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运用(4篇)

小学班级管理运用(4篇)

第一篇:小学班级管理情感教育运用

【摘要】

情感教育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小学班级管理对老师来说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教师在班级管理当中需要起到一个引导行动作用,促使学生能在管理过程中得到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情感教育;小学;班级管理;运用

情感教育指的是通过情感领域内的一些教育活动来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变化和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正确的情感,促使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积极发展。将情感教育应用到小学班级管理当中去将对班级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下面将对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小学班级管理推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发学生智力活动

教师在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对学生的视觉形象和感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目光、动作和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促使他们主动的营造出愉快的教学环境。在好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敏捷性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促进他们的智力活动能力不断提升。

(二)有利于适应社会

近年来素质教育得到了不断地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小学教育中要促成小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1]。而在素质全面发展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适应社会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那么他们就会懂得怎样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交往。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也能正确的进行处理。因此可以说学生的情感培养将对他们的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平衡

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看似两个毫不相关的部分,事实上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想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认知能力,那么就一定要找到阻碍他们认知发展的情感因素,并及时地将学生不健康的情感因素进行纠正,从而促使学生在情感发展上能与认知能力之间达到平衡。同时,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出发来看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激发自我学习的积极性,重新找回学习的自信。

二、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建立正确观念

小学生由于思维发展并不是很完善,因此他们的自我认识也不是很清楚。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首要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认识引导。例如很多的小学生会存在攀比的心理,一旦自己的什么东西不如其他人,就会出现不良的情绪,甚至不想上学。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制止。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传递正能量。攀比的风气在社会中不能蔓延,在小学的校园中更不允许出现,在扭曲的价值观念下会导致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单纯的时候,容易受到环境上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营造出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情感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情绪调节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认识到一切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要,让学生能形成与自我之间和谐的情感[2]。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情感体验正在不断地提升,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体验并感受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此外,教师要引导学会慢慢地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控制,通过反应或者自我评价的方式来认识到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让他们能得到情感上的正确发展。

(三)给学生更多关爱

小学班级活动当中,教师是重要的引导着,学生则是主要参与者和写作者。教师所担任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在教学中也要重视起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与教师之间形成情感上的沟通。同时,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尽量的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重视学生在情感上发生的变化,从而让学生主动的与教师进行谈心。而教师则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化学上,进一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使班级管理工作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四)建立起榜样作用

小学生模仿能力往往比较强,他们对于自己所崇拜的人会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模仿。而教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为频繁的人,班主任教师如果能做到严于律己,端正自己的行为态度,那么就会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在无形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3]。

(五)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

将情感教育应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去,教师可以采取情感环境创设的方式,来让学生融入其中,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引导作用。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开展一些关于感恩、友情等方面的主题活动,或者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去,从而在实践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社会英雄事迹到班级活动中去,给学生形成一定的典范作用,促使他们的情感正确发展。

三、结语

班主任对小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引导者,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起到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对班级内部的整体管理质量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作者:母桂菊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杨晓玲.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9).

[2]孙六兰.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中华少年,2016(14).

[3]王海霞.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6(12).

第二篇:小学班级管理信息技术探索

摘要:

学生在班级管理成员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员,又是被管理者。为了细化包干班级管理工作,笔者尝试“开发式电子表格”跟踪记录处理数据,运用网络平台管理信息,及时反馈,发挥监督和激励作用,大大提高了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效:减轻了班主任工作量,让学生更快地发现自己的亮点和不足,让老师更客观评价学生,让家长更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学习、生活情况,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项细微、繁琐、复杂的工作。校内、校外都要管理和教育。校内的管理涉及学生的早操、卫生、课堂、作业、午休、午餐、纪律、考勤、安全等诸多方面,可谓量大面广、事无巨细、千头万绪,单靠过去传统的班主任“一夫当关”模式是难以招架的,同时也是低效的。校外的管理涉及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防火防电安全、科学看电视、绿色上网等。另外,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空间。网络给学生带来帮助的同时,也有不利的因素。如“网络游戏、色情、聊天”被称为青少年堕落的三大杀手,是电子海洛因。有部分小学生因沉迷网络,改变了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成绩。笔者对本校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调查,有使用的100%。其中,用于玩游戏的90%,用于聊天的63%,用于与学习有关的28%。因此,防范解决网络信息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艰巨任务。针对目前学生现状,笔者运用“开发式电子表格”和网络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既优化了班级管理,让学生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又能使学生免受不良影响,健康、快乐地成长;既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又提高了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效。

一、使用“开发式电子表格”,细化班级管理

魏书生的班规班法,分两大类:“一类是以空间为序的,制订的原则是: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另一类是以时间为序的,制订原则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笔者以此作为班级管理的理念,把项目分细,让更多的学生成为管理者,以此提高责任意识。注重过程评价,各项目承包人记录同学的成长点滴。为了更好地记录、整理、储存和使用这些数据,笔者创设了“可开发式电子表格”,它是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班级管理理念的核心条件,犹如一条红线贯通在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起到万宗归一的作用。“开发式电子表格”为优化教师的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需要而生,它可以定义为:一种以Excel为原型,用计量的方式,结合可开发式理念,能根据实际需求增删项目的操作简易的电子表格。“开发式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是将班级的方方面面分成若干项目给学生承包,自主管理。每一项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每一层次都赋予相应的分数。在一阶段结束后,学生所得分数被电子表格自动统计,所得之和就是对他这一阶段表现的终结性评价。电子表格以客观、具体的数据反映“包干人”即项目管理人和“被管理人”的情况,教师根据量化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进步点与存在的不足点,根据实际需求增删表格项目调控班级管理,规范学生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学生操作电子表格,参与班级管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用自我管理实现自律。这种管理模式使师生获得双赢,实现班级管理的优化。“开发式电子表格”的原型为Excel表格,在电脑的Office办公软件中,Word、Excel都有表格和计算功能,班级管理计量化后会产生大量的数据,Ex-cel强大的计算、统计和图表功能,在数据处理方面更胜一筹,因而选择Excel作表格原型。“开发式电子表格”设计的宗旨在于,帮助班主任解决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所以在表格分栏时有“管理项目”、“包干人”、“被管理人”三大块。“包干人”、“被管理人”都有相应的分数,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具体量化。为方便汇总,每位“包干人”、“被管理人”都对分值进行“合计”。

1.任务包干到人。陶行知尊重儿童,他认为“小孩也能做大事”。小孩不仅能教育小孩、甚至教大人。在陶行知看来,儿童还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力量。即他提出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因此,笔者将设定好的班级管理项目分成若干项,每个项目由不同的学生负责。这种管理模式也是魏书生所提倡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而且让学生感到充实,获得锻炼。

2.设置统计。在每一个“被管理人”的总项目后设置统计公式,在一阶段结束后学生所得分数被电子表格自动统计。因为表中设置了自动求和的公式。另外,小项目与大项目,每一周与每一月,每一月与全学期汇总都设置了转入汇总公式。这一功能大大优化了数据的处理,促进了班级制度的实施。

二、运用网络平台,优化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量化管理,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较全面的记录,较好地反映出该生全过程真实的一面。在实行加分和扣分中,能否引起学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结果的处理。“教育者掌握新知识很重要,老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增加和学生的思想交流,网络平台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笔者充分运用网络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公布考核数据。加分多的,或者有进步的这些学生,面向全体公开,则重于鼓励;扣分较多的,单线发送,进行面对面教育。

1.QQ、E-mail传输管理信息。教师和家长的接触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面谈,表现为家访、家长来校两种。这种面对面的交流直接贴近,但教师任务繁重,家长生活繁忙,谁都伤不起,耗时费力次数少;二是电聊,打电话途径快捷,解决问题迅速。但电话是一对一的形式,从现在提倡环保社会的角度来讲,电话费是个问题。笔者学校有些年级办公室的话费过大,缘于个别老师爱用电话投诉学生或与家长交流,造成学校办公经费吃紧,这种方式有浪费公帑之弊;三是家长能一对多交流,但是一学期一次、一次一个小时、蜻蜓点水等形式也无法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的接触是受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的,而网络手段能突破限制,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形式能一对一、一对多,交流方式能随时随地因地制宜,交流成本低效率高,网络将游离在班级管理边缘的家长力量吸入其中。网络的传输手段有很多,目前国内用户使用最多的网络服务是电子邮件,占91.3%。笔者挑选了Schoolpaper、QQgroup、E-mail三种,让它们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都扮演邮递员的角色,却发挥着不同的功用。

2.微课掌上通信息。微课掌上通将学校通知、学习资料、测试成绩、学生在校表现、作业、老师评语等相关内容以短信形式发送到家长手机中。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跟踪督促孩子。

3.QQgroup反馈交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该是双向循环的,管理信息传递出去后,教师需要知道落实的效果,家长QQgroup能实现这一功能。笔者在家长QQgroup中抛砖引玉,对家长提出相关学校和班级工作的问题,站在家长角度,选择一些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新莞人升读公办中学的方式,引入社会热点和教育结合的话题。例如,小悦悦事件,引发家长思考对孩子道德的教育,家长也比较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4.E-mail处理个案。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假期中常常给学生们写信,一个暑假能写几十封信,通过邮局,寄到每个孩子们的手中。教育大师李镇西也爱给自己的学生写信,教育化为爱的力量在薄薄的信笺中传递。这种沟通的方式启发了笔者。但是,现实通常是繁忙的,教育任务让教师无暇跑邮局。信件直接给学生又没了那份惊喜的感觉。而E-mail却能做到方便快捷,又带有私密性。笔者通常选择一些特殊的学生给他们发邮件。例如,班上有个叫小君的孩子,她母亲早逝,父亲扔下她独自远走。可怜的小君从小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由于缺少父母管教,小君行为随便,青春期到来的她经常和一些男生过度接触,甚至在公开场合和男生搂搂抱抱,在学校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对此茬事情,班主任必定要管。当面谈话,老师难为情,女孩子也抹不开脸。小君如果产生反感或抵触心理,好意会弄成坏事。所以,笔者采取电子邮件的方式给小君写信,逐步消除了小君的紧张心理,使小君容易接受教育。后来,她也用邮件的形式回复表态,说日后会注意改正。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班级的实践成效

1.“开发式电子表格”助推班级管理。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变繁琐为简单。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依赖班主任的个人能力,从担当班级的“设计师”,到充当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师”,从协调科任、家长之间的“调解员”,到处理突发事故的“救护员”,再到维护公正的“法官”,到搞好班级卫生的“美容师”……班主任靠赤手空拳,单人匹马扮演着各种角色。如今社会赋予班主任更多的角色和任务,班级管理的内容远大于过去。学校、社会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也精益求精。繁杂的班级工作让班主任头痛不已,班主任若非有三头六臂、火眼金睛、超强记忆的本事还真吃不消。可惜班主任不是阿凡达,超能力是指望不上了,但“开发式电子表格”能为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一丝光明,帮助解决班级管理中的繁琐事务,起到化零为整、化繁为简的作用。(2)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一直充当“被动者”的角色,他们盲目地跟着班主任的指挥棒转。“开发式电子表格”管理扭转这种性质,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让学生当家做主,自主挑选管理项目,自主制定管理细则,自主录入分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力军,壮大了班级管理的队伍。(3)变单一为多元。传统的班级管理人员单一,教师曾经一度是“独裁者”又是“孤独者”,虽然手握管理大权但是孤掌难鸣,有时也独力难支。“开发式电子表格”管理打破这种单一的模式,将学生、家长吸纳其中,形成了“三足鼎立”、齐抓共管的多元态势。

2.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班级管理不应再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用学生自我管理,互相打分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每个学生在“正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进而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3.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事实为依据的量化管理,低年级的“红花”激励,中高年级的实行加扣分制度,对学生能做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具有较高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让新时代自我意识浓厚的学生能较容易接受。否则,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在班级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自己到底比别人强还是比别人差,自己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不够好。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端正态度,接受学校与老师的教育。

作者:何振环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办公室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2。

[2]冯文全:《德育原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3]任华文:《优秀班主任的50条建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第三篇:小学班级管理权威作用机制重构

权威作用机制是组织的平衡机制之一,不同属性的权威作用机制虽都具有使组织处于平衡状态的特性,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组织在平衡状态之下向前发展。班级作为组织的一种形式,其采用的权威作用机制关涉到班级的成长,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班级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权威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归属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1],是学校系统的子系统[2]。班级也是一种组织,属于社会学范畴。因此班级管理可同时归属于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范畴。根据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组织有三个特性: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具有严格的组织规范[3]。在组织中,目标是组织存在的根本,没有目标,组织则没有存在的价值;组织机构是组织的骨架,支撑组织的运作与成长;组织规范是组织的约束力与鞭策力。组织是一种静态的存在,管理则是组织得以运作的齿轮,是组织从静态走向动态成长的运作力。班级管理是班级成员实现既定目标的运作力。在管理过程之中,组织欲平衡成长,则离不开权威作用机制,权威作用机制是组织的平衡机制之一,关系到组织中的个人行为如何凝聚为集体行为,也关系到组织目标如何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为,是行为“统”“分”,是个体行为和整体行为相互转换的关键环节[4]。

二、小学班级管理权威作用机制的现状

集体是一种组织形式的团体,狭义的组织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协作结合而成的团体。权威存在于集体之中,关涉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组成集体,个人依赖集体获取个体成长与个人利益;集体由个人组成,集体依赖个人变得完备。始初,集体仅是一定数量单独个体的集合,只有当个体之间产生“化合作用”,实现“1+1>2”的功能时,集体的作用才初见成效。这种集体内部的转变需要集体构建者、集体规则、集体骨干的存在,离不开对集体的管理,并取决于何种权威作用机制参与管理过程。小学班级是小学实施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由小学生构成的集体,小学生将在此集体中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自律能力。该目标的实现除与班级管理者中教师角色息息相关,也取决于小学生所处的集体氛围,而自律能力的培养则取决于集体功能的发挥。小学班级集体属性由个体数量性构成质变为个体化合性组成时,集体氛围才能得以显现,集体功能才能得以发挥。在此质变过程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充当集体构建者角色;班级纪律则是集体规则;集体骨干则由班干部担任,三者如何促使质变过程实现取决于班级的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于采用了何种类型的权威作用机制,而这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学生观、班级纪律内容、班干部的作为是分不开的。在一项对3省6所小学中的13个五年级班级的跟班观察中发现,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集体自构建以来仍然处于个体数量性构成向个体化合性组成的质变过程中,即班级还没有成长为班集体。就集体构建者层面而言,班主任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时,总是大包大揽,导致学生在归属感上产生误解:班级是班主任的班级,不是我的班级。在跟班观察过程中对班主任处理日常事务的手段进行统计后发现,班主任主要采用命令与恐吓的手段处理日常事务。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应该处于次要地位,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才是最主要目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学生的自律能力、合作能力分不开,自律能力培养的基础源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培养的基础源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而自学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依赖于课堂,并超越课堂。在跟班观察过程中发现教师“一言堂”仍是主要授课形式,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影响着以此为基础的自律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就集体规则而言,班级纪律是集体成长过程中用以约束集体成员行为,并确保集体成长不偏离轨道的规定。小学一般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落实到班级时需要班主任结合本班实况酌情增删内容,以形成符合本班级的条文规定。研究者调查的13个班级中都悬挂有《守则》,但班主任落实《守则》内容时只重视言传,缺乏身教;对于违反《守则》的学生,注重惩罚,缺乏启导。言传难以使小学生领悟《守则》精神,惩罚仅使小学生知道错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不错。就集体骨干而言,班干部在班集体构建过程中担当榜样的角色,也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头军。因此班主任在任命班干部时,应秉持品学兼优原则,让能够真正促进班集体成长的学生担任。上文13个班级的班干部大多是由学生自己投票推选,但也存在班主任直接任命的现象。班干部能否认清并发挥其功能是评价他们是否尽职尽责的标准,而在调查中发现,多数班干部将身上肩负的职责看成手中掌握的权利,甚至出现用权利来获取个人利益的现象,这会对班级造成不良影响,削弱班干部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榜样及带头作用。从集体构建者、集体规则、集体骨干三个层面分析小学班集体建设的现状,间接反映的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权威作用机制。管理学认为,一个人接受另外一个人的支配和影响,往往源自于这个人内心对另一个人的崇拜、尊敬、恐惧等。有些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充斥着“恐惧的味道”,小学生为免于惩罚变得不作为,种种迹象反映出这些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权威作用机制受个性力量的支配和影响,是非理性的、错误的。

三、小学班级管理权威作用机制存在的问题

1.重包办,轻放权

班级管理者将班级内大小事务全都包揽在自己身上,学生一直生活在“庇荫”之下,缺少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的机会。此现象一般存在于年轻的班级管理者身上,一方面是由于初到学校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教师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班级的表现是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二者结合极易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

2.重惩罚,轻启导

班级管理者通过惩罚的手段来“迫使”学生遵守班级纪律。须知,惩罚手段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威胁。当学生违反班级纪律时,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第一反应不应是如何惩罚学生,使其下次不敢再犯,而应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怎样做不错,使其下次不会再犯。

3.重成绩,轻能力

学校管理者及任课教师所持有的教学观,过于注重学生智育的培养,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言堂”“满堂灌”等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学习方式常被忽视。

四、建构以认同感为基础的权威作用机制

集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导向、价值认同,集体的目标包含有组织成员的目标。班集体目标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代表绝大多数学生的目标,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进而为实现集体目标努力。这种建立在认同感基础之上的权威作用机制在管理学中称之为由于目标导向、价值认同带来的追随和服从[5]。摒弃个性力量支配和影响的权威作用机制,建构以认同感为基础的权威作用机制才是班级管理之道。

1.由“管”走向“观”

班级理应管理,管理在此是统称,但如果将“管理班级”简单理解为“管住班级”,就使得班级管理的概念变得狭隘了。管理班级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对班级进行严加看管并非恰当手段。学生的发展是在犯错中萌芽,悔改中成长,因此,班级管理者要给与学生一定的容错空间,使其在犯错中获得成长的机会。由“管”走向“观”,是指班级管理者置身于客观的立场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通过弥补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

2.由“荫”走向“引”

学生欲成为“参天大树”,除了需要阳光外,还必须要经过风吹雨打的洗礼,庇荫之下的学生永远成为不了“树人”,反而会成为教育的失败品。如果管理班级过严,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将班级看作是管理者的班级,而非学生的班级,就会使学生成长在庇荫之下,凡事没有自己的主张,阻碍学生成为“树人”。因此,班级管理者要懂得放权,将学生的意愿放在第一位,遵循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的前行与发展,即由“荫”走向“引”。

3.由“灌”走向“贯”“

一言堂”“满堂灌”等填鸭式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过后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懂得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贯”指系统连贯,学生需要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那么教师必须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元认知入手,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从灌输走向贯通。

4.由“权”走向“全”“权”

是针对班级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而言的,“权”有支配、指挥之意,在此引申为等级,班级管理者若在潜意识中将学生仅仅看成是被管理对象,则带有等级观念的意味。要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的人,是和教育者处于同等地位的人,班级管理者在学生的管理观念层面理应坚持全面发展、全人发展的理念,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的平等。

5.由“阂”走向“和”

不恰当的班级管理会导致师生间的隔阂,阻碍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谐的环境,由“阂”走向“和”十分必要。由“阂”到“和”,班级管理者需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需重识自己的角色,树立主人翁意识,双方合作,共同建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认同感。

作者:杜春猛 王立硕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

[2]林冬桂,张东,黄玉华.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3]童星.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2.

[4][5]王利平,周燕.管理过程中的权威作用机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4):66-70

第四篇:小学特色班级管理问题分析

班级是实现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体现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维度。班级管理需要新时代教育模式的管理理念,需要呈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展现时代教育精神。本文从小学特色班级管理入手,对管理理念问题进行分析。

一、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一)班级组成成员的管理观念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实施主体,在班级管理中需要遵循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即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全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等;班主任的特色管理理念需要体现新颖灵活、协调统筹、勤而有恒、权衡度量的特点;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客体,但其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发展性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特色班级管理中必须着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常来说,对于小学班级特色管理而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样化的,比如师生关系的类型、学生观的重建、教育环境、教师素养等。

(二)班级管理与班级建设

班级管理与班级建设是两个即相互关联,又存在本质区别的概念,班级管理注重班级秩序的维护,而班级建设则强调班级群体活动、日常生活、班级文化等方面的塑造,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班级建设,都是为宏观上的特色班级管理而服务的。班级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特色管理的价值,班级建设则要建立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熟知学生底细,制定明确的建设管理目标,将管理制度具体化;此外,班级管理活动中要坚持“育人培才”的原则,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树立良好班风,用环境与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构建健全的品格。

二、建立“以情促管”的特色班级管理理念

(一)班主任的情感修炼

小学生处于心智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容易受到情感的影响,而且情感影响在不同的学生中具有差异性,这就需要班主任必须进行情感修炼,在班级管理中面对不同学生群体展现出具有针对性的情感态度。班主任情感修炼的目的在于使其在班级特色管理活动中,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爱”,进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班主任在特色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态度上,真心、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坚持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专心倾听并保持理解与宽容,注重沟通技巧,建立师生间合适的距离,构建双方信息沟通的良性互动。

(二)以情促管与以情促动

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情感运用上,要以情促管,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激励,运用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等管理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学生优点或闪光点,并进行真确引导和激励;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被赏识,进而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情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特色班级管理中优先运用柔性管理理念,表现出宽严相济的态度,决定抵制语言暴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情感教育目标分为五个层次,即:被动接受、反馈、价值评判、组织系统层次和人格化层次,这体现了班级管理理念中的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班级特色管理正是要求教师运用情感的感染实现学生他律到自律的目的。

三、突出特色管理的“智慧境界”

(一)生活化、自然化的智慧

特色班级管理是一种智慧活动,需要体现教育智慧,并不断超越。教育不是万能的,有责任心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教育者需要不断反思而寻找规律,在点滴之间促进学生的进步。无论是教师还是小学生都生活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都需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因此特色班级管理的理念也应体现生活化与自然化的特征。在特色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生活化、自然会的活动,比如家长亲子游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与自然产生正确的认知,进而获得健康成长的经历。

(二)强调“发展”的管理理念

对于特色班级管理,欧洲著名教育家卢梭曾提出,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则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发展就是教育的根本。因此在特色班级管理中,要强调学生发展理念,注重管理活动的反思,使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共同发展。班级管理考核是体现管理管理质量与发展的重要方法,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管理的方向和方式,因此必须注重班级考核的方式,要淡化考核的功利性,突出考核的发展性,避免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考核模式。

(三)特色管理境界

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讲到人生的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而其中天地境界是人生最高境界,人生的天地境界理念运用到教育管理中同样适用。在小学班级特色管理活动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境界,比如本校开设的陶笛训练课、亲子游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体现教育管理的价值,体现“教育引导人的灵魂上升”的理念。这些活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并在这种新鲜感在不断冲击学生心灵的同时,使学生的境界升华。因此,在小学特色班级管理中,教师自身要不断拓展视野,升华境界,进而保障特色班级管理活动不断推陈出新。

作者:邵振飞 单位:临沂市兰山区西郊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