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浅论(4篇)

高校财务管理浅论(4篇)

第一篇: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科技的日新月异加速了互联网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新手段和技术之一,互联网已经遍及全世界各地,各个领域。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传达的高效性已经成为大多数学者研究的对象和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如何巧妙地运用互联网这个媒介来实现学校的财务管理成为一大焦点。因此,本文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基础之上,探讨不同财务管理模式。希望本文能为相关课题研究者带来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财务管理

1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建设中的问题

1.1管理设备落后跟不上信息化要求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财务管理逐渐趋于多元化,已经不同于之前的模式和方式。大部分高校还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没有改善和发现不足之处。例如,大部分高校的设备还停留在打印机、计算机等基础设备。财务管理的设备已经不能够满足越来越发达的技术。落后的软件也不能够满足各项技术所需要求。

1.2管理效率低、人们观念不足

信息的飞速发展虽然加速了技术的改革和进步,但部分高校仍然使用低效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经营财务管理。这样陈旧不思进取的方式只会减缓工作进度,延长工作周期,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另外,学校高层管理者的陈旧思想和对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更新不重视也会减慢财务管理的进程和发展。

1.3安全度不高、管理中错误百出

一直以来,凡是涉及钱财的事物都比较敏感。在财务管理者方面,涉及很多工作人员,往往有很多人参与其中的初审、复查工作。但是在财务管理信息核对的过程当中,有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工作人员对财务的责任心不够导致了他们对数据的处理和保管存在很大的问题和隐患。除了人工的不安全性之外,高校财务管理在网络中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财务管理系统,但是其安全性还有待考察。目前的系统还存在很多不足,不法分子能够通过黑客技术进入学校的财务管理系统破坏其安全性能,从而导致机密性问题泄露。

2互联网时代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2.1加大资金设备投资加强信息化

在财务管理之中,先进的设备是关键点。高校应该加强先进设备的运用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基础层面上而不思进取。高校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对于设备方面的使用。在财务管理的设备使用当中,可能会出现设备老化严重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废废旧的设备,改代换新。高校应该扩大采购的范围。不能因为担心预算而实行低质量采购或者零采购,一些设备很旧了也照样沿用。高校如果担心预算会超出所控制的范围,可以加强对财务部采购的管理,强化预算约束的机制。从资金发出的地方提高采购率和质量同时也降低采购的成本。

2.2增强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意识

外因往往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当人们有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意识时,就会做一些相关的有利于提高信息化财务管理的事以达到目的。人们才会提高自身的素质。人们一般是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到信息的。所以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能了解到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有关信息。让人们清楚地了解到网络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积极性。虽然内因是起主导作用的,但是高校应该加强宣传工作以此来推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只有当人们心里有财务管理这个观念的时候,外因才会推动内因起主导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陈旧的思想,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为高校管理的信息化做出一份贡献。高校宣传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鼓励学生做公益发传单,让广大百姓了解信息化财务管理这个概念,或者开设相关的教育课程,宣传和让对信息化财务管理不了解的同学和老师旁听以此来懂得更多与之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录制相关教育宣传视频放置网上,让更多的人前来观看。长期这样下去,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会越来越好。

2.3完善健全网络信息监管系统

为了避免信息的泄露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的出现,高校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体系建设。高校的信息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帮忙。因此,政府也应该提高监管力度。对于相应的违规行为例如利用非法手段夺取人家的信息,非法泄露高校财务信息者给予最严厉的惩罚。除了上述的手段之外,还应该不定期检查,提高非法分子犯罪的成本,从根源上断绝犯罪行为的产生。除了政府部门,相关的部门可以结合政府一起同高校来制约和监督。这样能够有效快速地减少高校中消极影响和负面新闻的发生。政府部门除了利用手段制约和监控以外,还可以给予相关的奖励,例如奖励举报者相关金额或者给相关机关工作人员表彰来鼓励他们维护健康网络的行为。这样惩罚和奖赏分明的制度是完善健全网络信息监管的关键。百姓不但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也能够理解高校和政府维护网络安全的行为。相信在群众内因的主导和政府和高校的宣传之下,网络的安全会得到保障。

3结语

当财务管理真正做到科学、合理、高效的时候,管理水平和财务安全才能够得到保障。积极推进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推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发展;能够规范高效财务管理运营模式;能够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应该能够应对每一项挑战和所带来的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和制度。对于高校财务管理的不同模式,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加强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有秩序的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互联网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孟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

[2]陈婧.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2(3).

作者:鲁丹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财务处

第二篇: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与种种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与建设工作,要不断改进创新,切实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重要性;现状;对策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高校资金筹集、使用、核算、调拨、分配、监督、效益考核等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财务管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与保障——学校建设、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科学规划及使用资金才得以完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事关高校年度财务预算和资金筹划、教育投入、教育事业经费、校内固定资产与基建等各项工作建设的好与坏;关系到师生的教与学;关系到和谐文明校园环境的营造;关系到高校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活动与工作。

(二)高校财务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基于高校的教育、科研和服务三大功能,高校资源可分为教学服务资源、科研服务资源、后勤服务资源和产业服务资源。高校资源呈现多样性、复杂性,这就要求在面对不同的资源功能时,必须理清教育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做好财务预算与分配等工作。因此,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杠杆作用,调节优化高校各类资源,一要做到合理调配资金,二要通过财务分析合理评价学校资源状况。通过科学的财务分析评价学校资源状况,比对分析年度财务状况,从而对当前的财务状况予以客观评价,发现财务管理与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偿债能力、资源利用、预算执行等各个方面,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保证高校各项事业的进行与发展。

(三)高校财务管理有助于加强财务监管

加强财务部门的监管需要高校自行建立健全适用于自身需要与发展的各项财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旨在不断发展学校事业,规范校内经济秩序,对教学、科研等一系列财务制度,贯彻落实国家的财政管理精神,制定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使各项财务工作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按章办事,既能提高财务管理与监督质量,又能确立财务部门的主导地位。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财务处财务工作人员应遵循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范围,恪守职业道德,督促员工遵纪守法、努力工作,确保学校各项管理与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有效的内部调控制度如相互制衡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落实责任的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合理监管的会计系统控制制度、科学规划的预算控制制度等等,以切实依法照章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概况

1.政策制度方面

我国财政部教育部2012年为进一步规范高校财务工作,加强财务工作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印发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从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收入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财务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十一个方面加以规范。各地方各高校纷纷响应,认真学习,结合国家财会法规如《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关于高等学校进一步强化管理、坚决抵制小金库有关意见的通知》等,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与体系,以武汉大学为例,学校财务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武汉大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武汉大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武汉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办法》、《武汉大学学费收缴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学校财经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的几项规定》、《武汉大学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武汉大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大额专项资金使用决策及效益考评管理办法》等等。

2.财务管理队伍方面

武汉大学财务部以加强学校资产管理、规范校内经济秩序为己任,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增强服务功能为宗旨,努力探索并逐步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逐步扩宽服务功能,积极为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保障。目前财务部下设7个科室:财务监督管理办公室、预决算管理办公室、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资金管理办公室、财务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核算中心、会计服务中心。其中核算中心下设会计核算管理科、学生事务管理科应对日常传统的会计业务。除去现有在岗人员148人外,为加强对二级单位财务服务,特别培训在岗财务人员60人作为财务专员对口各二级单位完成有关财务工作事宜,指导事业经费的使用管理,完成科研经费预算申报,加强预算的执行力,服务于广大师生,为建设和谐高效的一流大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皆围绕教学与科研,财务处作为服务教学和科研管理的服务部门,仅起到为部门提供资金的作用,对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无从谈起,更无法实现其监管职能——在活动开展中,教学院系或科研管理部门自己决策,对财务审核、财务监管工作比较抵触,在各学院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中,财务处很少参与,或参与程度不够,所以说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编制预算环节执行力不够

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通过财务总预算,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定量化,有助于学校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现行的“基数加增长”的分配方法,根据上一年度的基数加上本年增减因素来确定当年的资金支出规模,简便易行,但却不符合“公平”、“规范”、“透明”的要求和原则,无法准确根据高校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予以合理的资金分配与支出,若原来部门的基数小,其经费相对就少,如此以来,不利于部门发展新计划的实现。

3.财务管理系统未能实现与其他系统的合作

学校的财务管理系统未能与各部门实际经费需求相联系,只依靠财务部门对经费进行计划与控制,且财务处内部未能建立起专门的财务管理分析系统,财务核算分工不够明确,导致财务处在做各项工作时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没有参照经济管理信息与实际情况,没有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各层面的相互联系与合作。

4.经费使用效率欠佳

高校经费一方面面对经费相对紧张的现状,一方面在经费的使用上又不能做到注重其经济效益,没能真正意义上讲究投入与产出的核算,在已完成申报预算落实为考量的财务模式的管理思维下,经费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经费未用于科研、教学与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也有相当部分经费使用分配不合理,在科研、教学或建设工作中没能将经费用到“刀刃上”,而导致经费的使用效率欠佳。

5.未能更好的发挥财务监督职能

财务的监督职能体现在对学校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控制和督促,但目前高校财务的工作重心仍然只在财务内部,包括各部门预算的支配、财务核算等工作,而很少行使其监督权力,对各部门的财务运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未能进行有效监督,不利于树立财务处主导地位,无法对学校整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与管理。

三、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转变思想,提高对高校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转变思想,树立高校财务处的主导地位,切实负责其学校的资金使用与规划,真正参与学校的经济活动,把财务管理工作变为各项工作的附属工作,要化被动为主动,对整个高校教学、科研与建设等工作起引导与决策作用,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高校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基础,作为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的必要手段,作为高校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保障。充分意识到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就要从政治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落实责任,分工明确,确定以校长为法定代表与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全面掌控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结合学校财务实际,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及时解决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科学规划,完善高校财务预算制度与方法

对于高校财务预算,要根据高校具体的发展规划与年度财务计划任务进行编制,按照相应条文规定,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行之有效、符合校情的财务预算制度,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等工作内容。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编制需要高校财务部门与相关领导深入研究学校的经济、财务管理情况,提前全面对教学、科研、资产、基建、后勤等工作进行思考与掌握,并严格执行预算监督和控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合理调整预算与预算分配,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三)拓展渠道,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时代,在高校普及网络报账方式把财务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报账、记账与算账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对如何有效财务管理如何拓展财务工作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思考。一来网络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如何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二来如何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建立计算机财务指标分析系统有效使用,简化财务预算、财务核算等工作;三可实现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通过网络财务管理系统,掌握各部门的资金明细与使用情况(类似手工多栏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财务经济指标),保证经费的透明化与公正化;最后通过网络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校各部门单位的信息集成与数据共享,便于整合各类资源,为教学、科研、基建工作提供有利保障。拓展工作渠道,实现学校信息的标准化,整合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资源与需求,完善现有系统,不断开发新软件,加快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对接建设,实现便利、有效的财务管理服务于师生。

(四)建设队伍,加强高校财务工作

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综合素质,培养财务秘书对口服务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综合素质事关财务工作的效率,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掌握工作方法,进一步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另一方面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以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数学、法律和相关网络技术,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除此之外,要不断汲取新知识,开发高校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扩大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为各二级单位培养懂财务法规熟悉财务政策通达财务手续的财务秘书以利于为各单位便捷服务。高校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相关经济财会理论知识,了解前沿经济信息,学习财务管理系统新知识,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职业素养,建立起一支能够应对挑战的财务管理专业队伍,为实现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瑾.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5(04).

[2]徐国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财会研究,2010(24).

[3]孙云良.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4]陈欢军.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02).

[5]刘?.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5(09).

作者:杜莉 单位:武汉大学财务部

第三篇: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优化浅析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设想,希望最终构建出一个套具备较强适用性的课程架构,为高校未来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优化

1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的变革是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而言,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依然是以单门课程为基础的建构方式。这种方式保证了没门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却忽略了各门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重叠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已显示出一些弊端。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我国高等院校本科财会类专业大多都开设了“财务管理基础”、“公司理财”、“财务分析”、“管理会计”等课程。这些课程所涵盖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实践和研究工作来说无疑都十分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会遇到不同课程之间内容重叠或衔接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扰。例如,“财务管理基础”、“公司理财”和“财务分析”三门课程中都包含对通用财务指标及财务分析基本方法的介绍。讲授不同课程的老师在备课时如果沟通不到位,就容易造成遗漏知识点或重复讲授相同知识点的问题,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财务管理类课程体系的搭建还比较粗糙,没有从整个学科的高度上系统地梳理各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因此,有必要用系统化和精细化的手段对原有体系做出彻底变革。

2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笔者认为,在规划课程体系时,应从学生培养目标出发,跳出单个某一门课程的知识框架,以更高的视角来将各学科知识点的安排进行整合,形成学科意义上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衔接顺畅的新系统。例如,可将财务学科核心知识初步划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两类,理论课再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理论型知识框架的搭建应注重前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以及层次上的递进,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实践型课程可穿插于理论课程之中,但并不与其完全相容,而是交替开课,与之相辅相成。具体来讲,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完成“基础会计”的学习之后,下学期开始学习“财务学理论初级”课程(考试课)。该课程只涵盖基本模型和核心概念。财务学是数理金融学和会计学的交叉学科,涉及金融学部分的知识点可依次安排:市场模型、公司模型、核心决策法则、资本成本等内容。涉及会计学部分的知识点可安排:财务报表分析理论、自由现金流。初级课程结束后,马上开设“财务分析实务”,与财务分析理论知识达成衔接。两门课程最好能实现在同一学期内集中授课。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财务学理论中级”课程(考试课)。该课程可将原“管理会计”中的部分理论与“财务管理”和“公司理财”中的理论作以结合,依次安排:表内筹资方式、资本预算、基础金融工具估值、日常经营活动决策、财务预算等内容。在下学期开设“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考查课),针对上学期学习的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等内容做上机实验。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财务学理论高级”课程(考试课)。内容包括:表外融资,资本结构理论及其对股利政策、资本预算等问题的影响,期权估值理论,公司估值理论等。在下学期开设“企业价值评估”课程(实践课)。学生利用上市公司实际数据演练企业估值的基本方法。以上课程设置及安排如图1所示。

3结语

从纵向来看,该体系在理论课方面实现了知识层次和梯度的优化,内容相互衔接而又不重叠,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可以极大提升教学效果。从横向来看,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之间的比重可以依学校的定位而自行调整。研究型院校可以增加理论课比重,而应用型高校则可以丰富实践课的科目及教学内容。高校还可以参照该架构来开发自己的教材及特色课程,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总之,该框架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及实用价值,可以为未来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诗田,柴少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J].金融经济,2017年1月.

[2]李红侠,陈海燕,李标.基于职业发展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月.

作者:马勇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第四篇:财务管理下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提高财务核算和管理水平,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高校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从会计基础工作的内涵,会计基础工作的意义,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立领导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内涵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定义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本规范。于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财会字19号。共计六章一百零一条。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等方面。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指导着会计领域的基础建设,现行的规范是依照《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准则》等一系列会计法规制度制定的。该规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会计活动的全部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一方面,为各基层单位和广大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提出要求和示范,使加强和改进会计基础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努力方向,以此推动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另一方面,为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会计基础工作、检查会计基础工作情况提供政策依据和考核标准,督促各单位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该规范提高会计核算的严肃性、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升会计核算水平。

二、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意义

(一)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工作包括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而会计基础工作标准化的建立,能够加强和完善每个会计环节的工作,确保财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人员行为规范、财务操作方式规范、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从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二)加强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学校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强化预算管理,落实综合预算,建立预算约束机制,确保收入预算积极稳妥,调整和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保证重点项目的投入。这些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可以及时反馈和控制单位收支情况,从而为单位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三)建设节约型校园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能够更好地加强资金的管理,根据年度收支增减因素,把整个财务收支活动全部纳入年度收支计划,进行资金的全面运筹和控制。强化了财务的收支计划性、统一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实现学校财务全部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平衡。按照科学发展、开放发展的思想,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推进全员理财,多元融资,开源节流,资源共享,压力分担的进程。实施资金运转的最优化,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建立。

(四)恪守财经纪律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能够促进会计监督的落实,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善,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强化有关责任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达到维护财经纪律的目的。

三、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一)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

高校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未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在新的财政国库支付等改革的推进,没有合理配备相应人员,分工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不能保证资金安全,容易滋生腐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不能及时掌握新的财经法规,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会计人员的知识体系和业务水平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在新的政策下,未能适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影响财务信息质量。

(二)会计监督职能不到位

在中国高校中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落实到位,未明确学院各管理层次人员在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应负的经济责任,审计部门没有真正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各项经济承包合同及协议的审定、基本建设立项、施工合同审定、创收、上缴管理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运行没有可行性研究,实行有效的经济决策和调控。没有监督就不能更好地理顺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制约了高校财经工作的发展。

(三)会计信息化建设匮乏

作为现代化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基础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量的加大以及财务信息的增加,积极采用信息化方式,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是目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但目前缺乏对现代化的高校财务信息系统构建;缺乏这种不仅仅具有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同时还需要具有信息归集加工职能、财务网络管理职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高校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立。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对策

(一)建立领导责任制

学校基层各单位对所分管经费明确经费使用的审批责任人,并报财务处备案。经费审批人在预算资金的使用范围内,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合理安排资金。实行目标管理,项目负责制,使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既要按照规定行使权力,又必须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到岗位,落实到人,建立各级经济责任制,确保层层负责。

(二)加强制度建设

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除严格贯彻落实已有的高校会计规章制度,根据高校财务工作具体实际,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职责权限、财务工作流程图,内容包括日常报销、学生收费、有偿服务收费、政府采购、集中支付、印签及凭证及票据的管理使用等。这些具体制度是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支撑,确保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保证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三)加强会计核算管理

按照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规范使用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方法,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实行会计电算化,做好财务分析,如实反映学院财务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做到按时装订会计凭证,会计报表,要求装订整齐,美观并按照规定及时送学院档案室存档,不断地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

(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制定落实好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效益分析和管理,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明确其所承担的职责,严格按照高校关于教育教学建设项目的要求,具体负责管理资金、组织队伍、按期实施项目建设。更好地做好资金的筹措、核算和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每个单位、部门的责、权、利,形成内部牵制机制;强化财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管理和监督中作用,堵塞管理漏洞,做到科学理财、效益理财、依法理财,严格执行计划;学院各项收支要实行统一预算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强化资金审批制度,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有关责任人员和财务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力度,通过强化内部控制,促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六)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化财务管理,对高校财务核算、控制、监督是高等院校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现代化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将原有网络系统与校园内部管理系统进行关联,将高校内部管理体系、教学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各学科办公室报表、财务申请等进行完善,通过财务管理的集中管理,对高校内部财务信息、管理信息进行集中与整合,便于高校领导对于校园的运行方向、资金、管理进行把握。通过网上预约报账,学生自助缴费,网上查询系统、学生迎新、毕业系统等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提高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七)继续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建设

要求财务人员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更新知识,精通和掌握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明确了会计工作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要求。制定岗位责任制和业务考核标准,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练兵,岗位培训,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夏宁,王雪飞.论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途径[J].财会学习,2012(11).

[2]唐薇.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3]王琳.对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因素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8).

[4]易萍.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建立与实施[J].当代经理人,2006(6).

作者:徐晓晶 赵志伟 赵学军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