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会计思考(3篇)

财务管理会计思考(3篇)

第一篇: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会计作用

摘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此推动下,中职学校也加大了自身的改革力度。特别是网络信息发展趋势加快的今天,中职学校管理逐步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而财务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的重中之重。财务工作者必须切实强化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管理会计在其中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因此,对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的作用进行研究,积极地探究如何在学校财务管理当中更加高效地运用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管理会计,在此基础上详细地论述了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所产生的作用,进而深入分析了当前学校财务管理当中遇到的困难,最后结合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

管理会计;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作用

管理会计实行的目标在于追求单位价值利润,通过特殊的方式采集、归纳和处理单位各项财务资料信息,为单位管理层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当前,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越来越多的行业认识到管理会计实施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下的学校财务管理活动中,管理会计可以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结合中职学校具体情况,对财务管理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使管理会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促进资金管理效率的提升,实现财务现状的改善。

一、概述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中主要有作业成本管理、柔性标准成本法以及资源消耗会计等几个主要的管理方法。其中作业成本管理法较为传统,这一方法的确是核算单位资源,但是这一方法主要针对作业过程中所涉及的服务资源,并没有牵涉到资源自身的消耗,也没有对资源相互消耗所产生的成本加以合理的核算。资源消耗会计所进行资源核算,所涉及的核算范围更广更全面。资源消耗会计核算范围中含有学校管理中为其他资源消耗进行服务的资源,需要将这些资源完整的在作业成本中进行反映,由此才可以全面地反映资源消耗,这样所进行的资源成本核算才是完整、全面的。因此资源消耗会计中含有交互服务资源,针对服务资源合理的分配,全面核算资源动因。通过资源和作业间因果关系分析作业成本资源动因,采取主观的方法确定交互消耗动因。核算成本首先需要梳理资源消耗关系,明确对资源及其消耗的关系进行清楚的描述。在核算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只是简单的通过货币的形式加以计量,但这是不够的。出于这一点考虑,资源消耗会计进一步丰富了资源消耗内涵,不仅含有货币指标,同时也涉及了所有可以对资源进行计量的量化指标。在清楚了消耗之间的关系之后,对非货币量化指标进行换算,将其换算为货币形式,利用货币指标针对收益所使用的成本加以核算。资源消耗成本将核算成本时存在的价值和资源消耗关系分离开来,通过量化的方式计算产出同时也与货币计算进行分离,由此充分反映了成本核算同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二、管理会计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促进学校会计管理的优化,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财务会计同管理会计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管理中将两者加以有机结合则能够促进中职学校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财务会计指的是对外报告会计,更多是给单位外部的利益关系提供自身各项财务信息;管理会计指的是对内报告会计,是针对学校内部管理者提供各项资源信息,为学校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以此为参考依据。就中职学校自身的发展而言,管理会计在学校内部管理评价以及在给外部提供信息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以后,可以通过管理会计中各项指标对学校经营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衡量和评估,可为学校管理者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一定的财务数据参考,使得学校的经营决策更加科学,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的控制规划。管理会计的实施,可以使学校更为科学的引入教学设施,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更新和建造,充分激发学校教师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其科研水平的大大提升,确保学校就业率,由此进一步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促进学校管理的加强,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面临日渐激烈的竞争。在此情况下,中职学校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进行转型。学校内部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不但需要针对学校各项经济业务实施会计核算,更重要的还需要对学校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预算以及经济规划。管理会计充分联系原有的计划成本以及设计成本信息资料,通过合理的利用管理会计方法,对教育成本同学生数量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细化成本,为学校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合理的数据参考,从而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质量,推动学校快速发展。此外,管理会计还对学校科研技术的引入、教学与实验器材的采购、外资的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经济评估,从而促进学校后续的稳健高速发展。

(三)为学校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企业的经营当中,管理会计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实行高效的管理会计工作可以为企业极大地节省财务成本,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进行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中职学校属于特殊的企业,学校的有序运行必须依靠足够的资金,必须不断向外拓展市场,扩大学校规模,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学校办学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办学形式更加多样,筹资渠道更加多元,学校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在科研费用、管理成本、研究项目等都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所以,中职学校必须积极地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促进学校经营成本的降低,有效控制学校财务风险,保障学校稳定的发展。

(四)便于学校进行考核

管理会计可以全面监控中职学校的经营活动,并且对学校的预算管理、成本予以科学的对比分析和评估。学校构建全面、高效的控制系统,可以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及分析进行全程监控。所以管理会计可对学校的教学过程以及成本、利润、收支等实施有效的分析、考评,为学校的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促进学校管理者对其管理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监控。

三、管理会计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建设和发展,国家向教育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所以在最初,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基本都依赖于国家和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向学校调拨资金,学校可以对这笔资金进行支配,加之该项资金并不是盈利的,国家并没有对该项资金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而学校采取这笔资金组织学校建设活动,也不对该项资金进行盈亏负责,所以最后该项资金的使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监管和控制。因此,国家管理不到位,学校监管欠缺,财务制度科学性不足,导致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非常混乱,缺乏有序的组织。

(二)财务指标不合理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长以及规模的扩大,很多学校慢慢开始自主涉足经济层面的活动,同时也在不断从外部筹集资金。但是学校经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并不是盈利,由此大多数学校常常会忽略财务活动,即便是有的学校组织相应的财务活动,但都只是表面功夫,并不能触及财务的核心和本质,所以学校财务会计并没有发挥出实际的作用。财务指标的不合理对学校财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体现了财务管理的缺失。

(三)缺乏高效的财务运行机制

我国学校的最高管理者是校长,同时他也对财务工作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但是大多数领导对于财务和会计工作并不了解,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难以制定科学的经济规划。同时学校缺乏高效的财务运行机制,资金使用情况不明,缺乏透明性。决策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使学校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并没有人为其负责,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四、管理会计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相应的工作原理非常复杂,涉及的内容也极为繁琐,含有信息的考察、评析、管控等一系列工作,单纯借助人力难以完成。学校必须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学校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高效的管理会计系统,方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学校财务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大为减轻。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也很好地保障了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参考价值显著提升。

(二)增强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管理会计工作量巨大,难度高,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所以学校必须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管理会计模式的中心朝着管理方向倾斜,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长远眼光看待学校各项工作问题。基于此,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扩展自身的专业知识,开拓自身视野,自主地配合学校的工作。另外,会计行业人员必须拥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深厚的职业道德,在增强业务素养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切实保障学校资金安全。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紧密结合

管理会计的基础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各种数据信息全部来源于财务会计,同时管理会计的开展也对财务会计形成较大的影响,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所以学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财务会计,更要关注管理会计的规划,必须保障二者协同发展,由此才可以推动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新时期中职学校面临更加严峻的发展形式,由此必须着力强化自身的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而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此财务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加强学校管理会计的应用,使其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推动中职学校健康发展。

作者:孙晓峰 单位:浙江省平湖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肖洁.管理会计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0):77-78.

[2]杨淑萍.浅谈中职学校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123-124.

[3]杜俊萍.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4,(26):113-117.

[4]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1,(2):52-54

第二篇:财务管理会计渗透力

管理会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优势非常显著,企业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的信任度在不断地加强。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企业运营的重要部分,无论是资金筹集还是资金调度和使用,其业务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安全、企业的效率,更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同时,企业整个业务开展的过程,资产的形态处于不断的变化,唯有价值是连续的,所以,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其管理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的业务活动,还被延伸到影响企业价值变化的业务链上的所有活动。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会计核算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会计核算,会计忠实地记录资金和资产的进和出、增和减,跟踪业务的轨迹,并统计出企业整体运营成果。在独立法人,产权明晰的条件下,企业的会计核算才是有效的。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企业经营者,都可以据此评判企业业绩,进而细化管理。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中国企业充满了新的活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知识、新理念;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核算工具革命,会计核算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数据处理更为便捷,为企业财务管理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由于企业的需要,高等教育中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增设也是最多的。

二、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对于管理会计的定义,各种文献有不同的表述。事实上,管理会计是一种方法,即针对企业中特定的管理对象,借助基础会计数据及各种可能的经营假设所做的内部分析报告,用于优化企业现有的或未来的经营行为,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会计核算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经营行为的系统记录,真实性是其最大特点。但是,它对经营行为的包容能力很强,差异性区别比较困难。无法使经营者直接从历史会计数据中发现企业经营行为质量和潜力。管理的任务,就是总结过去,更好地实施未来。管理会计正是为满足管理者需要,从优化企业经营行为的视角,深入挖掘历史会计信息,总结过去,发现经营缺陷和管理短板,并且寻找和探索企业提升和发展的无限可能,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资料。管理会计可以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地方很多,可以是日常经营和管理,如资金管理、设计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薪酬管理、预算(计划)管理等。某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的一合资企业,财务部门从单位产品人员成本异常为线索,与各车间管理部门一起研究建立生产线停车记录和消除制度。影响生产线停车的事件有很多:产品切换、原材料不齐、设计缺陷、设备故障、晨会等。新的管理制度实行以后,原来熟视无睹的几十种现象被记录,问题凸显了出来,各车间成立专门小组,制定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大大地减少了生产线的停车事件,提供了劳动生产率。如针对产品切换,计划部门在销售期内,尽可能将不同批次同一型号的产品放在一批生产,减少切换次数;加强对供应商的追责和处罚,从而提高了供应商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质量;对于设备故障,加强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质量,确保设备在运行中的稳定性;至于晨会,改每天一次为每周一次,既避免了形式主义,又提高了会议质量。如此等等,劳动定额一次次被优化,在一年之内劳动生产率提升了40%。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中、长期的地方也很多:投资决策、商业模式搭建、税务筹划、战略规划等。某一制造企业,业务部门建议在南方设立新工厂,以提高市场响应度。财务部门根据公司产能过剩的状况,对新设立工厂的投入(场地、设备及资金成本等)与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将产品运送南方的费用比较,仅新设工厂的投入之利息即与运输费打平,明确指出应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能力,不宜重复投资。公司决策采纳了财务的意见,并在提高营销部门市场信息获取能力、订单与生产计划的衔接等方面下功夫,切实解决了市场响应度问题,避免了无谓的巨额投资。精明的企业经营者在预谋重大决定之前,一般都会主动倾听财务方面的意见,或者让财务部门直接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小组。企业需要有管理思想的、能做管理会计的财务人员。管理会计是对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的挖掘和利用,是着眼于企业管理的会计核算和分析,管理会计增强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主动参与度,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都有显著进步。

三、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管理会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优势非常显著,企业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的信任度在不断地加强。为了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专题研究报告,要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就应该提高专题报告的质量。报告的质量与“选题”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把握“选题”三项原则,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共鸣:效益性原则。效益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管理的“牛鼻子”,企业财务在开展管理会计核算和分析时,必须围绕降本增效,不忘初心。经常性原则。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是日常性的,对于制造型企业,甚至是简单的重复。如何在日常的行为中发现短板,找到“跑、冒、滴、漏”,纠正重复的错误,或优化现有的组织行为,管理会计可以穿透日常核算数据,测试“不起眼”的小动作,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对企业的效益影响其实很大。它克服的是企业的顽症和杂症,有利于企业健康运行。重大性原则。积极参与到企业重大的经营决策中,通过管理会计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从源头把握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该按照三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管理会计不可能解答企业管理中的所有问题,扬长避短才是明智之举。效益是核心,没有效益的效率是折腾,没有效益的规模是浪费,管理就是为了提升效益。

四、财务管理要充分重视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又架起了一条高效链接。只要有利于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必须全力以赴。财务管理要充分重视管理会计的运用,在管理体系、人员配置、核算方法等作相应的改革,兼顾管理会计的开展。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导和部门中,有意识地配备和培养懂管理、会核算(不仅是会计核算,还能够管理会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在财务部门设置管理会计岗位,或赋予财务领导(总监、经理)管理职责,拥有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话语权。财务人员要走出账房,熟悉企业业务,熟练管理语言,提高财务与企业领导和各部门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更新会计核算工具和手段,提高智能化水平;同时,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管理架构、分工体系、业务特点,丰富二、三级细目设计,为管理会计的数据采集提供便利。不仅在财务部门,还要在企业所有的管理部门,所有的员工头脑中建立效益意识。大家的认识统一了,行为目标一致了,才能产生共鸣,管理会计也能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

作者:徐民伟 单位:华鑫股份

第三篇:科研机构管理会计财务转型

【摘要】

为适应国家科技创新改革要求,科研机构要强化自我管理,增强法人治理能力,通过改革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科研服务水平。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为构建适应发展战略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提供了途径。本文从推动财务共享服务、加强科研成本管理、开展全面预算和强化绩效评价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管理会计应用环节,力图找准业财融合点,并从营造良好财务环境、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了管理会计应用的实施路径,以推动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模式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关键词】

科研机构;管理会计;财务转型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科技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深入贯彻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需要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增强单位法人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水平。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的任务。国家政策改革推动科研机构财务管理要面向未来,主动转型,构建适应发展战略需要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一、推动科研机构财务转型的目标机遇

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财政投入大量科技经费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2010年国家科技投入经费7062.6亿元,2012年突破万亿大关(10298.4亿元),到2014年国家科技投入经费13015.6亿元。

(一)适应国家宏观管理改革的要求

2016年10月,财政部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体系,深入推进会计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现代化”(财会〔2016〕19号)。总体发展目标,要积极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单位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要积极探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推动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推动会计工作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十二五”时期,财政部全面启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先后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推动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引体系和专家咨询机制。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预算绩效管理等现代财政制度的实施,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提升单位法人治理能力的需要

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项目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其自我管理、内部监督能力关系到科研效率。当前科研机构仍然存在重经费支出审批与核算,轻财务规划与管理的现象,普遍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融合度不够,紧密度不强。职能仍停留在以会计核算为主,财务管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离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还有差距。虽然在早些年就已经开始了会计电算化,但大部分还停留在以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为主的层面,财务信息化建设停滞在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加工能力不强,管理会计职能发挥作用不强。随着国家科技创新资金的不断投入,单位承担科研项目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成级数增长,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和范围在不断扩展延伸。面对不同的会计信息服务对象,一方面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准确提供,另一方面也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加工分析财务数据,为单位事业发展规划、管理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也要求科研机构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确保国家下放的权接得住,管得好,实现单位法人治理能力提升。

二、管理会计应用的重点环节

面对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科研机构要强化自我管理,改革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科研机构要以建设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为契机,突破财务管理服务边界,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推动财务共享、加强科研成本核算和实施预算绩效评价,推动财务工作由会计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实现财务与业务的融合。

(一)推动财务共享服务

实现财务转型,推动财务共享服务是基础,而财务共享应用正是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单位在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上对财务参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绝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在会计核算和记录处理上,财务人员的精力难以从大量重复的基础业务中释放出来,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单位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将大量的分散重复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业务予以标准化、流程化,将财务预算核算管理集中统一到信息平台上来,部署预算管理系统、电子报销系统、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系统,推动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降本增效。推动财务共享服务,一方面将大量的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予以标准化和流程化,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精力拓展财务服务的范围和深度;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服务延伸,推动平台建设向业务管理层面发展,进一步集成科研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成果转化等相关管理信息,逐步扩展应用功能丰富平台建设。在这一平台上,通过开通网上查询和预算控制等功能,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能够便捷即时的获取相关信息;财务核算系统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上接下联,形成信息环流,有助于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财务信息孤岛的现象。

(二)加强科研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成本意识淡薄,资源不合理耗费现象较为严重。单位不注重成本管理,管理不规范,成本核算方法简单,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考核机制等。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迅速增长,单位要及时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将成本管理引入到单位财务管理中,建立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提高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一是要建立健全单位科研成本管理制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模式;二是要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加强成本费用开支的相关性、合理性和合规性审核审查;三是要将权责发生制原则引入到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进行全成本核算,实施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以科研周期为成本归集期,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科研成本费用的归属期,将科研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核算科研项目全成本。成本管理作为管理会计较为成熟的应用方法之一,近年来在管理应用中得到了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动成本管理在科研机构落地和应用提供了基础,也能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人力资源制度、劳动分配制度等提供改革依据。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步伐在不断加快,权责发生制和成本费用核算将引入新政府会计准则,因此科研机构在增强科研活动市场导向性的同时,要借鉴和应用管理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科研成本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科技投入进一步撬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

(三)开展全面预算管理

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实施,进一步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预算管理的地位,严格实行全口径预算,把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预算绩效管理等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部门预算单位传统的工作方式难以适应改革要求,甚至一些科研人员面对新的管理模式也颇有微词。当前科研单位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合理配置、经费的合理使用、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控制、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提高。实践证明,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与协调,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抓好经费预算管理就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的综合性预算管理方法,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单位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结合科研工作特点,科学确立科研战略发展规划,配套制定未来资金保障计划(财政中期规划),据此落实年度预算编制,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整。单位要将全部经济活动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覆盖单位管理全方位。另外,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单位各部门上下配合,全员参与,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以做到对各类资源进行统筹规划。

(四)强化绩效评价管理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首次提出“要坚持科研评价的创新和质量导向,确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内容和标准”。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财政部门和科研机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也在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尽管当前科研单位管理会计在预算绩效评价环节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例如在单位年终决算分析报告中,预算与决算的比较、预决算的跨年比较、资产变动情况、单位负债的变化情况、对当年资金使用的分析评价及建议等。但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仍然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科学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通过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深入剖析年度财务数据并找出存在的根源,以寻求解决的方法途径;二是激励与奖惩并行的考核机制尚未形成,如预算与预算执行结果激励约束机制、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与问责制、试行谁用款谁负责的预算绩效责任追究制等尚未建立和执行。实施绩效评价,就是要通过逐步加大评价与监督检查的力度,敦促各业务部门和有关单位及领导充分认识和承担起绩效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绩效评价中的功能作用。单位要重视全面预算和过程管理的互相配合,坚持预算全程推进原则和后续跟进原则,通过建立严格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从制度上确保绩效评价得到贯彻实施。通过绩效评价充分掌握资金的使用效果,通过分析更加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回到资源配置中,更加科学地支持决策和方案实施。

三、推动管理会计应用实施的对策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中提出了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的目标任务。科研机构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以预算管理内容为基础,将预算管理职能与单位的科研业务活动联系结合起来,将单位经济信息流动通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反应,以达到全面反映单位公共资源使用结果和履责情况。

(一)营造良好内部环境,推动单位业财融合

从我国企业实践经验来看,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业务和财务的深入融合,需要企业内部形成广泛的共识,甚至可以说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管理会计对公益性质的国内科研机构而言,由于其科研经费很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在降低事业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管理需求并不是非常迫切。单位尤其是主要领导能否为实施管理会计创造一个良好外部环境,形成广泛参与和献言献策氛围,成为管理会计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也要求财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政策法规水平,要走入科研一线,参与服务科研,适时实地的宣讲财务政策,真正了解科研管理业务对财务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财务人员话语权,最大化财务的职能价值。单位良好的财务环境,需要单位内部各方的共同营造,一是要改变传统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弥补管理短板,营造良好管理氛围,充分发挥传统会计服务和监督职能,寓监督于服务中;二是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不仅领导要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要面向科研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调研和培训服务;三是要紧密对接当前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形势变化,开展政策培训和业务交流,提升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和法律观念。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服务事业科研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推动财务和业务的进一步融合,降低单位科研运行成本,实现价值创造,提高单位治理效率,从而实现法人治理升级转型。

(二)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构筑管理会计体系

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5年12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机构权利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会计体系这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内部控制的执行主体和管理会计信息的编制主体是统一的,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明确和规范管理环节是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实施管理会计奠定了基础,两者运行的主体统一在单位执行与控制中;二是管理会计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相辅相成,内部控制系统运行中各类经济信息收集和反馈离不开管理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中的经济事项的执行控制分析也不断向管理会计系统提供信息,对执行结果的差异计量和分析由管理会计系统提供反馈。对单位业务活动进行控制是管理会计提供有价值信息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内部控制系统可以为管理会计系统提供标准,特别是当预算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时。在单位明确预算标准的前提条件下,内部控制系统为管理会计系统提供了参照;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又为内控系统提供了相关管理事项执行情况和结果反馈,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相关管理人员,因此单位管理会计能够实现对单位内部控制过程的全面反映。随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奠定了基础,管理会计体系与内部控制系统的关系由此更加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三)推动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平台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指导单位建立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推动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管理会计和信息系统进行集成,通过对信息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等数据处理,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综合集成,实现各管理级次对经济业务活动计划、控制与反馈等信息的需求,辅以作出决策。目前国内科研机构都已完成会计电算化,实现了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会计核算网络系统也已全面推广应用,但普遍存在着会计信息加工和利用程度不高的现象。有的单位办公OA系统,财务、科研及人事系统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缺乏必要地信息集成与部门协调,组织互联系统不完善,软件、数据难以协调统一,信息化作业平台难以整合,财务信息共享渠道尚未打通,更谈不上财务向其他业务管理领域延伸和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为了整合单位的信息资源,实现由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转变,平台能够实时反映业务财务状况,财务与业务处理达成同步,实现经济信息统一。信息化平台建成后,一方面将为科研人员提供实时、动态、准确的项目信息,另一方面也将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和财务管理效率。推动单位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坚持顶层设计的原则,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庞大,触及各个管理层面,必须对整个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充分分析和研究业务需求,做到“纵要到底、横要到边”。其次要坚持标准化原则,全面实施业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纵要到底”就是要尽量细化业务核算内容,做到业务节点明确化、会计核算精细化,全面反映单位经济活动信息,为数据集中合并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利于更深层次的信息挖掘和加工,进而推动财务管理向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迈进,实现管理决策支持。再次要坚持信息共享原则。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发挥取决于信息的利用程度,这对改进管理,提升效率至关重要。“横要到边”就是要主动与业务部门对接,准确传递与业务部门密切相关的财务信息,实现业务部门对财务信息化的支持。

(四)培训管理会计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的建设指导原则,指出“要紧紧抓住管理会计人才匮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改进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带动管理会计发展。”选拔培养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关键,目前国内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意识和模式都显得不足,重视财务会计的培养,忽视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在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人才是核心,要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部分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技能相对偏低,会计知识未经系统培训学习,对财务会计信息不能深度分析利用,对数字勾稽关系不甚清楚,无法对已有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工利用,管理会计恰恰是通过对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出数字背后的问题,才能充分实现管理会计的存在价值。必须承认,目前科研单位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发展转型,在人才队伍准备上存有不小差距。国内管理会计人才大多都是从会计岗位上培养而来,打造一支管理会计师队伍任重而道远。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选择现有财务会计素质较高的人员开展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大在校学生培养选拔,同时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只是记住公式和几套技术就可以应付的,需要开设多元化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术变革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作用力下,科研机构财务部门必须在做好服务与加强监管两方面找到“平衡点”,实现科研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充分发挥和拓展管理会计职能,推动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从而更加科学地开展科研经济管理,贯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作者:张立峰 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国民.高校基建工程材料设备采供与管理的再思考[J].建筑经济,2016,(01).

[2]刘繁荣.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及途径研究[J].总会计师,2015,(08).

[3]刘永泽,况玉书.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03).

[4]汪俊.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6,(Z1).

[5]王晓颖.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成本管理研究[J].经贸实践,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