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呼吸机维护应用

风险管理呼吸机维护应用

〔摘要〕

呼吸机是医院的重要医疗设备之一,在临床使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日常维护不当,会导致其运行质量降低,并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发挥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和维修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运行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分析呼吸机在日常使用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来分析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呼吸机;维护;维修;风险管理

呼吸机能够通过主动性负压力差与被动型正压力差帮助病人完成呼吸,维护其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呼吸机故障问题频繁发生。如果机器在有故障问题的情况下仍然继续运行,不仅会使运行质量下降,而且使用安全也无法保障,必须通过加强管理改变这一现状。

1呼吸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操作人员的问题

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能够满足高级治疗需求的呼吸机的机械构造也更加复杂,涉及到电子化控制手段,并增加很多配件、结构以及监测元件等,极大地提升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但是很多操作人员因为技术水平有限,对不同型号的呼吸机的具体运行方式不够明确,导致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尤其是各种高级设置和报警故障排除都对呼吸机工作原理等医学工程技术背景知识有着很高的要求,操作人员必须不断加快掌握新型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并遵循标准的操作规范。

1.2参数设置问题

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决定了它的应用质量,并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保证参数设置的万无一失。压力、流量、时间以及潮气量是呼吸机的4大参数,而各项参数的具体设置是有相互联系的。因此,只有掌握了每种参数设置的基本含义以及正常的范围值,才能够保证报警参数的准确性。报警上下限的设置也非常关键,因为在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如果报警设置和患者的实际值太过接近,就会出现频繁的报警现象,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麻烦。但是如果保证值的设置和患者的实际值差别太大,那报警设置就没有意义,不利于医疗人员随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

2风险管理的概述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对风险管理的含义和衡量要素作出了明确规定,逐渐成为医院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参考。具体含义是:医疗机构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成立正式化的风险管理项目,该项目的构成要素包括风险确定、风险优化、风险报告、风险管理以及不良事件调查和相关声明的管理。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可以采取失误模式和效果分析列出风险环节清单,并提前制定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发生时所带来的危害。风险管理的衡量要素由3部分组成:(1)制定一个涵盖所有内容的风险管理框架;(2)每年对重点风险环节使用一种工具积极主动地降低风险,并详细记录其使用情况;(3)根据数据分析结构,重新定位高风险环节[2]。

3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3.1风险管理应覆盖呼吸机全生命周期

呼吸机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第1阶段是要论证设备的购置需求。从医疗设备提出购置需求到正式引进,这个阶段是对呼吸机进行风险管理的初始环节。这一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部分科室的学科规划和医院的战略目标不相符,需求论证所需要的证据不足而导致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有差异,最终所导致的后果既包括医院的经济损失,还包括对病人生命安全的威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购置呼吸机时,要根据医院的实际运营需求,着重论证设备的性能以及购置数量。(2)第2阶段是设备的采购验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呼吸机功能和期望不相符或者出现重复购买现象,导致资源浪费。以及由于不正规的操作方法和呼吸机本身质量远远低于国内的平均水平,导致设备的故障率高,根本无法顺利使用。需要极强质量验收工作以及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3)第3阶段是从呼吸机的正式使用到报废处理,这是风险管理的主要阶段,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维护和维修措施。首先,要加强对呼吸机使用方法的培训。因为医院每次购置的呼吸机使用技巧都不同,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为了使用安全还是要在正式开始投入运行之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在医院内部设立包括呼吸机在内的各项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培训课程,鼓励所有设备使用的人员都参加,这样能够极大的减少医院因为人为操作不当而出现的医疗事故。其次,建立医院设备标准化仓储和供应流程,强化异常控制和异常管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呼吸机维护及维修的现场管理工作。要结合片区对工程科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并实施专业化维修,维修结束之后要进行经验总结,并将维修报告归档,方便后期进行参考。最后,对呼吸机建立使用跟踪制度,随时记录其运行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找出应对方案,还要和厂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的话,当呼吸机出现故障问题,需要更换配件,厂家就能尽快处理[3]。

3.2风险管理应结合维修案例分析

故障现象:低压报警,呼吸机突然出现故障,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故障判断:首先检查了中心供氧、呼吸管路和空气压缩机,不存在异常情况。因此初步判断为主机出现了气体泄漏问题。打开上盖,对呼吸机的通气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内部的气流量较小,所以患者才会因为工期不足而出现呼吸困难。检修人员拆下了空氧混合器对其进行检查,发现膜片周围有很多积水和污垢,并对其进行了清理。清理完成后发现在膜片中间存在1cm的裂缝,最终判断故障的原因是空氧混合器由于阻塞局部压力偏高且年久膜片氧化造成了损裂。故障维修:为了能暂时恢复患者的正常呼吸,维修人员先用AB胶把膜片粘起来,开机之后能够正常使用。手术结束之后,马上联系了厂家更换配件[4]。

3.3风险管理的细节问题

(1)将医院里所有的呼吸机分布情况制作成一张图,给每个护士站都分发一张,方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从其他地方调用。(2)运用风险分析与临界点控制方法,对医院现有的医疗设备进行风险档次划分。分为低、中、高3个档次,档次越高,维护频率越高,其中呼吸机应划分在高风险范围内,需要加强日常的维护工作。(3)建立不良事件监测平台,对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统计,并定期分析。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利用风险管理能够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呼吸机维护和维修机制,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但是风险管理涉及到的环节众多,有些环节的技术性还非常强,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方案。

作者:袁春华 蒋士军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参考文献]

[1]孙媛,张西亚.呼吸机临床应用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9):116-117.

[2]陈学钊,周燕朋.呼吸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2):59-60.

[3]程述森,石应康,金蓓,等.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6):754-755.

[4]李朝晖,徐君,邸宏涛,等.呼吸机质量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4):15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