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患者康复阶段护理风险管理

脑损伤患者康复阶段护理风险管理

【摘要】目的探究脑损伤患者康复阶段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损伤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60例护理1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另60例护理2组采用常规护理。探讨实施不同护理对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护理1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1.67%)显著比护理2组(13.33%)低(P<0.05),而在护理满意度上(98.33%)显著比护理2组(85.00%)高(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脑损伤患者康复阶段时,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脑损伤;康复阶段;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效果

脑损伤约占脑外伤的13~21%,病死率更是占所所有住院患者死亡的30%,其主要由车祸伤和高空坠落伤等原因引起,造成患者颅脑组织发生损伤,此类患者经常会出现严重的代谢异常及意识障碍,主要有恶心、呕吐、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脑脊液耳漏、去大脑强直等,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由于患者病情较重且复杂,护理风险一直存在,为有效规避风险,我院展开研究,现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脑损伤患者康复阶段中的应用价值,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60例护理1组病人男女比例为33/27例,年龄21~65岁,平均(42.53±4.74)岁;60例护理2组男女比例为31/29例,年龄22~64岁,平均(42.47±4.68)岁。组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护理1组:(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选取1名科室内资历较高且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作为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由科室内10名护士组成,制定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条例,加强管理,护理前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药物等由主管护士到护士长的分层评估,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与上述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条例,积极防控不良事件的发生。(2)危重病人集中管理:根据科室布局及患者实际情况,将危重病人集中放在离护士办公室近的房间,要求抢救药品、物品、仪器配备齐全,并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派有经验的护师对其进行专人管理。(3)改善环境与设施:坚持晨间与晚间护理,保持病房地面干燥、整洁,病房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光线、通风等,设立醒目标识牌,防护栏。(4)加强护患沟通: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强心理干预,保证每次沟通时间在30min左右,交流过程中注重仪表,做到态度和蔼、耐心讲解,做好相关宣教。护理2组: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及操作技术考试,加强管理,护理人员之间相互监督。

1.3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前后科室患者投诉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对所有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其中≤60分为不满意,61-80分为满意,>8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100%[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χ珋±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1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1.67%)与护理2组(13.33%)相比显著较低(P<0.05),而在护理满意度上(98.33%)显著比护理2组(85.00%)高(P<0.05)。

3讨论

脑损伤是临床外科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病情较重,患者往往丧失自理能力,身体虚弱,易发生风险事件。临床上在脑损伤患者康复阶段采用常规护理,该护理方式虽有一定效果,但并未对患者做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护理效果不佳。刘峰研究表明,应对脑损伤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2.00%左右。为证实该研究真实性,我院特展开研究,现研究表明,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护理1组显著比护理2组少(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护理1组显著较高(P<0.05),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加强监督与相关培训,提升管理质量与护理人员自身水平,使用相关标识,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分类,合理安排人员配置,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管理则是针对护理风险事件提出的一系列防范措施,主要通过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护理风险带来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综上所述,脑损伤患者在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能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钟运露.护理风险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6,16(2):74-76.

[2]郑军,张婉娴.早产儿围生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4):1057-1059.

作者:曹燚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