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典园林风格与造型手法对比

中日古典园林风格与造型手法对比

 

园林艺术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由于各个民族对美的思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方式,因而,当人们把各自的审美方式应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时,也就必然产生出形式和风格迥异的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虽然同属东方体系,但因中日两个国家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而有着意趣相异的园林文化。从汉代开始,中国文化就开始传入日本,延至唐、宋、明朝都有传入,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先进成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文化的。与此同时,日本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改进,以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现在的日本文化无处不透着中国文化的影子,却也无处不体现着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一、美学思想   审美主体不同,所追求的形式美和艺术取向也不同。作为园林的审美主体———中国人和日本人,由于审美取向不同,所形成的美学思想也不同,所作用于园林的美学指导也就不尽相同。中国古典园林文人气质浓厚,造园者以诗人、画匠为多,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可观、可游、可居。同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显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和仁者的理想观,偏于山型、儒型、文人型。园林既是文人出仕之前的习业治学之所,又是文人退身之后的归隐静思之地;既是文人修心养性、安身立命的乐土,又是文人雅聚唱吟、谈古论今的园地。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中用文学艺术的手法表达较多,表现出乐天爱人的景象,处处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日本古典园林受佛教影响至深,皇室尊佛崇武,造园者多为僧人、武士,因而常带有出世解脱的色彩。日本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写意”,喜欢用拟佛拟神的较为晦涩的语言,在荒凉孤寂的山林中,体现出闲寂幽玄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思考。与中国真山真水的园林不同,日本古典园林不是供人在其中流连、游览、赏玩,而是供人在其中品“禅”味。中国古典园林主要表现为用更加纯粹的艺术把握园林以及世界的方式,趋向于用审美的正面价值来实现园林中欢喜的和悠然的审美享受,审美终极是“天人合一”。而日本园林主要表现为偏向于用宗教把握园林以及世界的方式,趋向于用审美的反价值来实现悲哀和枯寂的审美体验,审美终极是“人佛合一”。   二、艺术风格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从而确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大陆性特征和山性特征,而日本古典园林则呈现出海岛性特征和水性特征。中国国土广大,材料充足,因而中国古典园林相对较大,以山水为根本,讲究园可无岛,但必有山,山体多为整块石材雕刻而成,水为河、湖、海三者的综合体,表现为真山真水。而日本国土面积小,以池岛为根本,由于本土景物体量本身就小,使日本园林体量上也相对较小,所以常常浓缩景观,以适合人的视野。日本古典园林是园可无山,但必有岛,水是泉与海的综合体,多累石、铺沙,表现为枯山枯水。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三类。中国皇家园林的用途是为皇室提供宴游狩猎的场所,以体现皇家帝王的威严为指导思想,因而中国皇家古典园林有着庄重、典雅、气派、大方、华贵等特点。具体表现为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有一定的轴线和对称,建筑呈现出北方风格,整体富丽堂皇,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中国的私家园林则以诸多江南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而更多地与儒家结合。日本即使是皇家园林规模也较小,都是小山小水、茅茨草屋、不施粉黛,偏于朴素、轻盈。由于日本曾长久是武士执政,故日本的私家园林以武家园林为主,其特点是园林面积大,建筑体量大,彩画多,立石规模也大,园林整体开阔舒朗,在规模和装饰上都胜过皇家园林和宗教园林。日本的宗教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的气氛和形象,园林以建筑为主,庭前的一片白沙映衬出分外的神圣与神秘。从总体来看,中国古典园林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于人的成分,体现为人与自然的面对面。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越到后期人工味越重,把诗词歌赋、文联匾对、亭台楼阁和廊榭宫馆过分地夸大,还要加上大量精雕细刻的装饰和眩目夺人的彩绘。此外,还片面强调石的瘦、皱、漏、透,不免绮巧过余而无天然雅趣。而日本园林则偏重于自然的成分,如枯石、枯水、草坡、苔藓等,越到后来,园林景观越是用一石一木即能点题,充分体现了自然的天性,不重于直接交流,而重于心与心的天人对话。   三、造园手法   东方园林从来都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但恰恰在表现天人关系的各种造园手法上却体现出中日园林在思想追求上的诸多不同。   (一)意境从意境创造上看,中国古典园林偏重于仁山、儒味和人之喜,而日本古典园林则是偏重于智水、佛味和物之哀。中国古典园林综合儒家理性和道家非理性,主张园林表现个人的情感和个性,重视园林的内部联系,目的在于追求理想的境界。园林中要求有较为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对客体审美的追求偏于具象的形象思维,反映人工自然的社会美与和谐美。日本古典园林表现为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武家的统治促使佛教的盛行以及园林中追求茶道的秩序美、枯山枯水的苍凉美,感伤意识强。园林中宗教化成分较重,要求有较为抽象的表达,试图以静观、参悟的形式,从最简单的物资构成中抽象出自然的奥秘和规律。追求“有若自然”的景致与意境的创造,表达一种在平凡中追求深远,在有限中追求无限的感情。   (二)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一般采用中轴式的对称构图,建筑多,装饰华丽,讲究联系和紧凑的布局,表明工艺上的人巧。其园林多为后园式,与外界一般都用较实、较重、较厚的墙隔开,偏于实隔和园中园形式,表明人与自然的平等和独立。园林中假山高大、硬朗,水域开阔,人工意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少,布局相对自由、松散,极力尊重自然造化的天巧。园林偏于虚隔和无园中园形式,较少用围墙,即使使用,也以虚和薄为特色,表明人与自然的亲近。山水布局在日本古典园林中尺度都很小,一般都用覆盖草皮的土山,而不用假山,水域也更接近自然溪流沼泽,人工意味较弱,充分体现出自然的天性。#p#分页标题#e#   (三)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重视花木的配置,重花、重色,并对不同的花木赋予特殊的人格比德意义。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无不是文人雅士自身完美人格的象征和追求。园林中的绿化少,且多用高大浓荫的乔木、灌木,表现出中国人的高傲和自信。而日本园林中植物景观配置与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趣味不同,具有独特的日本民族风格,园林中大量绿化,且多用低级植物及草皮,显出日本人的谦虚和谨慎。花木配置景致随四时而变化,表达了日本民族对四季花木敏感而细腻的独特感受。   四、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日本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佛人相映的禅学意味,展现了两国不同的园林艺术风格。在当今景观园林领域,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是景观创新设计的关键之一,所以我们应该从比较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实践和创造,使园林的山水与真山真水更加形似,创造出各种理想的意境,以形成园林所独有的写意特征,从而使古老的园林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