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工作要点

教育局工作要点

一、着力协调发展,提升均衡水平

1.抓建设促学前教育发展。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城区西北部幼儿园建设列入规划,逐步落实新建小区幼儿园配套工程;结合“行政村完小校舍改造”项目,加快完善乡镇中心园建设,开办附属幼儿园,大幅增加学额,力争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5%以上,公办学额比超50%。开展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活动,提高三级示范园覆盖率。推进小片区管理,深化“公带民、强带弱”结对帮扶,发挥城区优质园的龙头作用,引领乡镇中心园优先发展,带动辖区公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成立学前教育优秀教师工作室,组织业务培训、技能比武等活动,多形式、多途径地推动学前教育办学质量整体提升。

2.抓帮扶促义务教育均衡。科学规划学校空间布局,启动县城西北片区小学建设,积极推进城区扩容,缓解城区就学压力。积极探索“小学教育集团管理”办学模式,以城区五所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若干个教育集团,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几”的方式,结对帮扶8-10所农村乡镇学校,支持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师资互派、德育共建等方式,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在农村初中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试点工作,遵循“先部分试点,后全面推开”原则,逐步铺开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加大农村学校投入,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在师资配置与培训、设备补充、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方面向薄弱校、边远校倾斜,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3.抓特色促高中教育优化。有效整合高中教育资源,加快高中学校规模化、优质化进程。扩大优质校招生规模,计划招收普高新生56个班2734人,力争有超过95%的高中生享受优质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发展模式,建立学科基地,以学校特色学科和特色文化为支撑,营造“一校一品”的良好格局。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构建“学习立交桥”,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发挥县高中教科研活动工作小组的职能作用,深化县际交流,完善片区教研机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实现校际结对联合体教研效益最大化。对接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导一中、尚德中学等学校做好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工作,积累经验,逐步推进我县高中特色发展。

4.抓实训促职业教育创新。积极探索我县职业中专学校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模式,创新职业学校发展思路,开设适应我县新型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专业,办出职业教育品牌。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重视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改造提升职专教学楼,加快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和信息化实训项目建设,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5.抓机制促成人教育完善。完善运行机制,探索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培养方式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依托县电大、职业学校、乡镇文技校、社区学校和社区教育学习点构建成人教育网络,强化教育培训功能,扎实做好实用技术短期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电大计划招生200人,全县扫除文盲315人,巩固提高403人。

6.抓校本促特殊教育提升。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加强条件保障,提高普及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县特殊教育发展。立足智障、残疾学生实际,开展“医教结合”实验,加快融生活与文化知识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加康复医疗器械和训练器材装备,强化康复训练,抓实社会适应性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设置生活类、康复类、劳动技能类等课程,实施“走班制”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会生活打下基础。

二、着力内涵挖掘,提升办学品位

7.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学校章程的制定及核准工作,推进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因地制宜谋划和建设“美丽校园”,提炼校园文化元素,加快学校“两化”(校园文化、校园绿化)、“两馆”(体育馆、艺术馆)、“两场”(广场、运动场)建设,注重从文化长廊、校园标志、楼梯过道、学校少年宫等方面培育校园文化。紧抓“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契机,结合校园实际进一步美化环境,形成独具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升学校管理人员的校园文化意识和水平,引导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建设富有特色品牌的和谐校园。

8.健全德育长效机制。成立县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完善片区管理机制,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德育新模式,开展课题研究和特色成果展示活动,倾力打造德育工作“一校一特色”,力争培育3至5所县级德育示范校。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力度,创建以人为本的互动式、多元化培训模式,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网络,突出课堂主渠道,创设活动平台,开展“中国梦”理想信念、传统美德、“三爱”、交通安全、珍爱生命、法制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档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设立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突出心灵关爱,构筑道德防线,打造和谐平安校园。

9.深化素质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推动我县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基本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减轻课业负担。全面推进学校品德教育、科学实践、艺术体育以及学科实践,鼓励、指导学校争创“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举办各类文体竞赛,引导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认真制定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10.实施教育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鼓励教师兼任短线技能学科教学任务,开齐上足省颁课程,保障教学质量。推进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对课改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积累推广先进工作经验。积极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资源,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和自主式的教学形式,推崇高效课堂。加强课程改革研讨,强化专题培训,完善课题研究管理,坚持科研带动、活动拉动,全面提升课改工作水平。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作用,组织教学点利用视频接收播放设备与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学变革。

三、着力条件改善,提升教育公平

11.加快“校舍工程”建设。全年计划投入资金2亿元,大力推进“危旧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城区教育扩容工程”和“农村学校提升工程”。动工建设校舍项目28项,其中五中、琯头中学、百胜学校、实验小学、江南中心小学、官坂辋川小学等19个500万以上的项目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启动重点乡镇(马鼻、琯头、潘渡贵安)和城区北面东西部学校选址和建设工作。全年新改建校舍面积达10.4万㎡,拆除C级校舍5.03万㎡,新增师生床位600张,学位1620个。

12.加快农村公办学前教育建设。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农村公办学前教育建设投入。计划投资4122万元,新改扩建乡镇公办中心园6所(江南、官坂、蓼沿、东岱、浦口、安凯),新建行政村幼儿园12所(东塘、祠台、溪东、中麻、贵安、朱山、拱头、下连、下屿、官坞、朱步、村前),建成园舍面积约2.55万㎡,新增公办幼儿学位1600个,进一步满足群众对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改善农村公办学前教育的办园条件,安排资金添置教学玩具、设备,提升农村学校附设学前班的办学水平。

13.加快学校配套附属工程建设。争取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约1.03亿元,完善校园附属配套工程23项,建筑面积1.7万㎡。重点推进学校“两馆”、“两场”、“两化”建设,积极改善边远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全年计划启动28项体育馆、艺术馆、运动场等项目建设,推进30项学校景观改造、墙面刷新、校园美化等工程。

14.加快教育教学装备升级。按均衡发展要求,投入3640万元全面升级教学多媒体、学生电脑等教育教学装备,推进数字青少年宫建设,全县中小学60%以上的教育教学仪器、体音美器材及图书等装备达到省颁I类水平。在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基础上,启动现代信息教育“三通二平台”建设,力争全县三分之一的班级有2M以上的宽带接入优质教育资源平台,逐步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推进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四、着力人文管理,提升幸福指数

15.提升校长幸福指数。通过岗位培训、高端研修、论坛交流等形式,引导建设学者型校长队伍,切实提升校长理论水平、行政水平和办学能力。逐步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重点保证小规模学校的办学经费,生源300人以下的乡镇学校均以300人标准核拨生均公用经费,生源100人以下的村级学校按100人标准核拨,着力在办学管理、培训研修、教研教改及学校运行等经费方面解决学校办学实际困难。支持学校自主办学,引导学校结合实际制订章程,大胆管理,敢于创新,突显办学特色。搭建学校与县外优质学校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学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学校管理经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16.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依托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提供丰富课内外教学素材,更优质、更丰富、更有效地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便利。落实教师队伍培训三年规划,健全县级培训、省市培训、高端培训相结合的分级培训机制,实现由全员培训到骨干培训的提升、主科培训到多学科培训的转变,提升教师整体素养。建立边远学校教师专项补贴,加强对困难教师的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爱,全面实施人文关怀,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积极推进农村学校教师“两室”(办公室、寝室)“两堂”(食堂、澡堂)建设,更新办公设施,配备办公电脑等教学设备,拓展网络宽带,切实改善基层教师的生活、办公条件。加强学校运动场所、艺术场馆建设,完善“教工之家”功能,组织教师开展篮球、合唱、摄影等各类文体活动,引导建立教育系统摄影、书法等业余协会,进一步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17.提升学生幸福指数。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突出教学个性,倡导民主开放、平等互动的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构建“幸福课堂”。尊重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开辟第二课堂,组织系列校园活动,为学生留足活动空间。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计划,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立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关爱档案,实行特殊群体学生导师制,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问题,做到教师全员参与,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五、着力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成效

18.加强教育督导管理。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开展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按标准配备责任督学,做到每一所中小学都有一名责任督学承担挂牌督导任务。建立中小学“教学巡诊”制度,组织督学开展经常性督导,跟踪督促规范管理薄弱校的办学行为。启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加强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过程管理。开展第二轮乡镇督导(10个乡镇)评估工作,做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对县督导”评估迎检准备,提高督导成效。

19.加强民办学校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县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累积记分管理办法》,建立民办学校积分档案,以记分、年检、评估相结合的管理举措实施过程性管理,把学校积分作为评定年检结论和评估结果的重要依据,促进我县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审批、管理与监督,完善监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大财务监管力度,规范招生和广告行为,及时清理整顿无证办学机构。落实民办学校办学主体责任,督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

20.加强校园建设项目管理。以《县教育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指导,秉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节省资金、统筹安排、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大对学校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监督力度,规范项目建设与管理,预防腐败行为发生,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2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形成“上下统一、齐抓共管、一岗双责”的安全工作格局。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把道路交通、消防、卫生防疫、危险化学药品等列为重点内容,逐一排查整改,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加强检查和指导,各校(园)实行安全工作每日检查、按月上报、按月总结的制度,形成“天天讲安全、事事重安全”的良好氛围。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22.加强校长绩效管理。酝酿出台《县中小学校长绩效工资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校长绩效考核评价制度,采用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校长自身建设、专业发展、办学行为、学校管理、安定稳定等方面进行考核,并以考核结果作为校长绩效工资发放的主要依据,督促中小学校长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六、着力作风建设,提升良好形象

23.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师德承诺、新教师宣誓、师德档案、师德问题报告及师德研究等制度,加大师德监管与过程性评估力度,对引起公众和媒体关注的问题,迅速调查,快速回应,并及时报告调查处理情况,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强化考核监督,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实行师德师风巡查制度,落实师德建设责任,加强师德检查监督与失德行为惩处,实现师德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开展“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讲活动,树立师德典型。

24.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纵深开展。认真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对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和招生工作等重点环节、重点项目、重点部位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预防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组织开展“书记讲廉课”“新党员廉政宣誓”“廉政文化进机关”等反腐倡廉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纪律意识、法律意识。

25.推进行风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集中排查解决“四风”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突出工作实效。落实机关服务承诺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树立廉洁高效的教育机关形象;加强教育收费管理,实施《中小学会计制度》,做到阳光收费、公开理财、规范管理。落实《县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效能问责实施办法》,实行效能累计逐级追究制,促进学校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全面推行政务、校务公开,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提升公开标准化水平。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推进学校行风建设,主动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