色

高校教学秘书是系主任的直接下属,帮助系主任处理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当系主任遇到教学上的工作难题时,作为一线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教学秘书应当起到一个顾问,智囊团的作用。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工作经验,给系主任提出适当的,合理性的意见。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系主任也承担着适量的教学任务,工作紧,时间少,教学秘书要给予系主任充分的工作支持,维持并且保证日常的教学工作任务可以顺利,有效的完成。为系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好基本的保障工作,服务好领导,充分发挥顾问帮手的作用。作为系主任的智囊团,教学秘书必须善于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且善于思考,收集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法,把一些成熟且有效的想法和建议提供给领导,真正的帮助系主任处理好一个系部的工作。作为一个服务工作人员,要在领导作出一些决策时提供真实有效,详细可靠的数据及资料,给领导的决策和方案提供数据的支持。

(二)艺术工作者的角色

教学秘书工作琐碎繁杂,事务性的工作头绪多,难处理。不仅仅要解决教学管理的安排,还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比如要协调教务处和本院系的教务安排,还要传达学院的宗旨给各位老师,辅导员以及学生和学院的关系,都是统筹艺术性的安排和协调。只有柔性的处理,才能使工作得以顺利,有效的完成。正因为教学秘书烦躁的工作内容,如果艺术性的协调这一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光是死板的完成工作,是缺乏创造性的。教学秘书对待任课教师,必须加强他们之间的团结,增强凝聚力,并且安抚和鼓励任课教师对待工作中的情绪。在与任课教师沟通的时候要有服务意识,管理为教学而服务。教学秘书很多工作也会接触到各班级的学生骨干,可以科学,艺术的管理他们,也可以帮助自己的工作顺利开展。只有创新,艺术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才能有效的解决教学难题。对于系主任的工作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和给出建议。帮助系领导有效的管理一个系的教学工作。

(三)科学管理人员的角色

教学秘书工作强度大,事务繁杂,需要做好课表安排,各类考试安排,教学档案管理,老师课时计算等常规工作,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期结束还要对教学档案袋进行归类,各类文件的纸质和电子稿都要妥善保存,作为日后数据的支持。所有这些材料都需要分门别类,不可杂乱无章,保证需要时候能及时地找到。同时教学秘书还需要进行期中期末,补考重修以及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安排,合理安排考务监考老师等。做好教师调停课,督促教师按时上课、不出现迟到或者拖延课堂的情况。年底还要结算专任教师的工作量和超工作量,每个月结算兼职教师的课时。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要胆大心细,做事仔细认真,因为如果不慎小心就会造成教学事故。在进行课表及考试安排时,合理利用时间,做到尽量不出错,在核对计算教师课时时,反复核对,不让老师的利益受损,在处理各方面关系时,要科学的应对,增强系里的凝聚力,更好的团结协作。教学秘书是系主任管理整个系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这就要求秘书不能仅仅以工作执行者的角色来定位,还要以科学管理者来定位,因为教学秘书对于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更加的熟悉和直观,所以往往教学秘书对于某些教学方面更加有发言权,所以要培养科学管理者的素养。

二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能力培养

教学秘书不仅隶属于各系,也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要帮助教务处完成各种教学安排,协助系主任执行各种教学安排。不仅处理实际工作,还要协调人际关系,具有工作上的双重性。除去常规的工作内容,有时候处理应对突发状况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对于教学秘书的培养必须是综合性的,根据本人实际工作内容,提出以下几个培养能力的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秘书需要接收教务处的文件和指示,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教务处的工作指示准确无误的传达给相关老师,辅导员及系领导。既需要准确无误的传达,让对方能清楚明白需要他做什么,又必须把教务处的工作安排到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秘书拥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办事效率。教学秘书的工作中经常需要撰写公文、信函和文稿以及起草计划、总结等相关文字材料,这就需要良好的文字功底。因此,教学秘书不断的自我提升,多读书,多表达,通过锻炼来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从而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培养优质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秘书的工作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多,范围广,事情非常繁杂,需要教学秘书具有优质的团队协作能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把教师,辅导员的工作有效的衔接,并且把繁杂的事物分工协作,不仅要协调本系部教师的关系,还要协调系部与院系及上级教务处的关系,所以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发挥整体团队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发挥团队力量,才可以发挥最大价值,使琐碎繁杂的教务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三)培养统筹安排的能力

教学秘书每天处理大量常规性的工作,还要应对时不时的突发状况,面对琐碎繁杂的教务工作,需要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清晰的头脑。锻炼强大的心理素质,培养统筹安排的能力,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不断的增强管理能力,可以使工作更好的完成。

(四)培养与本校同步的教育理念

高校教学秘书所在系部不同,专业不同,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要对本系部的专业有清晰的了解。与本校的教育理念方针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了解学院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新的教育理念,获取最新的教育思想。

(五)培养良好的办公自动化及信息处理技能

教学秘书主要的日常工作,大部分是处理各种文件、资料以及信息,只有客观、全面、及时处理好这些信息材料,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准确无误的处理信息,分门别类的收藏存档,有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教务处的通知要求要及时传达给有关教师、辅导员。而这些工作都是依赖电子计算机来进行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因此教学秘书需要掌握好办公自动化技能,来实现高效管理。

(六)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秘书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可以使工作更加顺畅的进行。因为教学秘书工作中接触到学院各类型的员工,包括教师,辅导员,教务处,系主任以及学生。所以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事务时,如果能够讲究沟通技巧,那么事情肯定能够更加完美的解决,还可以形成融洽的工作氛围。

(七)培养创新开拓能力

教学秘书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培养创新开拓能力,使得教务工作更加得心应手,高效完成。通过不断学习和深造,来更好的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教学秘书对整个教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教学秘书如果能够明确自己的角色,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必然会对工作起到极大的作用。在院教务领导和系领导的双重带领下,做好本职工作,并且创新发展。做好教师,辅导员,学生的链接,适应学院的新发展,不仅要做好专科教务,还要做好本科班的教务排课,教学安排,不断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努力成为合格,称职的教学秘书。在工作中不要墨守成规,创新的完成各项工作,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作者:李菁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镇宏.高校教务管理教师职业困境的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6,03:123-124.

[2]宋国敏.浅析新升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队伍建设[J].科技经济导刊,2016,02:173.

[3]王红.探究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113-115.

[4]吴晓琼.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9:15-16.

[5]高磊.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教学秘书的作用和素质要求[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1:56-58.

第六篇:高校教务秘书教学管理重要性

摘要:

本文主要以高校教务秘书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高校教务秘书的工作要求以及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然后,从四个角度提出了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教务秘书能够更好的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教务秘书;存在问题;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各大高校都加大了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力度,在教学管理中教务秘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教务秘书队伍也在向着年轻化以及现代化发展,该转变使得教务秘书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本文对新时期高校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及重要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帮助教务秘书更好的在教学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高校教务秘书的工作要求

1.及时准确的传达指令。在高校中经常会由学校领导或者是教务处出具一些有关规章制度、规定、通知等方面的文件,这些文件就需要由教务秘书下发给下级各个部门、教师以及学生,从而保证全校所有的师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到学校领导最新的指令,使所有的教学工作都能够有序、顺利的进行。尤其是与学生以及教学任务相关的通知必须在第一时间就让学生了解,比如:学生选课通知、教学检查通知等。

2.客观公平的汇报情况。在高校中由于学校教研工作者以及学校领导都工作繁忙,所以教师、学生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务秘书就要在双方之间充当一个桥梁,不仅要将上级领导的指令下达给教师和学生,还应该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反馈给学校领导。比如:学生和教师对学校通知或规定的疑问,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等,教务秘书需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再将整理的内容上报给学校的相关领导,以引起学校领导对问题的重视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和对策。

3.有效协助配合上级领导的工作。在高校每个学期的开始,教务秘书都需要协助校领导对教师的备课工作进行检查,而在学期中旬则还需要协助领导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查,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1]在这些协助工作中虽然起主导地位的是学校领导,但是教务秘书却是所有工作的执行者,代表着领导的意愿,所以每项协调工作必须做到位才能够真正帮助领导对学校进行管理,使得教学过程能够有序进行。

(二)高校教务秘书的重要性

1.高校教务秘书是教务管理中的桥梁。教务秘书在高校教务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首先,学校教务秘书需要向学生和教师传达学校领导以及教务处所下达的规定以及各种通知,还要将学生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反馈给学校领导,以保障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成为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的沟通桥梁;其次,教务秘书在学校的考试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不仅要协助领导做好学生考试的检查和准备工作,还要对每个学期的试卷进行整理以及留档工作;再次,负责对教学课程以及教室的安排;最后,教务秘书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意见或者矛盾时,教务秘书需要从中进行调解。

2.高校教务秘书是教学管理过程的执行者。高校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校不可缺少的岗位之一,不仅要对学校事物进行管理,而且还需要对学生以及教师进行服务,是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执行者。[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及时向上级部门上交与教学相关的文件和记录;第二,协助教务部门领导对各种教务教学相关文件进行起草;第三,负责安排新学期各科的课程安排以及考试安排;第四,负责对各种教学资料以及历年试卷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第五,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录入;第六,为教师收集教学管理信息以及为学生组织考务工作等。正是由于教务秘书在工作中进行彻底贯彻执行学校教务管理中的各项活动,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影响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1.教务秘书工作缺乏相关激励措施,职责不分。在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务秘书工作比较繁琐,并且会出现分配不均匀、不明确的现象。出现了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教学管理中没有对教务秘书进行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如果教务秘书的工作比较多但是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激励,相反少做了工作也没有得到一定的批评,这样的话慢慢就会形成非常懒惰的局面,并且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教学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很多人员的办事效率,会阻碍教务秘书发挥最大的作用。

2.教务秘书缺乏深度学习的机会。教务秘书是处在教学管理第一线的高校管理人员,其能力必须要能够满足教师以及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务秘书要学会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在结合学校实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改革。目前,很多高校虽然有面向教师的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这些机会都是提供给中级以上的领导或者是资历比较高的教师,资历浅的教师几乎不可能有继续深造的机会。而教务秘书大多是青年人,在高校中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就会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没有新的管理理念,每年都只会延续旧的工作思路,不仅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出现漏洞,而且教务秘书的个人水平也无法获得很大提高。

3.教务秘书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不够。高校在对教务秘书进行选拔时并不够重视,很多教务秘书的专业都不对口,有的教务秘书甚至对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不够理解,仅仅是将领导的指令下达给教师或者学生,但在后续的监督、检查等方面却没有起到作用,更不用说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全面的服务。

三、发挥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重要作用的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1.建立岗位职责制度,明确分工。现在很多高校将教务秘书工作和办公室人员的工作混在一起。其实,教务秘书工作是在教学管理中比较基础性的工作,能够保障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整理出学校师生对教学存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能够为领导提供管理决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对于教务秘书工作只有做到明确分工,才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最大程度减少矛盾的发生,同时为学校的工作绩效提供一定的依据。

2.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和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在高校的教务秘书工作中,对于表现突出的人员可以适当的给予补贴,需要表扬或者给予物质奖励;对于日常工作中表现差,甚至影响到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作出相应的惩罚条例,同时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制度,才能够让教学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另外,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保障教务秘书能够安心的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出激励作用,使教务秘书保持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优秀的教学管理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二)高校要为教务秘书提供培训的机会

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高校可以组织教务秘书对管理以及教学软件使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也可以组织教务秘书到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高校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社会上聘请有名的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等,这些方式都能够让教务秘书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另外,高校如果有出国深造的机会不应该将名额都给了资历比较老的教师,也需要给表现优秀的教务秘书一定的深造机会,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在深造结束后能够将所学内容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上,从而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三)教务秘书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

教务秘书在高校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必须要具有多个方面的技能和知识。首先,教务秘书在完成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该自觉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其次,教务秘书在实践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方法,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最后,教学管理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教务秘书需要不断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以保证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而教务秘书也能够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作者:刘玉洁 单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扬眉.论教务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J].南方论刊,2012,(07):83.

[2]周圆.浅析高校教务秘书工作的素质要求和工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9,(20):149-150.

第七篇:高校教学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创新

摘要:

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对高校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建设一支符合教学需求以及时展的教学管理队伍,需要从专业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学历结构五方面开展。并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激励机制以及选聘制度,进而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管理队伍。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

一、引言

教学管理队伍担任了高校日常管理工作,在管理中既要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还要为教师提供服务。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各个学科的差异合理安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工作沉重而烦琐。可以说高校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队伍。

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第一,专业结构。在高校众多专业中,不同专业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教学管理队伍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背景,只有实现两者的科学搭配,才能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进而促进管理制度创新。当前,中国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要以非教学管理专业居多,这种专业结构虽然有助于开展多元化专业管理,但是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导致原专业被荒废。因此,在选聘管理人员时,一些教师虽然具有突出的专业能力,但并不一定可以胜任管理岗位。管理人员在从事管理工作后,一定要在提高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结合管理实践,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1]。第二,性别结构。在管理队伍中,如果性别失衡,对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十分不利。当前,中国高校从事教学管理的相关人员基本是以女性居多,一些应该由男性管理人员开展的工作,都交由女性管理人员完成。由于男性偏少,也在日常工作中多承担了一些管理任务,这些情况都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不利。因此,高校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的性别结构。例如理工院校要适当增加男性比例、师范类院校要适当增加女性比例,综合性院校要保持男女比例的平衡,进而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质量[2]。第三,年龄结构。当前,中国高校管理队伍基本以年轻教师为主,中老年教师相对较少。虽然年轻教师富有创新意识、精力充沛,但是做事欠考虑、易冲动、阅历不丰富;中年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阅历,但是干劲不足;老年教师善于处理问题、阅历丰富,但是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因此,高校一定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特点,合理搭配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保证管理效率,进而更好的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3]。第四,职称机构。职称结构能够充分反映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以及科研水平,中国高校管理队伍的职称结构呈现金字塔形,虽然这一结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同时也体现了科研水平低下的现象,管理工作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性。因此,高校一定要选聘高职称的人员加入到管理队伍中,结合院校的具体情况,以增强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为目标,构建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第五,学历结构。学历结构体现了高校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同时也决定了人员的发展空间。近些年,虽然中国高校也在不断优化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但是博士以及硕士的比例依然较低,说明管理队伍的综合学历还有提升空间。在制度创新中,特别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更要重视学历结构的重要性。在选聘管理人员时,学历要作为关键的依据,避免出现通过不正规渠道混进管理队伍的情况。对于学历较低的管理人员,高校要提供深造的机会,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获取更高学历。

三、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第一,优化选聘制度。优化选聘制度是构建管理队伍的关键前提,高校要结合自身需求,从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建设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更新工作思路。明确具体职责以及科研任务和工作任务,具体要求要在合同中有所体现,制定执行以及量化的评价标准,定期对管理人员开展考核。同时,选聘工作要公开化、透明化,确保选聘过程公正、公平、公开,提供给所有人员公平竞争的平台,提高教师对高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第二,建立激励机制。首先,高校要开展关怀激励,由于管理人员任务繁重,在工作中可能出现一些不满和矛盾,高校一定要给予他们信任和支持,关心管理人员的生活与工作,为其创设稳定以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其次,高校要开展目标激励,将个人目标与高校目标有机结合,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进而确保管理质量。最后,奖励激励,高校要通过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手段,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将工作绩效与奖励挂钩,保证奖励制度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第三,建立考核机制。高校实行学分制后,为管理工作增加了考核难度。因此,高校要从以下两点开展考核工作:第一,坚持合理科学的考核原则,在考核中坚持以可行性原则、全面原则、绩效原则以及求实原则为基本原则,通过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第二,要选择科学的考核方式,将综合考核、定性考核、定量考核、结果考核以及过程考核充分结合,采用学生评议、互评法以及自评法等考核方式。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高校管理制度创新具有直接影响,高校只有具备一支结构合理、管理能力强的管理队伍,才能在新时代下满足教学需求,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作者:邓昕婧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参考文献:

[1]付海燕.省部共建高校创新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04:59-61.

[2]沈琳.高校建设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35-36.

[3]史金联.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62-164.

第八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要:

在高校之中推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中长期规划中的重点工作。对高校教学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进行了讨论,进而从基本原则、功能需求以及安全防护三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最后从模块设计入手分析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设计。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国在关于教育自身发展和改革的中长期规划中也将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国教学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也是大势所趋,更是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因此,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讨论,有助于推进信息化进程,进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教学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第一,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推进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数据的信息化程度建设。近十余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扩招程度的逐年加深,使得不论从高校自身校舍面积、教职工配备数量,还是从学生人数而言,都长期保持在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一背景下使得大量的人员、设备的资料信息需要进行整理和完善。而仅仅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各类设备信息、学生信息和教职工信息进行统计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而借助信息数据化进程则可以通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平台,进而高效快捷的对各类信息进行统一存储、统一读取以及统一的查询。其次,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还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由于缺少既定的信息处理格式。同时,在面对规模浩大的各类人员设备信息时,教学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压力。而通过信息化进程的实现,对所处理的信息可以做到统一查询、修改和编辑的格式,进而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第三,通过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推进信息化建设还促进了信息融合共享的实现。各类教学设备、教职工、尤其是学生自身的信息是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出于防止敏感信息泄露的考虑往往不对外公开上述信息。这就使得难以满足教学管理部门、教职工以及学生等不同人群对上述信息的需求。而通过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可以有效实现对于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程度的信息公开。这样既满足了对信息的需求,也防止了敏感信息的泄露。

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第一,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基本原则。建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首先明确信息化平台的基本设计原则。首先,在设计平台时需要针对自身的需求进行分析。由于各个高校自身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的方式和手段各不相同,这就决定着其需求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在进行需求分析时,不但要明确高校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普通需求,更要明确这种特殊需求。其次,在对信息化平台进行设计时需要掌握简单实用的这一原则。由于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因此,在模块的设计以及操作流程上应以简单实用这一原则为主。第三,在设计信息化平台时还需要注意扩展性这一原则。信息化平台在未来还肩负着与各类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任务。因此,在设计平台时还需要注重预留一定数量的借口以保证其自身的扩展性。第二,信息化建设的功能要求。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推进是一项全面的工作。这就对信息化建设中所涵盖的各类功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保证学生的学籍信息、已修课程及学分信息、学历学位管理信息。涉及教务管理工作的,则要求涵盖学科建设信息、学生选课信息以及各类考核考评情况等。而涉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则要涵盖教师信息、课程开展情况以及教室分配情况等信息。通过对学生信息、教务信息以及教师信息的综合信息化建设进而保证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推进。第三,注重信息化进程中的安全性。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在给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目前,借助网络这一渠道恶意窃取各类敏感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在高校推进信息化进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网络安全防护进行充分的重视则极有可能发生因网络恶意入侵而导致的各类信息被篡改。删除、泄露等情况,进而对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工作带来影响。因此,高校在使用互联网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安全性的保护工作。

四、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建设讨论

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需要进行包括用户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规划、课表设计和教室规划、考核考评以及学籍管理等模块的规划。在用户管理中,为了保证不同用户能够各自拥有适合自身的权限,可以将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学生以及教师三类,进而根据这三类人员各自的身份设定不同的权限。在课程管理的模块中则是记录高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的课程开设情况。这其中包含了课程自身的代码、课程主讲教师、课程考核考评方式以及需要的教材等内容。通过这一模块的设定,可以使得用户能够快速、清晰的明确所选课程信息,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在教学规划中则主要列出每一个专业需要完成的课程内容。在课表设计和教室规划模块中,则主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列出一个学期内其所需修完课程的具体安排情况以及课程所用教室情况。不仅如此,学生和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一模块查询在特定时间内一个教室的空闲情况,进而申请借用此教室进行会议或活动。在考核考评模块中则主要记录学生日常课程情况以及期中期末的考核情况。在学籍管理模块中主要对学生的学籍变动情况、所遇各类奖惩情况等进行记录。

作者:陈岩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晓亮.浅析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文学界(理论版),2010.

[2]:蒋东兴.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3]:高福成.浅论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第九篇: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逐步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改进,以满足社会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本文从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入手,讲解了高校教学管理的职能,着重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了相关解决方法,以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经济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协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改进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积极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提高人才的质量。

1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的教学管理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而高校的教学质量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逐步重视教学管理制度。改进教学管理中的不足,能够有效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1.2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校教学管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高校的教学管理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根据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设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引导教师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对高校教学改革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

1.3有利于加强学校建设

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且对高校自身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高校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改进自身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工作又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对高校自身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2高校教学管理的职能

2.1制定教学决策和教学计划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高校的教学决策和教学计划,而教学决策和教学计划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学决策是指对教学的目标、方法和过程进行规定,教学计划则是对教学进度、教学课程等进行安排。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对本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教学计划。同时,高校的教学决策和教学计划要重视课程管理,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及本校的专业特长设定专业课程及专业人数,并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2.2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教学管理部门承担着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责任,而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学管理部门要按照教学目标设立专门的教学管理组织岗位,对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担任教学组织工作。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使教学活动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要协调教师的专业课程,均衡教师的课程数量,使教师的能力与教学任务相匹配。

2.3指挥和协调教学工作

指挥和协调教学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为此,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履行指挥和协调教学工作的职能。教学指挥指向下级传达有关教学的各种指令。教学管理中的协调工作指协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各教学部门之间的配合。在指挥协调高校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应注重工作方法,实现各教学环节和教学部门之间的合作与配合。

2.4监督和检查教学过程

教学管理部门承担着教学监督和教学检查的责任。教学监督就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减少教学工作中的失误,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学检查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教学工作的合理方面进行肯定,指出教学工作及教学结果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案,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因此,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在进行教学监督和检查的时候,要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监督,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案。

2.5评价和控制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控制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又一重要职能。教学评价和管理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评价即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和理论的评价,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引导教师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教学控制包括教学活动之前的控制和教学活动之后的控制:教学活动之前的控制指对教学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活动之后的控制指对教学中的突发情况进行控制和弥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

3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3.1权力性倾向

教学管理的目的是树立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并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过程不仅需要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努力,还需要高校的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然而在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有着明显的权力性倾向。教学管理部门强制各部门和教师服从指示,过度使用自身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权力,容易导致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产生抵抗心理,甚至故意违背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3.2管理方法滞后

首先,过分强调领导的权威。有些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一味遵从领导的主观意愿,缺乏对客观现实的了解,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难以适应本校的教学改革。其次,只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进,缺乏对教师素质的重视,导致高校中存在一些素质低下的教师,向学生传播不正确的价值观念,给学生造成不良示范,严重影响学生的日后发展。

3.3管理目标不全面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不够全面,只是大致规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缺乏对教师心理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不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同时,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对教学目标改进和教学改革的重视,导致高校教学模式滞后,不利于人才培养。

3.4管理评价不合理

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依据教师的职位和教学成效进行评价,缺乏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的重视。这种教学评价模式容易导致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严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评价只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缺乏对教师的肯定和激励,容易导致教师缺乏自信心和工作热情。

4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策略

4.1改进管理理念

首先,提倡民主管理。民主管理能够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交流与合作。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应积极采取民主管理的理念。民主管理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改进传统的命令式教学,使教师积极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献计献策,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例如,高校可以向教师征集教学管理的建议,集中教师智慧,使教学管理工作符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其次,加强教学管理中的竞争与合作。竞争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动力,合作是实现共赢的前提。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应重视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例如,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评课比赛,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进而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另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重视教师之间的合作。例如,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让教师在研讨会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探讨科学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再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方面,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依据社会对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设置教学课程和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最后,坚持教育公平的管理理念。教育公平指受教育者都有接受学校教学的权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籍管理、考核管理、教师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严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加强重视教育公平。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管理的公平性,避免学籍管理和考核管理的不公平现象。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管理的公平性,为教师的竞争提供公平的环境。

4.2完善管理目标

首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例如,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依据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4.3更新管理方法

首先,加强管理协作。加强学校领导之间的协作能够实现分工配合,加强教师之间的配合有利于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协作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其次,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再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最后,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足。例如,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将教学工作以数据的方式存储在电脑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教学工作进行安排。

4.4健全管理评价体系

首先,坚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管理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客观公平的管理评价体系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使教师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为此,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为教师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其次,积极创新评价方法。在教学管理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还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充分重视教师的心理特征,以教师的自身水平为依据,正确评价教学活动。另外,教学评价还要重视评价之后的再评价,以增强教学管理评价的系统性。

4.5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首先,权力重心下移。高校教学管理的权力性倾向和集中管理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下移权力重心。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采取民主化的管理方法,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应加强对教学管理的监督,使高校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监督工作,增强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其次,增强高校教学管理的专业化。高校应积极引进专业化的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本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增强教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5结语

现阶段,社会经济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产生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完善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且对高校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陈军涛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宝嘉.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的制度构架及实践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6):30-33,37.

[2]张世敏,孟祥燕.高校二级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以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55-256.

[3]龚日朝,施式亮,孙亚鹏,等.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培养方案为核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110-114.

[4]艾友林.教育公平视野下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124-127.

[5]边晓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与优化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3.

第十篇:民办高校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

摘要:

建设高素质、高效率、专业化的教学管理团队,是当前地方民办高校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障。本文从建立地方民办高校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的重要性,当前地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建立地方民办高校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地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团队;专业化

一、前言

教学管理是指从事教学相关管理的人员根据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借助于先进的教学管理软、硬件,组织、协调、指挥和引导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等各个方面的人员,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以高效率、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学活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它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高效的教学管理团队对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主导性作用,地方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立足,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专业化的教学管理团队。

二、建立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的重要性

教学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工作,而要做好这个中心工作,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专业化的教学管理团队。教学管理团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是各教学环节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者。教学管理团队是教学管理的“总司令部”,起着沟通内外、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团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1.建立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在2011年12月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在“质量管理”一级指标体系下,明确规定了“教学管理团队”二级指标体系的各项要求,并且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由此体现了教学管理团队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性作用。

2.建立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所有高校的中心工作都是教学工作,而高校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的制订者是教学管理人员,同时又是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具体操作者。教学管理团队中的成员参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安排和实施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学籍学位信息的管理与审核,学生考试的安排,各种教学资源的管理和调配等。科学、有序、高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形成取决于教学管理团队的管理理念、业务能力、个人修养和工作方法等,由此决定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否能逐步提高。

3.建立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是提高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教学质量。为了确保生源的稳定,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民办高校就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凝练自身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高素质、高效率、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

三、现有教学管理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复杂性也不断增强,对于教学管理团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目前,地方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团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管理团队结构不合理。教育部有文件明确指出,在各种管理团队中,年龄、学历、专业和学员结构等各个方面,要组成合理。地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团队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专业背景和年龄结构两个方面。目前很多地方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团队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返聘离退休老教务人员。他们虽然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在高等教育和教学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对欠缺,无法使用先进的教学管理软、硬件设备。二是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学历较高、工作积极性高,但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管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育,并且缺少工作经验与管理技巧。此外,博士、教授等高层次引进人才的家属,一部分被安置在教学管理岗位,他们大多是从其他岗位上转岗过来,缺少教育管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工作上显得能力不足。总之,地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团队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

2.教学管理团队不稳定。一是教学管理工作非常烦琐,任务涉及面广,又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地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任务更加繁重,而工作业绩又不容易显现,特别是教学运行管理,无法看到具体和直接的成果。二是教学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政治待遇,很多民办高校对政治辅导员有相应的工作年限和职级待遇,并可以挂靠教师评相应职称,但教学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和业务培训进修等各方面都没有相应政策,从而导致管理人员转岗、辞职等现象频频发生,这直接影响了地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团队的稳定和发展。

3.教学管理团队缺乏学习。地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团队人员基本没有成体系的管理制度,更没有学习、培训、进修等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学习、培训、进修管理制度方面,由于缺少学习计划,没有预算相关经费,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只是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并没有系统地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大多都是上岗后边工作边学习,从而导致这些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无法熟练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软硬件设备,工作效率不高,也制约了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四、建立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的对策

1.优化团队结构。(1)遵循教学管理的规律,根据地方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发展需要,配备充足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按管理岗位制订岗位职责,使教学管理人员能对自己的岗位提出相应的规划,从而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工作。(2)根据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特长、年龄性别等安排岗位,使其在工作岗位中发挥各自的长处,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3)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管理的需求制订进人计划,将高素质、高学历且有教学管理潜能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教学管理团队中来,并用丰厚的待遇和灵活的机制吸引有教学管理才能和管理经验的人才投身到教学管理团队中,实现教学管理团队结构的梯度化。

2.完善团队机制。地方民办高校应制订相关政策,采用灵活的机制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逐步缩小与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在职称和薪酬方面的差距。针对教学管理人员制订独立的考核评估机制,一方面可以起到监督作用,督促教学管理人员认真仔细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提供教学管理人员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的平台,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挂靠教师进行职称评审或者挂靠政治辅导员进行职务晋升,由此让教学管理人员安心工作,潜心教学管理的研究,提高教学管理团队的吸引力和稳定性。

3.加大团队投入。建立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必须提高教学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与素质。(1)高校的学习计划中应该将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以及进修纳入其中,并对教学管理团队的建设和学习设立单独的经费预算,鼓励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在职学习或者培训提高教学管理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学管理的根本是服务全校师生,因此,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通过定期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管理团队的人文素养。(3)购买适合高校发展的教务管理软件。该软件应满足无纸化办公的要求,实现数据与管理的分离,保证教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实现全学分制管理,师生能通过教务管理软件提交各种申请,查询个人相关信息,进行网上选课和排课(包含实验课),提交各种文档,进行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缴费和维护,进行网上评教,开展课堂管理及互动等一系列教务管理常规功能。

作者:陈尧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铁范.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淮北煤炭师院学报,2013,(4).

[2]杨楚校.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管理初探[J].现代国企研究,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