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创新包容性人类发展思考

公共管理创新包容性人类发展思考

摘要:

公共管理是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实现公共利益的组织性活动,其对促进包容性人类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与社会相互合作,公共管理具有丰富多样的创新内容,并促进了包容性人类发展,民主法治水平得到了提升,积累了很多重要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公共管理与包容性人类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一些新时期公共管理创新的建议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创新。

关键词:

新时期;公共管理;创新;包容性人类发展

新时期中,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提高公共管理质量,公共管理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技术性,是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实现公共利益的组织性活动。而包容性人类发展是实现公共管理创新的途径,是当代公共管理所要实现的最核心最本质的公共利益,是指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了促进所有人更加平等,以人为中心,全面进行发展。

一、公共管理和包容性人类发展的联系及影响

1.联系

(1)服务于民。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政府是为了保护和实现人的权利,是人们达成契约建立起来的。人的权利是不断发展的,是天赋和不可剥夺的。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西方社会的人权内容也不断的丰富,政府不仅要保障和尊重个体权利,还要保障和支持人们实现集体性人权,支持人们实现个人权利。而我国政府的人权保障已经被写入了宪法,人权保障已经成了党和政府的共识,政府是全心全意的为人们服务。由此可见,政府的本质是服务人民,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没有政府就不可能实现包容性的人类发展。

(2)相同的核心价值追求。受韦伯科层官僚制度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影响,传统的公共管理学说促进了早期西方国家工业化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实践中的效率至上取向,标榜“价值中立”。但是事实上,也关注了公共行政民主价值。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在政治哲学复兴背景下,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把效率、效益、经济作为价值追求,重视私营部门经验在公共部门的运用。但是实际上,这些主张体现了对公共管理之公共性的重视,回应了当时政府负担过重,提供公共服务不足等现象。后来,在各种批评以及自身推进的完善中,新公共管理运动形成了强调人们公民主体地位的治理理念,进一步突出了公共性。对于公共管理者来说,公共性是公共管理首要的规范性价值,应当更加关注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平等。因此,不同时期的公共管理蕴含着一定效率、公共性和合法性等价值追求,这正是包容性人类发展理念的精神内核。

(3)公共管理实现了人类发展。当代公共管理最能体现对人的价值尊重,强调对人们负责,强调公共参与。目前,一些国家和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虽然人类发展状况仍旧停留在低水平上,但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尊严却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在相当程度上,通过革命和改良实现政治体制的更替,这些国家为人类实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很大程度上,在日常生活中人类发展仍然取决于公共管理的具体运行,公共管理对于纠正市场失灵给人类发展带来的伤害意义重大,在相当程度上代表国家的有效性。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反映不一样对人发展的认识,什么样的公共管理机制,给人类发展带来了不同影响。

2.影响

(1)职能方面:如果公共管理不能被界定在合理范围内,那么就会出现越管越乱的现象,不该管的管不好,应该管的也管不好,从而导致人员和机构的膨胀、压抑了社会的活力,靡费钱财。

(2).体制方面:如果事权责不一致,政府会缺失施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制约,政府行使的公共权力就会损害社会和民众的权利。

(3).政策方面:如果政策上不配套,那么政策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其效果就会打折折扣,政出多门,相互冲突、不协调。

(4).人员方面:如果公务员政治和专业素质都不高,那么就不可能在他们山山体现出推动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力量,也不可能制定出公平公正的公共政策。并且受整个国家宏观政治体制制约,公共管理会影响人类的发展。在西方政府是由执政党或者执政联盟组建的,在竞争性党派整治下,虽然政府要对整个国民利益进行考虑,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具体政策更加倾向于争取民众的利益。而在我国,不可能出现这一情形,因为唯一长期的执政党是共产党,从而使公共管理更具有推动包容性人类发展体制的优势。

二、新时期我国公共管理创新分析

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公共管理创新更加多样化,在浓厚的国家公共管理创新氛围下,管理体制得到了创新,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被推出,促进了区域平衡发展探索新区,地方公共管理创新显示出强劲高涨姿态。如:地方党委成了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在相当程度上,政府创新等同于公共管理创新,其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民众和社会参与合作是衡量成功的内在标准。

几乎所有的创新都非常重视民众和社会参与合作,一些创新不但激发了民众的活力,也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如:新疆呼图壁县农委为了方便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活,以参保资金作抵押,鼓励参加农村养老保障人员担保贷款成功;而吉林安图县政府却搭建了群众诉求服务平台。这些公共管理创新唤醒并强化了民众的权利意识。

2.创新内容丰富。

21世纪以来,在国家重视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后,致力于推动公共服务的创新明显增多,相关改革创新成了热点,直接或间接地使大量人群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层面受益,涵盖了法治、民主、服务等多个方面。

3.主动创新的层级提升。

在市和市以下层级政府具有千差万别的具体情况,市、县和乡镇这些层级的政府承担着大量公共管理执行任务,创新具有生长的空间,同时也可以得到控制,因此,省一级有关公共部门强化了改革创新意识。

4.民主法治制度的提升。

我国公共管理创新的基础性目标是民主化和法制化,公共管理的改革创新直接考验着主要领导的能力,在他们推动的创新实践中,不但增强了人们相关权益,还激活了人们的权利意识。有的改革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有的改革突破了现有法律制度框架,在不违背法律原则下,公共管理创新更加强调与法有据。

5.地域创新不平衡。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好于中西部,官员和民众素质相对较高,社会组织发展较快,中西部公共管理创新更多是政府自身管理程序及机制的优化完善,东部第五公共管理创新比较活跃,创新中心和去向意味着更多的收益人群。

三、提高公共管理创新,促进人类发展的建议措施

首先加强对公务员培训和管理。为了使公共部门人员充分认识到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首先是人员思想转型,落实公务员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尊重人、满足人的需求,把人们大众福祉放在第一位。并且为了提升管理的专业化技能,在这个基础上,突出对各层级领导干部的培养,对他们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其次,要注重为公民增权赋能,通过政策和体制的创新,激发其社会主体性,突出公众参与成为各个领域公共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同时通过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公共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中,减轻政府压力,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帮助社会组织自身的规范化发展。另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且要政府要重视自身工作与民众生活的幸福感,积极推行公民取向的政府绩效评估,强化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使制度真正的运转起来,从严治党,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从而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

作者:吴铭瑜 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孙林.农民工居住权视角下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思考[J].城市观察.2015(01)

[2]陶然,王瑞民,潘瑞.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改革与突破口选择[J].城市规划.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