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生成绩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及建议

交换生成绩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及建议

【摘要】本文选取华中地区某民族院校为案例进行调研走访,研究高等院校交换生成绩管理现状,分析交换生成绩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在学生面对多元化的交换选择时,高等院校应该从宣传教育、样本选择、引导管理和手续简化等方面进行优化及改善,充分发挥出交换学习的优势和效果。

【关键词】交换生;成绩管理;问题;建议

随着本科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各高校之间不断加强合作和交流,并签署了实施交换培养本科生的协议。参与校际之间交换培养的本科学生,在交换培养期间,统称“交换生”。本文选取华中地区某民族高校为样本进行调研走访,研究了高等院校交换生成绩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交换生成绩管理制度概述

为进一步规范交换生的管理工作,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分制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该校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处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全日制普通本科交换生管理办法》文件(以下简称文件),对交换生的选拔、交换生的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成绩记载与转换以及毕业审核等问题进行了规范。按照文件中该校成绩管理办法主要分为以下3种情况:(1)学生所修课程与该校培养方案课程相同或相近且一般学分不低于该校课程的直接置换为相应课程;(2)无课程置换的可根据学生所修对方学校课程类别进行学分认定;(3)学生在交换学校所修学分低于该校培养方案要求,所差学分可采取回校补修、回校考试、提交论文等方式获得,其他特殊情况由学院和教务处协商决定。学生申请赴对方学校交换学习之前,需充分了解申请学校相应学期的课程设置,对照该校培养方案,妥善安排自己的学习。交换生在交换学习期间至少要修读与本专业培养方案相对等的学分。

二、交换生成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研的学校中,交换生以国(境)外高校为主,韩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美国等均有交换学校。国内目前仅有一所大学,参与交换的时间有半年、一年及两年三种。通过与部分交换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了解交换生成绩管理及转换的基本情况后,发现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交换生成绩管理的准备工作不足

文件中明确指出,交换生在交换学习期间应选择修读尽可能多的课程。但实际操作中,学生在进行交换项目申报时,关注点更多会放在对方学校的知名教师、优势学科以及特色课程上,往往忽略掉返校后会面对的成绩管理问题。再加上交换生的申请、选拔等工作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各部门在交换生管理中的分工不明确,大多数受访学生中表示在参与交换项目时,相关政策均为自行在网站上查看,并没有职能部门对他们主动进行过宣讲,也没有提示他们要如何选修课程以及怎样对所修读的学分进行置换及认定,导致学生在交换期间无法保证修读与本专业培养方案相对等的学分,返校后仍需补修大量课程,造成了学业负担及毕业压力。

2、交换学生存在语言障碍

欧美国家的高校大多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使用原版教材,学生们的融入速度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另外有一些使用小语种的国家,学生在参与此类项目时,主要是学习该国语种,语言能力达到对方学校要求时方可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此类项目的学习年限通常为半年或一年,学生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语言能力的提升,能够用于选修专业课程的精力相对有限。参与交换的学生虽然符合报名条件且通过了学院、职能部门等的层层审查,具备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但各高校、各专业或者各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及侧重点不同,学生出国(境)前的专业基础也不同,学生在选择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时,即使是交换至同一所高校的相同专业也会有所区别。

3、对交换生的学习缺乏有效引导

不同于国内的教学模式,国(境)外高校更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通过自己理解知识点并融会贯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论文)往往需要阅读很多书籍、查找大量资料,这比单纯的为应付期末考试背书或做题更加有收获。但如果学生表现出对交流学习的不适应,若没有合适的角色提供教学上及心理上的帮助和引导,则会使学生觉得自己被孤立从而产生无助感,导致学生无法发挥正常的学习能力,可能会出现优秀学生被选拔参与交换项目,返校后却落后于普通学生的情况。

4、交换生培养方案增加学生负担

如果交换学校在培养方案制定的总学分或所开设的课程数量上低于该校,学生完成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后,仍比未参与交换的本专业同学缺少学分;或者学生在交换学习期间修读到的学分无法全部转换成有效学分,按照学分制管理的要求需要通过补修等方式才能获取足够的学分以达到毕业的条件,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种负担。补修课程,既会产生课程学分学费,又消耗学生的时间,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忙于实习或找工作,自己却要花费精力用于课堂上,也会出现心理上的压力。

三、交换生成绩管理制度的建议

针对交换生们普遍反映的这些问题,为了增加学生的安全感及获得感,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交换生的成绩管理制度进行优化。

1、明确部门职责,加大交换生项目宣传教育力度

交换生的管理涉及到学校的多个部门,想要完善交换生管理制度,为交换工作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就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在启动交换生项目时,可以先在校园内开展系列讲座,由各部门出面解读本单位的职责及分工,介绍前期交换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方便感兴趣的学生了解相关政策,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提前完成好准备工作。同时应加强对教师的宣传工作,让他们了解交换生的政策,明确自己的权利,避免出现学生选择回校参加考试或提交论文等方案找任课教师签字时,老师却不知如何给出意见或者承担同一门课程的多名教师给出不同审批意见的情况。

2、提供样本,方便交换学生进行参照选择

学生所了解到的对方高校课程多为自主上网查询,获取信息不仅费时费力,准确度也难以得到保证;实际交换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所修读的课程与预期计划不相符合的情况。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对方学校的官方网站链接及交换培养的课程计划安排协议等高效快捷的查询渠道,或者由结束交换项目返校的学生代表举办讲座介绍自身经验,并且有针对性的提供样本信息作为参考,方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修读。

3、加强“导学”引导,提供导师服务及管理

如果学生在交换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不适应,就需要合适的角色在教学上及心理上提供帮助和引导。建议选拔带队导师引领学生进入交换学校,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由导师对学生进行“导向”和“导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情况进行全程管控和长期跟踪,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讨论组等方式将交换生及各职能部门的相关教师集中在一起,方便及时信息并为学生解惑,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母校的关怀,从心理上解除他们对学习的后顾之忧,从而把精力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知识上来。

4、简化手续,方便学生个性化处理成绩

目前学生对校外成绩的办理流程,通常是自行在系统端提交,再交由学院、学校逐级审核,通过后方可转换为有效学分。学生提交的内容较多且全部为手动输入,包含课程名称、学分、课程性质、成绩等等信息,如果学生交换的时间较长或选修的课程门数较多,数据量过大,这个输入过程就会变得相当复杂且容易出错。建议系统端对于已有学生添加过的课程进行数据保存,后续的学生只需要输入关键字就可以匹配到课程信息,避免重复输入带来的繁琐及误差。同时,学生的个人情况不同,对学分的需求就存在差异,不应该要求每门课程都处理过一样的结果。可以考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培养方案完成情况进行处理,比如修读到同一门课程的学生可以选择认定成不同类别的学分的形式,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结语

随着本科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学生参与校际交换学习已经成为了趋势。在学生面对多元化的交换选择时,高等院校应该从宣传教育、样本选择、引导管理和手续简化等方面进行优化及改善,充分发挥出交换学习的优势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慧.交换生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

作者:陈慧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