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班级管理应用(4篇)

高职学校班级管理应用(4篇)

第一篇:高职学校心理学策略班级管理应用

摘要:

高职学校是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元,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通过对班级的综合管理,正确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是高职学校优化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探讨心理学策略在高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以期为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心理学策略;高职学校;班级管理;应用

近些年,高职学校的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高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学习动力也不足,在班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心理学策略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调控情绪、积极认知。班级管理融合心理学,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更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个人及班级的进步。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现状

相关数据表明,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在下降。高职学校学生多数因高考失利或者高中阶段成绩不佳而进入高职学校,面对考试的打击或者长久被教师、同学的忽视,普遍存在焦虑、孤僻、认知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在高职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此外,高职学生中有很多是第一次离开家庭,人际交往能力偏弱,长期紧张的人际关系,容易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既影响自身的成长,也有碍于班级的团结。

二、高职学校班级管理现状

高职学生的特点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中经常被忽视,学校往往会运用较为严格的考核措施达到严格管理的目的,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传统的班级管理,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模式学习、生活、实践,按照统一的标准解决不同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不到有效表达。在严格制度考核下,班级的成绩可能会达标,但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被逐渐压制,独立思考的空间被挤压,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背道而驰,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心理学策略在高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发挥公平理论作用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创立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也受报酬相对值的影响,即人对于公平的承认与否,需要一个与自己条件相似的人作为参照物,若报酬接近,则视为公平,否则视为不公平。在高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公平理论的作用,肯定每一位学生对于班级的作用,对情况不佳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辅导,引导其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的努力,认可自身“绝对值”及“相对值”的变化,师生共同努力,打造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班级氛围。

(二)应用期望效应促进学生、班级进步

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为“期望效应”,该理论肯定了期望对人发展的巨大影响。期望者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传递给被期望者积极的希望,以使其行为达到预定的目标。班级管理的目标应当与高职学校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人的理念一致,教师在对学生的辅导中,务必要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成长环境,针对发展目标引导其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对规划进行分解,每一学期都有学习目标,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个体的自信心强化后,班级的凝聚力自然会增强,通过班级成绩目标的制定,加之学生的自身努力,在教师引导下,实现学生个体与班集体的共同发展。

(三)应用社会影响理论

一个人的变化或多或少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该理论的典型代表便是“从众现象”,即人在一定压力下发生的行为改变。在班级管理中,应当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社会影响效用,教师对于优秀学生及学生的积极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进行适当的宣传,增强优秀行为在班级中的影响,由点及面,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带动班集体的行为价值观走向,从而促进班级的科学、有序管理。高职学校是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职学校班级日常管理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并予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保障学生个体的科学发展。同时努力塑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健康的环境。只有学生个体与班集体同步发展,才能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促进学生长远、健康的发展。

作者:齐桂林 单位: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静.探究心理学策略在高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

[2]俞瑶.心理学理论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和教育中的应用[J].铜陵学院学报,2009,(6).

第二篇:高职柔性管理与班级管理优化

摘要:

柔性管理起源于企业管理的经验成果,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策略,将柔性管理理念应用于高职班级管理之中,就是力图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等出发,通过非强制性举措,在班级中形成一种主动性、自发性的教育力,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发展成长。本文分析了柔性管理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班级柔性管理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高职;班级管理;柔性管理;路径

高职班级管理方式就传统而言是以制度为中心、强调服从与遵守、强调班主任的绝对权威,这种以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约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典型的刚性管理。虽然刚性管理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长期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但其弊端显而易见。近年来,柔性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职班级管理中。柔性管理从学生心理需求、行为方式和个性特点出发,通过民主灵活的实施策略,在班级中形成一种活力焕发的教育内力,促进优秀班集体和谐构建和学生成长发展。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柔性管理来源于日本丰田公司的“柔性制造系统”,与刚性管理不同,柔性管理是以以人为中心为核心理念的新管理策略。通过公平的机制和民主的氛围主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不再突出强调奖惩机制和规章制度。从企业文化角度看,这种从人的内部心理动机出发,依靠人的成就动机和成就需要,立足人的本能需要促进企业竞争、积极向上的氛围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有益于企业营造一种公平合理,具有安全性的工作环境。当今社会多元文化渗透大学校园,“90后”高职生个性极强,权威意识单薄,柔性管理可以弥补刚性管理的弊端,如果刚性管理是轴承,那么柔性管理就是润滑剂,轴承仍然不可或缺,但是离开了润滑轴承就无法运转,将二者有机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班级柔性管理的基础———班级自治

柔性管理的基本法则之一就是不依靠外力,通过内力实施组织自主管理。班级自治是实施班级柔性管理的基础。班级自治的根本目的是从深层次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发展,发挥各自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班级共同规范。

三、班级柔性管理的关键———情感激励

班级管理中,柔性管理的本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性是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根本区别,也是柔性管理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因此,柔性管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致力于通过尊重学生的环境营造,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不断走向成熟。具体表现为以引导替代强制,以情感代替权力。为此,情感激励是班级柔性管理的重要路径,其作用主要有三点。

(一)认清学生心理需要,满足情感需求。

人的需要是引发行为的直接原因。因此,班级柔性管理的实施,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需要。一方面,要多制造一些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的机会,让学生从“超越”、“成功”等体验中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班级自治的兴趣和热情,如班级中建立班级干部轮换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担任班干部的机会,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更多默默无闻的学生从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享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另一方面,班级教育活动要符合青少年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满足学生对真善美的心理需求,尤其是他们对爱和尊重和归属感的需要。

(二)营造优秀集体氛围,注重情境陶冶。

营造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是班级柔性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手段。友爱温暖的外部环境可以调节制度管理带来的压力,使班级成员始终保持最佳情绪和精神状态。因此,在班级中创设积极向上的情境,以此陶冶学生情操,给予学生积极的班集体情感体验很有必要。具体做法有:保持整洁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潜移默化地激发班级成员高度的精神凝聚力。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信心、关心、耐心”的教育,注重与学生的沟通,除了学习,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动向,尽量多采用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在日常点滴细节中增进师生、生生信任与理解。

综上所述,柔性管理理念和方法可以促进高职班级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价值多元化,“90后”成为高职教育主体的今天,在高职班级管理中融入柔性管理理念,建立有活力、有竞争、有激励的管理机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在管理中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尊重高职学生的权益和教育主体地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中促使受教育者自身形成主动性、自律性和积极性的目标。

作者:石小闻 单位:武进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

参考文献:

[1]颜春华.柔性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5).

第三篇: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管理探索

摘要:

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管理的模式是基于团队化管理开展的,有别于传统的基于辅导员为中心的管理体制,职业化的班级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对团队和团队长的管理,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培养职业人的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

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是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来构建班级管理模式,这个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构建以团队化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所谓团队化,是指学生进入班级后,由原先的班级和个人的二维关系转变为班级、团队和个人的三维关系,个人在团队中是重要的一份子,个人的努力和团队协作的成果将成为个人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评价的基本准绳,团队是完成学习、活动、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毕业设计、各种比赛的载体,班级是各个团队竞争又展现自身特色,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摇篮和载体。

一、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的特征

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的特征是识别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和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本质区别,在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设计中,要牢固树立一条基本原则,即整个模式的运行应该凸显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来进行,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就是需要让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彰显学生就是职业人,学习就是上班,工作就是为了团队贡献自己的才能,最终使得自己的团队在模拟的竞争中展示实力和特色,最终使得自己成为一个准职业人的过程。

(一)个人从属于团队,并成为团队的重要成员

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中,第一个重要的特征,学生必须属于至少一个团队,并成为团队的重要成员,团队长是团队的带领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目前,团队化的学习模式正在不断升温,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产生这些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团队开展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学习活动的个体性。在团队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限于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更多地基于整个团队整体的协作和配合,学生个体的进步转变个团体的进步,这样能够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团队长是团队的带领者、组织者和责任者

团队长是团队的的带领者,主要的责任就是带领团队的学生进行学习和各项活动,起到组织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在团队的竞争环境中,不断组织和发动每个团队成员参与各项学习,力争在竞争中展现实力和特色,并承担着管理和评价团队成员的重要职责,越紧密的团队,也能够成为合作的典范。

(三)班级管理的中心将围绕着团队活动开展

职业化班级管理的中心由辅导员中心自然转变为团队中心,实现这个转变实现了辅导员单一责任主体的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将班级管理的中心转变到学生身上,管理团队,其实就是在管理学生,这样的转变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主体。从管理辅导员转变为真正的管理学生,这个意义,不管从任何角度上来说都是值得推崇的。

二、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运行过程

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在学生管理中的运行就是要实现个人化的团队化管理、班级的团队化管理、整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团队化管理、实习实训的团队化管理,最终让每个学生做好成为某个团队成员的职业人。在现代社会中,每个职业人的职业过程实际上都将属于一个团队,每个人的工作过程就是个人对团队的贡献过程。

(一)学生个人进入团队的方式

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每个人将被分配到一个教学班级中。在职业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进入一个教学班级后,还需要再被分配到一个团队中,这个团队不仅是学习一门课程的集合,更是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更具体的归属。在学习上,学生需要彼此配合,彼此支持,相互学习才能完成某个课程的学习要求,这个学习要求不是一门课程的分数要求,而是完成一个具体的成果,对于没有完成的团队将得到不利于每个团队成员的后果和考核;同时一个班级之中的数个团队之间的竞争也将营造出更加积极健康和向上的环境。学生跟人进入团队的方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根据进校后的第一个活动后产生。

(二)团队长的产生方式

团队长是团队的带领者,团队长的产生一般由学生自己推荐产生,推荐产生的团队长就将负责起对整个团队的管理,对团队成员的管理和调动,并根据不同的要求,在相对的竞争环境中带领整个团队完成各项任务。团队长可以兼任各种班委和团委的职责,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带领团队成员不断成长,产生让每个团队成员满意的团队业绩和成果。

(三)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代表学校考核团队业绩

任课教师是团队运行的横向管理者。在职业化的学生管理模式中,任课教师的授课过程就是基于课程包的内在要求,不断提出学习任务的过程。在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中,任课教师不是原来知识的传授者,而要将知识转化成为基于团队学习的工作成果。这个工作成果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撑,更要体现团队合作下完成某一成果的过程,而这个成果就是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这样的实践实现了学习不是为了考试的职业教育基本要求,彰显了学习就是工作的职业教育精神。辅导员是团队管理的纵向支撑者,在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中,辅导员要密切关注每个团队合作的程度,并对每个团队运行情况进行认真的监督和管理,当团队运行出现问题,接到任课教师的反馈的时候,就应该深入团队内部,对团队的情况作出诊断式的评估,帮助团队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样的纵向支撑者角色,需要辅导员不断加强对团队长的管理、塑造和培养。辅导员由原来的管理全体学生,转变为管理团队长,这样可以使得团队长真正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成长成为职业化的领导者,努力使得团队长成为职业人中的精英做好实践上的准备。

三、实施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的转变

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需要一定的转变,这些转变可以被认为是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得以运行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和制度基础。

(一)教学的团队化管理

在职业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学活动需要由个人学习制转变为团队学习制。要实现团队学习制的转变,第一个层面要实现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课程包化。职业院校应该打破课程中心的藩篱,让每门课程目标转化成为能力目标,最终转化成为工作目标来指引团队的学习行为,经过转变后的课程将成为课程包的形式出现,而这种课程包的形式在实际中只是模糊了课程的边界,并没有使得课程消失。团队学习的内容就应该是在不同的课程包中进行。这样由个人进入课程,转变成为团队进入课程包。第二个层面的转变是教师的授课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型,学生是被动学习型,而在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教授课程包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或者类似工作技能的合作成果,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给予团队不同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备课,更要学会给团队不同的工作任务。第三个层面转变是教学考核方式应该发生改变,个人学习成绩考核制应该转变成为团队合作成效考核制,要实现学生为了分数和过关学习,转变成为为了团队的优胜而学习的局面。

(二)班级管理的团队化

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要求班级管理从班级的行政管理目标转变成为纵向团队支撑管理目标。班级的行政管理目标是基于辅导员中心的管理体制的延伸,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辅导员是第一层级负责人,学生干部是第二层级负责人,学生是第三层级被管理者,班级中的三级纵向管理模式很容易使得辅导员被动地卷入管理的目标考核范围中,从而造成班级管理实际上在管理辅导员的局面。在职业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管理的对象时团队,考核的重点是团队和团队长,班级管理目标被分化成为团队管理目标,从管理的主体上说,仍然是在管理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从属于一个具体的团队,从而实现真正的学生管理的旨趣。

(三)团队考核的制度化

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要求团队考核制度的建立,没有对团队的考核就没有团队之间的竞争环境的产生。要转变原来的个人主义的考核机制,即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机制和评优评奖机制,转变成为对团队的考核机制。团队考核机制的形成,有助于优秀团队脱颖而出,更有助于整个班级管理的目标的具体化和现实化。优秀的团队中,更应该鼓励优秀的个人的个性化成长,考核团队从外部看是为了培养相互竞争的团队成长环境。从内部看是为了调动和激发每个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管理过程一体化

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的中心是团队化的管理过程,对团队管理的过程是一体化的,这个一体化的过程即包括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也包括对团队的管理,更应该延伸到学生在校的生活管理,同时还应该体现在团队管理在学生实习和实训的过程中,最终体现在对优秀团队和优秀团队成员的评选中。基于团队的一体化的管理过程,逐渐替代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的对个人的零碎化的管理过程。

总之,职业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对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而言是有进步意义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的转变从微观上看,只是在班级管理的管理过程中植入团队管理的中间环节,但是整个团队中心的管理模式运行更有赖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改革的协同推进,只有在两者的协同推进的过程中,才能够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迈向职业化的目标追求。

作者:沈世强 杨斌 朵娟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劳可夫.基于授权理论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管理,2013(8).

[2]时伟,王贵海.试论班级管理模式[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2).

[3]张惠华.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4(2).

第四篇: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创新建构

摘要:

本文分析了从当前高职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班级管理模式的几种新思想,对新模式的构建及构建过程等进行一系列探索,组建一个新的、合理、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成为提高学生班级管理能力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

班级管理;创新模式;蒲公英型

1引言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而言,高职院校肩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重任,高等教育全才培育与高职职业专才培育,决定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职业理论知识和专业高技能之长,才能与社会接轨。企业讲究是执行力和效率,讲究的是团队和独立个性,这些与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相符的,为配合完成该人才目标实现,有一个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加上这一代基本都是90后,依赖父母性强、职业自律性相对较差、专业逆反心理较大,部分学生平时出现上课迟到、逃课、旷课,个人卫生意识淡薄等情况,为了应付班级的检查评比,很多班级管理者采用传统的“物化”管理制度,对所有的学生采用统一标准模式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严格按照程序办事,采用家长制作风对学生蛮横管理,导致部分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班级常用几种缺陷的管理模式如下:第一种:班级管理模式——金字塔型。金字塔型是企业管理常用的一种立体三角锥体组织形式,其等级森严,结构稳定,在相对闭塞的计划经济时期,具有决策条令统一迅速的特点。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竞争机制不断出现,金字塔这种形体构成显得异常生硬刻板,缺乏弹性,并且顶端管理者对外部信息反应迟缓,决策滞后,员工被迫服从,影响做事效率。这种模式引用到高职班级管理时,出现同学没有民主意识,没有独立意识等不足,班级会趋向死气沉沉局面。第二种:班级管理模式——树型。树型模式跟金字塔模式有相似之处,最高管理人只对班干部团队负责,辅导员犹如树干,班干部为树枝,学生为树叶的组织模式,其层次分明,权利义务明确,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利于个性的发展,这点有别于金字塔模式的学生无条件服从性。不足之处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缺少灵活的机动性的沟通渠道,把重点依赖在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上来决定班级管理质量,这样导致班级委员核心人物的权利和义务失衡,不够民主,失去监督的局面。第三种:班级管理模式——网型。网型模式是不按照常规逻辑步骤,直接从问题跳到结果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构成方式以辅导员为主,班干部为辅,学生结合的立体网层。高职辅导员是力量的核心,直接对每个学生负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形成都跟辅导员调动有直接关系,这样势必引起辅导员工作量强度的加剧。网型模式的特点是动态性强,灵活性强。比如学生参加一个部级比赛,辅导员亲自去了解哪些学生专业比较好的并且挑出来进行组织训练。又如亲自发现哪些口才比较好的进行参加校园辩论会等。网型模式学生有了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的机会,但学生都不免主观,辅导员须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体魄方能驾驭班级,但显然这是不能长久,因为高职一个辅导员要管理很多人,到最后由于辅导员的过度劳累影响到班级事情的进展。

3高职院校班级新型管理模式的几种新思想

3.1“人本主义”班级管理新思想

“人本主义”是建立在心理学上一种科学理论思想,它是以人为出发点,研究人性一些规律。教育的根本主体是学生,其思想用到高职班级管理模式中,会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同时提高学生发展质量;从实际出发点,及时调整学生的管理工作;能引导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班级。

3.2“高度民主化”班级管理新思想

“高度民主化”是一种绝对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班级事务的班级制度,所谓高度,是在执行事务过程中,屏蔽民主中的狭隘和虚伪思想。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进行,现在学生接受多元化思想体系,学生非常渴望有权参与班级集体事务。管理者应通过新思想,由集权管理转向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学生民主意识,平等对待学生,不要以民主为幌子,独断专行地压抑学生,造成师生敌对场面,这样不利于全班学生建设班集体,就无法实行民主化管理。

3.3“高度独立自主化”班级管理新思想

“高度独立自主化”是一种学生自己做主,自我管理班级、不靠外力能教育自己发展的管理思想。“高度”体现在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时,用多种的标准来管理,以达到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此新思想是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人格多面发展,把班级变成独立化、自主化的高职管理模式,同时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辅的健康有序的宽松管理环境,培育具有理论够用、实践性强、个性鲜明、创新能力强的一代学生。此新思想最终针对的是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4高职院校班级新管理模式的建构

4.1班级新管理模式——蒲公英型

4.1.1蒲公英结构

蒲公英属于菊科,形体结构包括花茎、花苞、花柱,花冠。花茎中直,花苞钟状,花柱细长,花冠柔毛。白色冠毛相互碰触,像白色绒球,又像网状。整体看去又像树的某一部分。

4.1.2班级新管理模式特点与运作

根据蒲公英结构,推断班级管理模式构成:①长而中直花茎代表辅导员,具有耿直、正义、民主等特点。②状如钟形代表班干部团队,钟具有警示、断烦恼、长智慧等特点。③每朵白色柔毛的花冠代表学生,具有独立、纯净、柔性等特点。④细长的花柱代表信息情感交流,具有永远、直白、坚守等特点。本模式结合了金字塔型、树型、网型等优点,产生蒲公英型状的班级管理模式,该模式以班级团队核心班委起到重要作用,班委直接对全班每个学生负责,学生也参与班委主导的班级活动,充分发挥主体性。为了防止班委某些人权利过大,班委会里设置几个监督委员,监督班级的一切事务。辅导员有重要事时召集全班开会,其他的事直接跟班委会沟通交代,不必每件事情都参与,做到大事小事都能及时处理好的局面。蒲公英型模式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权利义务明确,动态性超强,灵活性超强,而且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民主性,能动性,利于每个学生独立性和全面个性的发展,而且每层信息易传达易沟通,做事效率高。

4.2班级管理新模式班委岗位实现

为了实现蒲公英型管理模式,高职辅导员在组建班委时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民主管理中既是领导者又是组织者,选举过程要体现民主,又不放任自流。

4.2.1民主选举,竞争上岗

组建一个新班级后,辅导员开个班会,先介绍临时班委的职责和义务,然后把岗位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把自己名字写在相对应的岗位下,依次进行发言,然后让学生无记名投票确定,需得到三分之二学生的认可。过三、四周军训后正式选举班干部,辅导员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投票,投票最多两位进行最后临时发挥演讲,演讲题目由辅导员定,演讲完后两位再次接受同学们5个问题的盘问后,重新开始投票确定。经过严格的选举,保证了班干部质量与威信,保证了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2.2精简岗位,整合雷同

高职班级岗位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班级各个方面。如学生干部人浮于事,岗位太多职责不明,工作效率低下,班干部得不到锻炼,势必引起班级管理矛盾重重,甚至出现病态管理模式。在此情况下,必须对职能相近、工作量轻的岗位精简合并。如一个32人的班级集体,设置一个班长、团支书(工作量轻需兼职宣传、组织团部职能)、学习委员(兼专业课代表职能)、生活委员(兼劳动委员)、文体委员(需兼文艺和体育职能)、监督委员(兼班级反馈员)。班干部经过整合统一,像钟声一样辐射,管理班级,何愁有办不了的事。

4.2.3核心岗位,谨慎用人

年级与班级经常会出现为荣誉而竞争,为了保证班干部有很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能带动蒲公英型班级模式运转,班长是关键。班长大体分为三种:第一种激励式,这种班长强制性比较强,他希望其他班委紧跟其后,同他一起战斗,如果达不到他的标准办事,他就感到失望、挫败、不满甚至冲突。第二种是维稳式,这种班长会发现班级中某些环节出现不平衡现象,然后为填补差距做了某些工作,保证班委的控制力,同时又让部分成员贡献才能。但如果班级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的话,维稳式班长无法激励班委成员而无所作为。第三种全能式,这种班长能够对变化环境中的成员表现做出科学分析、准确的判断,在激励人的同时,又能调度资源培养人。所以班长在领导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事情的变化而调整管理策略。

4.2.4必要岗位,警设红线

要学好专业高技能水平,班级必须有个好的专业学习氛围,这股学风营造主要关系到班委里的学习委员,为了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当专业模范作用,学习委员必须应做到两点:第一,当专业学霸。学霸以刻苦学习为最主要的标志,也是专业威望的象征,有了优良专业水平,同学们才会认可你,才会追随请教你。第二,当好信息桥梁。高职专业信息量较大,如专业比赛、专业展览、专业订单等社会动态信息,还有同学们在学习中碰到的一些专业疑难问题,这些都要及时反映给科任老师,以便老师及时做出针对性的专业辅导,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保证学习委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特地为学习委员划出一道红线:一季度里面2个学科成绩低于全班前3名,重要专业信息没有及时上报,就下岗。相信有这样一个有正能量学习委员必定带领班级其他同学专业的提升。

5结语

班级管理模式的创建是高职院校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保证。领导、辅导员或班主任,甚至科任老师都希望能把班级管理好,原先不错的设想最终却不尽人意,原因固然是多方面,但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班级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班级新管理模式——蒲公英型出现,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多年来在班级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让每个同学懂得权利和义务,明白民主与集中、独立与合作、监督与发展等人性化管理方式,让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学生的参与转化为学生人生价值一个亮点,这也是研究班级管理模式的价值所在。

作者:陈春贵 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沛然.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学理论,2010,(31).

[2]廖爱军,尚书,田艳春.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现状与管理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3]陈曦.“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状况及对策初探[J].科技信息,2010,(15).

[4]刘茂玲.高校学生班级自治管理的探索实践[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