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构建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构建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高校的经济业务量在不断增加,业务程序也越来越规范,但高校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在增大。立足于系统构建的原则和前提,形成适用于高校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并构建一个较完善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规避高校财务风险,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风险预警;信息化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经济业务量在不断增加、业务程序也越来越规范。高校具有单独发展经济业务以及独自承担责任的能力,高校在发展经济业务时也会产生各种财务风险。比如,高校在资金的筹集、管理和运作等过程中都可能会发生财务风险。那么,该如何降低乃至避免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呢?可以尝试建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利用建立预警系统的方法和指标给决策者提供反馈信息。各高校要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分析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降低或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通过完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高校的竞争力。

一、构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重要意义

(一)高等教育市场效益竞争的需要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每年高考后,都会出现各类高校抢夺生源大战,各高校借此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生源质量。为抢夺生源各高校都会着力开展宣传活动,这些宣传活动当然少不了资金的投入。有投资就会有风险,各高校诸如此类的经济活动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因此,高校有必要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以此来降低或规避高校财务风险,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平稳发展。

(二)高校财务内部管理的要求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组织,并且高校有独立法人,这便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实现高校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高校财务必须严谨和规范,而目前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尚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1]。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新要求是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弥补。分析高校财务风险易发点,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以降低或规避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所以各类高校要立足长远,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发展,构建适合高校自身发展水平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三)落实“互联网+”行动的体现

“互联网+”已在我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互联网+”也必将成为高校的未来发展方向,高校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类高校加强教育信息网络的部署,借助互联网技术推进财务工作信息化。这便要求高校建立网络化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以达到对财务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掌握。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原则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与高校自身发展相匹配

高校不同于企业,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例如高校筹集资金时有国家的政策,高校日常开支不能够补偿,高校资产没有营利目的,高校资金运转过程比较单一,等等。这些都决定了高校的财务风险不能用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和方法来解决,这就要求选取能体现高校财务风险的独特的衡量指标,建立一套适合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这不仅需要利用数据模型理论推导,也要结合环境、工作经验。

(二)选取符合高校财务管理要求的预警指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重点是要搞清楚导致高校发生财务风险的内在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取预警指标[2]。高校财务状况失衡主要体现为运转资金短缺,资金周转困难,拖欠教职员工工资,现金不足等情况。同时,高校存在管理不善,债务过度等问题。大部分是因为高校不良借债,贷款数额剧增,又远远大于高校的最大承载力。部分高校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盲目投资、不考察核准、缺乏科学验证,使得高校资金出现运转困难。用于测量高校财务风险的指标,应该关联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只有抓住这些关键因素,才能把握财务管理的重点。因此,构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体系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要求;必须要依据高校实际情况,选取符合高校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预警指标。

(三)注重财务信息的时效性

系统创建之初就要注重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这样才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预防,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所以,在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时,要注重信息的时效性,防止出现信息滞后现象。这不仅要依据财会信息,也要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未雨绸缪[3]。在构建系统时,要有预见性,对财务风险进行前瞻性预测。预警模式的实施就是一个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和事后分析的过程。事前主要是根据预警指标预测高校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事中主要对高校财务所会发生的风险分析判断及时做出反映,事后是对高校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解决。所以,预警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所有信息和预警指标要及时有效。在处理预警指标时,要精减步骤,防止程序过多而出现失真。还要注意各种预警指标数据的最佳选取问题,注重各类数据的采纳运用的适度。要在坚持遵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利用报表中的财务数据综合分析,进行分类划档。设定符合系统的财务指标,并且把高校的相关报表(如事业报表和基建报表)进行结合,只通过一张报表就可以反映各高校的负债状况和经营状况。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成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高校内控的基础,主要包含高等院校管理结构、高等院校权责分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等。

1.高校管理机构

高校机构管理中应成立审计委员会。不从属于其他部门而独立存在,直接对高校的财务审计和校长负责。这样便于推动财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和谐发展,也利于财务风险概率的降低。

2.高校权责分配

高校在权责分配时要注意各司其职,避免权力交叉和权力真空现象。工作人员要熟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自身的权力,并且设置岗位时要按政策规定履行回避,实行轮岗制时要注意岗位之间的联系。

3.高校内部审计

高校内部的审计是高校环境的核心,内部审计能够找到高校在财管中的不妥之处,并及时弥补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内部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无论是重大项目还是细小项目,都要及时进行审计。

(二)财务控制活动

财务控制活动是高校财管活动的核心。它包含了高校的财务预算,高校的内控,高校资产的保护,高校项目的授权、审批。

1.财务预算

高校制定财务预算时,应密切结合专家的建议,分析高校预算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且在预算后和年末对上一年的预算结果进行汇报。

2.内部控制

高校财务应当严格遵循国家会计准则,高校财会人员应当具有专业技能,以及对高校的各项业务熟悉、熟练、完善处理的能力。高校应积极组织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和检查。

3.资产的保护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校应该定时对固定资产以及资金清查,采取会计清查核算。4.项目的授权和审批高校财务审批程序要规范化,严格执行合规程序,并将授权和审批职权分离。

(三)内部监督情况

内部监督可以避免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与财务目标的偏差,主要有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资料的保存、缺陷报告等方面。

1.内部监督制度

根据国家要求,高校的内部监督制度要依据高校自身独特的发展和环境制定,而且要设定高校督查部门的责任和权力,以及监督的程序、方式和目的。

2.内部监督资料的保存制度

高校要保存监督资料的完整性,可据资料发现工作人员的不足,起到监督和完善的作用。

3.缺陷报告

高校内的监督要对高校财管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完整的地方提出报告,以便及时改进。

四、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

(一)单变量预警模型

主要是选取单一指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高校将来会发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比率: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100%。要多加关注上述比率变化的趋势,并为这些指标设定警戒值,当达到警戒值时,系统会及时反馈给工作人员。但这个模型并不能显著区分不同比率要素对整体的影响,也不能全面体现各高校目前所面临的财务问题和经营状况,很难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精准判断。

(二)多变量预警模型

多变量预警模型所坚持的原则是从多角度、多层面监测,选取多种方法分析,力求得到全面整体的预测结果,根据预警指标预测高校财务是否存在风险。在对多变量预警模型的研究中,比较有前沿性的是美国埃特曼教授,他所建立的Z值(Z-score)模型,主要是通过几种财务指标综合分析后,把结果当成判别标准来估计高校将来会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选取五个财务指标乘以不同系数,建立Z-score财务预警模型,判别函数模型为:Z=0.717X1+0.847X2+3.11X3+0.42X4+0.998X5,X1、X2、X3、X4、X5分别表示不同财务指标。Z值与高校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发生的可能成反比。当Z>2.9时,财务状况良好;当Z<1.2时,财务状况堪忧;当1.2<Z<2.9时,财务状况不确定。

五、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的选取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指标,基本上能全面反映出各高校的财务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数据精准,过程简单,计算方法统一。但是如果仅从高校整体看、总结性地对财务指标分析与思考,还不足以万无一失[4]。当高校运用这些指标检测时,其中的每个指标都要依据高校的年度财务计划来选取,再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运用和操作,以达到真正降低或避免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

(一)财务整体发展不平衡风险评价指标

1.高校货币资金支付率

该比率是反映高校财务运转情况的关键指标。其中比率的值与每月可使用和运转的能力成正比。高校货币资金支付率=(现金+银行存款+持有债券)/支出总额/12×100%

2.应收账款金额占资产中流动资产比率

该比率所体现的是高校资金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以及财务管理的水平。指标数值与高校将来财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成正比。应收账款占资产中流动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资产中所有流动资产的年末总额×100%

3.高校用于投入事业基金的数额比率

即基金的可使用程度。比值大小与高校能够填补之前计划偏差的能力有很大关系。高校中关于事业基金的可使用比率=(基金额-应收账款-投资收益)/基金额×100%

4.高校专项资金被使用的比率

高校一般都留有专项资金,这个资金在规则上是有专门用途的,不可以挪用。但有些高校改变专项资金用途,导致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占用的比例越高,对专项建设影响越大,从而导致更多财务风险的发生,影响高校财务管理。高校专项资金被使用的比率=该专项资金已使用额/该专项资金总额×100%

(二)高校发生大量不良借贷导致还贷风险评价指标

1.高校资产负债率

该比率体现了高校资产欠款情况。但仅是猜测高校在财务管理时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一种方式。该比率的高低与高校所拥有的净资产成反比。同样反映高校的财务可能发生风险的几率。高校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

该比率表示高校的支出占对外贷款的比重。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高校贷款总额/总支出×100%

3.贷款占全部货币资金的比率

该比率体现了高校的还款储备率,它和高校还款压力成正比,贷款比率高,还款压力随之增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就越高。贷款占全部货币资金的比率=贷款总额/高校的货币资金×100%

(三)高校利用周转资金投资的风险评价指标

1.对外投资金额占高校总的事业金额的比率

该比率越大,说明高校对外投资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高。对外投资金额占高校总的事业金额的比率=对外投资的金额/高校总的事业金额×100%

2.高校附加产业的资产负债率

该比率是表示校办产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大小。该比率越高,说明负债越多,偿债能力越弱,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大。高校附加产业资产负债率=年末负债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3.高校附加产业的速动比率

当结果等于1时,表示其短期偿债能力正常;当结果小于1,则表示其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当高校存货不变,通过股票、债券和基金等的出售,或者提高应收款项和银行存款,也同样可以偿还流动负债。高校附加产业的速动比率=资产中的流动资产/负债中的流动负债×100%

六、结论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是高校财务的晴雨表,高校要对预警指标进行全程监管,系统也要能对每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做出事前预测,能够分析判断高校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并为决策者和管理者及时提供可靠信息。同时,高校要依据实际构建适用于自身发展的预警系统,及时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与观察。完善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预警机制和内控制度,紧跟信息时代步伐,让高校的财务预警系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瑛.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及完善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6):4-6.

[2]王凯.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及内控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7(8):42-44.

[3]王莹.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营销,2015(10):127.

[4]戴勇姣,颜剩勇,欧阳璐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58-161.

作者:陈永苗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