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临床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临床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

现如今,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大众的健康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对临床医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学界内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临床医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临床医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问题便有了风险,那么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线或者规避掉呢?这就要求我们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运用到临床医学当中去,从而使得临床工作达到最优状态。

关键词:

风险管理;临床医学;应用分析

风险管理是各行各业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临床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同样必不可少。临床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包括多个方面,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医疗环境、医疗设备等,均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公众各种压力剧增,同时健康、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一旦发生医疗护理事故,将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和不堪承受的后果。如今,医学界的风险性越来越大,临床工作的风险也不容小觑。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工作的效果,我们要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积极探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法和应对措施,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大风险管理的力度。

一、风险管理的内涵

从字面义来看,风险管理就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意思,这样解释简单明了。从管理学来讲,风险管理的意思是在有风险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某个项目中,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的一个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是一种有过程性和可控性的工作,专业人士首先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最后制定出消除风险或规避风险的对策。

二、临床工作中风险预测分析

1.医院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不够重视。医生是临床工作中的直接执行者,他们日常的专业水平代表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临川工作应该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这是医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制度保障,也是临床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石。然而,有些医生对这些成文的硬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视而不见或者执行力度不够,这样势必会造成一定的风险。这一行为造成的常见风险是交接班不清楚,没有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中人员交接班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导致接班的医师不能很好的掌控患者的最新信息,对于高危患者来说,医师对于患者病情掌握不及时,很容易让患者产生并发症;对于突发病患者来说,医疗工作的连续性被中断,很可能造成及时严重的后果。有些医生片面的认为治病救人虽然是一个医生的职责,但是只要在自己的工作时间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至于患者最终是否康复,则和自己的关系不大,因此造成的医疗事故、医患矛盾大大存在。因此,医疗机构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后,一定要定期对医生及其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检查、考核,让每一位医护工作者不仅知道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存在,还要让他们做到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从而保障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2.临床工作中相关人员配备及其素质有待提高。临床工作量大,相关人员配备数量少,造成临床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细致,同时年轻的医生比较多,有经验的医生较少,导致临床工作不能顺利开展,让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医疗工作存在质疑和不理解,从而影响了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工作。有些医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年轻的护士,本知道自己没有丰厚的工作经验,还不乐于学习,把医生的工作当成了铁饭碗来混日子。新的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然而医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够纯熟,不能及时掌握新方法,这样必然不会给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些医生沟通能力差,不能及时有效的将相关信息传达给病人及家属,导致被投诉。3.患者自身存在的风险。患者自身存在的风险与他们的年龄、心理、疾病严重程度有很大关系,从临床工作实践来看,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突发疾病患者的自身存在的风险要更大些,对于这些患者我们要更加注意。同时,我们要注意患者跌倒、自伤等情况的发生。

三、降低临床工作中风险的相关措施

针对以上发现的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笔者认为,应采取下措施来降低临床工作中的风险,具体详述如下。1.应制定完善的临床工作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管理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因此,要降低临床工作中的风险,应首先完善临床工作风险评估机制与管理机制。首先,我们应建立相关的风险评估机构与管理机构,分配专门人员来保障相关制度的顺利运行。一般情况下,临床工作的风险评估、管理是由科室主任来负责的,相关医护人员协助来完成,最终目的就是把临床工作的风险性降到最低,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应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能够做到责任到人。其次,制定完善的临床工作中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前提是依照我国的相关医疗法律、法规为参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能够真正降低临床工作中的风险。2.提高临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临床工作中风险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提升医生的综合素质是降低临床工作中风险的基础条件。对此,医院应定期对于临床医师进行培训教育,目的除了提升医生的综合素质,还要加强其安全风险意识,让风险意识牢记心中。同时,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也应参加培训,学习风险管理知识。除了理论培训,医院还应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对于前期出现的医疗事故分析其原因、后果,严防同样的事故重复出现。除此之外,医院还应组织对于临床医师的技能考核。对于每次培训完成后的相关人员进行技能考试与理论考试。对于临床中内科相关的专业,应注重测试与内科相关的知识点的考核,如:如何对患者进行急救操作,如何正确医治内科患者,如何才能更有效的与医师配合,等等。加强临床风险中比较常见的危险因素和相关的处理流程,切忌考核只是流于形式,考试只是手段,让医师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安全意识得到加强才是考核的最终目的。3.加强对于药品、医疗器械的相关管理。药品不同于其他东西,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对病人有所帮助,如果出现差错,可能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加强药品及其相关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定完善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要把责任明确到个人,这样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才能有更强的安全意识。4.医师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要做好沟通。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内科相关专业,经常会出现一些纠纷,为此,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把相关的信息告知患者。例如,在患者住院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将患者的病情如何告知,包含患者病情的程度、病情危险性及其相关治疗费用等,让患者及其家属有清晰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通过以上几点的风险管理,我院临床工作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医生的综合素质、风险意识都得到了加强,医疗风险事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四、风险管理对临床工作的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制定风险管理以来,确实有着诸多益处,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医疗工作中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年轻医生队伍的建设,让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风险意识得到有效的提升,真正能够做到对于临床风险防患于未然,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蔡钟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2]王建,刘亚琼,朱婷.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医学报,2013.

[3]邓素彤,张念樵.试论加强诊断试剂管理的必要性[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

作者:周超 单位:岳阳市洞氮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