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管理问题及策略

中小学教学管理问题及策略

摘要:

中小学教育管理历来都是社会所关注的话题,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管理策略研究,以此作为主要的论述,希望能够对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教学管理问题有所帮助,提高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能力,使中小学的教育能够更加健康有效,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及问题;策略研究

中小学教学管理问题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能不能够得到保障的关键性问题,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学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在新时代的今天,新的问题,新的高度,新的起点,剖析新时代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现代教育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方法策略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

一、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教学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新一代”的“天之骄子”,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性格塑造的家庭教育方面可想而知,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难度,而且再加上教师在教学管理上的认识不到位,特别是新上任的教师,对于教学管理的意识几乎没有,新任教师的惯性思维是只要教好我的课就够了,教学管理是班主任教导处的事情,这种对于教学管理的错误认识导致了新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的紧张,严重的甚至因此而丧失自己的教师岗位。中小学的教学管理需要每一个教师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中小学教学管理方式的不文明行为与现象

首先,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存在言语不文明的现象。可以说这种行为和现象还很普遍,这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足以及对于中小学教学管理认识不到位造成的。在这里我们分别进行论述:

1,有意的辱骂和过分的批评指责。学生的不当行为引起教师的不满时,教师随意辱骂学生以及过分批评,这对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2,无意的不文明行为现象。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管理中,这种现象也是很常见的。优秀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把对学生的尊重和对教学管理的把控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把人性中所拥有的和所要表达给学生的美能够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得到一份对于高尚人格和优秀品质向往的力量。其次,教学管理中体罚学生以及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体罚学生的现象,对于严重扰乱校园秩序的学生不是叫家长、开除就是教导处和班主任的一顿劈头盖脸的打骂。还有一些变相体罚的行为,例如更多的作业内容以及对于知识点的反复抄袭。

(三)中小学教学管理孤立的窘境

中小学教学管理孤立的窘境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在这里我们分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家长。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现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的“溺爱”使得学生的性格成长以及品格培养面临着诸多的困难,现代孩子依赖性太强,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只会接受关心和尊重,难以给与和分享,心理素质差,不成熟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另外,学生的教育压力过大,家长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缺乏合理性,片面强调教育,培养出一些只会学习和上补习班、培训班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生活能力偏弱。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这个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家长的行为方式以及教育方式无形中对于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在校行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无形中加大了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难度,使得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一个孤立无援的窘境中。另外,一些学生家长因工作原因很难抽出时间关爱孩子的日常成长,这也是导致学生心理扭曲闭塞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教师、学生、家长三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使得中小学教学管理无从下手。

(四)过于死板的中小学教学

中小学教学的随意性以及死板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中小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是以教学参考书来组织教学的,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使得中小学的教学水平受到限制,还有一些教师不参与备课和教育科研工作,只是临时性的照搬教学参考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以及教学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学习产生厌倦,不感兴趣的问题,单纯的教成为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这种生硬的填鸭式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小差等现象的出现。究其缘由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教学观念落后。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依然是束缚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学不是一件静止不变的事件,而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过程,在过度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情况下,虽然每个知识点都详细地讲解了却事倍功半,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压力加大,从而也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忽略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习目标的实施者和实现者,只有把所有关注都放在学生身上才能解决好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多难,是中小学教师自身出现了问题,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变化?作为新一代中小学教师的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只有在关爱和把控上找到平衡的支点,才能提高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教学方式的转变困难。这也是引发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教师的教学压力大,工作量也大,转变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创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难以应付日常教学管理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也是一座大山,因此,许多教师选择旧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这种说教为主的教学。这也是中小学教学管理所面临的困境难以摆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种新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的引入和发展都需要时间的探索,如果引入失败,势必造成新的问题的出现。

二、中小学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针对上述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以及成因分析,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和中小学教学效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需要我们积极的自发的去探索。

(一)开放式的教学改进

突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改进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打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这是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方向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认真去操作,从备课阶段的认真准备,思量教学课点的难度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程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引导问题,知识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亲切、轻松地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种精心的教学设计既能够让教师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预想问题,还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教学进度的事情发生。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从小事做起,要细致的关注到学生的一举一动,注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及时有效地沟通,做学生亲密的伙伴,朋友。让学生看见自己能够心生欢喜,喜欢自己说话,喜欢听自己讲课。如何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其次,要关爱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宽容有度,亦不失原则。再者,要鼓励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耐心的听取学生自己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量这个问题,为什么他有这样的见解或意见。最后要关爱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素质不一样,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样,“因材施教”,不以学习的成败分三六九等。另外,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余,要及时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与家长有效地沟通

学生、家长、教师,三者的关系决定了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成效,如果说教师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那么家长就是窥探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教师与家长及时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另外,教师要辅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培育健康成长的孩子。通过见面沟通以及通讯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保障双方能够在一个起点下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教学管理中的行为管理

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的管理方法有必要进行一下分析探讨,这也是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孤立窘境的现实状况之一。例如打架,逃课,欺负同学等行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有句古话说的好“严师出高徒”,这话不假,要在学生面前严肃地讲清楚教学管理的规则制度,违反秩序的学生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以认真的态度去说明这一点能够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这是原则问题,是把控教学管理的一个点,当然与关爱学生不是对立的,是一个整体,处理的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冷静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宽容的心态,严肃的态度去对待这件事,分清是非,树立榜样,对事不对人。最后,原则性的问题要适当的进行惩罚,当然要注意尺度,也要注意一定要有原则。这样才能够在学生心里树立一个是非分明的形象,对于学生今后的品格塑造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困境以及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是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和保障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改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坚定信心,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中小学教育路线,成就已有的教育大国的梦想。

作者:刘宝林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油区教育处

[参考文献]

[1]刘丽军.开放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蒋亦华,开卫华.宏观视角下的现代中小学教学管理探究[J].教育探索,2005,(5).

[3]刘艳艳.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1.

[4]张涛.中学体育教学过程管理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9).

[5]熊云峰.浅谈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J].成功: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