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初探(4篇)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初探(4篇)

第一篇:民办高校教务秘书教学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的大力扶持,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不断推进的教学改革,教学管理逐渐向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从而对教学秘书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教学秘书应具备那些素质以及如何提升工作效率,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民办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

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管理者,是连接学生与院系、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辅单位的桥梁。在众多民办高校中,教学秘书更是身兼多职,承担着教学秘书、科研秘书双重工作任务。教学秘书工作看似简单却又极其琐碎,必须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1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

教学秘书工作活动范围广、管辖事务繁多、承担责任重大,教学秘书工作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1.1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包括: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协助教研室主任安排各个学期的开课计划;协助教务处做好教学质量测评工作;协助教务处做好专职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工作;协助教务处做好各类教室的使用、调度与协调工作;负责对常规教学秩序进行检查和管理;负责教务有关文件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完成每学期的听课任务。

1.2考务管理

考务管理包括:负责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考试及考查课的成绩管理,重修资格审查,提供每学期留降级、退学名单;负责学生的成绩管理工作及提供学生学习成绩证明;负责学生的期末考试、补考的考务工作;负责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报名与考试组织工作;负责学生毕业资格、学位资格的审核、上报工作;负责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书的打印、监章、发放工作;负责补办往届学生毕业、学位证书和证明书工作;负责学位证书电子注册工作及毕业生学生图像信息采集工作;负责每学期任课教师信息统计工作。

1.3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包括:负责教务管理软件的运行;负责学籍电子注册工作;负责学生学籍异动的审核及存档工作;及时准确上报和下发在校生情况表;做好每学期学籍清理工作。

1.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负责实验室的质量测评和评估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数据的统计、上报等;负责教育实习基地的统筹规划;负责省教育厅重要通知的传达和本学院重要信息的;实施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计划,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1.5教材管理

教材管理包括:熟悉并掌握学院有关教材的管理规定及建设规划;负责教材的预订、发放工作;负责自编教材、讲义、试卷等各种材料的印刷装订工作;负责建立各项教材、耗材的进、出帐目,并做好教师领用教材、学生印刷材料的帐目记载及毕业生教材费的结算工作。

1.6教、科研管理

教、科研管理包括:负责组织课程建设,包括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负责组织专业建设,包括试点专业的建设和新专业的申报;负责组织教学改革立项工作,包括专项教学改革立项的建设;负责参加省级及部级的各项实践比赛的参赛活动;责组织参评省级及部级教学成果和教育技术成果的申报工作;负责组织参评省级及部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申报工作;负责组织全院各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申报工作;负责教、科研建设,包括教科研成果的统计与存档工作;负责教育技术中心相关教学设备的日常管理,向资产处提出相关意见。

2民办高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

教学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团队的主要力量,其工作质量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教学正常运转,因此,教学秘书应具备以下素质要求。

2.1良好的品德修养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又琐碎的工作,常规事务较多,涉及面广。教学秘书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要端正工作态度,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认真负责,保证教学过程公平;培养严肃认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不偏不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谨记为人师表,行为示范。

2.2积极的服务意识

教学秘书要服从于学校各教辅、职能部门的领导,服务于学生和任课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秘书承担着各相关方的沟通的重任。教学秘书需要熟悉把握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文件,并将文件精神及时传达给学生和老师;需要听取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和需求,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只有保证积极的服务意识,才能协调好各相关方的关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2.3扎实的业务能力

从第一部分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中可以看出,教学秘书工作量较大,事务繁多、琐碎,较为枯燥,需要教学秘书熟练掌握工作任务,有扎实的业务能力,掌握教学管理规律,遵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按章办事,才能使教学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

3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途径

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由于资历尚浅、资源有限,为了通过各项评估、检查往往把重点放在师资的引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来,又因为日常教学一直在稳步推进,没有出现教学管理问题,导致大家对教务工作熟视无睹,严重忽视了教学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因此,管理层应转变观念,摒弃“重教学、轻管理”的错误思想,重视基层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秘书应甘于寂寞,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教学稳定。

3.1强化服务意识,坚守道德底线

教学秘书工作连接着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服务于学校师生,是一份非常严肃、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秘书在工作中保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工作态度,强化服务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教师底线,保证教育的公平性、严肃性。尤其是在一些关系到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敢于坚持原则,谨慎办事。这样才能担负起育人的责任,扎实做好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例如在期末考试结束后,秘书绝不能参与任课教师上分数,提前帮着打探分数、帮学生跟老师求情,涉及到不及格等问题,这容易引起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反感和误会,给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并且也败坏了学院的学风。教学秘书有育人的职能,在学生面前代表学校服务育人,言行中不要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3.2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业务水平

在繁杂的教务事务中,要学会掌握工作安排的规律,从多项事务中抓住主要工作带动次要工作,从而让工作的条理性更强,让学校教育教学能够顺利、正常运转起来。教务人员作为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学秘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强化专业技能,努力做好对学院教师和同学的服务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只有逐渐形成了这种心态,各方面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工作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秘书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礼仪,所以对每一位来院咨询或做客的老师和学生,都应热情接待,这并不需要刻意去装出来,而是养成一种基本素质,这样很多工作都容易开展。只要做就尽力去做最好,这也是工作的最大收获。秘书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工作,不仅仅是将上级指派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应该时刻本着为教师和广大学生服务的理念去想问题、做事情。与其斤斤计较谁干了多少活,不如抓住锻炼机会融入其中。

3.3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办公效率

“互联网+”充斥着现代生活,也影响着教育事业。作为新时期的教务秘书,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创新。高校教务工作的特点是具有例行性和时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工作就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学秘书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也有创新问题,无创新就无发展,无创新思维就无创新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改善原有的教学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4结束语

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教师这个职业对这句话做了最完美诠释。教务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平凡,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秘书应努力钻研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既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待人处事,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慧 栾红旭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红卫.论高校教学秘书职能实现的素质培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6):87-89.

[2]侯江华.地方院校教务秘书工作实践与探讨[J].湘潮(下半月),2012,(6):113-115.

[3]徐东.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要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9):58-60.

[4]刘红.如何做好高校教务秘书工作[J].文教资料,2009,(10):226-227.

[5]魏章友,胡开炽.浅谈教务秘书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07,(19):142-143.

第二篇: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浅析

摘要: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系统的有效运行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学管理也需要改革创新,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文章就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通过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必要性;问题;措施

一、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作为高校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及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教学管理工作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决定着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社会、经济和技术都发生了诸多变化,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这些都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我国高校必须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方向,遵循高等教学管理规律,理清教学管理现存问题,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适应新时期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有效指导教学管理实践,使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为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服务。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着理念落后的问题。首先,很多高校对教学管理并不重视,认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就是上级指挥下级,用领导意志和经验主义指导教学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第二,对教师的教学管理方面,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服务意识和务实精神,教学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管理促进教学的效果不明显。第三,对学生培养的管理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和管理理念更多的体现了行政命令和领导意愿,重视表面的考勤、纪律等规范化的管理和控制,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和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管理机制,能够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效运行,而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机制僵化、创新不足、科学化水平低的问题。作为管理工作,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沿袭了传统教学管理中严谨的管理机制,重视秩序维持,轻视目标管理。虽然常规管理有利于维持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是在高校扩招对教学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新形势下,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管理流程已然成为教师的负担,成为阻碍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绊脚石。第二,我国高校的教师职称评定机制目前尚不完善。高校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对教师科研成果的考察占比重更大、考察内容更具体,对教学成果的考察占比重很小,而且仅限于对课时量等基础指标的要求,缺乏对教师教学质量优劣的具体评价标准和有效考核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教学投入的积极性。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是教师对照评价情况查找问题、提高教学水平的依据。同时,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合理更决定着其是否能够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而我国高校存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完善的问题。第一,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重教师个人成果,轻学生培养质量。很多高校对教师教学的考核评价更多的倾向于根据教师所获得的个人成果或荣誉来评价,对其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培养质量缺乏有效的评价办法。第二,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收效甚微。有些高校几乎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等同于教学质量评价。但在学生教评工作具体执行过程中,把更多关注度放在学生评教的参与率上来,而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设计和调查过程的安排上不科学,因此不能通过学生评价获得有效的教评信息,没有起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第三,评价过程走过场,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在考评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高校更多的重视考评工作本身,而对于评价结果、改进意见的反馈并不重视,导致考评工作走过场,不能很好的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四)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和进步,并逐渐在各行业领域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高等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存在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现象,没有用好信息化。有些高校没有把信息化真正融入到教学管理当中去,而是为了“赶时髦”生搬硬套地在管理流程中增加了信息化管理环节,不仅没有使信息化成为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有效工具,反而增加了管理流程,降低了运行效率,使之成为教学管理的负担。二是存在信息技术不过关的问题。一些高校虽然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也看到了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但是由于经费、人员等因素,教学管理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教学信息系统运行不顺畅,甚至阻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措施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一是高校要充分重视教学管理的激励作用,树立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不能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仅仅局限在机械化的规范与约束师生教学行为的刚性管理层面,更要强化教学管理工作在激励教师教学投入积极性和方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应有的作用。二是高校要充分重视教学管理的服务功能,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强化教学管理工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理念,强调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研究能力提供条件或服务的功能,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供条件或服务的功能。三是各高校要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广泛汲取国内外高校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根据基本教学管理规律,结合自身实际,形成系统化的先进管理理念,从而有效的指导教学改革,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优化教学管理机制

优化教学管理机制,首先要在做好规范教学过程、稳定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目标管理。不应把教学管理简单的归结为规范秩序和流程控制,而应该将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积累和综合素质提升,作为制定过程管理制度的依据和开展教学管理的目标。要在深入调研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学原理对教学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第二,要制定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政策制度和运行机制。在政策制定方面,主要是加大教学质量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的评价比重,或者将“教学型教授、副教授”这一职称评定类型落到实处,使得教师的教学投入和成果得到实质性认可。在运行机制方面,要想真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在职称评定中的影响因子,就要制订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好教学过程和成果的质量评定。

(三)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在新时期下,要将有利于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的学术性与创新性作为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导向与目标。具体体现在,要把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与学术前沿接轨的程度,教学方法上是否能够以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为目的进行总结与改革,教学态度上是否全力投入,充满激情,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等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求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体。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把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结合起来;同时在分析学生教评结果时,要进行学生成绩与其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性分析以剔除不同成绩学生水平教评的主观因素。只有这样收集到的课堂教学评价信息才有可能是全面、客观的。对于教师教研成果的评价,要有学术委员会、专家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要从教师教研成果的理论价值、教学实际的应用价值和学生培养质量提升的转化价值角度全面评价。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求保证评价过程的有效性。首先,要根据教学评价的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系统,将问卷、期中教学检查、年终考核、职称评聘等多种形式纳入评价系统。第二,要根据质量评价系统中各类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做好学校、院系、教研室等各级部门或组织的责权利划分以便推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第三,要从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最终目的出发,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四)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首先,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要树立科学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理念,把信息化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第二,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在整合各类教学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基础教学信息数据库,进而从全局角度统筹建立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管理决策分析等系统化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使信息化成为整合教学管理资源、优化教学管理与服务流程、支撑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手段。第三,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增加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经费投入、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从而保证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合理、运行顺畅,能够真正服务于教学管理。

作者:王敏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78.

[2]丁哲学,林菲.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2(1):87-88.

[3]王向东.大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完善———基于教学行为与制度关系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1(3):97.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第三篇: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辅助系统研究

摘要:

本文以学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信息化建设落后带来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一套实践教学管理辅助系统的建设方案。该辅助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组成,包含数据库信息管理模块、实践教学信息管理模块、实践教学信息查询模块和实践实验学生选项目模块(可拓展模块)等。

关键词:

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辅助系统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环节的实践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投入的增加,也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各高校对教学信息化的建设非常重视,不断完善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但由于各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对实践教学来说,仍存在管理粗糙、兼容性差等问题。

一、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对实践教学的影响

1.由于已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只能管理到课程这一层面而无法管理到实验实践项目层面,导致教师无法在已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中录入课程的具体实验或实践项目,因此很难对教师上报的授课计划进程和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管理。

2.因为具体的实验实践项目安排不能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进行,学生也无法通过系统来查询项目的具体安排,导致他们学生对实践项目很难有直观的了解,给整个实践课程学习带来困扰。

3.由于相关的实验实践项目数据无法进入教务管理系统,使得相关数据的统计和上报非常困难和复杂,任课教师在填写项目数据时重复劳动多,效率低下,统计和上报数据的规范性也不高,差错较多。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很难得到一份准确的实践教学统计数据,因此很难基于统计数据对实践教学做出指导。

二、研究和开发实践教学管理辅助系统的意义

1.研究和开发一套符合高校实际的实践教学管理辅助系统,能有效提高学校实践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该辅助系统将成为各种实践实验相关数据上报、处理和汇总的总平台,使得实践教学相关数据和管理不再碎片化、无序化。

2.实践教学管理辅助系统的应用,将简化实践教学数据统计流程,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做出更多的统计表格,抽象出对实践教学有指导意义的规律,从而提高学校实践教学水平。

3.实践教学管理辅助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实践指导教师上报数据,有利于学生了解实践实验课程项目安排,更好地进行实践实验项目学习。

4.实践教学管理辅助系统进行功能扩展后,学生可以在该系统中选择实验实践项目,根据学习进度安排适合自己的实验实践时间。并且,可以将该辅助系统和学校的虚拟实验室系统进行对接,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三、实践教学管理辅助系统的实现

实践教学管理辅助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组成,包含数据库信息管理模块、实践教学信息管理模块、实践教学信息查询模块和实践实验学生选项目模块(可拓展模块)等。

1.数据库信息管理模块。此模块包括实验室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和学生基本信息等3个部分。其中,实验室基本信息包含实验室门牌号、编号、名称、管理人员、所属学院、容量、面积、建立年份等内容,该部分数据由设备处提供,教务处负责维护。教师基本信息包含教师姓名、工号、性别、年龄、职称、所属学院等内容,由教务处负责提供和维护。学生基本信息包含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年级、专业、行政班、所在学院等内容,由教务处负责提供和维护。以上数据皆支持Excel导入和导出。

2.实践教学信息管理模块。此模块包含实践实验项目计划管理和实践实验项目任务安排两个子模块。实践实验项目计划管理子模块包含学年、学期、课程名称、课程代码、选课课号/选课组号、选课人数、开课学院、课程类型(实验、上机、实验上机混合型)、课程归属、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编号、实验类别、实验类型、实验要求、实验学时等信息,由任课教师或学院教辅人员进行维护和更新。在实践实验项目任务安排子模块中,可对每个项目选择进行分批操作(默认为1批)。分批操作时,选择年级、专业名称、行政班和选课学生,分批操作完成后,填写指导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每批人数、每批组数和每组人数等项目信息。第一个项目分批操作和信息填写完成后,第二个及以后的项目信息全部预置成和第一个项目同样的信息,且可进行修改,此子模块信息的维护和更新由任课教师完成。教务处和学院教辅人员还可以通过此模块对实践教学信息的填写进度进行监控。

3.实践教学信息查询模块。此模块中,可查询教师项目安排表、学生项目安排表、教室项目安排表、实践实验授课计划表、实验和上机安排表、实验和上机完成表、教学实验项目表(基表四)等一系列表格,且支持以上表格Excel导出。

4.可拓展模块(实践实验学生选项目模块)。拓展此模块后,学生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实践实验项目,选择时先到先得,选满为止,且不能重复选择,教务处可对该模块进行时间段设定。此模块的拓展需要实践实验选课模式的改革在先,且跟学校的虚拟实验室系统进行对接,真正做到网络化教学、信息化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辅助系统的实现,将解决以往实践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标准化、规范化欠缺的问题,各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能连接到校园网络,就能实现移动办公、远程办公,快捷方便地完成各项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能带动实践教学教辅人员实践教学管理观念的进步,最终使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作者:颜曰越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32(2).

[2]孙素清,乔美娥,张元青.实践教学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1,(1).

[3]徐倩,彭金璋,杨晗.实践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与探讨[J].学园,2010,(1).

第四篇: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对策

摘要:

大学的公共选修课是整个大学课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推进改善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和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找出公共选修课在高校的教学管理隐存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且根据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问题提出:西藏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一个综合性大学,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建立的大学,西藏大学公共选修课实行的是学分制管理,学校开设选修课包括几类,如自然科学、社会学、艺术。学校给出了相关规则:每个学生本科期间必须完成10学分的公共选修课程,专科生则需完成4学分,每门课程是2个学分。根据这份报告,认为通过修读选修课,对学生的自身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一、西藏高校选修课程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主体“学生”角度而言

学生是教学主体更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选修课的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可以从学生自身因素中找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选修课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可以发现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

1.盲目性的选课,学生对学校开设选修课的意义和目的并不是很明确,缺乏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没有独立的自我思考。盲目选课、从众心里和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导致了选课混乱,出现选修课退选、补选和换选的情况。

2.学生的选课心态不正,选课时出现避难就易的倾向。从学生的选课情况来看,单凭课程名称去选课的人占多数如:音乐欣赏、电影欣赏类课程选课的人数较多,选高数类课程的人数较少,归因是:艺术类等相关课程比较实用而且不容易挂科,运算、操作类课程不容易学习和通过考试。

3.可供选择课程不多。近年来,西藏大学的选修课也在逐渐扩大,但还是呈现一种供不应求的现象,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所以还是导致供小于求。并且每堂课程也是有人数的控制,不是所以的学生都能宣导自己满意的课程。这对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打击。

(二)授课者“教师”角度而言

1.教师对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公共选修课并没有像核心课程那样重视,所以相对投入的精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老师都认为选修课并不能影响学生今后的择业。所以,上课比较随意,进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2.管理不足,缺乏规范。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是没有一个固定的,课程考核没也是根据老师自己来定,所以学校没有办法统一制定出一套固定的考核和标准。由于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的学生不限学院、不限专业开设的,这对任课老师的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三)从“教学管理部门”角度,管理滞后;无法监控全程的教学质量

公共选修课管理和教学涉及面广,同时管理的难度也偏大,存在不少问题。

1.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教学内容面广多变,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给规范管理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也对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2.选课时间都是学校统一安排的时间,每门课程对人数也是规定好的,学生们一致认为在同一时间,大家都进入选课系统选课,会造成网卡,想选到中意热门的选修课比较困难。

3.学校给出学生选课前的指导并不是很多,选修课的任课教师的信息没有备注和简介,课程介绍也很简单。有的选修课仅仅给出了课程名称,没有课程内容的介绍,特别是选课时间比较紧,学生来不及对所选课程有更多的了解,只能仓促选课。

二、加强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对策及相应的措施

(一)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价,完善教学质量

公选课也要像必修课一样,教务处加强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并安排督导不定期检查授课计划、教案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任课教师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管理部门应适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院系,帮助院系及时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随时监控和改进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二)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学生正确选课,避免盲目选修课程

为克服盲目选课的弊端,为了减少学生选课的从众性和随意性,加强宣传对学生、任课教师的教育,进一步明确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认真选课,学校相关部门建立单独的选修课选课网站,增加选课时课程、教师、教学内容等一些介绍,方便学生参考选课。

(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健全考核方式

公共选修课学生人数多、缺课、早退现象较普遍,任课教师控制好课堂教学秩序,对学生严格要求,增强责任感。在考核制度上,教师可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可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作者:普布卓玛 单位:西藏大学

参考文献:

[1]沟引宁,叶宏.浅析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3:94-95.

[2]文莉.谈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88-89.

[3]李文峰.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时代教育,2014,04:46-47.

[4]纪磊.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福建A高校的问卷调查[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3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