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味儿园林的风格及传承

津味儿园林的风格及传承

 

一、思考“津味儿”园林   (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越是全球化越需要本土化。在世界园林文化交流中,中国园林的共性和主流应是民族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城市的园林应强调个性化,任何时代的地方园林,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从当地“生长”出来的。城市中都有园林,但并非有园林就有特色,特色园林是个性的追求。特色园林是城市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不仅可以了解城市的历史和现状,而且能够观察和认识城市人的文化品位乃至市民的性格。多元融会,各具韵味,构成了人们认同的天津味。老城厢的乡土气息,近代外国租界的异国情调,现代津城的多元融会,历经600年沧桑,形成了“既古朴又洋气,既传统又现代,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津城风貌。“津味儿”园林应是津城风貌的自然和文化载体。   (二)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风格一半外化在它的形态上,一半潜在于地域的气质里,是源于内而附于外的风貌。园林地方风格的形成,就自然条件(外延)而言,包括地理状况、植被面貌、气候因素、环境资源等;就社会条件(内涵)而言,包括历史文化背景、地方民风民俗、气质与性格特色、地方经济发展等。不同的园林地方风格是不同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交融的结果。促进地域园林文化的复兴,核心是把握其内涵。得其要旨,方能传承并创造具有“地域形式”而不是“产品形式”的园林。“津味儿”园林的内涵应该是在天津文化的灵魂里,天津文化的灵魂应该是乡土的和包容的,包容性是天津吸收外来文化的特征和缘由。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原本生活在自然中,城市使人远离了自然,传统中国园林源于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造园创作“外师造化,内得心源”,讲究“物我交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园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协调。人本应该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但当代城里人却在追求异常景观,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大地,失去了我们本当归属的、借以定位的一片天地,因而使我们的栖居失去了诗意。   (四)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我们的城市正在迅速失去记忆,传统园林精粹如何不被城市化浪潮淹没,并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进步而不断丰富自我?园林文化是活的“文化流”,永远处在积淀、生长、变化之中。建设特色园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历史积淀并不断丰富其内涵,要避免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急功近利和“建设性”破坏。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应该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吸收历史的精神,但绝不模仿已有的风格,要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传承“津味儿”园林   津城园林的风格特色可以概括为: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人文浓郁、沽水风情。传承“津味儿”园林,应着眼于以下几点。   (一)突出历史传统街区园林风貌   “在当今城市国际化浪潮和各种飞快变化的急流中,惟有各自的历史街区、传统文化才能显示出该城市的身份和城市的文化归属,如何把它保护好,使其继续长存下去,已成为该城市整体发展中最根本的因素”。在城市改造中,切实保护具有历史特色的街区,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是延续历史文脉的关键所在。2006年7月,国务院批复《天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景观规划方案》提出: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协调好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形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浓郁地方特色、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规划方案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将老城厢、古文化街、估衣街、“五大道”(指马场道、南京路、成都道、西康路围合区域)、一宫地区、海河风景线、劝业场、解放北路、中心公园、赤峰道、承德道11个街区列为城市风貌保护区。“北五大道”地区具有独特的开发价值(指张自忠路、营口道、南京路、锦州道围合区域,面积1.35平方公里),属原法租界,曾是天津租界最繁华的地区,留有大批商业金融建筑。从文化视角看,“北五大道”地区建设应延展“五大道”文脉,保护和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营造西方园林景观,再现城市CBD的商业和金融活力。传统街区是城市格局的基本单元,传统街区有特色,城市也就有了特色。根据《天津城市景观规划》,传统街区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形成风格特色各异的园林风貌。譬如老城厢及周边街区的园林景观,应竭力创造乡土气息,街内的院落“见缝插绿”,孤植乡土乔木,道路和街旁绿地应体现乡土设计,延续城市文脉,呈现城市独特的人文环境氛围,使人们在接近它们时有“念思古之悠悠”的情绪。“五大道”属于旧租界的居住型街区,园林风貌主要应通过临街院落“不拘一格”的绿化来烘托“小洋楼”;旧租界的解放北路等金融商务街区,应对原街道行道树进行严格保护,补植遗缺。传统街区的园林,形态上是绿化,而内涵应体现街区的文脉。   (二)保护和拯救历史园林   历史园林是超越时代的自然与文化的结晶,是融入风土文化的景观,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历史园林在延续城市历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天津城区历史园林资源弥足珍贵,把这些园林保留下来,也就保留了天津活的园林史。津城内的老公园是过往岁月年华实实在在的载体,时间把它深远的历史内容无形地注入进去。中国最早出现的公园,天津占了一些,这些公园已写进了中国园林的教科书中,这就是近代天津的10所“租界花园”,还有现存建于清同治年间(1863年)的“荣园”(现人民公园)、建于清光绪年间(1905年)的“劝业会”(现中山公园)和建于1906年的“种植园”(现北宁公园)、“曹家花园”(现某医院内)、“李纯祠”(现南开文化宫),这些历史园林应列为市级保护文物。在城市建设改造中应对历史园林加以保护和选择性恢复。天津和其他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相比,城市历史和人文的遗迹比较稀少,如果我们再不重视这个问题,轻易改造甚至拆毁历史园林,城市的园林文脉将无迹可寻。对历史园林整修早有“整旧如故”的定论,要严格保护城市古典园林、古树名木、风景名胜区和重点公园,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绝不能破坏。#p#分页标题#e#   (三)注重民俗文化园林创作津城的妈祖、精卫(女娲)、杨柳青年画、魏记风筝和民间传说等,都是待发掘的园林设计资源。譬如妈祖是平民神化的典范,清同治年间,津城有妈祖庙16座,尤以天后宫为最;天津开创中国戏曲、曲艺之先河,京剧在津城是最具影响力的百姓娱乐活动,津城还是中国曲艺艺术的中心之一,是清末民初北方曲艺的集散地,应寻求以曲艺文化为题材的园林形式;明清时期,津城花木文化颇具人文与时令特色,诸多植物祈福的寓意,都是人文园林设计的题材。   (四)突出津城水色园林风貌   津城是水写的城市,水写活了津城,这里早期的造园多以理水见长,传承“沽上园林”风貌,应做好“水”这篇文章。天津发祥于海河,海河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前沿,得风气之先,多元文化充分体现。在当前海河建设开发中,应突出“文化设计、景观设计、生态设计”。海河不仅是水利的、航运的,还是历史的、文化的、景观的载体。沿河景观带建设应与两岸风貌保护区紧密融合,营造“既传统又现代”、“亦中亦西”的景观。譬如南北运河、子牙河、三岔河口、天后宫、古文化街一带的园林风貌应体现浓郁的乡土气息;一宫至光明桥的近代风貌保护区应体现包容性、多样性、开放性特点。另外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海河流域在维持中心城区生态平衡、降低城区热岛效应、创造多样性水生物栖息地、为市民提供亲水场地、为城市提供防灾减灾的隔离带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津城水系是城市风韵和灵气之所在,水能流起来,城市就能活起来。2000年以来,结合市区海河的10余条支流综合改造,新建了总长140余公里、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的沿河绿地,形成了水绕城转、绿随水流的城区水上绿廊。必须对城郊及的大面积滩涂湿地进行特殊保护。2004年6月,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天津沼泽、湿地总面积在27万平方公里以上,大面积的湿地是天津的特色,也是天津的优势。应加强城郊结合部的侯台、卫南洼、柳林、南淀、屈家店5片湿地保护,同时应加强团泊洼、北大港、七里海、东丽湖等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五)突出道路绿化的地域特色城市道路不仅仅是属于交通的,它还是历史、景观等城市多元文化的信息载体,而这些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城市景观中待开发的设计资源。道路是城市生长过程的一部分,它必然含有城市生长的胎记,而这些都是城市设计极为珍贵的素材。城区的行道树种应体现浓郁的乡土气息,天津历史上多植杨、柳、榆、槐、椿、樗、梓、枣、桑、构、杜梨、青桐、泡桐等。“五大道”及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行道树种应在特殊保护原有国槐(树龄70年以上)的基础上,体现“亦中亦西”的风格,譬如栽植栾树、金叶国槐、金叶刺槐、玉兰、银杏、榉树等。新辟风景道路应充分考虑树种的多样性,营造现代风格的道路景观,譬如栽植银杏、悬铃木、合欢、皂荚、柿树、卫矛等。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市中心区的“市树”绒毛白蜡(第一代),这些树(约400余株)栽植于建国初期,伴随着津城历史的延续,必然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六)突出津城园林植物多样性   1.重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植物生态景观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据天津园林部门的调查,在各类绿地中表现最佳的是杨、柳、榆、槐、椿、樗、桑、枣、梓、石榴等乡土树种,还有不少很有发展潜力的乡土植物,譬如杜梨、栾树、皂荚、构树、青桐、泡桐、卫矛、君迁子以及多种花灌木。营造津城园林特色景观,树种选择要“喜新不厌旧”,大力发展树种多样性。月季在天津栽培历史悠久,1984年被确定为“天津市花”,市花应用好了,“津味儿”园林就突出了。   2.保护和利用好古树和大树资源。古树和大树是活的历史文物,在城市建设改造工程中,不惜投入巨资保护古树和大树,足以说明它们的存在对延续城市历史的重要意义。天津现有市级古树名木720株,其中中心城区仅125株,堪称城市的“掌上明珠”。在城市建设中,要想方设法保留那些让老百姓魂牵梦萦的“活文物”。   3.重视耐盐碱植物的应用。适宜天津地区土质的耐盐碱植物的应用,是形成津城特色园林的潜力所在,扬长避短就能形成特色。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已筛选出几十种耐盐碱的园林乔灌木。   4.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垂直绿化。发展垂直绿化不仅要增量,而且丰富品种的潜力也很大。譬如:五叶地锦、美国凌霄、紫藤、金银花、葡萄、藤本月季、木香、花旗藤、三叶地锦、三叶木通、扶芳藤、胶东卫矛、瓜蒌、以及茑萝、葫芦、丝瓜等完全适宜天津地区栽培,还可以用海棠等许多观赏乔灌木品种贴近建筑栽植。5.大力发展节水植被。譬如多年生宿根花卉和地被:景天属、马蔺、鸢尾属、紫菀属、小冠花、苜蓿、地被月季、野牛草、马绊草等。特别要注意保护野生地被植物二月兰、曼陀罗、蓼以及多样性水生湿生植物荷、睡莲、蒲、菖蒲、千屈菜、水葱、苇、莎草等。   三、结语   城市园林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的依托形式。塑造园林的风格特色是一个继承过去又联系未来的历史性命题,它既是历史的积淀,又是现代人创造新历史的舞台。随着城市化的演进,我们所看到的时代前进方向,是从人为走向自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道德走向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城市文明将历经更理性的扬弃。