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思考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思考

[摘要]

本文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加以阐述,对现阶段的后勤管理问题以及成因加以分析,最后探究解决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有效对策,期望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对策

引言

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促进整体教育完善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主要是培养有学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技术性高素质人才。而在高职院校的后勤独特教育属性也使得和其他机关的后勤以及其他组织的后勤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高职院校作为是有着多样化功能以及人员众多的组织,在各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都要能够有效完善的落实,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也是如此。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进行强化的重要渠道,从近些年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后勤改革的情况来看,在人事分配制度上的改革有了力度上的加大,但在管理干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在日后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下,就需要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如此才能有效保证后勤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意义分析

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得以科学化的实现,能够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对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等得以充分调动,从而对工作的效率就得到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在对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以及激励机制等进行引进之后,将员工工作和业绩相挂钩,所以在员工的积极性上就自然能够得到激发。不仅如此,还对高职院校的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进程的推动有着重要积极作用,对后勤资产的利用效率的提升也比较有效,进而能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满足师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问题分析

从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现状来看,还有诸多层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并且在年龄结构上偏大。根据实际的调查数据能够得知,有一半后勤管理人员在学历上是大专以下,作为高职院校的服务部门,主要是为师生进行提供保障服务的,倘若在文化素质上达不到相应的要求,那么在服务的质量上也很难得以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在后勤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上也偏大,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26—36岁的后勤管理人员在比例上还不到50%,而35岁以上的管理人员占到了50%以上,这些问题对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创新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再者就是高职院校的后勤考核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奖惩措施上没有做到位,激励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定期考核时当前管理制度中的一项基本的内容,这也是对职工的工作称职度进行衡量的方式,对评先评优也是比较重要的依据标准。但是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在定期考核方面较为缺乏,这样对员工的工作情况就很难明显的呈现,从而造成了员工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做好做坏都是一样的,在工作的主动积极性方面就严重受挫,从而也就导致了后勤服务的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另外就是后勤管理工作的目标及标准没能够达到全体的共识,没有形成广泛深刻共识就会使得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无所适从,不知怎样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实施。除此之外就是工作上的分配还没有达到均衡,以及在工作量上比较大,后勤部门间缺少充分的沟通交流,和师生间的互动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要求等。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针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问题通过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问题的解决有着促进作用,从实际的问题成因上来看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后勤部门管理的重视度还不够,在管理人员的待遇上相对偏低,所以在人才上比较容易流失。另外在内部的交流方面较为缺乏,高职院校的后勤部门是多个实体部门所构成,其中有财物以及公寓和医疗等,只有将这些部门得到协调运行才能有效满足师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上的需要,但由于在沟通交流上的缺乏就使得实际工作的协调性不够,缺乏集体向心力以及凝聚力等,这就对实际工作的开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着严重的阻碍。而在后勤部门的外部交流上的缺乏,主要就是和师生的交流比较缺乏,沟通对话不及时就会使得信息不对称,从而在后勤管理服务过程中造成了诸多的麻烦。再者就是后勤部门的自主性以及创新性的缺乏,缺乏财产自主权以及人事自主权等。这些方面都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造成了影响。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提升策略

第一,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提升,首要就要树立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失范院校的后勤管理及服务工作要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新格局进行积极适应,将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树立。要围绕着人才的培养作为管理服务的中心,提供公益性的服务,实现以服务求生存、求发展的目标。

第二,要能够对高职院校的后勤实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次关系得到正确的认识,在这一方面就要能从多方面得到加强。正确加强处理并履行保障服务职能以及经营职能之间的关系,后勤实体在一些经营活动作用下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提升自身的市场运作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要明确高职院校后勤和校办产业的本质却别,将服务职能以及经营职能的关系得以有效处理。再者就是要将内在发展和校外拓展关系得到正确化的处理,只有如此才能落实好院校的保障以及服务工作。

第三,对示范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服务的创新必须要能够有领导的重视,这就需要高职学校对后勤管理人员的选拔能够充分重视,将自身有着敬业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进行选拔,要能将后勤管理人员的能力和岗位职责相结合,对各方面的问题都要能够全面充分的考虑,加强后勤群体凝聚力,在后勤职工的人际关系层面和老师以及学生都要能够融洽的相处,创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管理环境。再有就是要能够将后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完善,实现目标管理的责任制,这些规章制度对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起到保障作用,针对后勤的各部门科室都要能在责任上进行明确化,使后勤的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呈现出来。

第四,对后勤管理制度的制定还要能够将其得到有效落实,要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流程以及规范,将总务后勤工作服务性得到有效体现,各部门对相关的规章制度的落实要能细化的呈现,严格的按照流程进行实施。从卫生的保洁以及食堂食品卫生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的力度,同时在采购人员方卖弄以及水电等工作过流程方面也要能够得到加强并严格的规范,在督促以及检查等方面都要能够完善。

第五,针对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要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些都要能在强大的后勤管理队伍上进行实施。从具体的实施措施上要加强以及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将高职院校的后勤人员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的待遇进行有效提高,这样才能对优秀的人才起到吸引的作用,才能将自己的创造力在工作中展现。通过返聘优秀离退休后勤员工到后勤岗位上以及管理岗位上来,这样能够在人才缺口上得到填充,同时也能够将一些优良的管理服务方法经验得以传承。还有就是讲岗位交流制度进行有效完善,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工作性质的不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新后勤工作的发展局面。

第六,对高职院校的后勤人员的培训要得到有效强化,将整体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将现代管理培训的方法进行应用,实现企业化的管理,对其效率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等方面进行强化。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上要能熟练的运用,这里就包含着互联网以及多媒体等技术,将其在实际的管理中加以应用能有效提升现代化管理的水平。不仅如此,还要讲后勤部门的人事制度加以完善,将老人老办法和新人新制度的原则充分的遵从,妥善将新老员工的人事安排问题得以解决,并要能够在后勤准入制度上严格的执行。再有是在后勤管理工作中,节约、节能是重要任务之一,所以要将节约型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并得到有效落实。例如:由于建校时为了赶工期,很多地下水管经常出现漏水问题,今后后勤工作人员将加大排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又如对学生用电的浪费现象问题,今后也是我们督促教育的重点。另外将配合学校提高全员节能意识,使节约、节能的意识,牢固树立在全体师生的脑海里,切实落实在行动中。

第七,将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机制加强完善,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以及发展的要求,在导向机制上进行科学落实,还要能在激励机制上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合理化的激励机制实施来充分调动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积极性。这就需要对后勤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针对性的制定激励机制,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者得到有机结合,并将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制相挂钩。并要能在制约机制上得到妥善实施,完善后勤部门的行为规范以及监督体系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只有从多方面进行完善才有利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健康持久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优化,要和实际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处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后勤工作还有着诸多的挑战,所以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能对后勤部门的发展充分重视,创新性的进行采取相应策略进行管理,从而为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作者:王天昱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晓南.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之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2]陈磊.浅谈职业院校后勤服务与管理[J].品牌(下半月),2014,(09)

[3]高大伟.探析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J].商,2014,(25)

[4]林碧聪.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文化创新机制探究[J].知识经济,2014,(14)

[5]周雪虹.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竞争力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