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

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相关定义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优化改造再利用效果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以此重现旧工业建筑的价值,促进城市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优化策略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加强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能够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还可以节约资源能源,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被废弃,影响了城市精神面貌,更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脚步。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与再利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寻找有效的改造措施,进而达到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目的。

一、相关定义概述

(一)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定义

城市旧建筑是指时间较长、一般性被废弃的工业建筑。在实际生活中所说的旧工业建筑是指荒废的工业区及与之配套的仓储区、场地、工业运输码头或其他附属建筑群。对旧建筑进行改造需要使其适应新的功能需要,通过改造与调整建筑体量、结构、外观与室内设计等要点,使旧工业建筑焕然一新,发挥新功能。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一般涉及三个方面,其一是建筑本体的加固与修缮,其二是在原有本体的基础上增建新的设施,其三是循环利用旧建筑中的基础设备。城市旧工业建筑不仅在当年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更具有较大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改造与再利用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原貌,并增加新的时代特点与功能,促使旧工业建筑发挥最大的功能。

(二)旧工业建筑的分类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分类能优化改造与再利用效果,有利于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据空间特性可将旧工业建筑分为大跨型旧工业建筑、常规性旧工业建筑、特异型旧工业建筑三类。大跨型旧工业建筑的单层跨度较大,依靠巨型钢架、拱架和排架作为支撑力,内部空间较大,一般作为厂房、大型仓库使用,对其进行改造与升级时可以根据其特点改造成剧场、影院、艺术馆等。对于常规性旧工业建筑,其特点是层高低、空间开阔,多为框架结构,进行该类旧工业建筑改造时可从多个视角出发,利用其空间灵活度大的特点将其改造为餐厅、超市、娱乐场所等需要层高和空间较小的建筑,还能发挥原有建筑特点增加改造后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常规性旧工业建筑在改造项目中占很大比例,设计人员应加强重视。特异型旧工业建筑的形态或原有用途较为特殊,例如煤气贮藏仓、冷却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改造空间,但同时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此类建筑可开发成别具一格的工作室,也可以挖掘其旅游价值。

(三)旧工业建筑的空间特点

建筑的空间特点一般是指工业建筑的空间环境,旧工业建筑因其功用不同会存在一定差异,一般体现在建筑结构构架的韵律、生产设备的规整布置、环境色彩等方面。在改造与再利用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根据旧工业建筑的空间特点进行改造,旧工业建筑空间特点具有灵活性。工业建筑为了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经常进行革新来适应生产需求,进行改造升级时需要格外注重灵活性,确保改造后的建筑更好地适应未来变化。改造过程中可以通过扩大柱网、预留空间、活动隔断等形式提高灵活性。旧工业建筑还具有渗透性,通过不同的开窗方式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与开敞性,建筑内的人们通过眺望窗外景物能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把握旧工业建筑的空间特点有助于提升改造与再利用的成果,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四)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背景

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因此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城市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符合可持续性的城市规划思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解决城市土地改变用途和城区闲置土地问题,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土地有效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近年来,国家政府更加关注具有特定史料价值的旧建筑,希望用过去的历史文化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与多样性,提升城市的总体价值。随着资源能源的日益短缺与环境问题的严重,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升级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中存在问题

(一)制约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本体因素

旧工业建筑的本体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性、空间特征、结构形状、基础设施等,进行改造升级时需要格外关注这些因素才能保证良好的改造工作。历史文化性直接关系到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力度,如果某一旧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则需要考虑文化的传承,改造力度一般较小,以免其失去其原有特色。建筑的结构状况、空间特征和基础设施设置是进行改造方案制定的核心因素,设计师需要仔细研究旧工业建筑的地质资料、使用年限、结构类型、设计图纸、建筑损坏情况、基础承载力、外观等因素后才能进行后续工作。制约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本体因素较多,设计人员需要将方方面面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才能保证良好的设计效果。另外,与新建工程不同,对旧建筑进行改造还需格外注意与专业人员的沟通交流,以免给改造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改造技术水平有限

我国已经逐渐加快了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升级的研究,但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改造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而且还缺少有效的规章制度对该项工作进行制约,降低了改造与再利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很多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依赖经验主义,缺少设计判断的客观性,甚至有时为了赶工期匆忙得出结论,提高了技术风险,更对建筑安全造成了威胁。很多改造方案没有考虑实际的技术水平,结果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因为缺少相应的施工操作与质量验收标准,降低了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建筑物改造升级之后的使用安全。在实际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升级工作中还缺少专业的技术团队,很多改造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无法提供合理有效的改造施工方案,严重制约了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发展脚步。

(三)资金投入力度较小

资金投入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旧工业建筑改造升级的质量,然而我国对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认识程度不足,导致投资力度较小,资金链不完善,阻碍了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资金短缺很容易导致经济短视问题,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建设周期一般较短且前期投入少,但如果后续施工超过预期就容易被迫停工,旧工业建筑很有可能被拆除新建,因此便出现了经济上的短视现象。同时如果改造单位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就有可能导致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失衡,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人员应从历史文化角度考虑旧工业建筑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同时考虑其生态价值,尽可能的通过旧建筑改造升级减少城市垃圾,减少资源浪费。租金问题也是影响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旧厂区改造后对艺术人士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房地产商也更加关注旧建筑改造后的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下,租金上涨幅度增大,大大增大了承租者的经济负担,很多艺术人士因为资金问题不得不选择搬离,导致很多改造后的建筑闲置。因此相关部门不应只关注土地利润,还需要考虑其长远发展。

(四)城市规划存在偏差

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城市的理解出现偏差,很多人都认为现代化城市应该是大马路、新建筑,在城市规划中并未体现旧工业建筑的作用。为了保证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需要在规划建设中适当保留城市低密度区,避免产生热岛效应。设计人员需要在城市结构规划的基础上挖掘旧工业厂区的内涵,传承与发扬旧工业建筑的文化,实现旧建筑的再利用。

三、优化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对策

(一)加强旧建筑的外环境改造

建筑外环境的定义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从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步界定形成的特定环境,与室内环境一起组成了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空间,对其进行改造能提高生活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对建筑物外环境进行改造与再利用时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有形的外部物质环境(水池、空地、树木等)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对于无形的环境资源可以根据置换后的功能空间特点来反推改造与再利用的设计细节,进而确保设计效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关于建筑色彩方面,可以考虑保留建筑本身的颜色与质感,并通过一些色彩处理增加旧工业建筑的怀旧感,体现其文化价值。设计人员还可以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将灰败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得更加绚丽多彩,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主题,从而增加建筑的新功能。

(二)旧设备的更新改造

对旧工业建筑内的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是一项重要内容,对改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来说,建筑设备主要是指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暖通系统以及相关机械设备,很多旧建筑中的基本设施良好,经过修缮后能正常使用。对于已经严重老化的系统和设备可以回收其制造材料并进行重新加工利用。对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时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现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延长设备系统的使用寿命,增加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三)加强旧建筑的节能改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现代社会发展中消耗的资源能源己经严重增加环境负担,重新建造一栋新建筑会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与能力资源,不符合节能要求,做好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可有效克服这一弊端。旧建筑的很多技术指标已经不适用于现代要求,进行节能改造时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技术手段供应建筑的能量,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以免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举例来说,建筑的外墙是散失热量的关键部位,进行节能改造时应使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重新填充保温层,还可以将新安装的窗户全部设置在旧窗外侧,有利于美化建筑物外观。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设计须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节约能源,合理使用可再生能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对城市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相关部门应提高重视,认真研究改造与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造与再利用建筑本体、加强旧建筑的外环境改造、旧设备的更新改造、加强旧建筑的节能改造等措施确保改造与再利用工作的质量,从而为城市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作者:刘彪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