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公共管理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公共管理论文

一、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而实践教学对育人又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面对学生,易于采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可为学生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学生发挥所长,弥补所缺,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个性化的最优发展。所以,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良好的实践教学最能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全人教育,发展个性”这一教育思想,促使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智力能力的学生获得自由的发展,并为学生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所以,有效落实实践教学,构建相对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起步较晚,形式陈旧。尽管近年来各学校纷纷加大了实验室建设资金方面的投入,在培养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实践教学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2)实践教学体系内容陈旧,与社会及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存在差距;(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师实践能力素养不够高,缺乏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4)实践教学软件配套整体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制陈旧;(5)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管理和质量意识,缺少一套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督。针对以上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强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构建顺应本校发展思路,适合本校学生特点,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技能目标的研究,设计与课程体系相一致的实践教学方案,建立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一致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对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都比较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公共管理的技能,在该专业学生的能力构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其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也应依据其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实践能力目标的构成有针对性地确定实践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手段,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本文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为:以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全面建设为出发点,依托现有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通过打造全新的“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递进的实习实践平台,构建形式多样、目标多元、时间一贯的“课堂实验、学期实习、综合实训”三模块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强化学生组织管理技能、社交沟通、行政执法、调查研究、公文写作与处理、统计分析等技能的培养。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路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和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体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渗透、补充,不脱节的特点,按照学生各学习阶段的知识及能力培养要求,依托“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递进的实习实践平台,构建“课堂实验、学期实习、综合实训”三模块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三模块三层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实验模块:

该模块依托基础实习实践平台和综合实习实践平台,包含课内实验、课外兴趣小组实验、课程设计等,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年级本科学生,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在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上,除保证实验的必要课时,在内容上也要多样化,可结合该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认知结构,开设办公自动化、统计学实验、管理学实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基础性实验。同时,结合公共行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技术、政府部门会计技术等专业类课程和能力类课程的要求,为学生购买管理信息系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系统、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系统、社会保险管理实训平台、公务员考试模拟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性、通用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软件,构建校内综合实习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实践内容,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2)学期实习模块:

该模块主要依托校内综合实习实践平台及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包含专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阶段,主要针对大三、大四年级本科学生,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能力。学生可在校内外教师的指导下,在实习单位或校内进行模拟或实际的工作,形式上可以为校外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参观访问、社会调研实践、校内集中实训等。通过学期实习,学生可将多门专业知识综合在一起解决真实工作环境中的问题,既能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职业应用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助于未来职业的定位和选择。

(3)综合实训模块:

该模块主要依托创新实习实践平台,包含毕业设计、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第二课堂、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敏锐度和洞察力,激发其潜在的研究兴趣,提高自主创新和综合研究的能力。该模块强调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自主性实验,同时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持续进行实践能力训练的渠道。学生可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平台,自主设计实验项目,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科研强项以及自身学习的不足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课堂外的活动,如热点沙龙、读书汇报、时事热点辩论赛、公文写作赛、政务活动程序模拟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或学生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自由讨论时事热点、当前执政行为的同时,充分展现自我、发挥创意平台。三模块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相互协调、融合。课堂实验模块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学期实习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能力,综合实训模块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综合研究的能力,由此又构成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

(1)深化教学改革,做到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活动教学化。

进一步强调理论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并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把握公共管理学科前沿,又要密切结合公共管理实践,更要联系当地的实际状况。同时强调理论教学方式多种多样,鼓励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研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加大学生务实型能力的培养。

(2)完善实践学分制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目前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的是一种“虚拟学分制度”,尚未设置专业选修课模块,即学生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上课,自主选择性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愿,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类院校应逐步实施实践学分制度,试行“弹性学分制”,设立创业学分、实践学分,对于参加第二课堂、读书沙龙、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学分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多样灵活的学分获取途径。

(3)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加强实践环节考核。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相对薄弱,从事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基本都是从事理论教学为主,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法进行实践课程的授课,且自身实践能力素养不够高,缺乏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实践学习,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承认相关的技术认证,可定期选派教师到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等公共管理部门挂职锻炼,深入到一线工作环境中学习先进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最前沿的管理模式,并对指导学生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的工作量给予承认和鼓励。同时,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可以适当压缩理论课的学时,增加实践课的比例,每学期定期开设实习实践周,组织学生通过进社区、参观新农村建设、参观实习基地、学生活动小组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要制定严格的实践考核评分制度。公共管理类专业应遵照执行学校相关的实习实践管理规定,根据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实际完成情况,完成实习实践总结和成果汇报,并要求行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分别对学生在实习期的表现进行评价。实习期结束后安排实结大会,要求学生进行口头形式的实结答辩和经验分享,并提交书面形式的实习报告,教师根据二者完成情况给出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以此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实践活动,保证实习实践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4)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开展“校府合作”社会实践。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学期实习多是以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性实习为主,不确定因素多,稳定性差,往往实习内容与实习计划不相符,与教学内容相脱节,经常出现行业指导教师与专业指导教师沟通不及时,导致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很难做到及时指导、解决和纠正,考核难度大。与分散性实习相比,个别有条件的专业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集中实习场所,如,2012年夏季学期,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法学、城市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近40名学生共同对北京市老旧社区代表—西城德胜黄寺西社区和新明社区的民调工作者工作管理及老年需求进行了调研活动,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厉娜 单位:南开大学商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